冶金和化工小组负责分析化验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研究热处理和表现处理工艺。
就这样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改型涡扇发动机的测绘和全部技术资料的编制。
要知道当时可是在特殊时期,绝大部分工矿企业完全瘫痪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永宏厂能完成涡扇发动机的技术测绘工作,不得不说是一项奇迹。
然而就在永宏厂准备按照变成的技术资料,开始备料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涡扇发动机的具体研制时,当时的中央部委向H市下达了研制大型客机的任务,即全国闻名的“运十”项目。
工程由中央部委指挥协调,全国21个省市的262个企业、单位参与研制,并且成立H市飞机公司,直属H市领导。
任测绘设计组副组长,同时也是永宏厂总工程师的任永祥接到部里的紧急调令,要求他火速赶往H市,参与“运十”项目的研制。
那台被永宏厂视为珍宝的大功率涡扇发动机也从厂里的铁路货运站紧急起程,连同测绘所得的零件图纸,工装图纸、冶金、工艺、总装等上万份资料一并武装押运到H市。
永宏厂全体上下忙活了一年的时间结出的成果就被人这么硬生生的摘走了不说,还把技术核心的总工程师也给挖走了,说是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绝不为过。
这件事对永宏厂的打击非常大,不少人心灰意冷之下调离永宏厂,干部职工从此对攻关科研不感兴趣,觉得就算搞出来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何必吃力不讨好。
这些情绪在后面的会议纪要里比比皆是,尽管文字写的比较隐晦,但字里行间中庄建业还是能感受到那份委屈与不忿。
“或许这就是厂里一门心思转型民品的原因了。”
合上档案,庄建业感叹了一句,隐约也有些明白永宏厂为了什么没有成为“斯贝”涡扇发动机生产厂的原因了,估计跟大飞机的情况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详细的记录证实罢了。
说实话,换做是谁摊上被摘桃子的事儿都会不忿,包括他庄建业,也正因为如此,庄建业放下会议记录便在17号文件柜里继续翻找,不为别的,只为了能找到一些当初遗留的资料。
就算承担不了大飞机的重任,那也要让人知道,永宏厂的先辈们为了发飞机奋斗过、努力过、拼搏过,哪怕后面他们被排除在外,但也磨灭不了他们的贡献。
自己做不了参与大飞机研制的主,可将这些档案展示给世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第43章 核心工艺
说干就干,于是立马在各个文件柜里翻找起来,还别说,真被他找出不少有关当年测绘大功率涡扇发动机的技术资料。
尽管这些资料已经不全,但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就比如说从一堆工装图纸中找到的一份涡轮测绘图纸,就把改型涡扇发动机的涡轮情况描述的相当详细;还有在一些材料资料里找到的分析数据,将发动机的合金成分表达的十分清楚。
类似的资料还有不少,庄建业凭着一股不忿的热血找了整整两天,着实收集了不少,可整理起来却发现,这些资料根本不成体系,完全跟膏药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
没办法,成体系的资料十年前就已经被送到H市,能留下的不是当时的废稿,就是试验的初始数据,想用这些东西去造发动机显然不可能,但却能拼凑出当初永宏厂测绘涡扇发动机的初步脉络。
庄建业可没有豪气到要造发动机,那是厂长和书记要考虑的事,他只求能还原出当初永宏厂奋斗过的历程就足够了。
只不过这东西就跟整理歼六战斗机档案一样,资料多得吓人,哪怕只是不成体系的初期试验资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完的。
所以庄建业好不容易燃起的热血,烧了两天也就耗没了,开始由一门心思的专攻,变成还算上心的兼顾了。
反正整理档案这活儿还长着呢,有的是时间整理,眼下的关键是把主要资料整理妥当,好应付检查。
说到检查,庄建业就有些头疼,部委的新规极为严格,要求每一份档案文件都要描述详细,标明出处。
这要是放在二十几年后到没啥问题,就算不是计算机的电子文件,纸质资料也有章可循,可永宏厂在特殊时期闹得相当厉害,很多技术资料残缺不全,想要达到部委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能。
为此庄建业专门去找严主任汇报了情况,严主任拿着部委下发的通知看了看,便说了一句很鸡贼的话:“看看都缺什么,依葫芦画瓢,自己填补上就行,部委的同志还能一页一页的去看?过得去就行了。”
庄建业早就想这么干了,如今听领导也是这个意思,自然点头如捣蒜,回去就开干。
可问题是依葫芦画瓢也得有葫芦才行,如果没葫芦,还画哪门子瓢?
庄建业头疼的就是这类资料,连造假的模板都没有,让人看了就想把这些资料毁尸灭迹,此时此刻庄建业的这个念头就蹭蹭的往外冒。
在歼六战斗机的新型工艺应用档案里有这么一份,是说永宏厂对机翼成型工艺进行改良,引入喷丸成形技术,对歼六战斗机的机翼进行加工,经过理论证明,无论是强度还是结构都比传统的工艺制造的机翼壁板强上数倍。
以此为基础该工艺的编制者设想出一款喷丸成形机,认为喷丸成形机是未来机翼成型的关键设备,还用一系列理论数据证明这个思想相当正确,至于数据是怎么来,理论是怎么做的,机器又是什么样的,资料上半个字都没写。
这要是单独的资料也就罢了,庄建业会毫不犹豫的抽出来丢进垃圾桶,问题是后面不少的工装图纸都是基于这个思想确定的,如果没了这份资料说明,万一领导鬼使神差的看到后面的工装图纸该怎么办,总不能说是自己凭空捏造出来的吧。
所以这个坑无论如何都得填上,问题是这种带有创新性质的新工艺应用根本找不到可借鉴的东西,怎么办?庄建业无奈呀,抓狂呀,揪头发呀。
早知道如此,当初在试验科里干嘛一门心思扑到铜铝管工艺上去,拿出点时间在机翼喷丸工艺上该多好。
等等……试验科的三大研究课题中的机翼喷丸不会就是为了填这个坑吧!
庄建业越想越有道理,然后就开始破口大骂,八年前永宏厂老一批技术骨干想出来的东西,到如今还是试验科的攻关课题,就这蜗牛般的速度,就不怕老技术骨干回厂打脸嘛?
“怎么说也是机翼制造的核心工艺!”
庄建业看着手中的那份掐头去尾的技术资料,嘬了嘬牙花子,前几天被人摘桃子的不忿,立马被眼前的低效率给打败了。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了,谁让摊上这档子事儿了呢,好在这不是真的造新机,上新工艺,只是在文字上说明一番,庄建业觉得自己费点精神还是能行的。
于是便咬着笔头回想着上辈子见过的喷丸成型机,手上也不停,开始在空白的绘图纸上胡乱的画着草图,然后对比着资料上凭空出来的数据,一遍遍的修改,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庄建业终于长舒一口气,满意的点点头:“嗯……这个应该差不多了。”
说完便在那张被他画得乱七八糟的绘图纸上写上一串参数。
接下来的几天,庄建业就按照这套参数,在平白的文字间硬生生的帮着前人把那台想想的喷丸成形机给造出来,然后看了看自己捏造的技术资料,得意的笑了笑,便开始整理成册,书写目录,准备归类入档。
就在庄建业独自忙活的时候,档案室的门突然被敲响,庄建业转头一看,原来是多日不见的石军。
如今的石军跟庄建业一样,都是永宏厂的风云人物,只不过相对于庄建业的负面,石军正面的一塌糊涂,不到半年就发表了两篇论文,为四个分厂的关键设备做了技术改造,同时还解决了歼六战斗机垂尾铆钉脱落问题。
除此之外,石军还在经营管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主动写信给厂党委建言献策,得到厂党委采纳的同时,也被厂长和书记注意到。
由此石军平步青云,不但跟庄建业首批提干不说,第二天就被正式调入总装一车间任工艺室副主任,成为永宏厂建厂以来最年轻的正科级技术干部。
这还不算,听说前几天部委的来厂里考察,专门听取了石军的人事汇报后明确表示将其纳入部委第三梯队干部的考察名单。
那可是部委的考察名单,相比之下永宏厂的第三梯队那就是个渣渣。
所以庄建业跟人一比,也就成了渣渣!
第44章 试制型号
现如今石军又被调去9号大楼,参与一个由总工程师领衔的军用项目,所以这段时间石军都吃住在9号楼,把身心全都扑在项目上。
至于宿舍那边就剩庄建业一个人留守,要不是彭川那货死皮赖脸的经常跑过来蹭几个晚上,可怜的庄建业同志就真的要独守空房了。
正因为如此,见到石军庄建业很有些意外,连宿舍都不回的大忙人,怎么跑到他这里来了,要知道杂乱无章的档案室可是比之前的试验科还不受待见,最起码试验科还能称得上清水衙门,这里,连清水都算不上,充其量能有两三滴水珠子就不错了。
“乔处长派我过来找资料的。”
见庄建业诧异,石军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解释了一句,随后扫了一眼杂乱无章的档案室,皱了皱眉:“怎么这么乱?”
“这不要来检查嘛,正忙着整理呢,过几天理出头绪就好了,”庄建业回应着,便拿出这几天整理出来的目录问,“你找那一块?”
“72年到76年工艺改良方面的资料。”
“嘿,没想到你来的还真是时候,今天早上刚整理完,那边呢,看要什么自己拿,到时候登个记,记得换回来就行。”
庄建业随意的指了下不远处刚刚整理出的一堆资料,便不再理会石军,继续整理他的档案去了。
石军走到那堆资料前,随意的翻阅几份,便放下,看向正在围着一堆资料忙碌的庄建业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问:“你就准备在档案室就这么混下去?”
正循着事件脉络找寻材料数据的庄建业闻言楞了一下,耸耸肩不置可否的回道:“那还能怎么办,我倒是想当厂长了,问题是上面也不让啊是不是?”
石军闻言,眼睛一亮,继续说:“那你就不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说做几个项目,发几篇论文,咱们厂何总工人很好,只要有能力绝不会被埋没的。”
这话石军是发自肺腑的,怎么说也是同一个宿舍的兄弟,庄建业的能力如何石军很清楚,如果能扎下心思搞研究,成就绝不会比他差,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可以靠能力博一片天地的人才,偏偏要靠颜值攀高枝。
石军很想不通,庄建业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才华不应该比相貌更重要嘛?
庄建业自然知道石军在劝自己上进,类似的话两人之间没少说,特别是得知宁志山家的闺女成了他的未婚妻之后,石军更是有意无意的提醒他,靠谁不如靠自己的道理。
道理这东西都懂,关键是做不做,庄建业觉得现在挺好,能提干,能结婚,过段时间还能分房,等再熬几年攒够资历,接了老丈人的班,自己就是部委直属干部。
哪怕日后风云巨变,沧海桑田,部委直属干部照样旱涝保收,到时候再搞点儿有先见之明的副业,这辈子过得保准滋滋润润,既然如此又何必管那洪水滔天,累不累?
至于背后的风言风语,庄建业根本就不在乎,都是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这是他们没有个做组织部长的老丈人,如果有保准比自己还嚣张。
当然了,对别人的态度不能拿来对石军,怎么说这家伙外表高傲,心肠还是很热的,至少对自己没向别人一样瞧不起,反倒是有机会就会苦口婆心的劝上几句。
庄建业不是个漠然无情的人,对石军他还是很感激的,自然是说不出那种高冷到爆的敷衍之语,可要说实话似乎也不太好,于是认真的想了想说:“我就是想表现也得有机会不是?等等吧,有机会我保证会好好表现的。”
石军一听“机会”两个字,便沉默下来,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哪怕你能力再强,要是没有展示的机会,也只能默默无闻。
庄建业是有能力的,但却被人看成是巴结高枝儿的小白脸,旁人鄙视还来不及呢,那可能给他机会。
想到这里,石军有些悲哀,如今航空工业还很贫弱,厂里新型号试制箭在弦上,正是亟需人才的时候,结果却因为某种偏见,导致有能力的人只能屈居于故纸堆中消磨时光。
是时候要改变一些东西了。
石军心里感叹着,想起乔辰宇训他的那些话,别跟我说那些理想,你想要理想,等当上厂长再说!
想改变,就要有权,想有权就要努力的向上爬!
这一刻石军似乎找到了一个方向,一个千里马蜕变为伯乐,最终成就更多如庄建业这般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方向!
“我找好了!”
石军终究没再劝说,默默的找完资料,在表格上登记后便抱着一大堆东西离开了。
庄建业也没在意,因为两人的对话历来如此,总是虎头蛇尾的,把登记表收起后,就继续忙自己那摊子事了。
……
石军着抱着资料匆匆回到9号大楼,刚打开那间为他们专门开辟的型号试制办公室,就看到工艺处主任乔辰宇脸色阴郁的放下电话,而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默默的点上。
石军进来他都没察觉,自顾自的望着窗外就这么闷闷的抽着。
“这是怎么了?”
石军把资料放到桌子上,用胳膊肘碰了碰刚被借调过来的林光华,林光华放下计算尺,瞟了一眼左右,发现没人在意这才小声说:“乔主任刚接了石总工从京城打来的电话,听意思,好像那边进展的不是很顺利,咱们的这次型号试制可能落空。”
“不会吧,何总工临走时不是说把握很大吗?”石军不解。
“把握大有什么用,关键技术不过关在有把握也白搭,”林光华说着,把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