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6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比如海军的潜艇兵,往往潜入大洋一两个月,是最需要营养的兵种,可因为经费有限,很多潜艇兵只能吃午餐肉和行军干粮,青菜和鲜肉根本就是奢望。
  还有远海岛礁上的驻守矮脚屋的守岛官兵;雪域高原上缺少后勤保障的兵站;雪区南部只能靠脚底板儿一路爬过去的边陲哨所……
  如果要一一列举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而想要改善这些地方,首要的就是经费,正因为如此,这几年增加的经费除了少部分用于重点项目外,绝大部分都是在弥补过去十几年欠下的债。
  正因为如此,6亿人民币的单价对这些部队首长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但TY—22隐身无人机的诱惑力又摆在那儿呢,一些希望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首长并不想放弃,于是纷纷看向军内领导和首长,那希冀的眼神仿佛在说,二位首长,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庄建业这混球我们是压不住,只能您二位真神才能把他完全镇压。
  首长见状轻咳一声,准备说点儿不相干的话,把价格这个敏感的话题给岔过去。
  到不是说价格这个问题不能立刻谈,而是首长发现之前三个军种的首长们争执TY—22隐身无人机的归属时,军内领导的眉头可是一直皱着的。
  很明显军内领导对这种以军种为本位的争执很不喜欢。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自打海湾战争当中美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完胜之后,跨越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体系便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模仿和构建的对象。
  国内这个最大的美粉儿当然也想有样学样来上这么一套,奈何联合作战可不是简单的把几个军兵种和兵力兵器简单的组合在一起就完事了,而是需要一整套的指挥、通信、后勤、维护、机动等系统加持才能完成的。
  往往这些加持项又是砸钱最多的所在,恰恰国内部队最缺的就是经费,因此除了一些理论研究外,在实质性层面上部队并没有在联合作战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本以为这项艰巨的任务会拖到21世纪10年代左右,没想到一款TY—22隐身无人机的出现就把缺乏联合作战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
  毕竟反航母作战可不是单独一个军兵种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将陆、海、空、第二炮兵全部统合起来才能构筑的一套打击体系。
  正因为如此,TY—22隐身无人机交个那个军兵种都不合适,最好的选择是交由总部统一指挥。
  问题是总部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并没有建立,就算是隶属总部也是个过路财神,届时各兵种的争执不会停歇反而会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军内领导才忍着没说,但了解军内领导的首长却很清楚,估计等回京后,围绕联合作战体制建设的改革估计要提上日程了。
  所以这个时候无论TY—22隐身无人机的报价有多贵,这事儿都得往后拖一拖,正因为如此,首长才会出来打个圆场。
  结果还没等首长说话,另一边的庄建业却抢先开口:“各位首长,您别觉得TY—22隐身无人机要价贵就觉得我们中国腾飞是什么周扒皮,认钱不认人,各位首长也不想想我们中国腾飞这么多年为了TY—22隐身无人机投入了多少,不说别的,为了能让TY—22隐身无人机的雷达正面反射面积为此在0。001平方米,我们花巨资研发了第二代隐身复合材料。
  而这种隐身复合材料最大的特点还不是隐身,而是极强的可维护性,不夸张的说,我们的TY—22隐身无人机能够在东南沿海的湿热环境中连续作战半个月,而不需要对机体表面进行任何维护,机体表面的隐身效果也能保持90%以上的有效率。”


第1345章 绝对的黑科技
  “你说什么?可以在东南沿海的湿热环境下连续作战半个月,还不用做机体表面的维护?”
  “这样的情况下,机体表面的隐身效果还能保持90%的有效率?”
  庄建业话音刚落一位海军航空兵部队领导和一位空军航空兵部队首长便先后发出惊呼,而这两位的话还未说完,就有其他部队首长和领导便私下里小声嘀咕:“这怎么可能?连美国人好像都做不到这个程度。”
  “谁说不是呢,东南沿海本来就是高温高湿高盐,对机体表面的腐蚀非常大,隐身飞机有那么金贵,怎么可能不用保养?”
  ……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都觉得庄建业刚才的话有些夸大其词了,没办法现如今隐身飞机的标杆看的是美国,而美国的隐身飞机除了作战能力强之外,最大的特别就是两个贵,一时采购单价贵,另一个就是维护成本贵。
  采购单价自不必说,凡是跟隐身沾边的飞行器,无论基本性能如何,因为隐身材料的使用和特殊气动布局的设定,导致加工成本和生产升本直线飙高。
  不过相较于采购成本,真正让隐身飞机名声大噪的还当属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以B—2隐身轰炸机为例,每飞行1个小时就需要20个小时的系统维护。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些维护都是远超普通飞行器的超精密维护,不但价格贵的离谱,而且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超高,因为恰到好处的机体结构哪怕是细微的剐蹭都有可能破坏隐身效能。
  正因为如此,隐身战机可以在战场上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幽灵,可回到自己的基地,娇弱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恒温的机库,需要涂抹可吸收雷达的涂层,需要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需要……
  可以说隐身作战飞机脱离强大的后勤保障就跟没了牙的老虎一样,连嘶吼的力气都没有。
  连美国这个隐身飞行器扛把子都在维护上头疼不已,中国腾飞的TY—22隐身无人机居然能在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放空半个月而性能不减,这怎么听怎么有些科幻,难不成中国腾飞的隐身技术超过了美国?
  想想都不可能!
  庄建业对这些疑问和议论并没有做什么解释,而是走到军内大领导面前邀请道:“老首长,TY—22隐身无人机和垂直起降验证机还不算我们中国腾飞压箱底儿的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实际上在我们生产车间,上个月这个生产基地刚刚落成了两台,老首长要是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过去看看。”
  “可以!”军内大领导微微颔首,庄建业见状立马招呼人手,安排下面的接待工作,至于其他部队首长和领导,即便心里有疑问,但在军内大领导的意志面前也只能先藏在心底。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机库,重新登上摆渡车,一路穿过机场,越过几个轰鸣的车间,来到一处通体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灰白色建筑前,随即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准备室,换上防尘服戴上护目镜,从里到外包裹严实后又经过一系列除尘、除菌处理,一行人这才进入这间等级极高的神秘建筑——中国腾飞秦岭南麓航天生产制造基地5号车间。
  刚一进入,一众人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只见偌大的厂房内排列着两组大型设备。
  一个是三个中间镂空的,直径足有三米的圆形的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圆形镂空处或设置刀具,或安装热加工装置,用于对部件儿的加工。
  眼前的这组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航空航天加工设备的想象,三个足有三米直径的圆形没有设置任何加工装置,而是安置了密密麻麻类似纺织厂纱锭一样线卷。
  至于圆形镂空处同样被数不清的丝线所覆盖,其密集程度,复杂样式令在场的几位有轻微密集恐惧症的部队领导只瞧了一眼浑身就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另外的一组设备同样如此,只不过纱锭一样的线卷并非是呈圆形排列,而是被设置在两个巨大的正方形阵列之中,随着阵列中的机构旋转,密密麻麻的丝线就如同蚕宝宝吐丝一样被释放出来,旋即形成令人头皮发麻的丝线阵列……
  “这是……纺织厂?”
  见到这一幕,一位部队首长不置可否的问了一句,其他包裹严实的部队首长和领导也都流露出同样的疑问。
  没办法,眼前的两组大型设备与国内众多的纺织厂所使用的设备简直别无二致,特别是第一组圆形设备周围那纱锭一样的线卷,几乎跟纺织厂所使用的纱锭是一模一样,若说不是纺织厂绝没人会信。
  但问题是他们所处的地方可是中国腾飞最核心的航天生产制造基地,所有的生产都围绕航天产品展开,再加上进入时又是除尘,又是除菌,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包成木乃伊才放心的架势,若是普通的纺织车间哪里用得着这么费劲?
  然而就在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疑惑眼前这两组大型设备究竟是做什么的时候,一位部队领导忽然指着第一组圆形设备的一个圆形镂空中央开口说道:“你们看,哪里好像织了一个东西……好像是……好像是……卫星上面的承重桁梁?”
  此对话一出,不少人便朝着那位部队领导手指的方向望去,其中一位来自第二炮兵的部队首长,狠劲儿的擦了擦自己的护目镜,反复看了好几遍方才难以置信的点头:“没错,就是卫星上的承重桁梁,和东方红系列用的规格一模一样,我当年跟着导师参与过多次东方红系列卫星的研制,绝不会看错……”
  说着这位来自二炮的首长又不禁皱起了眉头:“只是这里的桁梁怎么是跟织布一样给织出来的?”
  “还不止是织桁梁,老伙计你再看看那边!”这位来自二炮的首长话音未落,他旁边的战斗便又指向另外一套设备上,之间其中一个阵列前,密密麻麻的丝线仿佛活过来一样七拐八绕的汇聚出一个喇叭状的东西,那位还在思考眼前设备如何能织出桁梁的二炮部队首长见到这一幕眼睛立马就直了:“小型矢量火箭喷口?我的天,这也能织出来……黑科技,黑科技,绝对的黑科技……”


第1346章 动能拦截器
  是的,真的是货真价实的黑科技。
  要知道能陪同军内大领导过来视察的那个不是见多识广之辈,全国技术先进的制造厂和研制单位他们几乎走了个遍,甚至某些重点培养的领导还在国外的顶级实验室和生产厂待过,先进的设备着实是见识了不少。
  不说别的,但就这几年刚刚兴起的增材制造、3D打印、柔性制造、数字装配等航空航天最前沿的先进生产设备,这些部队首长和领导也都见识过。
  然而就是这么一群眼界开阔的众多军内领导们,愣是对眼前这两套大型设备十分陌生,别说见过了,连听都没听说过。
  卫星上的的承重桁梁,还有变轨用的小型矢量火箭喷口居然跟织布机织布一样,七缠八绕的就这么给织出来了?
  说实话,若非亲眼所见,光是听说,在场的这些部队首长和领导们都不会信的,先进的航天部件儿居然能用纺织机一般的设备给织出来,简直开玩笑。
  然而此时此刻位于中国腾飞秦岭南麓航天生产制造基地5号车间的两套大型设备却用不争的事实说明,高价值的航天部件真的是能织出来的,如此为所未闻,见所未见,冲击三观的技术,不是黑科技又是什么?
  “这位首长真是过奖了,5号车间的这两套三维编织机还称不上黑科技,毕竟这两套设备只达到了美国大西洋公司出售给欧洲空客公司的技术水平,远为达到该美国大西洋公司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那台至今处在保密状态,被用于生产高性能侦察卫星,高速再入弹头和隐身飞机大型承重结构框架和蒙皮的三维编织机。
  所以我们的这两套设备只能算一般般,毕竟在这里,这两套设备所生产不过是LYJ—18机动式反导反卫星系统当中动能拦截器的壳体、内部桁梁、托架、矢量火箭喷管和连接器等核心部件儿……哦,对了,小牛,把你们之前生产出的成品拿出来,让各位首长指导指导……”
  就在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被眼前的两套大型设备所展现出来的黑科技给彻底震撼之时,庄建业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在众人的耳畔响起,很快一些回过神的部队领导便意识到庄建业话中的重点,立刻问道:“你是说,现在编织的桁梁和小型矢量火箭发动机不是卫星上的?”
  “壳体、内部桁梁、托架、矢量火箭喷管和连接器……我滴个乖乖,整个动能拦截器超过一半儿的部件儿就是这两台设备制造的。”
  “我记得LYJ—18导弹上的动能拦截器成本才800万人民币,难道就是因为用了这项黑科技降低的成本?”
  “也不对呀,按照庄建业的意思,TY—22隐身无人机的隐身材料也是利用这项黑科技制造的,怎么TY—22隐身无人机会达到6亿人民币,LYJ—18导弹上的动能拦截器才800万?”
  ……
  议论声很快便在一众部队首长和领导之间传播开来,有惊叹的,有疑惑的,还有不置可否的,总而言之一众人等脑袋全是问号,不知道庄建业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好在众人没等多久,车间里的工作人员就推着一辆成放着LYJ—18导弹上的动能拦截器的实物以及十几个核心部件呈现在众人面前。
  结果不看还好,这么一瞧,这些个部队首长和领导们眼睛又不约而同的直了,特别是几位来自空军的一位防空部队的首长,几乎是在工作人员将展示台放下的一刹那就冲到近前,看着那个说明牌上写着LYJ—18导弹动能拦截器的装之前,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这才直起身子如同看外星人一样看向庄建业:“这就是LYJ—18导弹的动能拦截器,总质量才72公斤?”
  也难怪这位空军防空部队的首长会如此,实在是LYJ—18导弹的动能拦截器的72公斤质量实在太轻了,以至于连这位负责指挥反导|反卫星作战体系的主官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轻的反导拦截器真能能发挥作用。
  要知道航天某院的反导拦截弹的发射质量达到9。5吨,搭载的反导拦截器的质量则高达389公斤,是LYJ—18导弹的动能拦截器5倍还多。
  可既便如此,航天某院的动能拦截器命中率也只有60%多一点儿,若是实战的话,最多也就能保证50%的成功率。
  要知道航天器这东西质量越大,就意味着平台的冗余度越高,搭载的设备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