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双鹰旗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基尔的阅舰式之后,李海顿命令奥匈战列舰队立刻离港返回国内,只留下了“拉德茨基”号和“弗兰茨大公”号继续参加基尔航海节。而在这之前,在李海顿的强烈要求和盛情“邀请”下,德国皇帝同意派出三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参加与奥匈帝国海军的联合演习。

    不过皇帝的命令被提尔皮茨打了折扣:德国公海舰队派出的是马乌夫海军少将指挥的“波拉美尼亚”号和“西里西亚”号两艘装备280毫米主炮的老无畏舰,另外就是正在地中海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和两艘巡洋舰。

    这让李海顿感到有点小小的失望。

    李海顿则是在第二天乘火车离开的德国,他在路上没有停留,直接返回了的里雅斯特。

    回到海军司令部之后,他一面准备着预计在29日的亚得里亚海上的海军联合演习,一面又打电报给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总督波蒂雷克炮兵中将,希望他能够加强王储在萨拉热窝期间的护卫。他警告这位总督,说是他得到消息,塞尔维亚激进组织有可能在阅兵庆典期间针对王储进行一次暗杀。

    他还是希望能够避免王储的死亡。

    从本心里来说,费迪南应该是位不错的帝王,另外还是位有进取心的改革者。

    费迪南从来没有任何要吞并塞尔维亚的想法,不过他支持克罗地亚人获得独立地位,用来对抗塞尔维亚人泛斯拉夫主义的漫延。也许正是如此,他才会触犯到塞尔维亚大南斯拉夫激进分子的利益吧。

    三六、宣战

    “你们决定了吗”在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已经被弗兰茨皇帝指定为皇储的李海顿看一眼站在面前的外交大臣波尔希托特和总参谋长康德拉一眼,淡淡地问道。

    自从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后的近一个月,他一直呆在维也纳,试图竭力阻止战争的发生。可是毫无用处,维也纳的政府里好战分子占据了绝对上风,塞尔维亚激进分子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借口,本就对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遗产觊觎多年的奥匈执政者们早已奈不住心中的贪婪。但他们只看到了羸弱的塞尔维亚,可能还有他们身后自身难保的沙皇俄国。

    在得到德皇的保证之后,他们更加坚定了,俄国人由德国人去对付,奥匈帝国只用对付塞尔维亚人就可以了。

    但谁也没有看清躲在最后面的英国人,德国人似乎认为英国不会宣战,英国人用一种含混的表达方式让德国人确信英国不会参战,似乎德国人只用对付俄国人和法国人就可以了。如果威廉二世知道英国人的真实想法,就一定不会贸然宣战。

    尼古拉二世在得到法国人的明确支持和英国人的暗中保证后这才发布了总动员令,实际上在这之前,他们曾一度想放弃塞尔维亚人。

    但英国人却在关键时刻向俄国人保证他们会参战。

    可是现在,谁也看不到这点,现在只是7月23日。

    波尔希托特拿出了皇帝的手谕:那就打吧

    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确实就是这么写的,口气里透出些许无奈,皇帝本人并不能改变帝国政府高层一致所作出的决策。

    李海顿在波尔希托特递过来的对塞尔维亚最后通牒上签下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实际上就是份宣战书,塞尔维亚人是不可能接受奥匈帝国所派出的警察在境内随意拘捕和审判反奥激进分子的,这无疑彻底损害到了主权。

    塞尔维亚政府本来有能力阻止这起暗杀,但他们却什么也没做。要知道

“黑影”在1903年曾把他们的国王砍成了肉酱,而且在政府和军队里拥有不小的势力,他们允许这么一种主张暴力和恐怖的组织存在,本应当受到惩罚。

    “俄国人一定会参战的,康德拉,请作好准备。”李海顿并没有忘记提醒他的总参谋长一句,不过从对方的眼神里他可以看出,陆军总参谋长对一位身为海军上将的皇储的劝告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份最后通牒塞尔维亚人差点就接受了,俄国人最初决定妥协,他们吃不准英国是否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

    在这关键时刻,英国首相格雷向俄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明确保证:英国人会全力站在俄国人一边,甚至不惜参战。虽然白天英王乔治五世还在向世界公开宣称:“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被卷入战争,而确保中立。”

    德国人之所以向奥匈帝国打保票就是误以为英国会置身事外,现在英国人的表现好象就是不想掺和这事,他们被英国人装进了坑里。

    塞尔维亚人在得到俄国的保证后态度开始变得强硬,7月28日上午,明确表示贝尔格莱德拒绝奥匈帝国的最后照会,中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争开始了。

    李海顿只能做个看客,虽然成了皇储,但皇帝和议会并没有给予他想得到的军队指挥权,顶多能给陆军总参谋长康德拉提些建议。

    他情愿当上陆军总参谋长,但这绝无可能。

    康德拉和总参谋部一开始就犯了个错误,两相情愿地认为俄国人不会参战,在制定战争计划时把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塞尔维亚边界。

    但俄国人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在俄国人7月30日宣布全国总动员后,康德拉这才又匆匆忙忙地把他的大军从奥塞边界上的多瑙河一侧调往奥俄边界的加利西亚。

    7月31日,柏林分别向俄国和法国递交最后通牒。在向沙俄的通牒中,德国要求俄国“接到通牒12小时内”取消其总动员令。对法国的通牒要求巴黎在18个小时内宣布如果俄国和德国之间发生战争,法国要保持中立态度,如果法国保持中立,它必须将土尔和凡尔登两地要塞交给德国占领作为保持中立的保证,待战争结束后归还。对此俄国根本不想做出答复,法国则做了简要答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

    此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别无选择。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二天向法国宣战。

    但到了8月4日,英国突然对德国宣战,给了同盟国一记重棒。

    德皇威廉二世几乎被这一棍子砸晕过去:呀,呀,咋回事呢,你们不是说好了要中立的么

    接下来的进程李海顿已经无法改变。

    德国人所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是战略方向错误,他们墨守成规地把西线当成了主攻方向,而不是集中全力先去击败较弱的俄国人。他们在比利时的列日要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法国人却得以从容布置兵力。

    战争爆发后几乎是一连串失败的消息:德国大军被比利时人挡在了列日,俄国人的动作出乎意料的迅捷,在东线贡比南战役中击败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德国人似乎要丢掉整个东普鲁士。

    而在奥俄边界,康德拉不顾前线兵力不足的情况,贸然下令向俄国人发起主动攻击。俄国人在遭受最初的失败后,渐渐站稳脚跟,开始发起反击,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

    李海顿已经管不了这些,奥匈帝国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国内的士气了,否则本来就关系复杂的帝国陆军会因为即将到来的这些失败迅速地走向崩溃。

    他回到了的里雅斯特。

    欧洲战场上与英法的第一次冲突却在海上发生了。

    三七、戈本号

    索罗钦海军少将所率领的德国舰队陷于危险之中。

    在费迪南大公遇刺后,李海顿致电德国皇帝,请求德国海军方面同意将在奥匈海域参加亚得里赫海联合海军演习的几艘军舰留在波拉港,以便向塞尔维亚人施压。德国人同意了奥匈方面的请求,马乌夫海军少将率领的战列舰队继续留在亚得里亚海。

    但在战争爆发前两天,提尔皮茨突然下令索罗钦海军少将率领由“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和“布雷斯特”号巡洋舰组成的巡洋舰队返回德国。谢天谢地,战争在第三天就爆发了,索罗钦少将所率领的舰队还留在意大利的墨西拿港进行加煤,否则它进入到大西洋将会难逃一死。

    这时,形势对索罗钦十分不利,“戈本”号的主机和锅炉都有些故障,只能跑出18节。英国人虽然还没有参战,但却一直派出军舰死死地盯着索罗钦的动静。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指挥官米尔内上将奉命紧紧地盯住德国战舰,一但英国方面宣战,立即在第一时间将德舰击沉。

    米尔内率领的地中海舰队主力包括两艘“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三艘“庄严”级和三艘“可畏”级前无畏舰。但他犯了个错误,把舰队放在奥特朗托海峡入口处,用来封锁海峡,防止索罗钦逃回奥匈沿海港口,意图逼迫他向西逃回本土。

    索罗钦在墨西拿抢修好了“戈本”号的主机,这时候接到海军部发出的电报:奥斯曼帝国有可能加入到同盟国之中。面对这种严峻局势,索罗钦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率领舰队尽快开往土耳其。

    李海顿决定主动出击,去支援索罗钦舰队的突围行动。

    8月6日晚,他率领由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组的舰队趁着夜幕离开了的里雅斯特,向着奥特朗托海峡开始进发。与此同时,第二战列舰司令涅戈万海军中将也率领一支与他相同的舰队离开了波拉的海军基地,与之同行的还有两艘德国战列舰。

    1914年8月6日凌晨,索罗钦下令滞留在意大利的两艘战舰出航,突破英军封锁线开往土耳其。他选择的时机间不容发,就在他的舰队出动不久,英国政府就发布了对德宣战宣言。

    幸运的是,英国人认为索罗钦会选择西进突围返回德国,而把监视舰队主力摆在了西边,在墨西拿海峡东部只留了“格拉塞斯特”号一艘巡洋舰来监视德国舰队的行动。墨西拿港外的“格拉塞斯特”号发现了趁着夜色出航的“戈本”号和“布雷斯特”号的身影,一面尾随跟踪着索罗钦的舰队,一面向米尔内报警。

    德国人也发现了尾随在身后的“格拉塞斯特”号,但索罗钦并不想与它纠缠,而且由于英德还未宣战,也没有下令开炮。“格拉塞斯特”号一面向外报警,一面不顾实力悬殊,在德国舰队身后紧紧追赶。第二天早上,在得到英德宣战的消息后,双方展开一场短暂的炮战,德国人无心恋战,英国人也不敢靠近,双方的炮弹无一命中。

    与此同时,多布雷泽海军中将率领四艘英国装甲巡洋舰拼命地从墨西拿海峡方向追赶上来,而指挥两艘战列巡洋舰和四艘前无畏舰的米尔内上将则因为核实情况在奥特朗托海峡耽误了半天的时间。

    等米尔内反应过来,率领舰队向南拦截,已经来不急了。

    此时,为了支援索罗钦的突围行动,李海顿所率领的奥匈舰队也已经抵达了奥特朗托海峡。站在旗舰“联合力量”号的舰桥上,李海顿环视着他的舰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倒是丝毫不惧。

    现在他手上的主力舰“联合力量”号和“欧根亲王”号都装备了12门330毫米舰炮,而“茨瑞尼”号和“特蕾莎女皇”号上则装备有10门305毫米主炮,无论是主力舰的吨位、防御,还是主炮的数量和口径,他都要强于米尔内的舰队。

    在“联合力量”号舰桥三层的作战室,一群舰队的参谋人员聚在一起,围着一张巨大的海图桌在热烈讨论着英国人可能出现的地点。目前从潜艇部队发回的消息证明,英国人正在驶向希腊的基希拉海峡。

    似乎没有希望与英国人碰到一起。

    舰队以15节的巡航速度在亚得里亚海中行驶了大约10小时后,进入到奥特朗托海峡,在此期间,李海顿与舰队参谋长帕赫纳准将轮流值班,每人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一夜无事,意大利人宣布中立,拒不履行在三国同盟中应尽的义务。

    第二天早晨,天刚刚亮,舰队就转为了战斗状态,虽然因为紧张,大多数这一夜都没有睡好,但舰上的官兵们却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而感到兴奋不已。四艘驱逐舰被当作侦察舰派了出去,在舰队前方大约15海里的地方以相隔10海里的距离向前方搜索,到了中午,并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行踪。

    到了中午1点,李海顿接到了从“戈本”号上发出的电报,索罗钦少将见无法突破英国人对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改变了航向,朝着希腊的马塔潘角驶去,一支英国人的巡洋舰队正在他身后进行追击。他决定跑到土耳其去,因为他刚接到了德国海军部的电报,告诉他土耳其人将会很快加入到同盟国这一方来。

    舰队自出航以来一直保持着无线电静默,李海顿很想让“戈本”号调回头来,这样他就能对英国人形成有利的两面夹击。李海顿命令舰队加速前进,沿着伊奥尼亚群岛转向希腊方向。

    整个舰队加速到了20节,他期望在半路上能碰到英国人的舰队。

    李海顿在舰桥上听着里面参谋们的讨论,但始终没说什么。也许英国人在受到一次打击后,很快就会派出增援,到时,整个帝国舰队只能窝在港内,这也许是帝国水面舰队短期内唯一的一次大型作战行动。

    现在他更关心的是陆上的作战。

    相比与在陆地上,海上作战可用的战术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实力的较量,实力较弱的一方也许会在一两场战斗中取胜,但海战的最终结果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

    眼下的情况,他的舰队在面对英国人时还是能够占据上风。

    三八、意外相遇

    8月9日中午,天空中下起了小雨,舰队行驶在雨雾当中,能见度更低了。

    与此同时,法国地中海舰队司令拉佩雷尔海军中将正率领由四艘战列舰和四艘巡洋舰组成的法国舰队气急败坏地赶到这一海域。索罗钦少将为了迷惑敌人,先是跑到了法国在突尼斯的北非港口耶拿,对着港内的运兵船进行了一通炮击和破坏之后,这才又折返向东。

    法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