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笑着跟旁边的一位中年说:“今天的沙拉真的很不错,跟我两个月前在你们IAA公司里吃到的是一个味道。”
  中年人端着一杯白葡萄酒,另一只手插在裤子口袋,很潇洒的靠在椅子背上谦虚的应道:“我们不但水果沙拉做得好,飞机也很不错,H公司提供的无人机的图纸资料我们研究过,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问题,如果H公司需要,我们还会提供经过实战检验的航电产品,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们跟阿拉伯人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产品,是最适合现代军事需求的。”
  林德曼点头:“正式看中这一点,我才更加青睐你们以色列,要知道想要找我们H公司合作的企业非常多,但没有一家能有你们以色列IAA公司具备战火洗礼的优势。”
  端着葡萄酒的中年人闻言笑得更加开心,正想要说些什么,一个年轻人突然出现在门口,冲着林德曼示意有事要说。
  林德曼连忙到了声歉,便把手里的盘子放下,独自推着轮椅到了门口:“什么事?”
  年轻人立马附在林德曼的耳朵边说了几句,林德曼闻言一双老眼顿时睁圆:“军方怎么突然提高要求?”


第217章 “先锋”无人机
  年轻人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林德曼见状哪怕心里有一肚子的话,也没办法问下去,更何况周围已经有异样的目光看过来,林德曼也不好失态,毕竟他参加的是一位国会众议员举办的筹款晚宴。
  哪怕有天大的事儿也不能露出马脚,于是冲着周围人歉意的笑了笑,便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好的我知道了。”
  便推着轮椅转身进了大厅。
  一直等在餐桌前的中年人见林德曼回来便不经意的问:“怎么了?林德曼先生,刚才看你似乎很意外。”
  “哦,是一些小麻烦,几个坏蛋把我的汽车车漆给刮掉了,该死,那可是我上个月刚刚买的新车。”林德曼老脸带着几分自嘲,又有些许晦气。
  中年人一听,也表示同情,林德曼的新车他见过,是凯德拉克的定制版,据说应用了不少美国总统专车“陆军一号”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林德曼这样的残障人士可以无障碍进出,价值自然不菲,车漆被刮花了,的确是令人心疼。
  于是也很难难过的叹息:“哦,我的天,真是个不幸的消息……”
  中年人还想说些什么,一名金发碧眼的美女突然敲响了自己的酒杯,于是略显嘈杂的大厅内突然安静下来,紧接着美女冲着众人笑了笑:“现在有请我们帅气的议员先生,艾伯特,给我们说两句。”
  掌声响起,艾伯特举着双手冲着大家热情的示意了一下,便朗声开始了自己政治纲领的演说。
  ……
  相较于林德曼的老谋深算,位于纽约的李斯特就有些焦头烂额。
  得益于司法部竞标的大获全胜,H航空公司的那款由腾飞厂TY—2换了马甲的发现—1无人机可谓名声大噪。
  尤其是经过使用获得司法部的好评后,终于是引起美国军方的注意。
  特别是陆军,手上急需一种能够对敌浅近纵深实施战术侦察、目标毁伤评估必要时还能给炮兵部队校正弹着点的侦察设备。
  以前类似的任务都是由特种侦察分队、陆军航空兵所属的轻型飞机分别承担。
  不过经过越战检验,美军发现,这种多线组合的方式不但人员伤亡大不说,指挥上也存在诸多不便,甚至会因为突发状况导致任务性质改变,达不成预期效果。
  所以早就想寻找一种更为高效,且免于人员伤亡的侦查方式。
  无人机是个好东西,美国陆军很早就注意到了,为此还进行了投资和研究,结果提交国会时却遭到美国空军的阻挠,理由很简单,陆军想要无人机,可以呀,空军什么样的无人机没有,陆军何必多此一举,难道美国纳税人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负责预算的国会老爷们一听是这个理儿,就把陆军的方案打回去了,让他们跟空军合作弄个空军无人机的陆军版本。
  陆军无奈只能去找空军,结果一看,好嘛,空军的无人机要么高大上到了极点,都快跟侦察卫星有得一拼;要么就LOW到极点,一根金属管加个翅膀,装个发动机就送上天当靶机被各种狂轰。
  当然也不是没有陆军感兴趣的,就比如说空军资助的一家名为IAA的以色列公司研制的“琥珀”无人机,除了飞行速度慢以外,实时的图像传输,超长的航时都是陆军所急需的性能。
  然而“琥珀”无人机虽好,但却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除了一架等比例模型外,连个飞机轮子都没造出来。
  陆军为此咨询了以色列的IAA公司,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实用化,IAA的回答很保守,6到10年。
  一句话就扯到九十年代了,陆军到是很想等,可长达6到10年的空窗期怎么办?
  于是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一件事儿,空军就是他妈的一个坑,而且还是个大坑,想要无人机还是自己撸胳膊干才好,于是果断跟空军分手,另起炉灶准备单干。
  恰在此时,H公司的发现—1无人机赢得司法部的竞标,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说,还有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杰斐逊参议员的大力推荐。
  于是陆军方面便组织了一批专家前往司法部,考察交付使用的发现—1无人机,结果一看,这群陆军专家立即就激动起来,不但实时的传输信号流畅,地面控制装置也极为机动灵活。
  要知道陆军不比空军,他们的战线往往靠近交战的最前沿,所以机动灵活的部署方式是陆军的基本需求,而空军由于大多位于纵深之后的大后方,且多承担战略侦察任务,所以控制站做得又大又复杂。
  发现—1无人机的控制站全部集成于一辆卡车,这对陆军来说真是挠到了痒处,再加上发现—1灵活的起飞方式,简直就是给陆军量身打造了战术侦察设备。
  更关键的是发现—1无人机的制造商H公司能够整合美国现有的通讯和侦察技术,只需半年时间,就能够打造出一套可用于军事用途的侦察无人机。
  这对陆军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至于两百多公里的任务半径,陆军还真没放在心上,如今美军最远的火力投送也不过是一百五十公里的战术导弹,两百多公里的任务半径大大超出陆军的火力投送范围,对陆军来说足够用了。
  于是美国陆军对发现—1无人机进行一系列综合评估后,提出几项航电方面的改进意见以及基本的技术参数后,便于H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三千万美元的研制合同,用于研制六架无人机样机和三个地面控制站。
  并保留两亿美元的产品优先采购权,于是发现—1无人机,摇身一变成了XR—1陆军实验验证无人机,代号“先锋”。
  三千万美元的研发合同,后面的两亿美元的优先采购合同不出意外也会稳稳当当落到自己的口袋,H航空公司上下自然是欣喜非常。
  于是就有点儿飘了,觉得自己应该再进一步,彻底转身为真正的航空制造厂。
  恰在此时当初与美国陆军有过接触的以色列IAA公司找上门儿,愿意将手头的几个专利技术和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生产线为代价,与H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先锋”无人机。
  这对H公司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要知道类似的提议H公司跟腾飞厂说了不止一次,结果每次都被腾飞厂狠狠打脸,如今H公司有着TY—2无人机平台的详细资料,最近又拿到完整的飞控程序。
  干嘛还要看你腾飞厂的脸色,你不给,有人上杆子白给,于是二话不说一脚就把腾飞厂给踢开,张开双臂,把以色列的IAA小娇娘拥入怀抱。


第218章 又见《腾飞航空》
  本来这一切都很顺利,以色列的IAA公司技术实力总体来说要比腾飞厂强出不少,毕竟IAA除了无人机业务以外,在航电系统上也颇有建树,而在这方面腾飞厂的能力几乎为零。
  因此H公司与IAA和合作不单单是优势互补,更是一种强强联合。
  至于腾飞以为能保护自己的产品专利,H公司根本就没放在眼里,IAA公司在航空气动方面的水平并不差,按照TY—2无人机平台稍稍改动下,不但能完美避开腾飞厂的专利限制,说不定性能比TY—2的更好。
  再加上H公司通过司法部招标锻炼出来的航电系统的整合能力,陆军的一款战术侦察机真的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就在H公司搂着新马仔IAA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时,陆军装备采购局却突然给H公司发来一份新的产品项目说明书。
  希望H公司能在原来的“先锋”无人机的基础上,增加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并大幅提升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以便能够与美军最新的C3I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相连接,从而在未来战场上做到与空军、海军陆战队,甚至是海军支援舰艇等陆军的联合作战力量共享前线侦察信息。
  提升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H公司并不担心,毕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部分,再加上美国国内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比比皆是,H公司的办法真的不要太多。
  问题是增加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可就让H公司有点儿抓瞎了,要知道美国陆军的新参数要求“先锋”无人机具备一千两百公里的任务半径,续航时间要不少于十五个小时。
  发现—1无人机只有5小时的续航时间,两百四十多公里的任务半径,陆军的新要求等于是把发现—1无人机的指标硬生生提高了好几倍。
  这下可就难住H公司了,尽管他们手里又腾飞厂无人机平台的详细数据,可航空器绝不是简单的放大或者缩小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么简单的话,美国就没必要花重金打造波音747了,找几个人做个C47的放大版不就行了。
  正因为如此,得到消息的李斯特第一时间就联系了陆军采购部门,说了下H公司遇到的困难,希望陆军方面能给自己这边多点儿时间。
  可陆军根本就不买账,直接告诉李斯特如果H公司做不了,他们就会转给其他承包商,毕竟C3I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不是陆军一家参与,空军、海军还有海军陆战队都有份儿。
  几家互通有无之下,陆军的战术侦察无人机真就不叫事儿,负责承包的军火巨头简直不要太多,随便找一个都能弄出一个不错的无人机平台,唯一麻烦的就是陆军需要多等一段时间罢了。
  而时间正是H公司强于其他军火巨头的独特优势,一旦这个优势没了,H公司在其他军火巨头面前什么也不是,陆军也就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因为陆军跟通用、克莱斯勒、洛克希德这样的巨头才是长期的利益共同体。
  H公司虽然优秀,但在美国这样的小蚂蚁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没有特有的优点,陆军真的懒得看上一眼。
  李斯特自然是清楚自己这一点,在人家巨头面前,H公司真的连只蚊子腿儿都算不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陆军的订单十分看重。
  这不单单是因为借此H公司就可在美国巨头林立的航空业内彻底站稳脚跟,同时也能坐稳美国无人机领域一哥的宝座,这对H公司日后的发展可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美国国内的几大航空制造巨头还都盯着有人驾驶飞机不放,相互掐得那叫一个生灵涂炭,反观无人机领域却没有特别关注,这就让H公司看到了一个夹缝中发展壮大的机会。
  陆军的订单也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同时也让其他巨头略微的回过味儿来,如果H公司失去了先发优势,丢掉了陆军订单,意识到无人机蛋糕美味的巨头们,回过头就能把H公司拍成渣渣。
  所以得到陆军态度的李斯特顾不得其他,连夜就飞往以色列,以签署无人机生产线转让的名义,去了IAA公司,并在不经意间问了下他们有没有办法延长“先锋”无人机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
  IAA公司的答复与之前给美国陆军的说法一样,都是6到10年。
  李斯特不甘心,又用其他办法,私下问了IAA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得到的答复依旧是6到10年。
  李斯特的心情跟当初的美国陆军一样,都跟日了狗差不多,6到10年的时间,水果沙拉都TM凉透了,还要你的无人机干毛用?
  当然这话李斯特憋在心里没跟以色列人说,毕竟无人机生产线即将起运,几个专利技术也正在交付,这个节骨眼儿上跟IAA闹翻对H公司得不偿失。
  于是李斯特便不动声色的回国,一边挥舞着大把金钱,希望能用金钱换取时间;另一方面赶紧把情况通报给幕后的老板林德曼,以便让这位人脉极广的老爷子出出主意。
  问题是有些东西根本不是金钱能够买得了的,金钱李斯特是有,但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能有多少作用,偏偏这个时候林德曼还在芝加哥参加几个议员的筹款活动,李斯特连个请教商量的人都没有,于是狡猾如狐的李斯特这次终于是没咒念了,坐在办公室里是又咬领带,又抓头发。
  “咚~~咚~~”
  就在李斯特坐在办公椅上,咬着领带,抓着头发,看着透过百叶窗看着外面的街景,想着这次难关要是过不去,是不是应该拓展下国际市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李斯特没好声气的叫了一句进来,便看到欧文手里夹着两本书施施然的走进来,旋即做到李斯特对面,很郑重的跟李斯特说:“先生,你开出的一万美元线索赏金是真的吗?”
  闻言愁肠百结的李斯特眼前一亮:“欧文,你有线索?”
  “是的,先生,您看看这个,庄送给我的《腾飞航空》!”欧文说着就把两本印刷精美的英文版《腾飞航空》杂志递给李斯特,坐在对面的李斯特看着面前的两本杂志,一张脸不自觉的抽动几下,只觉得要多僵硬有多僵硬。


第219章 离不开,就拥抱
  也难怪李斯特会如此,主张抛开腾飞厂,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的就是他本人。
  倒不是他对腾飞厂有多少偏见,而是出于一个商人控制风险的本能,毕竟H公司并不是个纯粹的航空制造公司,甚至连正牌的航空设计公司都不是。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在航电系统的整合。
  所以李斯特对H公司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