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实力还是有的,结果在隐身豹面前依旧暴露出无法弥合的短板。
“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可怕!”在诧异、惊讶与茫然之后,逐渐冷静下来的防空兵部队领导,终于是忍不住低声给了一个十分不愿,但与不得不说的中肯评价。
“光是可怕嘛?”
结果防空兵部队领导话刚出口,身后便传来一声低沉的话音,防空兵部队领导连忙回头,旋即双眼发自的看着来人:“总部……总部首长……”
第1080章 寇能往,我亦能往
防空兵部队领导刚叫出声,总部首长连忙伸手止住。
防空兵部队领导立刻会意,眼珠子左右转了两下发现周围根本没人,这才一路小碎步的挪到总部首长跟前,可还没等他开口就听总部首长先一步问道:“你这个曾经揍下过U—2的老防空,只是觉得隐身豹可怕吗?”
防空兵部队领导说实话有些懵,这难道还不可怕?
超低空,25米,奔袭600公里,就这水平,也只有F—15,F—16,F—18,“狂风”,幻影2000这类欧美顶级作战飞机才能玩得转好不好……
等等!
防空兵部队领导想着想着,已经沉寂的双眼再次骤然睁开,这才发现,他刚才似乎漏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FBC—1A战斗轰炸机在隐身豹的模式下是如何能在平均25米的超低空,长途奔袭600公里的。
是飞行员操纵水平的无与伦比?
这固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要素,然而光凭人是很难办到的,要知道那不是600公里的平原,更不是600公里的海面,而是600公里崎岖不平山谷沟壑,别说是飞机了,就是一辆汽车在这样的地形行驶的话,稍有不慎都会连人带车跌进沟里。
问题是汽车的速度才多少,飞机的速度又是多少?
正因为如此,这类复杂地形,超低空,长途奔袭科目,历来都是欧美军队的专属。
倒不是其他国家不重视这类有利于空军部队隐蔽打击的科目,而是手里的家伙事儿实在是玩不了这种高难度。
只靠着几名王牌飞行员,零失误的飞那么几次着实是没啥代表性,毕竟想要成功对敌进行高强度打击,一两个架次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最起码也要几十、上百架次才能看到效果。
问题是谁有那么多王牌飞行员,又有谁能保证王牌飞行员就不会失误?
所以,不是其他国家不想有这样的技战术水平,主要还是主战机型上没有配套的技术支撑,光靠人实在是撑不起来。
而这项技术不是别的,正是飞机自动防撞系统。
原本这项技术是应用在民用航空领域,没办法,实在是因为早期的民航飞机撞山坠毁的可谓比比皆是。
其他国家就不说了,但就国内而言就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因为1982年,当时在国内民航领域尚属优异的英制“三叉戟”客机便在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城起飞不久撞山坠毁,导致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事后查明因为雾大,气象条件差,导致视线不畅,这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然而实际上却是因为“三叉戟”客机设计年代久远,且多年未有改进和更新,导致技术水平已然落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该机并没有配备七十年代末一系列新机型上已经普遍装备的飞机自动防撞系统。
基于这个教训,国内民航在日后的机型选择上,都会将飞机自动防撞系统作为一个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核。
进入八十年代,民航客机技术水平逐年提高,飞机自动防撞系统同样经过数轮的更新换代,变得越发优异。
并很快引起军方的注意,特别是空军水平独步全球的美国空军的关注。
因为自从越战以来,美国空军便十分重视超低空突防的训练,正因为如此,美国空军十分重视超低空方面的航空技术。
原本美国空军刚刚装备的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内部便集成了一套技术水平更高的全地形自动跟踪系统。
以此为基础,配合各类光电传感器和地形搜索雷达,组成一套综合性防撞系统,从而令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具备极强的超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
可问题是这套系统好是好,但成本却高的离谱,装备几十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就让美国空军的钱包缩水了一大半儿,想要普及数量庞大的战术空军平台,美国空军除了喊臣妾做不到,也没别的招。
这个时候,民用航空成熟、稳定、可靠且成本亲民的飞机自动防撞系统开始发展壮大,美国空军一瞧,这不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嘛,把民用的飞机自动防撞系统拿过来,在结合军用级别的算法和成熟经验,战术飞机的自动防撞系统不就有了。
就这样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美军战术级的飞机自动防撞就已经在美国F—15,F—16等战术空军部队普遍装备,甚至连海军航空兵都开始大规模采购,配备到F—14、F—18等舰载战斗机上。
欧洲空军通过军事交流,试驾了装有这类系统的战术飞机,自然是被真香定律所俘获,当然是想要同款。
美国人难得大方一回,同意转让技术,只不过价格却贵得令人惊恐。
欧洲人一看,你们漂亮国是从民用客机上的系统发展顾来的,你们的民用飞机自动防撞系统能行,我们欧洲的怎么就不成?要知道在国际市场上空客不比你们波音和麦道差。
于是欧洲基于自己的民用系统开发出更加符合欧洲使用习惯的战术飞机自动防撞系统。
苏联人早早就得到欧美两国在战术飞机上安装飞机自动防撞系统的事情,更是清楚这类系统对战术飞机复杂地形超低空突防起到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毕竟人总是会有失误,哪怕是在优秀的王牌飞行员,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有了战术飞机自动防撞系统就不一样了,飞机在传感器、光电系统和雷达的作用下,能够预先判断出前方的地形特征,从而先一步透过电传操控系统对飞机提前发出规避指令,如此才能够让飞机在险要的山谷里如穿针引线,一气呵成的完成一系列惊险刺激的超低空飞行动作。
然而苏联人虽然门清,但却没有太在乎,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军事学说,那便是开战伊始就从和平变成核平。
既然如此,什么超低空,什么优秀辅助系统,什么偷塔神作,统统见鬼去吧。
基于这个思想,苏联的飞机上不是不装,根本就不屑于装,等到苏联解体,俄国人回过味来,想要重新来过,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早就被欧美拉下一大截。
而这也是为什么进入九十年代,欧美经常用自己的战术作战飞机在苏格兰北部的所谓马赫谷里炫耀各种的超低空性能,引来世界航空迷接连不断的尖叫。
反观继承苏联的俄国,尽管战术飞机机型数量不小,可除了少数几个王牌飞行员外,根本就没有类似炫技的活动。
不是俄国人不想,实则是飞机上却要飞机自动防撞系统,根本就不敢去弄。
而如今,FBC—1A战斗轰炸机在隐身豹的模式下做到了欧美顶级战机才能做到的性能,在联想总部首长意有所指的问话,防空兵部队领导就算再笨也意识到,隐身豹可不是某个天降猛男单独的个人技巧,而是上面集成了不亚于欧美的飞机自动防撞系统。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可就不得了。
这说明国内的空军部队,直接颠覆以往只有欧美才能玩儿的格局,真正做到了寇能往,我亦能往!
第1081章 只靠低空突防敢叫隐身豹?
防空兵部队领导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哪怕是面对总部首长,既然是已经把问题想得如此透彻,也就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于是站直了身子,低声回应道:“首长说得对,隐身豹的可怕之处不仅于此,它的真正威力在与普遍性和通用性……”
“普遍性和通用性?”总部首长闻言先是有些意外,旋即皱眉点头:“说说看。”
“是。”防空兵部队领导应了一声,旋即把自己想到的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总部首长听罢,微微颔首:“批量化的隐身豹,恩~~这个想法的确是把隐身豹的可怕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部首长话音未落,跟着一起过来的几位导演部首长无不赞同的点头,飞机自动防撞系统无论技术有多高,难度有多大,终究属于工业品,既然是工业品就意味着可以批量生产,能够批量生产就能够大批量装备部队。
要知道,部队培养一名具备超低空,长途奔袭能力的王牌飞行员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并没有多少普遍性,然而批量生产的飞机自动防撞系统在与飞机平台结合后,却能够让数量众多的一般飞行员成为不亚于王牌飞行员的超低空远程突防的任务执行力,从而让国内航空兵具备一项威力与隐蔽兼具的战术打击手段。
如果这还称不上可怕,那什么还是可怕?
不说别的,一旦东南沿海进入军事斗争状态,装备一定数量隐身豹的国内航空兵完全可以利用超低空进行800到1200公里的远程突入行动。
即可进入外海,对域外某大国干涉的舰船实施反舰导弹突袭,也可从外围迂回战区中央山脉内部,利用反辐射导弹,山脉内布置的雷达阵地,为空中迂回兵力打开通路。
当然了,低空突破雷达监控,深入到战区纵深,打击战区重要战略目标同样是隐身豹的传统艺能,甚至因为其优秀的低空突防能力,还是目前国内航空兵中仅有的能够执行此类任务的机型。
也就是说,以后隐身豹极有可能成为东南海军事斗争当中战术航空兵对地攻击的核心,甚至是止住,毕竟在某种意义上讲,换装新型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具备飞机自动防撞系统的FBC—1A战斗轰炸机,在性能上已经不亚于从俄国进口的苏—30MKK战斗轰炸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略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FBC—1A战斗轰炸机所有生产、组装都依托国内完整的产业链,战时不必担心被人卡脖子,源源不断的生产补充。
如果把这个隐含的要素叠加进去,隐身豹何止是可怕,简直可怕到爆炸。
是以,包括总部首长在内的导演部首长们都很赞同防空兵部队领导的想法,而这让被连续打击的防空兵部队领导重拾了往日的信心。
之前判断错了又如何?偏心S—300防空导弹营又能怎样?
到最后总部首长还不是赞同了自己的想法,这说明什么?
自己的眼光不差,能力更是没得说,唯一漏算的就是FBC—1A战斗轰炸机和DZB—1500空射巡航导弹这两款装备太不讲武德,花样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是防不胜防,然而当自己掌握了规律,把握住特性,然后在拔高到战略层面,再看看效果,总部首长都得刮目相看。
于是面上稳的一匹,心里却因为能够在总部首长面前露脸而喜不自胜的防空兵部队领导,便准备趁热打铁,继续从防空作战角度,分析隐身豹的作战特点。
毕竟这样面对面向总部首长阐述作战理念的事情可不太多,万一被总部首长看中,把自己上调自总部,那岂不是……
防空兵部队领导是越想心里越美,说话的气力也就更足,若不是清明的脑子还知道总部首长不想声张,防空兵部队领导都想举着大喇叭,在空旷的指挥中心观摩区里搞一场装备战术分析报告会了。
然而说着说着,防空兵部队领导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倒不是总部首长如何,恰恰相反,总部首长一直很有耐心的听他叨逼叨,甚至有时候还会就某些问题深入的问上两句。
让防空兵部队领导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头的是其他几位导演部首长的态度,尤其是那位跟他十分相熟的航空兵部队领导,看他的眼神就跟看一个刚进部队,嘛事情儿不懂的新兵蛋子差不多。
这让防空兵部队领导很是疑惑,自己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了,连总部首长都说好,你个导演部的家伙,干嘛用那种眼神看我?是不是觉得我表现的好,嫉妒了?
然而就在防空兵部队领导心里想着有的没的之时,前面的观摩区屏幕上忽然腾起两团浓密的烟雾,与此同时导演部的广播也随之响起:“依照演习规则,两枚反辐射导弹命中S—300防空导弹营的塔式低空探测雷达,判定被摧毁,但S—300防空导弹营其余探测设备完好,不影响后续战斗力。”
这个判定一出,观摩区顿时哗然。
因为所有人都以为超低空远程突防的隐身豹,发射的反辐射导弹最起码要敲掉S—300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如此才能让这个高水平的防空导弹营真正的变成瞎子。
结果费了半天劲,就打掉一个低空搜索雷达,S—300防空导弹营的核心战斗力非但没有被摧毁,甚至连根皮毛都没伤到。
这样的攻击虽然称不上失败,但同样说不上成功。
难不成空袭部队的技战术水平这么差?也不对呀,能够超低空奔袭600公里的装备和人员,又怎么可能差?
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可不止是观摩区的那些个部队干部和领导,正跟总部首长汇报自己想法的防空兵部队领导同样如此,甚至还未空袭部队的失误而莫名的喜悦起来。
以至于连自己看中的重要汇报都卡顿了数次,足见防空兵部队领导心中的狂喜,没办法,谁让之前那两枚反辐射导弹打的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一次的演习GG了呢,哪成想峰回路转,空袭部队突破堪称优秀,但临门一脚缺了点儿火候,于是……
“战场迷雾的关键就在于让人忘掉核心和重点,所以作为指挥员一定要清楚,我们的任务宗旨是什么,就拿这次演习来说吧,打击防空导弹营并不是演习的重点,用钻地弹攻击国防工程薄弱环节才是。”
就在防空兵部队领导乐呵呵想着他寄予厚望的S—300防空导弹营能够借此翻牌时,总部首长平淡的话语便从唇齿之间幽幽的蹦出来,说完便不再理会防空兵部队领导,从他的身边略过,旋即朝着观摩区前面走去。
防空兵部队领导说实话有些懵,不明白总部首长这话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