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业很高兴,飞机的设计人才没弄到,可是在航空发动机上却走出了一大步,尽管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机的设计、生产,可数遍全国,有几家能独立设计、生产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
所以生产出了的电风扇的广告词除了“航空技术、军工品质”外,还得加一句,那就是“让你感受来自飞机上的舒爽风力~~”
恩,就这样,待会儿就让宣发的人把这句记上。
庄建业这边自得其乐的想着,然后打开办公室的门,扯开领子让自己舒服一下,便拿着茶缸准备倒点儿水,便在这时林光华走进来,庄建业有些诧异,这货自从说要考研就请了长假,今天怎么有空来上班了?
不禁问:“找我销假?”
“不,是找你签字!”林光华笑得很灿烂,随后递上两页纸,庄建业低头一看,原来是某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因为林光华是在职,所以需要单位开介绍信。
“恭喜,恭喜!”既然留不住,庄建业也没必要挽留,于是掏出笔,就准备在人事开出的介绍信上签字。
结果他这边刚拿出钢笔,还没拧开笔帽,就听外面宁晓东那谄媚的笑声:“何伯伯,您看您说的,我这头发叫时尚,人家老美都这样,哎~~咱们到了。”
说着就抢先进去,冲着林光华点了下头算是打声招呼,然后便跟庄建业急吼吼的说:“老庄,何总工来了,他有事儿想问你。”
庄建业很诧异,自己能有什么事儿好问的,结果他这还懵着呢,就听随后进来的何明说:“不是我想问,而是我这个老同学想问,你的那个歼七改是怎么想出来的。”
第148章 明人不说暗话
何明说着就领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进了办公室,结果却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林光华也怔住了,因为被何明引进来的那位老者他认识。
老者也很诧异,没想到林光华也在而,不禁开口问:“光华,你是这个厂子的?”
最晕的当属庄建业了,这都是什么情况?
“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老同学,西航飞机结构设计系的丁来湘,丁教授。”
还是何明反应的快,既然老同学跟林光华认识,那就可以放心了,连忙指着丁来湘介绍道,随后又指着庄建业又说:“老丁,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小庄,庄建业。”
丁来湘连忙伸出一只手,跟庄建业握住:“很高兴能见到你,庄建业同志,你的模型我看了之后,对我启发很大,所以慕名而来,希望没有打扰你的工作。”
庄建业就更晕了,心说厂里的模型都是些二战时的老飞机,歼七改?什么时候做的?有这个型号?自己怎么不知道?
心里泛着嘀咕,面上却很客气:“没有,没有,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来~~来~~快坐,快坐~~”
庄建业招呼着,自己赶紧从办公桌后转出来,亲自倒水泡茶,端给丁来湘和何明,随后才问:“冒昧的问一句,刚才何总工说的歼七改,是怎么回事儿。”
“丁教授,何总工,庄厂长,你们先聊,我手头还有点儿事,就先回去了。”话音未落,林光华便起身告辞,他不是个没有眼色的人,两次提到歼7改这个名字,林光华就知道里面不同寻常,自己这个外人在有些不太好。
相比之下宁晓东这货就很不自觉,大咧咧的坐在椅子上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似乎准备就这么听下去,歼7改,听听这名字就带劲儿,老庄居然这么厉害,不行,得听听怎么回事儿。
最后还是何明看不过去了,咳嗽一声:“晓东啊,茂茂想要的模型,你帮他挑挑。”
“没事儿,待会儿走的时候拿上两个就行。”
“那茗茗的呢?”何明强调。
“哎呀,你不说我差点儿忘了,嗨,这事儿整的。”茗茗两个字一出,宁晓东就跟踩了尾巴的猫,直接奔出办公室,隐约还能听见败家娘们儿就会耽搁事儿的抱怨之语,看得庄建业是目瞪口呆,不由得有些崇拜其陆茗,能把宁晓东弄成这样,估计也只有那位女汉子了。
“前几个月,陆茗送给我一个模型,说是你做的,前些天老丁来我家,看到这个模型,就吵着要见你,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好好聊聊。”见外人都走了,何明这才重新开口。
而一旁的丁来湘则已经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个铁皮盒子,上面偌大的“腾飞”晃得庄建业眼睛直发颤。
倒不是“腾飞”两个字有多么震撼人心,关键是下面的010的编号太显眼,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模型应该是给老丈人宁志山特意打造的,应该摆在老丈人的书桌上才对,怎么会落到何明手里。
陆茗?庄建业想起刚才何明提到的经过,一条证据链瞬间清晰,都是宁晓东这货造的孽,还能怎么办?
这边想着,丁来湘已经把那架未来国产战机模型小心翼翼的拿出来,随后稳稳的托在手里,没有任何客套,直接指着飞机的机头部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款新式战机,所以也当做未来战机的幻想模型去看,因为这种腹部矩形进气道,大容量机鼻的设计在国内并不常见;
尤其是采用的带前缘翼襟的双三角翼设计,让我着实眼前一亮,因为这个翼型对飞机的机动性的提升很明显,显然这款所谓未来国产战机是一款重在空中格斗的轻型制空歼击机。”
顿了一下丁来湘抚了抚眼镜,说了一句半总结性话语:“直到这里,我只是惊叹制作者的奇思妙想,觉得应该是个有一定功底的航空爱好者。”
说完便放下模型,看着对面的庄建业继续说:“直到我仔细研究两天后,这才发现,航空爱好者这个评语是我草率了,而是应该冠以脚踏实地航空人才。”
然后又把模型拿起来,只不过这次把机尾朝前:“因为我发现,整个机尾完全是按照歼7的比例复制的,也就是说,这架模型飞机就是个歼7的深度改进型,所以我就冒昧的暂时称它为歼7改。”
什么叫专业,丁来湘这就叫专业,未来国产战机模型庄建业只做了两架,一个送给了浣城市体育局的申局长,另一个准备给自己的老丈人。
可无论是谁,除了惊叹飞机的外表以外,就是继续惊叹外表,可丁来湘却能看出根本,这让庄建业不得不佩服这位丁教授扎实的功力。
于是点点头:“没想到被丁教授看出来了,当初为了能尽快把未来国产战机弄出来,图省事儿,后半部分就照搬歼7了。”
“不,你这不是图省事,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庄建业这边还在谦虚着,丁来湘却一本正经的给出一个极高的评价,这让庄建业很是惊讶,丁来湘似乎没看见庄建业的表情,依旧面无表情的继续说:“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的飞机内部的框架和骨架配置的极为合理。
尽管是等比例的模型,但以我的经验来看,你在处理飞机的结构的时候并不是追求外观完美而敷衍了事,而是从歼7的结构入手,实施深度改进的结构,尤其是这几个框架,就跟歼7的主框架一模一样,你不要不承认,我已经测量过,比例很精准。”
听丁来湘这么一说,庄建业还想谦虚两句,结果还没开口,人家就打开蒙皮,指着里面两个框架,说得斩钉截铁,要不怎么说明人不说暗话,丁来湘就是个明人,一句暗话都没有。
“是的,我做这个模型就是以歼7为原型,进行的改进,这才有了这个模型,不过您也看到了,我们厂的条件有限,这种新式机型太考验整体把控能力了。
所以这款模型我们反复做了二十多遍,才出了这么一架,就没在做下去了,如果丁教授能来我们厂指导指导,我想我们会做的更好。”既然遇到明人,庄建业也就不说暗话,干脆把话挑开了,我缺人,你来吧!
第149章 风洞缩尺模型
听了这话,丁来湘就是再耿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他这辈子见人见多了,还是第一次见到挖人挖到自己头上的,到是一旁的何明笑得前仰后合,拍了拍丁来湘的手臂,半开玩笑道:“老丁,不行你就来这里当顾问吧,反正你就在棉花市做实验研究,离这儿又不远。”
丁来湘闻言还真把何明的话当一回事儿了,满脸为难的解释道:“这事儿我还真不能答应,我手头上的项目很重要,而且还得棉花、西城的来回跑,真的没时间。”
“唉~~算了,那就等有时间,真的,我们厂很需要你这样象牙塔里的资深专家传传道,不说别的,就说这二十三分厂吧,模型都买到美国去了,从上到下都很努力,结果就是因为专业素质不行,模型的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昨天你也说了,这个歼7改什么都好,就是几项无法弥补的缺陷,令它只能是个好看的模型,成不了能上天的飞机,我们现在缺就在这上面,唉~~特殊时期的欠账还没补齐呀。”
何明的一番话说得是即恳切又无奈,仿佛丢了什么珍贵的宝石的一样,如果不明所以的人听了,还以为何明是二十三分厂的负责人,庄建业就是个打酱油的。
于是庄建业心下很震惊,何总工这是要唱哪一出?但下一刻便狂喜,管他唱哪一出,攀上丁教授,自己的飞机梦就能再进一步,于是二话不说顺杆子就往上爬:“何总工说得没错,我们厂在专业方面实在太欠缺了,最主要的就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歼7改您也看到了,除了外形很好看之外,与真正的航空缩尺模型还相去甚远,最主要不是我们的加工能力不行,而是专业的飞行器结构设计的人才没有。”
说着庄建业端起茶缸,喝了口里面的茶水,等放下脸色就变得黯然而又悲怆,继而深深的叹了口气:“不瞒您二位,就在半个月前,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飞行实验室外务经理来我们厂,看了我们的模型生产后就失望的离开,之后我才从跟我们有合作的美国客商李斯特哪里知道。
原来那位外务经理看到我们出口的二战飞机后,觉得我们成本和加工制造能力很不错,所以过来考察我们有没有能力胜任他们新型商务客机风洞缩尺模型的加工工作。
结果很可惜,他参观完我们厂后,认为我们整体专业性太欠缺,没有一个核心的飞行器整合人才,于是白白丢了一个超级大单。”
“价值多少?”何明很激动,直起身子追问。
“两百六十万美元!”庄建业无奈的靠在椅子上,说的有气无力。
何明立马转头看向丁来湘,一脸的痛心疾首:“老丁,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一线航空厂的现状,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可靠的人才,两百六十万美元啊,老丁,你的整个科研经费才多少?有这两百六十万美元的外汇,你要什么科研设备没有?你要什么外文资料没有?你要什么进口原材料没有?可惜呀,实在太可惜啦!”
说着这老家伙还捶了捶胸口,仿佛拿两百六十万美元不是什么外汇,而是他身上的肉。
丁来湘显然是个老实人,见状还真皱眉沉思起来,最后目光一凝,显然下定了决心:“庞巴迪公司我知道,是个不错的支线客机和公务机设计和制造企业,失去跟他们的合作机会真的很可惜,不过也可以看得出你们厂在航空模型上的深厚造诣,既然如此,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尽量抽空过来看看,争取一个月来两次。”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一个月来两次,来去匆匆劳累不说,短时间也打不到预期效果,现在二十三分厂的模型可是在国际都很有名,下一步就应该往更专业的领域去延伸,如果我们的专业模型能受到庞巴迪、波音、麦道这样的专业航空生产企业看重,你觉得咱们的航空技术会不会向前迈一个大台阶?”
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国外的航空巨头能向二十三分厂采购专业的风洞缩尺模型,不管人家后续有没有变动,只是初期的设计,那对落后的国内航空业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范本,于是丁来湘想都没想就点点头。
何明见状立马跟上:“所以呀,这是我们走向国际的好机会,因此我觉得,你老丁干脆把你的科研项目的风洞缩尺模型交给二十三分厂,你也不用经常往这边跑,派个几个学生过来驻厂指导,这样一来能让二十三分厂短时间内掌握专业航空模型的架构和制造,提高出口创汇的能力;二来你也不用因为修改风洞模型来回棉花、西城的来回跑。”
“这个……”
一番话,说得丁来湘是头脑眩晕,不知所措,何明却有些不耐烦:“什么这个那个的,都是多年的老同学,我还不知道你,是不是又担心学校不同意,你也不想想,不过是你自己申请的科研项目,又不是军队力主发展的,何必搞得那么麻烦?
再说了你们学校的加工能力能有专业的工厂好嘛?不说别的,连加拿大的庞巴迪都肯定我们二十三分厂的加工能力的,你要是不放心,咱们这就去他们的车间看看,接近70%都实现了自动化,你们的校办工厂达到这个程度吗?”
何明的话说得跟连珠炮似的,听得丁来湘沉默不语,何明说得还真没错,由于承担的科研项目需要风洞试验,才能确定参数,而西航的老风洞无法满足要求,就只能到棉花市的风动群做。
然而模型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甚至因为某个参数的改动,推到重做都是家常便饭,因此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反复处理和大量模型。
由于不是军方项目,且经费紧张丁来湘无法取得当地军工厂的支持,只能依靠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航的校办工厂勉强维持,经常要两头跑,的确是很辛苦,所以被何明这么一说,丁来湘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于是沉默片刻,才抬起头看向庄建业:“方面吗?”
“方便,太方便了!”庄建业连犹豫都没有,直接点头,旋即便扯着嗓子喊隔壁的文员:“小马,安排!”
第150章 不遗余力的支持
要参观,自然参观最好的。
自打上次何总工过来闹出了笑话,庄建业就下力气搞了套接待制度,经过一系列实践和完善,二十三分厂在这方面已经如火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