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啊,这简直就象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少将,如果现在英国佬对着海滩来上一通炮击,你猜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已经升任第4战列舰队参谋长的卡西奇少将不失时机地在嘲弄着陆战队的表现。海军陆战队现在已经从海军中分离了出去,成为单独的军种,这一点让海军方面极为不满,自然会利用各种机会去打击海军陆战队。
“事实是英国佬早已经被我们吓得双腿发抖,他们早就丢下大炮跑得不见影了”普拉蒂西奇虽然为自己部下的表现感到脸红,但嘴上却绝不肯示弱。
海军派出去的侦察飞机送回了最新的情报,附近根本没有再发现敌军。
普拉蒂西奇松了一口气,他的“菜鸟”部队终于可以从容登岸,并不会再有更让人丢脸的表现机会。
一二九、埃及战记三
码头上没有平常出航前的欢送场面,新任奥匈中东军团总司令科维斯步兵上将乘坐“阿斯彭”号轻巡洋舰在“枪骑兵”号驱逐舰的伴随下,在夜幕中离开了戒备森严的萨洛尼卡码头,一头扎进黑暗的地中海当中。天空中挂着一弯上弦月,夜空中可以看见稀稀落落的几块浮云,月朗星稀,海面上显得很安静,海水拍打着舰舷,发出哗哗的声响,就好象在海岸边一样。
“阿斯彭”号以巡航速度穿行在爱琴海中,航向东南。由于担心受到英国潜艇的袭击,夜航的舰船都实施着严格的灯火管制,整个军舰就象一座浮动的岩礁,黑乎乎的,不见任何的光亮。
科维斯倒是满怀激动,在专门为长官准备的船舱中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干脆起身,叫上从上面给中东军来的中东问题专家,维也纳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卡斯菲尔德先生一起到客厅里聊天。
在整个战争期间,科维斯的第5集团军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一直在防备着塞尔维亚人,而且在战争初期还在伐列沃战役中被塞尔维亚军队打得大败。科维斯一直在找机会想挽回颜面和名誉,可是逐渐掌握了军权的皇储却始终对任何进攻塞尔维亚的作战计划都不感兴趣。
好不容易等到打败了意大利人,奥匈军队终于腾出手来开始全力对付塞尔维亚,但风头却被德国人抢去了,马肯森所指挥的巴尔干集团军成了主角,而科维斯和他的第5集团军在整个巴尔干战役期间,一直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辅助角色。
作为奥匈主力集团军之一的第5集团军一直充当着守备部队,科维斯眼馋地看着博洛耶维奇、丹克尔、艾利-莫尔、奥芬贝格等人在东征西讨,不停地建立功勋,可是自己始终都得不到机会。
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皇帝陛下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也许是对自己这几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表现的奖赏,终于同意把第5集团军派往中东战场,组成中东军团,同时还把帝国最精锐的第7集团军也划归到他的指挥之下。
现在,建功立业的时刻终于来了。
卡斯菲尔德教授是个又高又瘦的犹太人,今年五十多岁,一头灰白的头发,看上去似乎象早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他穿着一身土黄色带暗格的西装,在嘴里叼着个烟斗,但并没有点着,跟在副官身后走进了房间。
“将军,您找我有事”卡斯菲尔德问。
“哦,没什么事,想找您了解一下中东的情况,我们的军队已经开始在那里登岸了。”科维斯站起身来,和教授打着招呼,“您喝点什么咖啡还是红茶”
“红茶吧,再加点牛奶,犹太人还是很保守,不太适应咖啡。”卡斯菲尔德坐到了沙发上,用火柴把烟斗点着,吸了两口然后又说:“正好我一个人也闷得慌,想找人来聊天。我接到了政府的命令,派来来协调中东军团与当地人的关系,尤其是在当地的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等方面。以供您在制订作战计划时作参考。”
“我最近确实对中东的历史很感兴趣。”科维斯示意副官去端一壶红茶和牛奶过来,随后对教授说道:“听说您是犹太人,黎凡特地区可以说是你们原来的故乡,不如就从这里说起好了,毕竟现在我们的士兵正在为它而流血战斗。”
“好吧,将军。”卡斯菲尔德清了清嗓子,把身体坐直了一些,然后说道:“说到黎凡特的历史,这得从犹太人的来历先说起,这些在圣经中都记得清清楚楚。”
科维斯点了点头,“嗯,我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基本上能把旧约完整地背下来。”
“很多犹太人都认为黎凡特地区是自己的故乡,其实不然。”卡斯菲尔德教授把烟斗从嘴上拿开,然后继续说道:“是腓尼基人最早在黎凡特海岸地区建立起了一个高度文明的古老国家,它的历史足有三千年以上,比现在欧洲的大多数民族的历史都要悠久。不过,腓尼基人所建立起来的各个城邦最终被罗马帝国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的罗马大军所灭,腓尼基最终消亡。不过,腓尼基人所创造的拼音字母却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成为如今的希伯莱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可以说正是由于腓尼基人所创造的拼音字母,才造就了如今以拼音文字为基础的西方文明,这绝不同于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古埃及文明和延续到今天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明。”
副官把红茶和牛奶送了过来,卡斯菲尔德往红茶里加了奶,并放了一块白砂糖,用勺子慢慢搅拌着,“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分为闪语和含语两种,犹太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古老的闪族语言的一种。这种语言发源于两河流域,古代的巴比伦人所使用的语言也是闪族语。在腓尼基人强盛的时期,犹太人从两河流域迁徙而来,进入迦南,到达了黎凡特地区。当时黎凡特地区的迦南人把犹太人称作希伯莱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这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实际上犹太人原来生活在两河流域,继承了早已失传了的两河文明。这是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相并列的四大古代文明。可惜古代的文明在野蛮人的侵蚀下,只有古老的东方文明被保存了下来。
按照宗教的起源里的说法,现在的基督教和伊兰教都起源于犹太人的宗教,圣经和可兰经里许多的内容是于犹太圣经里是相同的,不过到了后来,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兰教都开始排斥犹太教,这也许是出于宗教之间的恶性竞争。
在腓尼基人灭亡之后,随着马其顿帝国的衰落,犹太人在黎凡特地区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都城的以色列国,在所罗门王时期,以色列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和埃及。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起,以色列在反抗罗马帝国的过程中最终被毁灭,随后犹太人被驱逐出了黎凡特地区,散布了到北非和欧洲各地。这些在旧约出埃及记中都有记载。现在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这里面包括说闪族语和含族语的各民族,随着两种语言的不断融合,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闪含语系。”
“嗯,嗯,我们在这里需要注意些什么”科维斯说道。
“哦”卡斯菲尔德往烟斗里又重新装上了烟丝,点着了又吸了几口,这才又继续说道:“主要是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在他们面前饮酒和吃猪肉。基督教有一段时期诽谤犹太人不吃猪肉的习惯,污蔑说犹太人的祖先是猴子和猪,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犹太人对于猪肉的禁忌是继承了腓尼基人的生活习惯,在
远古时代由于为了避免人猪共患的传染病所造成的威胁,腓尼基人养成了不吃猪肉的习惯,犹太人也继承了他们的这一传统,实际上后来产生的伊斯兰教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只不过后来的宗教统治者们为了区分人群,特意地强调了这一点。”
“哦,我会让部队注意到了些的。”科维斯说道,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总归是件让人头疼的问题。
两人还要继续谈下去,不过担任警戒的“枪骑兵”号驱逐舰突然发出警报,可能是发现了英国潜艇,两艘驱逐舰在可疑的海域投放了深水炸弹,海面上顿时乱成了一团。
一三〇、埃及战记四
巴勒斯坦的伊姆布罗斯港外现在乱成了一锅粥,一波又一波的奥匈登陆艇冲上海岸,成百上千的陆战队士兵从登陆艇上跳下来,趟着齐腰深的海水,高举着武器,向着海滩发起着突击。炮弹在海滩上不停地爆炸,或是掀起冲天的水柱,或是扬起漫天的白沙。不时有人在爆炸中倒下,海岸工事里的英国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扫过水面,激起一连串的水花。蓝色的海面上,靠近海滩的地方一缕缕血丝在海面上浮动。
在港口的西北海域,几十艘军舰排列着单列纵队,用侧舷的舰炮压制着英国人的火力,岸上低矮的高地和山岩间蹿起一股股巨大的火团,泥土、木屑、岩石碎片和破碎的、残缺的武器在硝烟中在半空中飞舞。
白色的沙滩上到处都是倒卧着的士兵和被击毁的车辆,有些在机枪与炮火短暂的间歇期内,爬起来迅速朝前冲几步,接着再次趴下,有些人自从趴下来后,就再也没有起来过。一辆冲上沙滩的陆战队轻型坦克一边吐着火舌,一边想要冲上前面的沙堤。可是沙堤太陡,坦克开足马力向前直冲,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的几发炮弹在坦克四周爆炸,随着硝烟散去,坦克已经瘫在原地无法动弹了。
空中传来大口径炮弹特有的尖啸声,声音很响,这些炮弹划过天空,砸在了英军的阵地上。大地在颤抖,在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英军的海岸阵地被弥漫的硝烟所笼罩。海岸附近敌人的炮火渐渐稀疏下来,在舰队毁灭性的炮击压制下,英军的反击火力迅速地减弱下来。
“冲啊”
在战舰炮火的支援下,陆战队的官兵们开始向前冲锋,上岸的坦克和装甲车越来越多,开始突入敌人前沿的战壕。缺口被打开了,而且在不断地扩大。
以爱尔兰人为主所组成的英国兰开夏师要比由英格兰人组成的第11师顽强得多,向英军第11师阵地发起进攻的陆军第39师早已经突破了英军的防线,但一向以精锐自居的海军陆战队第12师才刚刚在滩头站稳了脚跟。
现在滩头阵地情况大为改观,已经不象刚才那么紧张了。
一直在军舰上关注着战局的普拉蒂西奇少将的神色终于变得轻松了一些。
硝烟变得淡了一些,昏黄的昔阳从翻滚的浓烟中露出黯淡的光芒,枪炮声还在响着,但已经开始远离登陆的海滩附近。陆战师所属的装甲部队已经冲过一线的英军阵地,开始向纵深突进。
在一片被放弃的英军炮兵阵地上,一门门原来还威风凛凛的大炮被东倒西歪地丢弃在了原地,炮兵们早已经跟着败退的部队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方向逃跑,很多重型装备和物资都被丢弃了。
仅仅一天的时间,英军就丢掉了伊姆布罗斯港。现在奥匈和德国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从港口上岸,向着特拉维夫和贝鲁特推进。
伊斯布罗姆港的丢失给伦敦方面造成极大的震动。
很明显德奥联军进入近东,其最终目标自然是苏伊士运河区。黎凡特地区虽然战战略价值并不大,但却让英国方面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同盟国控制在手上,不知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奥匈海军进入到印度洋中。在这一地区,英国人的防御力量十分薄弱,而美国人就基本上没什么存在。
现在奥地利人在地中海中耀武扬威,而英国本土舰队却被德国人所牵制,根本无法再抽出力量来对付奥地利。如果大英帝国想要在地中海恢复他们的优势,最少也得抽出本土舰队百分之七十的力量,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
取得地中海制海权的德奥联军完全有可能从陆地的任意一点登陆,打击英军最薄弱的地方,而驻埃及和中东的英军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蒋作宾在霍夫堡宫与奥匈皇帝见过面后,终于同意把华工军到前线,接受实战的锻炼。华工军团第一次被推上了战场。
滞留在欧洲的中国劳工早就被组织了起来,这两年北洋方面往奥地利派出了大约300多名军官,近六十万华工被迫套上了一身奥匈的灰色军服,在所谓的劳工营里接受军事训练。但这些受过训练的中团一般在战场上从事着保障后勤的劳动,还从来没有被派上前线打过仗。
现在,眼看前德国和奥地利人将要取得胜利,北洋政府为了能够最终训练和掌控这支队伍,不顾英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的警告和抗议,默许了奥地利人利用华工去作战。反正天高地远,我们也奈何不了奥地利人,况且这些华工绝大部分是由英法俄三国招募的劳工,你们没有保护好他们,怎么现在反过来怪我们。
和叶琪想象中戒备森严的港口情况正好相反,德奥联军对特拉维夫港的防备相当松懈,码头上混乱不堪,到处都堆积着如同小山一般的军用物资。士兵们从运输船上开始登岸,涌上码头,整个码头人山人海,显得十分嘈杂。
特拉维夫港的规模当然不能和欧洲的大型港口相比,虽然在中东也算是比较大的港口,但实际的运输能力有限。华工军团第1师用了四天的时间才全部上岸,但大部分运送装备的运输船还在海面上晃悠着,等待着腾出码头才能卸货。
卡罗尔准将作为奥匈军方为华工军出的军事顾问团团长陪着华工军团总指挥官吴光新站在“弗兰茨大公”号装甲巡洋舰的舰桥上观看着华工军团在码头上登岸,他有些弄不明白前一阶段一直在频繁探望华工军团训练营地的那位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为什么却没有出现。这绝对是华工军团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不过,他听说这位吴司令与那位姓蒋的副总参谋长分属不同的派系,关系并不是很融洽。
“卡罗尔将军,您认为我们的部队真的能打过英国人”吴光新说道,说实在的,他的心里老觉得有些忐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