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会坠毁却没有深入调查。
  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没这个能力,那么专业的东西,可不是托一两个机构就能搞定的,再说了求人不得搭人情嘛,又不是国家重点工程,实在是犯不着。
  连掌控星洲电力输送的变电公司都没这个能力,二十三分厂自然也没有,不过他们认识在棉花做翼型研究的丁来湘,丁大教授。
  这点儿简单的气象分析就是小意思了,人老教授连西航都没用,直接从成大借来探测气球等测量设备给庄建业他们,于是临星河大致的气体流动,湿度、温度以及风力情况等数据就被他们轻松掌握。
  然后便有了现如今张平等一众变电公司领导震惊的模样,连实力雄厚的变电公司都掌握不了的东西,人家二十三分厂却知道的十分详尽,看来这个来自浣城的小分厂不简单。
  于是那些还有些看清二十三分厂的变电公司领导,立马端正态度,重新衡量二十三分厂的地位,然而还没等他们摆正完态度,林光华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他们再次风中凌乱:“我们汇总完数据后,将其带到棉花的风动群,利用风动群模拟临星河周边的气流扰动数据,对我们的TY—1无人机进行全方位试验。”
  天呀,风洞群,二十三分厂居然能用上风洞群,一片震惊过后,变电公司的领导们再看向中间无人机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第157章 天价
  风洞群啊!
  换成其他行业估计还真弄不明白那东西是个什么玩意儿,问题是他们都是电力口的,而棉花市的风洞群可是省内数得上数的用电大户。
  甚至在座的有几位以前还承担过棉花市风洞群电路的维护和抢修工作,知道那里是顶级的科研机构,与军队和其他国家级的科研单位联系密切,弄的也是飞机火箭一类的高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了的。
  所以一听二十三分厂竟然能用上棉花的风洞群,这些个变电公司的领导就有些不淡定了,这得多强的背景才能这么干,看来眼前的什么无人机,恩~~靠谱!
  如果说其他人只是震惊一下的话,那么张平就应该是震撼了,要知道为了牵引的航模,他可是泡在永宏厂将近两个月呀,多少还了解点儿飞机研制的内幕,期间他就听永宏厂工艺处的一个设计员说过,想要彻底解决就得用风洞模拟临星河的气象特征。
  可惜的是,永宏厂尽管是个一万多人的航空厂,但想把风洞群的试验审批下来也不是容易的事。
  张平当时挺失望的,可也没办法,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他也是半点儿招都没有。
  哪成想,一个永宏厂下属的分厂竟然有这样的实力?等等~~自己似乎从哪儿听过,二十三分厂似乎跟用永宏厂的其他分厂不太一样,好像跟地方的联系更紧密一些,恩~看来所言非虚呀!
  林光华看着变电公司的领导一个个惊诧的窃窃私语,本来挺直的腰背又往上挺了挺,不错,很长脸,还以为老庄加的这句话多余呢,看来电力口的人还是很专业的。
  于是咳嗽一声将手里的伸缩尺指向中央的机翼:“所以我们根据数据,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确定我们TY—1无人机的布局,经过优化的平直翼,不但加强了飞机结构强度,而且优化的翼型还有助于升力的提升,降低燃料消耗的同时,增加留空时间;同时我们把尾翼横梁与机翼结合在一起,做成双垂尾,即起到稳定机身的作用,又能够增加飞机的机动能力……”
  这段是林光华预设的重点,所以讲的极为卖力,恨不得把他设计这款无人机的想法、心得全都一股脑的掏出来,从而获得在场人的认可。
  可惜的是,专业性太强,一会儿升阻比,一会儿伯利恒公式的,别说变电公司的一众领导,就是二十三分厂这边也是集体晕晕乎乎的,最后还是张平左右瞧了瞧都快被催眠的会场,小心的打断林光华特来劲的介绍:“额……林工程师,您能不能先说说你们的这架飞机能牵引多长的引导绳,一次加油能牵引几次?您知道,我们临星河输变电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这两项了。”
  “啊~~”
  还没爽够的林光华,被这么一问有点儿失望,他后面最关键的平直翼的风洞试验研究还没说呢,要知道那可是他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最核心的东西。
  不过失望归失望,人家客户提了要求就得先满足,这次没说成,等下次再好好说。
  于是林光华便点点头:“由于采用西航研制的10马力活塞发动机,再加上我们飞机独特的结构,因此TY—1无人机的载重能力达到58公斤,也就是说,能在一般气象条件下,牵引一千六到两千米的引导绳。”
  “林工,你说得可是真的?”
  此话一出,张平立即就激动了,如果眼前的飞机真超过一千米的牵引距离,那对他们来说就真是解决大问题了。
  要知道线缆越过临星河对岸固定塔因为地形原因,距离河岸有将近一千米的距离,所以把线缆牵引到对岸只解决了工程的一部分,剩下就要靠施工工人用人力将粗重的线缆一点点的沿着山路,扯到将近一千米外的固定塔,然后在进行架设操作。
  这个过程即耗时又耗力,也是愁坏了变电公司上下,可惜这个困难在穿越临星河面前只能往后排,毕竟费时费力怎么也能完成,不像临星河就算下死力气也搞不定。
  如今听说TY—1无人机能牵引一千六百米以上,不但解决穿越临星河的难题,就连后续的拖拽线缆也一并解决了。
  如此一来,临星河输变电工程即刻大大压缩工期,如何不让张平等人激动。
  然而林光华闻言,不知为何,突然变得很为难,张平见状,心陡然一沉,暗道,不会是这个林工程师吹牛吧。
  便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庄建业突然开口:“是这样的,张经理,我们的飞机是没问题,但我们的遥控装置却性能一般,理论上只能在两千米的范围内有效,实际试验却发现超过一千五百米就会信号减弱,所以……”
  后面的话庄建业没说,但却冲着众人歉意的笑了笑,意思很简单,超过一千米的距离,我们没办法。
  事实上也是如此,二十三分厂能利用风洞把飞机这个平台造出来,可遥控装置就有些抓瞎了,没办法只能托人买了一套进口的航模遥控装置凑数,尽管能让飞机飞起来,但真实的性能却飞不出来。
  就好比一流发动机配了N流的变速箱,动力再澎湃,也传不出一样,想想都尴尬。
  林光华对TY—1无人机大体是满意的,可就是对遥控装置很是耿耿于怀,觉得这是他设计研制的这款飞机最大的败笔,所以当张平问其,林光华有些难以启齿。
  好在庄建业脸皮厚,作了补充,这才让张平等人释然,不过却没有失望,而是追问:“那一千两百米内能不能行?”
  “如果能见度允许,没问题!”庄建业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一听一千两米没问题,张平重新喜笑颜开,固定塔的距离不过一千米,只要能够这着固定塔对他们来说就很满意了,至于一千六、两千,最他们来说还不如鸡肋。
  于是乎哈哈一笑,便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们这飞机多少钱一架?”
  “六万五!”庄建业也不含糊,报的是嘎嘣脆。
  只不过对面的变电公司的领导一听,齐齐的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在万元户都稀缺的当下,六万五简直就是天价。


第158章 新时代
  “这个……价格实在是……”
  咋舌不已的张平,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们变电公司一年的经费也没多少,六万五对他们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上万的资金就要报到省电管局审批,这过程熬人不说,上面的领导还不一定批,所以庄建业给的价格真的很让他为难。
  而此时的庄建业却笑了笑,给了他一个心动的方案:“我们的飞机做了那么多试验,应用了不少先进的航空材料,自然推高了成本,不过我们也不是非要出售TY—1无人机,你们也可以选择租赁,我们一个起降架次五百,临星河周围我们看过,有十几个起降架次应该能完成,如此,不到一万的费用,想必贵公司还是负担得起的。”
  听了这话,张平等人松了口气,尽管五百一个起降架次也是贵得要死,可总成本控制在一万以内,总比一下子砸六万五要划算得多。
  更关键的是,一万以内他们变电公司自己就能做主,不用在往上送审批材料,免去扯皮的时间,有助于尽快结束施工任务。
  要知道如今星洲变电公司首要任务就是按期完成临星河输变电工程,其他的都是浮云。
  所以张平和几个变电公司的领导低头一商量,觉得庄建业的提议可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没得其他选择。
  于是便由张平点头:“我们觉得租赁可行,不过我们想看看实际效果,如果你们方便的话,就放在三天后,要是顺利的话,咱们就可以正式合作。”
  庄建业连犹豫都没有,直接点头:“没问题!”
  ……
  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当听说星洲变电公司准备再次动用遥控飞机,进行线缆导引绳牵引时,当地政府,居住在附近的少数民族都被惊动了,甚至是星洲本地媒体纷纷来到施工现场,想看看星洲变电公司怎么冲破临星河这个自古历来的天堑。
  亲自坐镇指挥的张平既紧张又兴奋,如果这次成功了,那星洲变电公司就露脸一回大脸,连东北、华北这两个实力雄厚的电管部门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星洲变电公司给弄成了,以后在国内特殊地形的线缆架设施工方面,他们就可以横着走。
  可一旦失败了,面对当地政府,少数民族群众以及多家媒体的齐聚,丢脸早已不能形容那种被啪啪打脸的尴尬,弄不好一见报,上级领导的脸都有可能因为无地自容,把自己经理的帽子给摘了。
  于是短短的半小时内,张平往庄建业和林光华的操作现场跑了六趟,跟个更年期老妇女一样,是嘱咐再嘱咐,然后顺带上了八次厕所,没办法紧张得连前列腺的老毛病都犯了,各种尿频尿急止都止不住。
  庄建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觉得张平再这样下去,非得尿虚脱了,于是在他第七次过来嘱咐的时候,便煞有介事的看了看手里空白一片的文件夹,对张平说:“张经理,现在风速、能见度都刚刚好,是非常好的作业窗口期,可不能错过了。”
  “是吗?那好,那好,我这就联系对岸!”一听这话,张平一下子就忘了尿频尿急,机会不容错过,还是正事儿要紧,于是赶紧拿出对讲机,联系下对岸,很快对岸回复准备就绪。
  听罢张平冲着庄建业点了下头,随后庄建业冲着林光华吩咐道:“可以起飞。”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林光华立即启动开关,发动TY—1无人机,然后推动油门,飞机便在平坦的草地上滑跑,旋即拖着长长的导引绳腾空而起。
  还乱糟糟的人群见到这一幕顿时发出阵阵惊叹:
  “快看,快看,飞机飞起来了。”
  “这飞机看着壮实,应该能成吧?”
  “难说,连鸟一个不注意都会掉下来,飞机能有鸟灵性?”
  各种的叫嚷,各种的议论,让人群再次变得乱糟糟的,不过相比于议论纷纷的大人,被家里大人聚在头顶的孩子们却是最高兴的,那种飞机起飞的华丽瞬间满足了他们一切对天空的幻想,发出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欢呼,从而成为TY—1无人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时最纯粹的赞叹。
  躲在人群里的鞠涛,很敏锐的抓住孩子们豪不做作的惊叹与远处TY—1无人机昂首起飞的瞬间,立马按下手中的快门,至此将腾飞最经典的时刻保准下来,成为日后腾飞集团最为珍贵的厂史照片。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此刻没人知道TY—1无人机到底能不能成功,都不约而同的抬头看天,一点点儿瞧着TY—1无人机逼近诡异多变的临星河。
  突然不知道那个人叫了一句:“过去了~~过去了~~”
  围观的众人顿时发出热烈的欢呼,被当地人视为不可逾越的临星河终于被TY—1无人机给打破了,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附近的少数民族群众,都激动的不行。
  他们是畏惧临星河不假,但也向往美好的生活,要知道他们这里至今还没通电,而临星河输变电工程一旦完工,他们就有了期盼已久的电。
  告别煤油灯,用上赶紧的电灯,祖祖辈辈的希望随着TY—1无人机拖着导引绳飞过临星河天堑就要在他们这代实现,欢呼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情。
  这不,几个少数民族的少男少女已经围着圈圈开始载歌载舞,有地位的老阿爸更是吩咐人群里的青壮回村子里杀牛宰羊,好感谢那些为他们村子里送来电的同志们。
  张平也很激动,于是又有些尿急,不过这次他却忍了,因为他旁边的庄建业和林光华没有半点儿庆祝的意思,飞机是飞过去了,但导引绳还没有到位,这对他们的TY—1无人机来说只成功一半儿。
  终于飞机飞到预定的红旗上方,庄建业放下望远镜,拿起对讲机问:“到了嘛?”
  对讲机内很快传来回复:“到了!”
  庄建业立马跟旁边的林光华吩咐:“脱钩,返航!”
  林光华点头,与此同时在遥控器上按了下脱钩按钮,就见长长导引绳瞬时下落,随后岸边的工人们开始用对讲机沟通两岸,将粗重的电缆一点点的顺着导引绳送到对岸。
  而此时输送完导引绳的TY—1无人机早已返航,平稳的降落在草地上。
  张平见状,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握着拳头就往附近的厕所跑,结果中途却被星洲日报的记者撞了正着,张平水管儿都快撑裂了,哪还管采访,只说了一句:“以后输变电工程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因为地形不再是我们的阻碍。”
  便急吼吼的朝着山后跑去……


第159章 借用一下
  “输变电工程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地形不再是我们的阻碍!”
  当张平因为尿急的一句话,成为星洲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后,星洲变电公司就彻底火了,紧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