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听这话,庄建业笑容就僵在脸上,旋即在心里把宁晓雪就骂开了,编排就编排吧,还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自己笑就没好事儿吗?也不瞧瞧宁晓雪这次去闽省赚了多少,真是不识好人心。
  心里骂归骂,但正事儿该说还得说,于是咳嗽两声掩饰下尴尬,便道:“是这样的,丁教授做的课题不是边条翼、双三角翼与无尾三角翼的对比研究嘛,我是想如果可能,你看能不能加入点儿其他的翼型,就比如说民用机上的下单翼啦,运输机上的上单翼啦,总之,品种能不能多点儿,模型不用担心,厂里全出,要是费用不够,厂里也负担。”
  “老庄,你真的要造飞机?”林光华没有答应,而是惊奇的上下看了一遍庄建业,似乎第一次见到一般。
  “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就问你一句话,行不行,能在棉花市风动群做试验实在是可遇不可求,我想多试点儿翼型,万一哪天用得上呢,有了试验数据做储备,用起来也不至于抓瞎。”
  林光华见庄建业真的不是开玩笑,也就不再说什么,说多了真怕打击人,既然他想这么干,就随他,问题是……
  “丁教授的课题只有三个翼型,风洞那边也是按照申报的研究课题走,毕竟做一次风洞成本不低。”
  “都跟你说了,费用不够厂里出,风洞成本再高价钱到位了,难道他们还会不干?至于你说的课题,也好办,你是丁教授的学生,搞个课题项目挂在丁教授名下不就行了,要是还不够,把我拉过去凑数,永宏厂说给我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个影儿,上次何总工还问我怎么两年了连一篇论文都没有,趁这个机会,做两篇,把工程师职称弄到手。”
  有个心黑、脸厚、套路深的厂长,林光华的三观顿时就刷新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风洞群可是国之重器,想用的话审批相当严格,不但需要部委的批准,还要抄送军方复批,最后汇总到高层备案。
  先不说能不能过审,就是漫长的审批过程也能好死人。
  丁教授的三翼型研究也是申请了三年才给批下来,这还是靠着西航强大影响力走得特批程序,换做二十三分厂这么个既没航空产品,又没学术成果的小厂,别说报送了,就是永宏厂这一关就过不去。
  不过把所有要试验的翼型挂在丁教授的科研项目下就没问题了,本来他的三翼型就是在研究未来飞行器的最佳翼型方案,既然如此因为试验出了偏差,不得不对其他翼型做对比研究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难道为了追究一个更加严谨的数据,就不能让试验样本多一点儿嘛?真若如此的话,那风动群的主管单位就太不尊重科学精神了。
  庄建业这套后世司空见惯的科学精神,却是让林光华惊为天人,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这货身边都是奇葩了,干私活儿都干的理直气壮,不奇葩才怪呢。
  因此林光华也就是口头说说,反对是没可能的,不管庄建业是不是真的要造飞机,如果几个翼型的风洞研究归在他的名下,那他的学术成就可就直线儿拔高,不说别的,研究生毕业是不成问题了。
  于是答应的很痛快,就这样两人又聊了一阵,林光华就告辞离去。
  第二天就约了刘纯和彭川,聊了整整一天,然后丢给庄建业一份足以掏空二十三分厂老本儿的清单,就潇洒的去了棉花市。
  将庄建业的一套歪理邪说用最正统的体制内语言跟丁来湘这么一说,果然让老教授激动非常,本来他就觉得三个翼型太少,很难满足对比的样本,还想尝试对鸭翼、平直翼、梯形翼做一番研究,可惜经费不够,只能无奈放弃。
  没想到林光华直接带着二十三分厂的援助过来,这让老教授很是兴奋,觉得国内的企业都像二十三分厂这么良心,早就可以冲出亚洲,横扫世界了,于是对二十三分厂的好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光华也很高兴,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航空科研项目了,既然如此就得好好想想,做那一块更有把握,似乎下单翼中的平直翼简单一点儿,恩,就从它先入手吧。


第153章 赚钱
  丁来湘和林光华是乐呵了,庄建业却愁了,又没钱了,没办法如今二十三分厂负担的研发经费实在不是个小数,先不说即将开始的数控叶轮式喷丸成型机和各类机翼的风洞试验,就是彭川正在进行的机床数控化研究就是个大坑。
  这可不是光有热情和能力就能搞成的,那得真金白银的往里狂砸才是。
  好在李斯特支付的一百万美元,省外贸厅已经折算成等额的人民币划拨给二十三分厂,除去上缴给浣城市和永宏厂的利润,二十三分厂还留下不少,再加上这段时间制冷设备的收入,还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可一旦林光华的两个项目火力全开,资金又得捉襟见肘,所以赚钱还是庄建业目前的当务之急。
  好在,刘纯和鞠师傅的电风扇已经出来了,庄建业看了很不错,风力柔和且方向性良好,这要益于风扇叶片形状的优化设计,不但能令风速与风向保持一致,而且用电量也是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现在唯一缺的就是市场销路。
  一想到这点,庄建业就有些头疼,如今国内家电市场正在复苏,需求十分旺盛,随之而来便是竞争的加剧。
  就拿电风扇来说吧,光星洲一地就有三家企业同时在做电风扇,临近省更是多达十六家企业在生产。
  至于更远的东南沿海地区,做电风扇的企业和作坊更是多如牛毛,再加上从其他渠道进来的国外电风扇,整个电风扇市场早就乱成一锅粥,二十三分厂现在这一块杀出一条血路,显然不太容易。
  不过事到如今,不容易也要试一试,总不能产品出来就堆着不用吧,那不是庄建业的风格。
  于是沉吟片刻,庄建业就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就去了厂,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来到一个市委东侧的商业街,寻到一个挂着“雪绒花家电展销中心”的门脸儿,就把自行车停到门口,然后拎着包就走进去。
  刚一进门,就有一个梳着麻花辫儿的小姑娘迎上来,客气的问:“同志,您想要什么?我们这里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电冰箱应有尽有,楼上还有日本和欧洲的进口品牌……”
  小姑娘很热情,不过口音有点儿闽南腔,听得有点儿费劲,但穿着却大方朴实,加上那股子甜甜的笑,有种说不出的灵动,令人看着就心旷神怡。
  “不好意思,我找人,请问你们宁经理在吗?”
  “宁经理?”
  一听是找她们宁经理的,小姑娘顿时就警惕起来,上下打量一番庄建业,发现白色的的确良衬衫洗得干干净净,身材更是挺拔,一看就应该是某个机关的干部,随后点点头:“您稍等!”
  然后便蹬蹬的上楼,不一会儿就有个公鸭嗓子在楼上叫起来:“干部?什么干部?最近咱们店挺安分守己的,有什么好检查的?”
  嚣张、霸道,目空一切,除了宁晓东也就没别人了。
  果然楼梯口很快就转出一个人,大热天的穿个花布衫也就算了,外面还披件儿西服,这到没让庄建业意外,这货的品味就这德行,彻底没救了。
  令庄建业吃惊的是那一头爆炸长发没了,换成了光秃秃的和尚头,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很亮。
  “你这是……”
  “大热天的,留那么多头发成天长热痱子,怪难受的,一气之下就剪了。”一见是庄建业,嚣张霸道的宁晓东立马就笑得见眉不见眼,说着还瞅瞅庄建业那一头三七分的飘逸秀发,问:“你脑袋不长痱子嘛?要不跟我一样,剃了算了。”
  “姐夫,你别听他瞎说,他的头是我嫂子给剃的,一个大老爷们儿,头发比我们女的还长,磕碜不磕碜!”
  宁晓东这边话音刚落,楼上便传出一声利落的话音,旋即看到宁晓雪穿着一身得体的连衣裙,花蝴蝶一般飘然的下了楼。
  随后那个服务员小姑娘很有眼力的招呼宁晓雪一声:“宁经理!”
  宁晓雪则转过头对那个小姑娘说:“来的人是我姐夫,你刚来不认识,以后记住了,他来了就直接让他上楼找我就行了。”
  小姑娘用力的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庄建业见状不禁竖起大拇指:“不错,有点儿大经理的模样了。”
  宁晓雪得意一笑:“还不是照你教的,说起来凌玲这丫头也可怜,老爹出海再没回来,亲妈又跟人跑了,我当时在闽南推销航模,见她小小年纪带个妹妹就睡在路边的草垛里,不忍心就把她姐俩一起带回来,这不,开个新店,就让她做个服务员。”
  “恩,很有远见!”庄建业再次夸赞,宁晓雪笑得就更开心了,旋即豪气的一挥手:“走,咱么上楼说。”
  然后就领着庄建业和宁晓东去了楼上的办公室。
  ……
  “我说老庄,前几天我去外地,专门帮你看了,电风扇,恩~~挺乱,有点儿不好打开!”
  “是呀,姐夫,我现在手上有四家店,其他的电气都好,就电风扇的牌子最多,没办法,就这东西生产最没难度,而且还算工业品,小到乡镇,大到地方都支持,咱们浣城本地还好,其他地区。”说着宁晓雪摇摇头,一脸为难的蹦出一个字:“难!”
  庄建业没说话,靠在沙发上,双手大拇指不停的搅动着,显然实在想着应对的办法,他来这里不为别的,就是想听听宁家兄妹对电风扇市场的直观看法。
  要知道如今这两位在年后就在庄建业的见一下改变了生意的方向,合伙开了“雪绒花家电展销中心”主营各类家电零售。
  半年多来,销售业绩十分可观,如今已经在省内开了四家分店,正准备在临省再开一家。
  如今庄建业没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团队,对电风扇的市场只有个模糊的概念,而从事家电零售的宁家兄妹却对此很敏感,所以听听他们的看法,对二十三分厂即将开始的电风扇业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结果不听还好,一听之下,发现,比自己估计的还要糟糕。
  “实在不行,只能这样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庄建业抿了抿嘴下定了决心,随后看向宁家兄妹:“我需要你们帮个忙!”


第154章 掐人脖子的霸道
  二十三分厂准备做电风扇了。
  这个消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在浣城、星洲传开,随即扩散到整个省,然后迅速向周边省蔓延。
  声势很大,气势很足,但半点儿水花都没掀起来,反倒引起一众电风扇厂商的嘲讽,一个初入家电行业的新丁而已,连怎么跟国营商场打交道都不知道,消息传得再广又有什么用?
  二十三分厂还真能打到地头上来?
  事实证明,那些厂商的预料十分准确,二十三分厂刚放出要做电风扇的消息,就遭到浣城市其他几家电风扇厂的抵制,不过二十三分厂在浣城市的地位十分牢固,他们的声音并不大。
  可出了浣城,二十三分厂的电风扇可谓是步履维艰,出去的销售人员用尽办法,想打通浣城以外的国营商场渠道,请吃送礼是样样不落,结果那些国营百货的经理们是该吃吃,该拿拿,就是拖着不办事儿。
  事后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家当地厂早就跟本地的国营百货打好关系,再加上地方上的刻意引导,别说是二十三分厂,就是其他外地品牌也很难进去。
  其他厂商的竞争加地方保护,硬生生将二十三分厂的电风扇压在浣城难以动弹一步。
  以至于不少周边省市的厂商已经开始公开讥笑二十三分厂的电风扇顶多能在浣城称王称霸,想走出浣城,下辈子吧。
  接连的打击,让二十三分厂刚刚组建的电风扇销售团队士气低迷,鞠师傅和刘纯几个研制和生产电风扇的骨干更是着急上火,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除了担忧电风扇的销路外,还因为庄建业反常,遇到这种销路不畅的事,最起码也要停产调整,结果他们这位庄厂长对销售不闻不问不说,还一个劲儿的让他们加大产量的同时,继续在目前三叶风扇的基础上,研发四叶和五叶风扇。
  这就不是一个遇到销售困境的决策,分明是供不应求的作为,问题是仓库都快被电风扇给填满了,却没见过一个人过来买,供不应求?在什么地方?
  鞠师傅和刘纯不是不找过庄建业说过自己的担忧,庄建业每次都是一句话:“没事儿,别担心,快了!”
  是的,真的快了,两个月的等待,庄建业觉得时机应该差不多了,原因很简单,本省以及相邻两个省的制冷设备零部件儿被庄建业限制销售,算算日子,这几个地方的制冷设备和冰箱的生产厂的库存差不多快耗光了,是时候上门找补充了。
  果然,又过了不到半个月,就有熬不住的外地生产厂跑到二十三分厂,求着庄建业卖给他们制冷配件儿,什么条件都行,只能能给他们供货,就算把老婆孩子押过来都没问题。
  倒不是这些厂不想再扛一扛,问题是实在是扛不住了,二十三分厂在相邻的几个地区限制销售,却在远离他们的其他省大肆铺货,以至于外地品牌相继进入这几个厂的固有市场,压得他们都快喘不过气。
  于是他们便遇到了当初六分厂的尴尬处境,想进口,成本上划不来;不进口,二十三分厂掐住脖子,就是不卖你,你能咬他?
  找地方协调吧,浣城市委就跟母狼护崽子似的,逮谁咬谁。
  于是乎二十三分厂就成了一个蒸不熟,嚼不烂,砸不碎的铜豌豆,任尔东南西北风,老子就是不卖你。
  怎么办?只能低头!
  庄建业要的就是他们低头,低头了才能心平气和的谈正事儿,于是一个制冷配件儿与电风扇捆绑销售的协议就摆在那些制冷厂和冰箱厂负责人的面前。
  签,咱们以后还是好朋友,要多少货你说个数,二十三分厂有求不应;不签,对不起,二十三分厂不送!
  这就是掐人脖子的霸道。
  那些制冷厂和冰箱厂想不签都不行,至于怎么卖,庄建业就不管了,以这些厂商在各自地方的实力,几家电风扇厂捆起来也比不上,到时候那些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