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双鹰旗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塞军中的法事顾问干扰着他的判断,一个劲地催促他赶快把第二集团军也派往前线。确实,很诱人,塞尔维亚大军距塞尔米亚城只有不到十公里了。

    8月29日,司捷潘诺维奇指挥精锐的塞尔维亚第二集团军被派往了塞尔米亚前线,他们渡过萨瓦河,一路上势如破竹,第二天下午就攻占了塞尔米亚城。

    一次大捷

    伦敦和巴黎的报纸在尽情地渲染着这次塞尔维亚人的胜利。

    然而灾难随之就开始降临。

    8月30日,奥匈帝队开始对塞尔米亚城进行反击,当天晚上,奥匈第七集团军突破萨瓦河一线,切断了塞尔维亚大军的退路。

    塞尔米亚的塞尔维亚军随之崩溃,陷入到奥匈大军的夹击之中。

    司捷潘诺维奇感觉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他恨不得亲手把面前的法国佬给掐死。

    正是由于这个家伙的不停鼓动,他的第二集团军和塞尔维亚第三集团军目前陷入到困境之中,但这个家伙还在喋喋不休地叫嚷着要向前进攻。半夜里被迫从床上爬起来,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整个头部都在嗡嗡作响。他伸也左手,握成拳头抵在墙上,以免自己被刚刚得到的报告很震惊地摔倒。

    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墙上巨大的军用地图。

    敌人从克罗地亚方向强行渡过萨瓦河,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切断他和斯图尔姆所指挥的两个集团军的后路。

    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他和斯图尔姆在胜利的面前,在法国人的逼迫面前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精心设置的陷阱。

    象猪一样笨的波蒂雷克什么时候变得聪明起来了塞尔维亚人显然没有得到波蒂雷克被撤换的消息,为了避免令国民的信心动摇,波蒂雷克被解职的消息并没有公开,只有在上层才知道。

    这正是他一直所担心的。

    他现在需要立即后撤,司捷潘诺维奇立即就发现了症结所在:他需要阻止敌人渡过萨瓦河,维持一条后退的通道,以便自己和斯图尔姆的部队能够顺利地退回去。

但这种想法却立即遭到法国顾问的反对。

    司捷潘诺维奇立刻明白多普尼克元帅在他渡河之前要他小心从事的意图是什么了。

    多普尼克元帅肯定是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也无可奈何。

    他们的军队是由法国人训练的,装备的也是法国人提供的武器,而且目前塞尔维亚也一直仰仗法国人所提供的军事援助,这些从萨洛尼卡运来的法国物资是塞尔维亚王国能够坚持下去的根本。

    军事行动从来都是服从政治需要,但这种需要却足以葬送掉这支军队。

    在那些大国眼里,塞尔维亚只是一只任人摆布的棋子。

    他变得愤怒起来,头在嗡嗡炸响。他伸出两根手指在太阳穴上使劲地揉着,以便使自己变得平静下来。

    四三、塞尔米亚二

    前线的枪炮声突然变得密集起来,奥匈军队发动了反攻。

    他们是想把我拖在这里,这反而坚定了他后撤的决心,必须要快

    他给斯图尔姆挂了个电话,“喂,老兄,我需要向后撤退。”

    “我知道。”电话那边的声音显得很平静。

    “我需要阻止奥地利军队渡过萨瓦河。”司潘捷诺维奇说道,“天知道,我只希望能够平安撤回去,该死的法国佬”

    “很难做到,我得到的消息是敌人已经从两个地方渡过了萨瓦河,实力很强大”斯图尔姆说道,“我在天亮之前也要开始后撤,但愿你能为我留条后路。”

    两位塞尔维亚将军共事多年,倒也能够精诚合作,配合密切。虽然平时也有些小矛盾,但在重大军事问题上绝不会意气用事。这是他们能够在伐列沃战役中取胜的关键,这一点上与俄国人不一样。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陆战1师和陆战2师已经在奥赛耶克一带强渡了萨瓦河,两支攻击部队相隔有10公里,这让防守的塞尔维亚部队顾此失彼。

    武装泅渡是海军陆战队必须的训练科目,萨瓦河的宽度在能够在大海里武装泅渡二十公里的陆战队员们眼里自然不是问题。除了炮兵部队,包括指挥官克莱门斯贝泽尔准将在内,他们就这么从秋天的河水里游了过去,一共有四个步兵团。

    这一线的塞尔维亚防守部队只有大约一个团,两个陆战师在渡河之后立即展开了攻击,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战斗,塞尔维亚人终于溃散。克莱门斯留下了一个团来防守渡口,率领另外三个团继续向纵深进攻。

    在天亮之前,奥军第7集团军的工兵部队已经扎好了五座浮桥,第7集团军的主力正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萨瓦河,南面是达尔马提亚军,北面是蒂罗尔军,中间是集团军各师所属的重炮部队。

    李海顿把指挥部设在了河边,当然,他不会冒然过河,一场战役的胜负还不足以让他拿生命冒险。他只是想离前线更近一些,以便及时了解前面的情况和变化。

    塞尔维亚大军已经从塞尔米亚城撤了回来,行动够迅速的,克莱门斯准将指挥着三个陆战团拼死阻挡在塞尔维亚人撤退的道路上。

    “命令部队加快过河,立即投入到前线,不要管重炮部队”李海顿下达着命令,已经过河的部队正在对岸整理着,他需要他们尽快投入战斗。

    东北方向越来越激烈的枪炮声让他感到这会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该死的,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机枪”

    司捷潘诺维奇放下手里的望远镜,狠狠地攥了一下右拳。

    刚才他投入了整整一个师的兵力,冲击敌人防御最薄弱的右翼,但还是失败了。

    在奥匈帝国海军陆战队第3团的阵地前,躺满了塞尔维亚士兵的尸体。此刻,这片在前一天还长满了茂盛的林木和庄稼的葱绿土地,已经变得一片狼藉。清晨的阳光照在这片布满了弹坑的土地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烧焦了的痕迹,被炸断的树桩和杂草在燃烧着,冒着青烟。

    这支奥匈军队的战斗力绝对称得上是顽强,十分顽强。他们的阵地上明显可以看到许多被炸飞的残破身体,在50门大炮的狂轰之下,居然还能坚持。司捷潘诺维奇曾经坚信他能够在奥匈军队完全渡过萨瓦河之前打开一条退路,毕竟敌人的大军渡河需要时间,现在,他的决心已经有些动摇。

    “必须要打开一条通路,不惜一切”司捷潘诺维奇下达着命令,现在他已经顾不上已经开始后撤的斯图尔姆了。

    “嘶”伴随着尖锐的呼啸声,塞尔维亚人的进攻又开始了。

    “轰轰轰”

    炮弹在奥军陆战三团所防守的不到5公里的阵地上不断爆炸,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一大团一大团的泥土被抛向半空,然后又如雨水一般倾泄下来。士兵们将身体低伏在一人多深的战壕里,忍受着剧烈爆炸所带来的剧烈震动和恐惧。

    炮击整整持续了近二十分钟,司捷潘诺维奇这次是拼了老命,命令炮兵部队将剩余的炮弹全部打光,反正自己已经无法再带走这些东西。

    “敌人要上来了,快回到射击位”炮声渐渐停了下来,变得稀疏,军官们吹着哨子在战壕里猫着身体来回跑动着。

    塞尔维亚人如潮水一样涌了上来,司捷潘诺维奇已经不顾伤亡,命令部队全线压上,冲南着奥匈人的阵地。陆战三团和前来增援的达尔马提亚第2师被淹没了,只剩下一些山头阵地还在手中。

    塞尔维亚军队根本来不急清理这些还在据点里据守的奥军,他们从防线的空隙中涌了出去。等到奥匈帝国后续的增援部队封住了这个缺口时,已经有五万的塞尔维亚人冲过了防线。体力最好的蒂罗尔第1山地步兵师承担了追击任务,15000多人在后面追击着溃逃的50000塞尔维亚大军。

    斯图尔姆的塞尔维亚第三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一部分12万人陷入到奥匈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五天之后,9月6日,弹尽粮绝的斯图尔姆选择了投降,塞尔米亚战役,20万塞尔维亚大军仅仅有不到4万人逃过了多瑙河。

    一场巨大的胜利,足以稍稍振作刚刚在林堡战役中失败中低落和士气。康德拉兴奋起来,命令塞尔维亚一线开始全面进攻。

    李海顿连理他的工夫都没有,在一场大胜之后反而下令部队后撤休整,进行补充和训练,只是下令每天用大炮轰击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人设在多瑙河沿岸的防御阵地。

    “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梅耶尔有些奇怪,在一场大胜之后,李海顿反而将指挥部后撤到了维蒂察。“我们可以一口气拿下贝尔格莱德,甚至整个塞尔维亚。”

    “那又怎么样斯维尔。”李海顿说道,“然后他们会退到希腊继续抵抗,我们是不是要继续进军希腊那样我们宝贵的兵力就会陷在整个巴尔干,还需要应付防地的塞尔维亚抵抗组织。这场战争的重点不在巴尔干半岛,而是在东北方。”

    “这么说我们有可能被调往东方战线”梅耶尔说道。

    “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李海顿说道,“克罗地亚地方部队将会组建为第13军,加入重组被打散的第3集团军,你将出任由海军陆战队组建的海军陆战队第1军军长,博洛耶维奇则出任第3集团军司令,这点已经确定。我也将会率领第6、第7集团军增援东线,这些正在与康德拉将军进行协商。普热米尔要塞已经被俄国人包围,我们需要前往解救。”

    现在,陆军总参谋长康德拉上将虽然有点恼怒皇储粗暴地干涉他的作战计划和对前线的指挥,但他还不至于和李海顿作对。

    皇储伊斯特里亚大公现在已经成了国民心目中的英雄,即使他的敌人也不能否认他所取得的成功到目前为止,帝国的军队唯一取得的两场胜利都是在他的指挥下实现的。他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康德拉并不想在这时去对抗他的锋芒。

    四四、东北战线

    在加利西亚一线,由于康德位的贪功冒进,三个集团军六十五万奥匈大军在数量占有优势的俄军反击之下,已经溃不成军。

    在西里西亚战役初期,奥匈第1、第4集团军与俄第4集团军围绕边境重镇克拉斯尼克展开激战。在奥匈军优势兵力的夹击下,俄第4集团军损失惨重,8月27日,奥匈军突入克拉斯尼克城区。由于中央战线被突破,俄军被迫后撤,奥匈大军突入俄境内120公里,威胁到卢布林,海乌姆一线,并开始对俄国至关重要的基辅-华沙铁路进行炮击。奥匈第4集团军转向右侧,将普拉维将军的俄罗斯第5集团军逐过布格河,迫使其退入俄罗斯本土。然后调过头来,和俄军第3集团军对峙,准备配合奥匈第1集团军围攻卢布林。

    俄军由华沙方面派出第9集团军向卢布林进行增援,俄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不顾卢布林被奥匈大军围攻,决定使用生力军第8集团军和损失不大的第3集团军,利用奥匈军第2集团军尚未到位的机会,直接攻击奥匈军后方中枢和加利西亚首府林堡利沃夫。

    8月28日,俄军开始全面反击,这时,奥匈军第3集团军总共拥有12个师的兵力,分散在近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十分薄弱。俄军将奥匈第3集团军从中路分割,第3集团军向东南横扫,企图将8个奥军师压迫向罗马尼亚,勃鲁西洛夫则指挥俄第8集团军集中15个师急攻林堡,而林堡的奥匈守军仅有4个师。

    奥匈防线在优势的俄军攻击下随之瓦解,第3集团军第12军的罗马尼亚人首先崩溃,他们抛弃武器,像羊群一样逃向他们民族意义上的祖国罗马尼亚。接着奥匈第3军的意大利人和第11军的乌克兰人也都开始望风溃逃。

    奥匈第3集团军司令博德曼上将严令精锐的第14军死守林堡,这个决定最终葬送了这支精锐的奥地利部队。20万奥匈守军在林堡被俄军包围,俄军在围攻林堡的同时,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加利西亚地区。

    奥匈参谋总部命令刚刚赶到加利西亚的第2集团军迅速反攻,解林堡之围。

    这又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奥匈第2集团军刚刚抵达,极度疲劳,而俄军第3集团军刚刚修整过,而奥匈第3集团军已经崩溃,此时急于反攻等于用一个第2集团军去向俄国第3和第8两个集团军发起进攻。

    俄军第8集团军司令勃鲁希诺夫将军表现出了名将之才,他留下5个师继续包围林堡,然后将10个师转向西南,和第3集团军一起迎击奥匈第2集团军。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在优势的俄军夹击下,奥第2集团军被击溃,伤亡和被俘近4万人。

    由于后路被切断,奥匈第1和第4集团军放弃包围卢布林,开始溃退,俄军第4和第5集团军尾随追击,此时奥匈军进行了一个比较漂亮的机动,绕过克拉兹维克,从林堡西北退入加利西亚。

    9月3日,突围无望的林堡守军投降。

    由于东线的败局,9月17日,在战争塞尔米亚战役结束后仅仅十几天,皇储殿下宣布亲自兼任东线前线奥军总司令,并开始动身前往加利西亚前线,随他一起行动的还有刚补充了四个克罗地亚守备师的帝国陆军第6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

    科维斯上将专门跑到维蒂察向李海顿请教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他感到有些不妙。现在他手上只剩下由三流部队组成的第5集团军,要进攻还有二十多万人的塞黑联军,他心里也没什么底。

    “你什么也不用做,将军。”李海顿明白他的担心,“只需要别让塞尔维亚人渡过多瑙河就行了。由于出色的防卫,你将会在东线战役结束后得到一枚勋章。”

    “但是,如果赫岑多夫男爵下令要求进攻我该怎么做”科维斯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炮击也是一种进攻,将军。”李海顿眨了眨眼,“我相信你有足够的炮弹。”

    “是,是,我明白了。”科维斯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让他进攻,什么都好办。

    整个东线的局势在一直恶化。

    冯斯特尔茨中将在见到伊斯特里亚大公时,这位皇储殿下兼新上任的奥匈陆军总司令正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