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最基本的普通弹药,新德里高原驻军的炮兵部队的弹药基数都没达到训练大纲的要求。
没办法,谁让新德里的基础弹药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进口,以至于全军上下的弹药储备量低得可怜,再加上糟糕的路况,高原地区部队能有储备弹药就已经算是奇迹了,还要啥自行车?
不然,几次演习炮兵部队怎么都缺席?
是炮兵不想开两炮抖抖威风?
当然不是,而是炮兵这么一开打,新德里上下着实负担不起,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新德里这里真不是一句戏言!
正因为如此,面对蓝军旅超强的炮兵火力配置,震惊的并不止郑超林这些亲身参与者,位于锦官城领事馆内的安尼尔少将通过开放的视频直播画面更是吓得浑身冒冷汗。
因为除了加强给蓝军旅的一个连的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和一个连的03式300mm重型火箭炮外,安尼尔还从画面中发现了一个连,整整12辆96A式主战坦克和由4辆发射车、一辆雷达车和一辆通信指挥车组成了红旗—16B型野战防空导弹连。
然而令安尼尔最最惊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次被战备突击检查的成建制作战旅。
整个部队配备的主战装备是清一色利用8*8轮式装甲车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系列轻型机械化装备。
无论是火炮还是突击炮,不管是指挥车还是抢修车,底盘都是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底盘上面搭载的武器或是设备。
见到这一幕,陆军出身的安尼尔少将脑海中蹦出数年前美军提出的一个陆军编制概念,即所谓的“斯瑞克战斗旅”。
即利用8*8的斯瑞克轮式装甲车为基础,形成囊括火炮、突击、反装甲、步战车、救护、抢修为一体的系列化装备,从而能够依托美国强大的运输航空兵部队,实现48小时全球到达的新式陆军作战理念。
其最初的设想是应对苏联入侵西欧的重装坦克集群。
斯瑞克轮式装甲车虽说防少,血薄,纸面上根本干不过苏联的重装坦克部队,但斯瑞克轮式装甲车依托轮式结构,机动性却远超苏联坦克,因此可以依托西欧的城镇和发达的公路网对猛扑过来的苏联重型装甲部队进行机动防御作战。
只要能拖到美军的重装部队漂洋过海登陆支援就算是胜利。
正因为如此,“斯瑞克战斗旅”战斗力并不弱,可随着冷战结束,美军内部调整,特别是连续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斯瑞克战斗旅”便从能够硬抗重型装甲部队的正规军,沦为只能跟非法武装周旋的治安大队。
于是这些年所谓的“斯瑞克战斗旅”便逐渐销声匿迹。
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安尼尔终于在视频当中见识到当年美军设想中的“斯瑞克战斗旅”真正战斗力,只不过这里面的“斯瑞克战斗旅”并非美国人的,而是国产的!
第1698章 战斗力
如果是美国人的“斯瑞克战斗旅”倒也罢了,国产的可就让安尼尔少将心里有些突突了。
要知道这种以机动力擅长的快速攻击部队,最适合在高原山地地区实施快速突击和穿插。
没办法,谁让这类部队的初衷是为了延缓苏联重装装甲集群而设置的。
连年重装部队,“斯瑞克战斗旅”都能扛得住,那对上毫无装甲部队防护的轻步兵,那还不是降维打击?
是的,新德里部署在高原地区的部队别看人数众多,实际上除了几辆聊胜于无的轻型装甲车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装甲力量。
这也难怪,连供给所属的二十多门火炮都是勒紧裤腰带硬撑着维持,堪比后勤大貔貅的装甲部队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根本就负担不起。
因为除了弹药之外,还要充足的油料,不然坦克上去了你那也是摆设。
可问题是新德里糟糕的后勤根本就撑不起一支连级规模的坦克部队在高原驰骋。
正因为如此,新德里驻高原的部队只能算是一支轻步兵部队。
这样的部队面对可以硬刚重装部队的“斯瑞克战斗旅”,怎么打?
伏击?阻截?还是反突击?
总之安尼尔无论怎么想,都没有应对的可能性,因为国产的“斯瑞克战斗旅”已经将美军当年提出的那套通用化轮式平台作战单位概念完全实现。
一个营的100mm轮式突击炮,与加强的一个连96A主战坦克形成重要的突击力量,不但可以轻松碾压一切装甲目标,而且是固定火力点和坚固攻势的天然克星。
特别是在战斗工兵的配合下,如同铁拳,砸碎一切防御地带。
随后跟进的三个搭载步兵的步战车营,可以在方向打开缺口后快速突进,然后沿着交通线一路穿插,对敌形成有计划的分割和包围。
与此同时配属的03式300mm重型火箭炮以超过12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以对敌方的交通要道,指挥机关,补给基地以及兵力集结点等纵深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05式155mm自行加榴炮则可以在30到50公里的范围内,对敌浅近纵深的要点进行火力覆盖和战场遮蔽。
而伴随突击的122mm轮式自行榴弹炮、122mm轮式自行火箭炮和120mm轮式自行拍榴炮,则可以对做深远穿插的步战车部队进行近距离的火炮支援。
届时,上世纪60年代的悲剧必将重演不说,严重性也会更大。
因为整个过程会快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程度。
依照安尼尔的专业角度来判断,不会超过100个小时,甚至可能72个小时就已经奠定大局。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新德里的决策连个眉目都没有,人家就已经结束了。
至于增援……
安尼尔颓然的叹了口气,即便是要把轻步兵运到高原,以当地糟糕的路况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兵力的集结。
到时候,连TM黄花菜都凉透了。
与之相反,国内处理增援和不急问题就不存在那么多顾虑。
现如今已经在战区高原展开的国产“斯瑞克战斗旅”怎么来的?
那是依托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从三千多公里外的B军区投送过来的。
为此,整个空军一共动用了56架运—17plus中型运输机、48架运—18NB大型运输机、12架伊尔—76战略运输机。
占到了所有空中运输力量的80%,可谓是倾巢出动,从凌晨开始以多架次、多批次的方式,将五千多名官兵,1864台套的主站装备以及配属的各类后勤保障物资运至雪区高原的野战机场集结。
整个过程持续了22个小时,尽管还有部分人员和物资没有完全到位,但安尼尔敢断言,24个小时,最多不超过30个小时,这支成建制的国产“斯瑞克战斗旅”就会完成集结,投入作战行动。
不到三十个小时呀,就能集结一直战斗力强悍的机械化作战旅,这效率放眼全球除了美国和继承苏联家底儿的俄国能做到外,估计只有被安尼尔亲眼见证的国内了。
问题是国内只有这么一支国产“斯瑞克战斗旅”嘛?要是在有几支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在30个小时内完成投送和展开?
如果在配合青藏铁路的超强运力的话,一旦动真格的话,是不是国内能在48到72个小时内在雪区高原集结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重兵集团?
安尼尔少将是越想越是心惊,越想越是胆寒,最后干脆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把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向总部作了汇报,临近末尾不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那就是不要在高原地区太较真。
这份汇报的确在新德里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着实是没想到国内的战略投送力量会达到这种程度,然后连夜联系安尼尔询问他消息来源。
安尼尔便把大使馆链接直播视频的事说了一遍,还附带传了一份截取的视频。
起初新德里上下还很惊叹,可叹着叹着,整体的基调就叹歪了,因为有人跳出来指出视频是假的,只要学过视频剪辑的中学生都能做得出来,甚至还嘲笑安尼尔竟然被这么低劣的手法给骗了。
顺带贬低了下视频的制作者,照比他们的宝莱坞的水准差远了。
然后……然后……然后整体的节奏就歪的不成样子了。
不过歪归歪,新德里对高原地区也不是没有反应,那就是增兵的同时,开始大肆的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淘货,宣扬新德里要成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从子弹到被服再到任何一切新德里来者不拒!
这一下子就让国际防务供应商们乐开了花,纷纷向新德里投去善意的目光。
可这番操作却把安尼尔的鼻子都快气歪喽。
增兵就意味增加后勤供给,等于是直接加重了自己的财务负担。
国内平常维持基本的边防部队编制即刻,后勤压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可新德里那可是近10万的大军,人吃马嚼的一年得填进去多少钱?
这也就罢了,居然还要购买国外的各类物资,连子弹都得外购,还不得被那些国际防务供应商当韭菜各种割?
然而安尼尔少将气归气,这次却没有继续劝谏,因为他已经卸任驻华武官,被调回国内担任陆军采购局局长,到任当天,就收到一位来自欧洲防务供应商的10万美元“咨询费”。
安尼尔少将还能说什么?
默默的把钱手下,然后义无反顾的帮着那位欧洲防务供应商争取高昂的采购订单……
第1699章 新式战略运输机
对于国内的这次战备突击检查,新德里上下一片魔幻,但国内相关方面却是极为的严肃。
在蓝军旅仅用28个小时便完成在雪区高原海拔4500米的训练场集结完毕并展开适应性的战备训练没多久,庄建业便接到了京城有关方面的通知,开始就这次战备突击检查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进行总结。
起初,庄建业并没在意,因为这么多年类似的总结、评估会议他这位中国腾飞的一把手没参加一百场,你那也有八十多。
通常都是大家伙坐下来扯点儿闲篇儿,然后在参加会议的大领导的引导下各自商业互吹一番,最后得出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完美结论,会议便可以胜利的结束了。
是以这类会议庄建业一听就有些烦,也因为就算开也开不出个子丑寅卯,完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里多睡一会儿呢。
可这一次庄建业走进会议室后,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因为首位上以空军首长为首的几个领导都绷着一张脸。
果然在会议开始之后,负责主持会议的一位总部领导一开腔,就把包括庄建业在内的参会人员吓了一跳……
“这次战备突击检查在装备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
“09式轮式装甲车的基础性能有待改进,特别是高原环境下的持续作战能力,相较于部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一体化平台装备的空运性能兼顾的很不好,导致部队在装机、离机时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
“综合目前的演练情况看,单凭轮式装甲车组成的突击力量,战斗力依旧差强人意,所以我们建议要尽快开发用于高原山地作战的轻型装甲机械化部队……”
……
这位总部领导一口气说了二十多条相关装备暴露出的问题,听得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老脸难看得都快成鬼画符了。
但又一句辩驳的话也说不出来。
09式轮式装甲车以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的各类配套装备本身就带着浓厚的试验性质,毕竟美军的“斯瑞克装甲旅”概念真的很诱人。
加之国内的高原山地和南方的水网稻田更适合这种轻量化机械化部队的展开和作战,于是总部便将蓝军旅作为试点,探索这类作战模式的可行性。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南方水网稻田纵横的区域的确拥有难以想象的优势,但在高原山地,这类模式的局限性便令人不太满意。
最突出就是突击力量。
蓝军旅自身只有一个营18辆100mm轮式突击炮,除了机动力稍微过得去外,无论是防御力还是火力都有些上不得台面。
特别是面对反坦克导弹和大口径无坐力火炮的打击,100mm轮式突击炮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手段确保自己的安全。
至于装备的那门100mm低压线膛炮,虽然能够对付T62和T55这类一代、二代坦克没问题,可要是碰上加装爆破反应装甲的T—72M1这种第三代入门坦克,还是显得火力有些薄弱。
特别是在远距离对线时,T—72M1的125mm坦克炮能够完全碾压轮式突击炮上的100mm低压线膛炮。
正因为如此,这次战备突击检查才会为蓝军旅加强一个连的96A主战坦克。
但问题是,96A主战坦克在高原山地地区的适应性并不好,加上自身重量偏大,面对路况复杂的高原山地存在极大的限制。
是以,总部希望有关企业能够研制一款适合高原山地作战的轻型装甲车辆,作为部队的专用装甲突击力量,弥补当下的缺陷……
而除了装甲突击力量外,火炮、防空、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发言的总部领导沉着脸一个一个点出来。
本以为这一切就这么结束了,谁知道临了空军首长却把话筒给拿起来,直截了当的说道:“前面我们总部的领导已经概括的很全面了,我这里补充两句,实际上这次我们真正想为蓝军旅加强的是99A主战坦克,可惜我们目前载重量最大运—18NB,降低燃油载重后的承载量也只是45吨,根本就放不下50吨重的99A主战坦克,这就让我们的突击力量弱了至少20%……”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一直口观鼻,鼻观心的庄建业:“建业同志,这件事你回去后可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今我们手上的运输机并不能覆盖所有的陆军装备,这对我们有可能的快速部署行动可是有着不小的影响……”
何止是99A主战坦克,实际上运—18NB还有很多的装备都搭载不了,比如说中国腾飞在ZB—15直升机改进升级而来的直—20系列直升机,运—18NB的货舱就装不下。
还有陆军正在准备大规模采购的直—8plus重型直升机同样无法装载。
这导致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受限不说,重装部队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