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方虽然存在分歧,但整体的进展还算顺利,用通用的外交辞令来形容,就是双方的这次会面是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的,并各自表达了关切,同时为日后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如果双方就这么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弥合分歧,说不定几轮正式的谈判下来,腾飞集团真的能把这两款机型拿出来与德国莱比锡公司合作。
  因为约德尔看的很明白,短期内拿不到欧美适航证的腾飞集团很难将这几款机型推向市场,哪怕明年腾飞集团准备雄心勃勃的在巴黎航展上一展风采,可面对无法逾越的欧美航空市场的准入门槛,哪怕腾飞集团的机型性能再好,也会跟优异的文艺电影一样,得一个叫好不叫座的结局。
  所以跟他们莱比锡公司合作,组成联合生产销售联盟,必然会降低欧美适航证的准入门槛,旁的不说,欧洲的航空安全委员会怎么也要给德国面子,不可能在这方面卡的太死。
  至于美国可能要稍微困难一些,却也没到一半儿办法都没有地步,毕竟因为空客的崛起,双方在航空准入方面有种类似冷战期间核威慑似的平衡与默契。
  不然今天我把你的空客A320给封了,转过天你就把我的波音737给压住,损失的必然是双方航空巨头的利益,所以还不如携起手来联合割全世界的韭菜。
  巨头们有了默契,下面的小虾米也就没人去计较了,德国莱比锡公司在旋翼机维修保养领域算是世界一流,可在整机的生产制造上却是妥妥的新丁一枚,再加上约德尔看上的几款机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10吨以下的中型飞机或小型飞机,虾米的不能在虾米,只要稍微用点儿心,花点儿钱,拿下美国的适航证并不是啥难事儿。
  然而当约德尔将这次与庄建业的会面汇报给远在德国的莱比锡公司的总部时,却遭到了整个管理层的反对。
  原因很简单,约德尔竟然私自更改了与腾飞集团沟通的议题。
  要知道约德尔这次来华可不是引进什么新机型的,而是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工程专用直升机寻求腾飞集团的进一步帮助,以便改变如今处境堪忧的莱比锡公司摆脱困境的。
  结果约德尔的汇报中一句工程专用是升级的成果都没有,反而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引进新机型的事儿,简直是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当然,如果约德尔说的这家公司是一架美国公司的话,莱比锡公司的高层也不会这样,哪怕有所微词,也会对推荐的机型做些评估,毕竟美国在航空技术方面领先世界,很多独特的创新就出自那些类似工作室一般的小公司,真要是抓准了,一本万利绝非虚言。
  但约德尔推荐却是一家中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就技术而言,在世界范围面前算三流水平,就算有所谓的好东西,估计也就是在中国国内称王称霸而已,用世界这个尺度去衡量,估计连德国的水平都比不上,如此情况下能有什么可值得称道的?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工程专用直升机方面面临着多方的打压和时间上的紧迫,莱比锡公司也不可能去找腾飞集团,美国的航空技术那么高,生产水平太阳系第一,东西自然比其他地方要香得多。
  总而言之一句话,莱比锡公司在潜意识里是看不上中国的技术能力,瞧不起腾飞集团的实力。
  于是莱比锡公司给予约德尔的评价是乌托邦式的异想天开,有些被东方神秘力量影响神志的蠢蛋。
  如此负面的评价下,约德尔再想主导莱比锡工与腾飞集团的合作事宜显然不合适,介于年底的时间点日益临近,莱比锡公司也真的拖不起,于是便在董事会的授意下,CEO埃尔温·舒曼亲自出马,希望能在尽快解决工程专用直升机的技术问题。
  舒曼的想法跟其他莱比锡公司高层的基本一致,不过他跟约德尔却又是多年创业的伙伴,虽然对约德尔忽然的转变同样气愤,但关键时刻还是拉了一把,没有将其赶回家,而是留在中国,担任他与腾飞集团接触的高级助手。
  所以他对约德尔展露出的无奈全当是没看见,点了点头便快步出了机场,旋即钻进实现准备好的汽车。
  大约30分钟之后,车子停在星洲某高级宾馆的正门前,从车上下来的舒曼被腾飞集团负责接待的员工引着到了六楼的一间休息室,刚一进门舒曼就看到了一位身材壮实,但面容紧张,惴惴不安的熟悉面孔,整个人不由得一怔。
  这不是亚洲最大的飞机维护承包商,稳定飞行公司的CEO理查德·莫斯顿嘛。
  同样是搞飞机维护的,莱比锡公司与稳定飞行公司一比,连弟弟都算不上,因为人家稳定飞行公司做的可是波音、空客、庞巴迪这些大型固定翼客机的维护工作。
  总部设在新加坡,业务遍布全球,但主要却集中在亚洲范围,其一家公司便占据整个亚洲客机维护量的42。6%,日本的全日空,马来西亚的狮航、新加坡的国家航空、中东的阿联酋航空等等亚洲知名的航空公司都是稳定飞行公司的合作伙伴。
  可以说稳定飞行公司跺跺脚,整个亚洲航空公司的客机都要颤三颤,是真正的巨头。
  但就是这样实力雄厚的航空维护巨头的CEO却在这里如同马仔要见龙头老大一般,紧张的直擦汗,这让舒曼差点儿眼珠子没掉出来。


第639章 都是自己生产的
  可不管如何惊讶,见了面总是要打招呼的,更何况在一般场合下,以舒曼的咖位能跟莫斯顿说句话就算不错了,这般单独的面对面想都不敢想。
  “您好,莫斯顿先生,我是莱比锡公司的舒曼。”
  “你好。”
  对舒曼伸过来的手,莫斯顿并没有无视,同样伸出手握了握,但态度上却有些心不在焉,舒曼也不以为意,谨慎的坐到莫斯顿的旁边,刚准备跟这位航空维护领域的巨头掌门人套套近乎。
  休息室的房门便被敲响,旋即一位腾飞集团的工作人员进来,对着莫斯顿客气的说道:“莫斯顿先生,庄建业先生已经结束了临时会议,让我过来询问一下,是否方便与他见面。”
  “方便,方便,非常方便。”莫斯顿一听庄建业要见自己,想都不想,立刻点头。
  工作人员闻言,也不拒绝,点点头:“那好,莫斯顿先生,请跟我来。”
  莫斯顿立刻带着他的几位助手随着那位工作人员快速离去。
  整个过程时间并不长,从工作人员敲门进来,到莫斯顿拎着一帮子幕僚匆匆离去总共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但却令休息室内的舒曼惊诧的无以复加。
  腾飞集团的庄建业究竟是个人魅力太强还是会下咒的巫师,不过是一次见面而已,竟然能让占据40%多的亚洲客机维护市场的稳定飞行公司的CEO如此兴奋。
  若非亲眼所见,舒曼绝不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以莫斯顿的地位就是一些小国的国家领导人都可以直接无视,庄建业何德何能,会让莫斯顿这样的人这般对待?
  “这是什么情况?”百思不得其解的舒曼没办法,只能问刚刚成为他高级主力的约德尔。
  约德尔无奈的苦笑一声回道:“如果你知道刚刚跟庄建业进行临时会议的人是谁,就不会对莫尔顿的表现感到惊讶。”
  舒曼眉头一皱,问:“是谁?”
  “唐纳德·维恩!”约德尔说出一个名字,舒曼呢喃了一遍这个名字,眉头皱的更深,但下一刻一抹不可思议便爬到了脸上,双眼圆睁的看着约德尔,那模样就跟听了外星人入侵地球一样,连声音都变调了:“唐纳德·维恩!你说的是唐纳德·维恩!美国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的总裁,唐纳德·维恩!”
  也难怪舒曼会如此失态,主要原因是因为唐纳德·维恩以及其掌控的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实在太有名了。
  如果说稳定飞行公司是巨头的话,那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就是巨头中的巨无霸,其维修业务真正做到了遍布全球,其中光北美就占据了52%的份额,欧洲方向上少了一些,但也有37%的份额。
  亚洲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稳定飞行公司早早的占据了亚洲市场,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的动作稍稍迟缓了一些,导致大部分市场被稳定飞行公司握在手里,但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凭借过硬的实力依旧占据11。6%的亚洲客机维护市场。
  不过70年代以来,随着亚洲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先后出现四小龙、四小虎,蓬勃的经济增长带动航空市场的扩展,乘坐飞机出行成为富裕起来的亚洲人的首选,由此连带着航空维修市场极具增长。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与稳定飞行公司在亚洲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过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尽管实力雄厚,但在亚洲这一亩三分地儿上,对稳定飞行公司还是没什么办法。
  毕竟人家稳定飞行公司也不是吃素的,技术、管理、人才都不比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差不说,成本控制更是业界一流,所以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几次打压都没把稳定飞行公司怎么样,反到是自己在欧洲、南美的业务被稳定飞行公司抢去了不少。
  这些事情一般的人还真不知道,毕竟航空维修领域与真正的航空制造相比还差了一个层次,属于那种低调赚大钱的行业,不是极深的业内人士根本就接触不到,就更别说清楚了。
  莱比锡公司本身就是从事航空器维修业务的,尽管范围只局限在旋翼机上,但业界的大佬还是清楚的,不然怎么在这一行里混。
  正因为如此,听到唐纳德·维恩的名字就不是吃惊了,而是无法抑制的震惊了。
  “对,就是他!”约德尔点点头:“事实上唐纳德·维恩与莫斯顿来见庄建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跟腾飞集团合作,从而参与到中国国内的大型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业务。”
  “你说什么?腾飞集团开始涉及大型民用飞机的维修保养业务?”舒曼已经够震惊了,可听了约德尔的话,本以为已经神经粗壮的他还是被刺激的难以置信。
  大型航空器,尤其是那些用于干线运输的大型民用客机,它们的维护保养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东拼西凑就能完成的。
  其中需要的技术、加工、配套等等要素,不亚于一个完整的大型飞机生产厂,这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负责这类业务的公司还必须拥有与飞机原产企业和其他配套厂良好的关系,从而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配件生产与采购的供应链。
  不然一架飞机数十万个零部件,维修公司在如何也不可能全部生产,原产的、替代的、高仿的都必须掌握,以便用不同的报价供客户选择。
  如果不跟那些上下游的生产供应商和原产打好关系,航空维修公司就等于失去灵活的行尸走肉,唯一的前途就是扑街。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行不但投入大,准入门槛更是高的离谱,因为航空器的配套供应链可不是好建立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范围内的航空维修市场规模那么大,但真正能做起来就那么几家的原因。
  实在是要求太高。
  可就是如此高的业务,腾飞集团不但涉及了,而且还让两大航空维修公司的掌门人亲自登门,这说明两大维修巨头对腾飞集团的认可。
  数十万零部件的全套供应链,莱比锡公司花了十多年都没建起来,腾飞集团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舒曼几乎是下意识的问道:“那他们的配件是哪里来的?北美?欧洲?还是巴西、印尼的仿制品?”
  “都不是~~”约德尔摇了摇头,然后说出一句令舒曼差点疯掉的话:“所有的配件都是腾飞集团自己生产的,他们把这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640章 航空材料
  “全部自己生产?”
  舒曼对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历史渊源不甚了解,但却清楚“腾飞集团自己生产”这句话的分量。
  不由得惊呼出声,一双眼睛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约德尔,从那仿佛见了鬼的表情上看,显然是比见了鬼还要无法理解。
  那可是大型客机的配套供应链呀,就算没有生产一架飞行机的供应链复杂,但想要完好的修复这类大型客机,所需要的配套产品同样是多如牛毛,别说是稳定飞行公司和沃尔夫航空维修公司这类航空维修领域的巨头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就算波音和空客一样办不到。
  在世界范围内名不见经传的腾飞集团居然就做成了?怎么可能!
  约德尔自然是看得出自家的CEO是不信的,也没着急,而是好整以暇的端起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这才开口问了一句:“舒曼先生,不知道你这半年来有没有注意到中国民用航空的安全记录?”
  舒曼点点头:“有关注,这半年来中国各航空公司的飞机故障率明显下降,安全系数提升明显,业内都在猜测是谁提前介入了中国市场……等等……你是说,这一切都是腾飞集团做的?他们趁着国外航空维修公司另眼旁观之际,垄断了中国国内的航空维护市场?”
  刚开始舒曼的话还很平常,可说着说着,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立刻抬眼看向旁边刚刚放下咖啡的约德尔,探寻的目光配合着难以置信的话,很好的诠释了一个人是如何被震惊叠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要知道自从1988年,中国国内价格改革造成经济动荡以来,各大跨国公司就把中国当成一头气息奄奄的笨拙凶兽,就等着自己嘎嘣一声倒地死亡,然后这些跨国公司就如同盘旋的秃鹫,扑过来分食这头巨兽的肥肉。
  航空维修领域也不例外,各大航空器生产商,维修商都觉得中国的经济支撑不了多久,等到完全混乱,彻底扑街,他们在冲进来,或是收割,或是兼并,把偌大的中国国内的航空维修市场肆意瓜分不说,一些有雄心的航空维修公司说不定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摇身一变跻身飞机制造企业。
  怎么说中国也是少数几个拥有飞机生产制造产业链的国家,尽管技术上差了点儿,但却比一般的国家要强得多,最起码造些小型飞机不成问题。
  所以厄住中国国内航空维修的喉咙,令这块市场如同一块腐肉一样迅速衰败,便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