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他们的子弹头A尽管平台性能一般,但却是世界上唯一能全球飞行的无人机。
  国内在这方面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只有寥寥几颗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再加上数颗租用的国际通信卫星,将将能覆盖陆上国土,至于海上就力有不逮了。
  所以无侦—8在陆地上生龙活虎,到了海上就各种水土不服,再加上海上作战无人机局限还是太大,因此海军还是更倾向于一款轻型长航程多用途飞行平台。
  只可惜国内类似平台有满足不了海军要求,国外的又贵得那叫一个离谱,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被海军无奈的拖下来。
  本以为这事儿得进入九十年代才能有所转机,不成想这次到腾飞航空动力考察就看到了希望,能降低30%油耗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简直就是天上砸下的馅儿饼。
  海军手上的十五架安—26啥也不用便,直接换装腾飞航空动力的D系列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航程就能提高30%以上,宋长征和李放觉得自己就跟后世中了五百万彩票似的,越看手上的资料越是欢喜。
  什么先进材料,什么五千公里的先进轻型运输平台都不重要,能解决当下海军困境的才是最紧迫的,于是不等看完,李放便兴奋的抬头看向钱强,一脸希冀的问:“钱工,你们上面做的三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具体资料能不能给我一份,我要马上去京城,想海军总部领导做专题汇报。”
  说着又转头看向庄建业:“庄总,你们既然能生产出运6,飞机制造技术应该很不错,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派出一些专家去海军实地查看下安—26这款机型,如果可以的话,海军是很愿意换装你们生产的D系列发动机。”
  这是要让腾飞航空总公司改装海军安—26?
  庄建业的脑袋里瞬间便闪过这句话,可还没等他开口回答,宋长征便补充道:“对了,你们几款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报价都报上来,哦,对了,还有D—50的,也一起报一下,这样上级领导也能做个统筹。”
  “额……”庄建业犹豫了一下,结果身旁的赵主任再次抢先一步开口:“碳纤维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你这边形成个详细报告,哦,其他的几种材料同样各自做一份,争取下周就报上去。”
  说完,又觉得不妥,最后有皱眉补了一句:“算了,干脆下周你来一趟京城,跟我一起去跟总部首长汇报。”


第474章 中央翼盒
  庄建业忽然觉得画风似乎有些不对,不是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吗?怎么扯来扯去,又扯到发动机和材料上了?
  不成,节奏怎么也得给掰回来,不然新机型的准生证可咋办?
  然而还没等庄建业说话,宋长征就笑眯眯的凑到赵主任身旁问起棉花市这边有什么特色小吃了,李放是不是的还插上两句,说什么早就对这里的黄焖羊肉,辣子鸡丁,熏兔仰慕已久了。
  赵主任又不是本地人,哪知道那么多,自然是把庄建业拉过来,让他好好的介绍一番。
  庄建业这么一看,这是三位考察满意了,准备痛快结束的节奏啊,要是在上杆子说什么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或许三位还会耐着性子听,可效果估计不会很好,毕竟三位上报的口径、态度非常重要。
  运7与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差不多跟运7与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差很多,一字之差就能决定一个型号的命运,庄建业可不像因为急于求成而把事情给搞砸了,反正新机型的研制周期都不短,机会有的是,不差这一次。
  于是乎庄建业果断从专业的航空UP主,转变为优秀的美食博主,想吃棉花市的特色,没问题,安排就完事了。
  一桌地道的棉花特色菜,吃得众人是酣畅淋漓,等把赵主任三人满意的送走之后,庄建业这才打着饱嗝准备乘车离开,可还没等上车,吃饭的时候一直沉默的钱强突然咬了咬牙问:“庄总,我这次是不是有把事儿搞砸了?”
  赵主任、宋长征、李放三人忽然转移了专注点,然后毫不拖泥带水的结束了考察,不但让庄建业意外,同样令钱强措手不及。
  之前提到D系列涡轮螺旋桨耗油率低主要是为了印证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可以飞到五千公里的航程。
  结果李放和宋长征的确是被D系列涡轮螺旋桨低耗油率给惊到了,但也仅此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知道钱强后面还有很多先进轻型运输飞机的介绍,被那三人一搅合,愣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吃饭的时候钱强到是有心开口,可被宋长征三大杯白酒灌下去之后,钱强眼前就全是小星星,能保持清醒就不错了,还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
  直到酒足饭饱,人都离开,钱强这才觉得脑袋又是自己的,可一切都晚了,于是便有些后悔,如果当时先说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就好了,怎么就先说发动机了呢?
  庄建业喝了些酒,脑袋也不灵光,怔了一下,皱着眉想了想这才明白钱强话里的意思,旋即嘿嘿笑了笑:“那三位首长估计觉得咱们在吹牛皮。”
  “可我们不是在吹牛皮,我们的发动机装在运7、安—26这样的传统机型上当然达不到颠覆性的航程,因为这两款机型的载油有限,可林工他们已经对中央翼盒技术研究,跟我们的D—40和D—50一样,都已经三年了,已经出了不少成果,至少增加一倍的载油量不成问题。”
  钱强这话要是被已经离开的三位听到绝对会惊掉下巴,D—40和D—50居然在三年前就已经启动了,那核心机又是什么情况?
  其实不难理解,在当初的腾飞厂时,D—20和D—30取得初步的成果后,立即就开始了D—40和D—50的预研。
  只不过那个时候两个型号的指标因为材料和积累的原因没达到这么变态的程度,随着后来腾飞厂的一步步升级,成为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当初的喷气动力办公室成为腾飞航空动力厂。
  为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拓展应用型号,腾飞航空动力厂在庄建业的支持和推动下,开始从具体型号,转为对核心机的攻关。
  然而这话不是说说那么轻巧,没有几年来的型号研发,经验积累,想搞核心机根本不可能。
  HX—4—1核心机之所以能够推进的比较顺利,那是建立在D—20和D—30这两个成熟型号,以及D—40和D—50这两个预研型号所建立的基础之上。
  以一种类似数学公约数的办法,精选四个型号的通用技术,成熟经验,再结合腾飞航空总公司不断研发的新型航发材料,这才让HX—4—1核心机经过两次迭代,有了今天的模样。
  当然在抓紧研制HX—4—1核心机的时候,当初预研的D—40和D—50这两个型号并没有停止,不断吸收HX—4—1核心机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实验,有失败的沮丧,同样也有某个数据达成指标的喜悦。
  直到现在某些指标依旧不稳定,还在不断地测试,不停的改进,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相较于钱强的发动机,林光华的中央翼盒就要顺利不少,本来这个领域腾飞航空总公司并没涉及,可某天突然发现在培训中心的某个飞行员研究所的培训人员的结业设计里加了一个上单翼的中央翼盒,令飞机的参数有了可喜的变化,这才引起了林光华的注意。
  然后这货就很无耻的把那位培训学员给挖到当时的腾飞厂,跟他一起进行中央翼盒方面的研究。
  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无人机上使用,因为中央翼盒不但可以加强两侧机翼的强度,而且翼盒还可以作为油箱的储存装置,增加无人机的载油量,进而加大无人机的航程。
  然而当无人机开始换发,燃油经济性上去了,航程自然就上去了,中央翼盒虽然增加载油量,但同样增加结构总量,对无人机来说有些鸡肋,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之后腾飞航空总公司准备向有人驾驶飞机进军,准备从运5做突破口,之后又是运6,给林光华的发挥空间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某个运6方案中,他就加了一个中央翼盒上去。
  可一来运6的制造工艺是蜂窝结构整体固化机身,以腾飞航空总公司的能力还做不到给中央翼盒留有预备装接位置,其次就是运6是个小型飞机,在机身上加两个支撑梁就能够起到加强机翼的作用,简单,有效,而且成本还划算,比用中央翼盒要方便的多,所以只能再次放弃。
  直到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方案在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内部启动,超远的航程让普通结构根本完成不了指标要求后,林光华再次寄出了研究多年的中央翼盒。


第475章 赚点零花钱
  不过这一次林光华拿出来的中央翼盒并不是传统的嵌入机身内部的小型翼盒,而是安放在机体外部的置顶式中央翼盒。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做大限度的保证机舱的完整性,增加机舱内的容积,确保货物的装载量,赋予更多的运输任务弹性。
  与此同时大型的置顶式中央翼盒还是整架飞机中最大的油箱所在,因为是置顶的缘故,不用像以往那般需要考虑整个机舱段的结构承受问题,所以较之传统的嵌入式中央翼盒可以做得更大。
  尽管这样一来在飞机的外形上,好似有一种驼背的既视感,但这种驼背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能够让机翼可以承受更大的外部作用力,而且在机翼的翼型选择上更加灵活,承载力也更大,换句话说可以增加机翼油箱的载油量。
  如此一系列优化下来,先进轻型运输飞机即便起飞重量与运7和安—26同级,但载油量却是前两者的1。5到2倍,再配合油耗率为0。308公斤/千瓦每小时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先进轻型运输飞机想飞到五千公里的航程真的不是问题。
  只是……
  “老钱~~”庄建业把车门关上,然后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门儿,稍微舒服了些后才开口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不说别的,D—50测试的时候大修间隔是1860小时,你敢保证送到发电厂去就跟试车台上一样?”
  “这个……”
  钱强被庄建业一句话说的是哑口无言,试车台上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实际应用就是另一回事儿,有时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试车台能够照顾到的。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困扰腾飞航空动力的老毛病抱轴卡死始终无法解决,哪怕应用了诸多先进复合材料,依旧各种卡巴斯基,钱强等人不是没想过办法去解决,可一番尝试之后无一例外全都无效,最后只能无奈的先维持现状。
  看着钱强不说话,庄建业伸手拍了拍钱强消瘦的肩膀:“其实老林那边跟你这边差不多,置顶式的中央翼盒不可否认好处多多,不然美国、苏联的战略运输机上怎么都用这种结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能做出这种结构的除了美国和苏联在没有其他国家了,为什么?很简单,第一材料跟不上,第二工艺不过关。”
  钱强皱了下眉头,虽然无奈,但还是承认庄建业说的没错,林光华提出的置顶式中央翼盒结构好是好,可这个想法就跟钱强想要寻找一种可以承受1600摄氏度涡轮前温度的涡轮叶片材料一样,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鸿沟。
  首先置顶的翼盒无异于增加了整个飞机的结构重量,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和基本性能;其次作为飞机最重要的主承力结构,整个部件的强度必须十分强大。
  这两点一叠加,便出现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那就是怎样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降低结构重量的绝佳平衡点。
  在这方面美国和苏联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将其应用到了自己的战略运输及上,比如说美国的C5“银河”,C141“联合星”;苏联的安—124,伊尔76都不同程度上应用了置顶式中央翼盒结构。
  就算是欧洲在这方面都差了些火候,至于国内就更不用说了,差距更大。
  如此大背景下,腾飞航空总公司哪怕在另类,也抵不过大环境的影响,最多最多不过是摸到置顶式中央翼盒技术的边儿而已。
  哪怕手上已经有不少可以使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但极低的产能和昂贵的价格却是困扰其大规模使用的最大阻碍,除此之外新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工艺也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至关重要的电子束焊接工艺。
  这个在航空发动机,飞机制造上至关重要的焊接技术是目前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不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腾飞航空动力的发动机老毛病迟迟解决不了,置顶式中央翼盒无法进入实质性研究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没有这项工艺的介入,腾飞航空制造总公司一切美好的规划都无法变成现实。
  而美国和苏联之所以能在大飞机领域独步全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掌握了大型电子束焊接设备的制造技术。
  不说别的,苏联轰炸机的巅峰之作图—160战略轰炸机的翼盒便是采用大型电子束焊接设备,完成的基本焊接,若非如此图—160战略轰炸机绝不可能有那么优雅的身子,和霸气的战斗力。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咱们现在什么情况,你觉得那三位心里不清楚吗?他们常年在各个生产厂打转儿,研究其他国家的装备,不说是哪方面的专家吧,但也算是资深人士了,心里跟明镜似的,能不点破就已经算是给咱们面子了。”
  钱强这边还是皱眉沉吟,庄建业苦笑一声补充道,钱强立马抬起头,郁闷的看着庄建业:“这么说,咱们这次吃亏了?”
  “怎么可能?”庄建业诧异的看着钱强:“虽然飞机的投资没拉来,但发动机和复合材料也能赚个零花钱。”
  闻言钱强颇为失落的叹了口气:“那还是吃亏了,海军的安—26才十五架,唉~~~只能算是零花钱。”
  ……
  庄建业和钱强嘴里的零花钱,落在海军和航天部门眼里却十分的肉疼,用于安—26改装的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功率和轴马力与现如今安—26装备的发动机大体相同,但单价却需要二百二十四万人民币,整整比同级别的涡桨—5贵了40%。
  至于用于船用燃气轮机的D—50的价格更是高达三百七十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