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日本人也在叫喊着出兵。
这倒是个麻烦,不过李鸿章和在朝鲜的袁世凯都低估了这次日本人的决心。
不去管它,这葺尔小国上窜下跳,无非就是想占些便宜罢了。
由于判断失误,李鸿章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
日本人终于抓住了机会,宣布也向朝鲜派出军队,而且是一个混成旅团,整整七千多人,比清国在朝鲜的驻军多了一倍。
这时候立刻就热闹了。
朝廷里以光绪皇帝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在高叫着立刻与日本人开战,那位被主战派蛊惑的年青皇帝已经接连下旨要求北洋全体备战。但李鸿章却根本没有与日本人决战的打算,北洋水师的情况他很清楚,对于战争对手,他没有这个把握。而他手下的淮军是什么德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陆战不行,海战没把握,老李只想消极避战,可是北京的那帮根本看不清形势的家伙们却不依不饶,通过皇帝,不停地向他施加压力。
最大的问题是北洋水师根本没准备好。
北洋舰队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再增添一艘新的军舰了,而且水师提督丁汝昌这几年一直在打报告说北洋各舰舰船老迈,火炮落后,要求朝廷拨款为舰队更换新的舰炮。但这些要求却被一一否决了,原因很简单,对李鸿章有私人仇怨的那位清流领袖、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了给皇太后筹备万寿庆典的开支,提出两年内停止购买一切外洋军火,不但拒绝拨款购买新型军舰和火炮,而且也不再拨款用于购买炮弹以及进行军舰的日常维护。
而日本人一直在做准备,连天皇都在节衣缩食,为海军增添装备,到现在,经过十年,他们终于露出了獠牙。
现在并不是开不开战的问题,而是朝廷里的那些主战派要以此由大做文章,目的是扳倒他李鸿章。至于战争的结果,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关心过。
这就是那些所谓的清流要开战的要由,尤其是翁同龢,这是扳倒李鸿章的绝好时机。李鸿章很清楚,自从他的兄长翁同书,一个贪官被自己弹劾革职以后,这位清流派的领袖人物就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仇敌。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次他提出某项革新主张,比如变科举、重西法或练海军之类,翁同龢就一定会唱反调,拖他的后腿。
这一次,也是如此,他们就根本不知道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危亡,或者知道,却不当回事。
所以李鸿章不准备开战。
可事实却不如他所愿。
十二、强买强卖
李海顿远远望着弥漫着硝烟的黄海海面,内心里充满了悲哀。
9月17日,他在奥匈帝国的“特蕾莎女皇”号巡洋舰上,几乎远远地目睹了整个海战的交战过程。他无力改变历史,实力处于劣势的大清国北洋舰队经历了一场惨败,而日本海军也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击沉北洋舰队的“定远”和“镇远”号铁甲舰,尽管这两艘军舰已是伤痕累累,但日本人还没有能力击沉它们。
正如英国人所评论的,这是两个对海战一无所知的国家所进行的一场一无所知的海上遭遇战。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北洋舰队的两艘铁甲舰和其它军舰能够跟上时代的技术进步,及时换装了目前新式的后膛速射炮的话,实力稍差的日本人应该会遭致一场惨败。
可事实正相反,日本人成功了。
这场战争的结局已注定不可能更改。
李海顿行动了,他下令把整支奥匈舰队开到了横须贺,不是示威,而是要与日本人谈笔生意。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能强忍住愤怒,但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的眼里都快要冒出火来了:“什么四艘老旧的铁甲舰你居然开价二百七十万英镑,不可能,绝不可能”
“伊东先生,不用那么生气,我并没有强迫你们做什么,如果你们不同意,现在我马上就走,清国人正急需这批战舰,这是他们的报价。”李海顿倒是很沉得住气,慢悠悠地说道,“二百七十万英镑可不能卖给你们,这是清国人的报价,除非你们出价比他们要高,至少二百八十万。”他斜了伊东祐亨一眼,你再跳,老子还涨价。
伊藤博文马上拉住了想要再次暴跳的伊东祐亨,陪着笑脸说道:“弗雷德里希殿下,有事好商量帝国海军已经决定要全部购进你们现有的四艘铁甲舰,不过有个条件,你们不允许在战争期间再向清国出售任何其它的战舰。”
“这事你放心,我这点会保证,大奥匈帝国是个十分讲诚信的国家。”李海顿说道,伊藤担心自己把另外三艘军舰再倒手给清军,可是那三艘军舰却在帝国海军的编制之内,虽然他也很想出手,但却没这个权力。
“还有一件事,帝国现在没有这么多资金,您看是不是能先支付五哦,三分之一的货款,余款在其后再逐年支付。”伊藤又提出一个问题,看着李海顿的脸色渐变,他不想说,可是却不能不说,因为帝国实在是没钱啊。
“好吧。”李海顿故意沉思了一会儿,这才说道:“我同意你们的条件,不过所欠的尾款要按每年百分之十支付利息。”这提的这个条件很苛刻,这利息几乎快到了现在各国银行借款的两倍。
伊藤只能咬着牙答应下来,没有办法,现在他到哪找钱去只有等战后,赶紧找英国人借钱把账还掉。
“来,大家开心一点,祝我们今后继续合作愉快。”李海顿笑着说道。
伊藤只能腹诽,“以后祝我们再也没有以后了”
李海顿很愉快,他顺便还卖掉了20万支步枪,价格是一百七十日元一支,子弹1000万发,一日元二十发,几乎是正常价格的三倍。现在是敲竹杠的好机会,不敲白不敲。3700万日元,那也是近六百万英镑啊。
“东京,真是个好地方,我哪天会再来”码头上,李海顿笑语盈盈地对前来送行的日本海军参谋部长山本权兵卫说道。
山本的心里却想着你千万别再来。
李海顿回到了上海,现在战争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国际市场上的生丝价格已经迅速翻了一倍。实际上也就这样了,甲午战争几乎对于两国的生丝产量没什么影响,都是西方人不了解东方的情况才做出的错误反应。
北方的战争对中国南方根本没多大影响,人们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这场战争,只是李鸿章一个人和日本人之间的事,而他的淮军,这回是彻底丢人到姥姥家了。
李海顿将手里的存货迅速出手,翻手之间,净赚五百多万英镑。
他还要忙着卖军火,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大头,朝廷还只望着他的老湘军去保卫山海关呢。湖南巡抚吴大溦算是一个,另外还有陕甘总督魏光焘,这人在辽东打得不错,可以多卖给他一些马克沁和火炮。
还有谁
哦,山东巡抚李秉衡,这货不知道保卫威海卫,却组织了十来万人在保卫济南,不知道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40万支步枪,300挺马克沁再加上200门火炮和弹药,李海顿一共在大清国卷走了四千五百万两白银,超过了一千万英镑。如此巨额的利润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些东西可比自己费半天劲鼓捣的四艘铁甲舰来钱快多了。
难怪这世界上那些军火商在四处贩卖战争,并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李海顿跑去武昌呆了两个月,他给张之洞的铁厂作了一阵子的义务指导,顺便也给这位半保守半开放的两面派上了些免费教育课。
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前行,日本人占领了辽东半岛,随后,在胶东半岛成功登陆,曾经辉煌的北洋舰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让李海顿稍感郁闷的是,张之洞死活不肯同意他入股武昌铁厂的主意,让他近两个月的义务教育算是白费了。哦忘了说了,历史上的汉阳铁厂没有了,铁厂的位置选在了武昌西面的青山,现在叫武昌铁厂。
也许用不了多久,它就又会被称为武钢,呵呵。
没等马关条约签订,李海顿就起程返回了欧洲,他带来了二十多船货,又带走了二十多船货。临走时挥挥衣袖哦,忘了,衣袖里还有两千多万英镑。
太平洋,蒸汽机发出咣当咣当的巨大响声,打破了宁静的海面。
没错,是太平洋,货船回了欧洲,李海顿却带着几艘军舰绕了地球大半圈,从南美,再到美国,再回欧洲,巡回访问。
轰轰轰
奥地利人的海军舰队在墨西哥湾进行了一次炮术射击训练,把墨西哥人给吓坏了,也算是给李海顿那位惨死的墨西哥皇帝二叔找回了点颜面。
是不是现在有钱了,哥你是吃饱了没事干吧
还真不是。
李海顿在墨西哥城受到了墨西哥政府官员们隆重而热情的接待,这些都应该是那些炮弹的功劳。
之后呢,奥墨石油公司成立,李海顿只用了三十万英镑就取得了整个坎佩克州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权。他知道墨西哥最大的油田就在这里,至于具体的位置和怎么将油井打出来,那是地质专家、工程师和钻井工人们的事。
他没有做洛克菲勒的想法,也没这个本事,不过开些油田还是很有钱挣的,实在不行还能转手卖给美国佬。
作为正经的本行,他倒是顺利地向墨西哥政府推销出了三万支步枪,只能对不起毛瑟先生了,谁让他的毛瑟95到现在还没造出来呢。
“特蕾莎女皇号”巡洋舰载着李海顿满载而回,载誉归来这个不是好事,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李海顿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黑心的军火商了,他这一路走来一路坑,坑完了日本坑大清不过他的传奇发财故事依然会让人们津津乐道,可惜,大家都不会开金手指。
十三、德国造船厂
李海顿在德国吕贝克看中了一家地理位置不错的小造船厂。
说实话,在奥地利开办造船厂并没有在德国这么有前途。这个年代,德国海军才刚刚起步,而且提尔皮茨提出扩大德国海军的方案海军法还没有被议会通过,在这之后,才会迎来德国造船业的黄金时期。
目前在德国的私营造船厂中,只有但泽的硕效造船厂和斯德丁的伏尔铿造船厂有建造大型
铁甲舰的经验,另外新兴的日耳曼尼亚和威塞尔造船厂也为海军建造过小型舰只,而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则刚成立不久。
第二帝国的三家海军造船厂由于成本过高,很快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总的来说,德国的造船业才刚刚起步,还是大有可为的。
“很惭愧,我们的造船厂规模很小,只能建造过一些木质的机帆渔船和吨位不大的木质短途货轮。现在德国的造船业竞争激烈,小的造船厂根本无法与那些大的造船厂竞争,只能接到一些那些大船厂看不上眼而且油水很小的订单。确实,我有意将这家船厂给卖出去。”船厂主林克是位四十多岁,身材微胖,头顶略秃的中年人,但却很诚实,而且很有经验。
确实,林克说的不错,北海造船厂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造船厂,只有两座500吨的木质船台和一座小型泥船坞,设备老旧,缺少金属加工车间,根本无力建造钢质轮船。
但李海顿只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还有船厂的名字北海造船厂在100年之后还曾建造过性能优异的勃兰登堡级反潜护卫舰和布伦瑞克级导弹护卫舰,还有212级常规动力潜艇,当然,它肯定不是现在这家造船厂。
不过,李海顿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林根先生,我们准备在德国投资造船业,事实上我们计划在德国新建一家一流的造船厂。不过,我们缺少一个合适的管理者,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您是一个可靠的合伙人。所以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全盘收购您的船厂,而是准备向您的造船厂增加新的投资,用来增加设备和扩大规模。”李海顿说道。
“投资”林克有些疑惑地看着面前这位来自奥地利的贵族,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他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事怎么看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坏处,于是问道:“弗雷德里希先生,您准备向船厂投入多少资金”
“嗯,前期计划是900万马克。”李海顿稍微停顿了一下,“当然,如果不够,还可以追加。”
“500万”林克吓了一跳,他的造船厂总共价值也不会超过9万马克,这样他在船厂才只能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
“您不用担心,您现有的船厂会作价15万马克,您将先拥有百分之二的股份。另外,如果船厂经营顺利,我准备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奖励给船厂的主要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包括您,林克先生。”李海顿说道,他先给林克吃颗定心丸,然后再画了个大馅饼,这样他肯定会为了船厂而拼命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船厂作好了资金转入和股权变更手续。而跟随李海顿而来的设计师们经过测量,作出了今后船厂的大致规划。详细的投资计划需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出来,不过,林克可以根据这份规划先期购买下船厂周围的土地了。
李海顿的计划很大,今后的规模可能会更大。
基本的规划要求为岸线700米以上,占地面积1600亩,需要新建独立的办公楼、放样车间、金属加工车间、动力车间、木料加工车间、电器车间、一座小型的炼钢和轧钢厂、自备发电厂、各种材料仓库等等,当然船台、船坞和舾装码头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
对于如何兴建一家造船厂来说,李海顿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伊斯莱亚造船厂的规模可以说已经不次于目前德国的任何一家造船厂,他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在德国也新建出一家与伊斯莱亚造船厂规模相当的造船厂出来。当然,这家船厂的大部分工人、技师、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需要在德国招募,而且管理人员也需要大批的德国人。
作为一个标准的军火商,李海顿当然很早就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化学工厂,专注于生产一种比苦味酸炸药更安全的黄色炸药威尔布兰德先生在1963年就发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