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歼教—7MAX虽然得到国内外航空界的高度关注,且获得比较正面的称赞,却只是跟个文艺片似的叫好不叫座,根子就在这个地方。
毕竟国内外的空军都已经普遍装备了三代机,不但高亚音速状态下机动性优异,超音速人家表现的同样不赖。
而作为与三代机无缝衔接的高级教练机,却在超音速方面如此拉胯,这让学员们如何适应三代机超音速状态下那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所以歼教—7MAX基本型就卖出象征性的几架,就被中国腾飞雪藏了。
不过中国腾飞却没有就此终止歼教—7MAX这个型号的发展,而是潜下心思继续改进,比如说对进气道的优化,于是便出现了歼教—7MAX-pro和歼教—7MAX-pro2。
再比如增加边条翼和三角翼,便有了歼教—7MAX-pro3和歼教—7MAX-pro4。
再就是更换推力更大的航空发动机,于是就有了歼教—7MAX-pro-plus……
总而言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歼教—7MAX这个型号也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
到了现如今,展现在阿联酋和沙特诸多王公贵族眼前的这架JNB—17C相较于基准型的歼教—7MAX完全是脱胎换骨。
更加粗壮、硕大的机鼻整流罩,不但能够容纳直径更大的对空搜索雷达,即便是日后升级,也会拥有更大空间。
之后一体化的驾驶舱座舱盖,更加平顺且流畅,最关键的是集成在飞行员顶部的如同魔鬼印记的装置,更是座舱救生领域的翘楚。
因为类似的实际,只出现在美国正在试飞的F—35系列战斗机上面出现过。
那是一体化的座舱破裂、弹射装置。
与传统的作战飞机救生装置那种先炸开座舱盖儿,然后弹射座椅在启动不同,这种一体化的飞行员救生装置炸开座舱和弹射几乎是同一时间,且不会因为座舱盖的碎片而伤害飞行员分毫。
除了座舱盖炸裂后碎屑飞溅的方向是经过严格计算外,最关键的是座舱盖的材料使用特殊的透光复合材料制作的,不但整体的强度大,而且还具有防紫外、防辐射、防红外的功能功效。
甚至是可以屏蔽雷达波的探测。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种材料碎裂后强度会迅速下降,即便是飞行员的身体被触碰到,也不会产生致命伤。
其他不论,光这一项就已经世界先进水平……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是,眼前的JNB—17C可不止是一体化救生系统,在其座舱下方,是连条宽厚、细长的边条翼,有些类似F—18,但更像是F—16,不过说成是介于两者之间更为合适。
而随着边条翼的延伸,则是一对常规布局的机翼。
整体上相较于歼教—7MAX冲击力和复杂性要差了许多,但在场之人,尤其是汉密尔顿和费萨尔这样的资深人士却知道,飞机,特别是战斗机最优的设计便是在复杂的体制内做减法。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三代机还是四代机,整体的气动布局是越来越简洁和平顺,没有说越先进就要搞得越复杂。
正因为如此JNB—17C采用这种常规以及布局,不但不是什么败笔,在资深人士看来这才是JNB—17C最大的亮点。
特别是机翼上长、短结合的前缘襟翼,机翼后缘一对儿副翼相配合,不但可以令JNB—17C拥有极佳的起降性能,而且还具备一定程度的短距起降能力。
更关键的是其机动性,必然是同类型机型当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高亚音速状态下的缠斗,JNB—17C绝对能成为不少二代机,甚至是三代机的噩梦。
不过,无论是汉密尔顿还是费萨尔,都不知道的是,对于JNB—17C这类以高级教练机为卖点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来说,一条前缘机翼就够了,问题是中国腾飞在国内军机领域不是专职研制舰载战斗机的嘛。
而舰载战斗机最大的特点便是机翼可折叠,正因为如此,无论多完整的前缘机翼还是后缘副翼全都得一分为二。
既然如此,中国腾飞也就把自己的成熟技术发挥到极致,在JNB—17C的副翼和襟翼也来个一开二。
万一哪一天海军需要高级教练机上舰,JNB—17C改吧改吧就能用。
当然了,就算此时的汉密尔顿和费萨尔知道了JNB—17C襟翼一开二的真相,也不会腾出功夫去想,因为他们此刻的目光全都聚焦到JNB—17C两对边条翼下方的进气道上,尤其是那略带锥形型的流线型鼓包,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因为这对蚌式进气道着实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第1660章 忠诚僚机
是的,这对儿蚌式进气道与以往的不同,最前方与机身的连接处形成了一个流线型的锥形结构,之扩展开来,以并不大的、几乎与机身融为一体的鼓包方式,与后面的进气道融为一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可以遮挡进气道内,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反射雷达波,更重要的是会增加进气道的气流进气效率的同时,确保气流的激波效应降至为零,从而令发动机平稳工作的同时,增加其使用寿命。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航空动力研究积累和材料学上的突破根本就做不到,不说别的,光是与机身表面融为一体的设计,就对包括材料、工艺等要素提出极高的要求。
正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光是蚌式进气道一项,身为航空制造方面的专家,英国BEA系统公司的汉密尔顿就不得不成就,就现如今的BEA系统公司而言,在这方面是不如中国腾飞的。
可还不等汉密尔顿感慨万,位于两架飞机中间的那块临时搭建的显示屏上便播放起JNB—17C型战机的宣传片,不得不说中国腾飞在这方面很用心,时长虽然不长,但却制作的很精良,在最后屏幕上列出了JNB—17C具体参数:
成员:2人
长度:12。88米
翼展:9。21米
高度:4。82米
机翼面积:25。64平方米
空重:6。2吨
最大起飞重量:12。15吨
动力:1具腾飞动力的WD—62-TF-116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5。6吨
加力推力:8。2吨
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
航程:2200公里
实用升限:15000米
整机推重比:0。98
就数据而言,在一众第三代作战飞机当中并不算十分突出,然而若是放在现如今的高级教练/攻击战斗机这个类目中,JNB—17C那就是无可争议的佼佼者。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JNB—17C在某些方面已经与某些早期型号的第三代作战飞机的水平不相上下,就比如生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F—16A系列,以及米格—29A系列。
JNB—17C的基本性能于这两款经典的早期三代机完全都可以一较高下,甚至还略有胜出。
而这才是汉密尔顿和费萨尔惊讶的地方。
当然了,如果他们是国内某友商的负责人根本就不会如此,没办法,中国腾飞在国内犹如螃蟹一样,横行霸道的姿态,以及几乎全谱系的多机种布局,早就让那些国内友商们是即羡慕又嫉妒。
但这些国内知道的事情,不一定其他地方都知道,就比如说总觉得国内产品是地摊货的中东王公们以及自视甚高的英国绅士们。
在西方舆论多年的宣传和洗脑下,他们一直以为国内还是一群用不起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穷鬼,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还谈什么高科技?
结果,庄建业上来就抛出一款不比早期三代机差的高级教练机,着实是把满眼有色眼镜的汉密尔顿和费萨尔给惊到了,以至于都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中国腾飞居然能做出不亚于三代机水平的先进飞机?
然而吃惊过后,却又多少有些释然,达到了三代机水平又如何?距离庄建业起初所说的颠覆现有的空战模式似乎还差的很远。
难道是利用高级教练机进行空战?
倒不是不可以,毕竟对于某些小国来说JNB—17C已经算是高档货了,完全可以撑起国土防空的作战任务。
问题是这套东西放在中东这个四战之地就有些不够看了。
毕竟这地方的各个国家装备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第三代作战飞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升级版和重型机。
JNB—17C虽然技术上达到了三代机水平,可终究不是真正的三代机,如何能颠覆得了现有的空战模式?
难道是用嘴炮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
于是在短暂的惊讶后,汉密尔顿双手抱胸,翘着嘴角最在哪里一副看好戏的姿态,费萨尔则跟前面的萨勒曼王子小声的沟通后,直起身子看向正中央的庄建业:“庄先生,您刚才说今天的展示会让我们见识到颠覆现有空战模式的震撼,但我并没有从你展示的这款JNB—17C上看到任何颠覆的可能,毕竟他只是一款高级教练机,哪怕是真正的战斗机,我也不认为他具备颠覆现有模式的潜质!”
费萨尔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引得看台上一众王公贵族们频频点头,没办法,之前庄建业的话实在是说得太大了,一上来就颠覆现有的空战模式。
说实话当时在场的一众王公贵族们真的是被勾起了兴趣。
就好比是他们的心腹告诉他们,最近有一位新名媛驰名上流社会,问他们要不要尝尝鲜一样。
结果这帮心痒难耐的王公贵族们好不容易约到了名媛,准备做点儿可爱的小运动时,却发现,这NM是个毛的名媛,老子两年前就在这臭娘们儿身上把该做的运动做了个遍。
顿时就失去了兴趣!
此时此刻,庄建业所展示的,就给这些王公贵族们这样的既视感,因此不少人立刻就丧失了兴趣,一片不耐的就准备提前离开,免得听着庄建业吹牛逼浪费时间。
然而就在这时,庄建业的话音透过麦克风却不疾不徐的响起:“亲爱的先生们,容我说一句抱歉,今天主角并不是我们的JNB—17C高级教练……”
此话一出,看台上的王公贵族们便起了一阵的骚动,汉密尔顿和费萨尔则诧异的忽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眸中都读出了对方的不解与疑惑。
主角不是JNB—17C高级教练机?
那是什么?
很快两人意识到了什么,连忙看向JNB—17C旁边那架形状怪异的无人机,说形状怪异,是因为与现如今美军所使用的“捕食者”无人机或中国腾飞开发的TNB—2系列无人机那种细长机身,大翼展,尾部配有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同。
眼前的这款无人机更趋近于战斗机,但与真正的战斗机相比,机身更加低矮、扁平,且进气道位于机体上方。
至于大小,相较于旁边的JNB—17C高级教练机小上一圈儿,剩下的也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这不就是一款无人机,除了巡逻和侦察,还能干什么?”
这个时候一位来自阿联酋的某位王子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里的疑问,是呀,现在的无人机除了侦察、巡逻,高级点儿的加个察打一体外,也就没啥大的用途了,可庄建业却说这款无人机才是主角,可怎么打家伙却看出了其龙套的本质,没发现主角的光环呀!
庄建业却是微微一笑:“隆重介绍一下,这款TNB—31无人机是我们中国腾飞在无人机领域的最新产品,代号‘忠诚僚机’,最大的作用便是协助长机进行空战……”
第1661章 实战是检验概念的唯一标准
此话一出,在场的王公贵族们立刻就交头接耳起来。
无人机用于空战!
这个概念不是没人提过,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幻想过利用无人机来进行空战,还为此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验证工作,只不过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因此美国和苏联相继放弃了这个概念的实践研究。
但在理论界无人机应用于现代化空战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不过也仅限于理论。
当然,目前为止唯一将无人机空战发扬光大的只有好莱坞制作的科幻大片,也正因为如此,当庄建业当着众多王公贵族的面儿提出“忠诚僚机”的概念后,他们在震惊之后,开始彼此询问,这种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东西,靠谱吗?
别说是这些普遍外行的王公贵族们了,就是汉密尔顿和费萨尔这种资深人士,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有人真的把无人机空战概念应用到实际当中的。
所以当他们听了庄建业的话后,比那些王公贵族们还要吃惊。
要知道这可是连美国人都只存在于理论层面的东西,庄建业的中国腾飞就实现了?
“你们怎么看?”
就在两人看着TNB—31“忠诚僚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坐在前面的萨勒曼王子却将头偏过来,对着二人轻声的问了一句。
没办法,萨勒曼王子在航空技术方面完全就是个外行,尽管他有通用飞机驾驶资格,并尝试过驾驶战斗机,但与那些资深的航空技术专家相比,还属于小白的级别。
“这个……”费萨尔闻言有些犹豫。
到是汉密尔顿表现的很坦然:“是这样的,殿下,无人机空战这个概念虽然已经存在很久,但至今却没有谁能做到,因为这不单单是无人机能不能飞起来的问题,而是无人机和有人机相互协同的问题,这里面涉及了大量的航空电子,智能化控制,数据链传输以及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搞技术问题,已经远远超出普通航空工程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美国的洛马、诺普以及波音这样的超级巨头,都不敢在这方面尝试,因为其中的复杂程度简直难以想象,一个不好,所协同的无人机不但不会对有人驾驶战机形成有益的助力,而且还会干扰战机的正常作战,这方面前年洛马公司的前瞻性技术报告中就有提过……”
汉密尔顿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拧开一旁的高档矿泉水,喝了一大口润了润喉咙后,接着说道:“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中国腾飞这款‘忠诚僚机’,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无人机和有人机飞上天的问题,而是密切协同的问题,我觉得以中国腾飞的技术实力,不可能做得那么完美!”
汉密尔顿这话还算客气的,毕竟是英国传统绅士嘛,多少还要讲点儿涵养,实际上在内心深处,这货就差把“忠诚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