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哪,十五英寸大炮海军部想让我们干什么,白送死么”军舰上有人喊了起来。确实是这样,英国在无畏舰出现之前建造了大量的装甲巡洋舰,但自从战列巡洋舰出现之后,这些装甲巡洋舰就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除了能够欺负一下敌人的轻巡洋舰之外,根本就无法投入到作战之中。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服役的巡洋舰航速都超过了30节,这些老装甲巡洋舰连在海上追逐这些巡洋舰都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扮演着港口守备的角色。作为建于世纪交际时期的“蒙默斯”级装甲巡洋舰,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海军技术面前已经显得过于老迈,在面对敌人的战列巡洋舰时,会陷入到一种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的绝望境地。
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坎伯兰”号上的瞭望手在望远镜里发现在水天线上有几道模模糊糊的东西正在迅速地接近。
“左舷93度,发现军舰”
这时,目标的轮廓越来越大了。四艘大型军舰在灰色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威武,正在向英舰方向快速驶来。
“右舷93度,四艘军舰”
十几副望远镜一齐朝左舷看去,在“肯特”号上编队指挥官希金斯准将急促地下达着命令:“右10度,全速航行”
“给海军部发报。”希金斯继续下达着命令,两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一面全力向着英国南部海岸逃跑,一面不停地向外发报。
与此同时,在“弗雷德里希大公”号上,威伦尼克海军上将一直呆在作战室里,“将军,我们现在是继续护送运输船队还是去追赶那两艘英国巡洋舰”作战参谋问道。
“根据海岸飞机的侦察报告,前面已经没有了英舰,命令巡洋舰队保护补给船队进入布雷斯特,我们去追英国佬”海军上将说道。
“可是很难,英国人跑得比兔子还快,我们得到了英国海岸才能追上他们”施瓦岑贝格在望远镜里注视着远处的海面,“他们正在全速逃跑。”
“可我们的速度比他们要快,先放几炮吓唬他们一下。”威伦尼克说道,“我们去抄贝蒂舰队的后路”
“明白,高爆弹一发”随着射击准备命令的下达,炮塔指挥官把电话听筒横拿在手上,对着炮塔里的士兵们喊道:“高爆弹一发,开始装填”
随着提升机嗡嗡的摩擦声音响起,两枚重量达900多公斤,大约有一人多高的巨大弹头从“斯佩伯爵”号“贝塔”炮塔下方13米的深处被输送到了炮塔内部。炮闩已经打开,四名水兵在滑道上用推杆用力把弹头推进了炮膛。在炮塔下方的主弹药库,三道厚重的钢门把弹药库和炮塔弹药提升机之间的通道隔离开来。
装填的命令一经下达,水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把上部炮塔指挥官指定的弹头和发射药包搬上平板推车,然后送到扬弹机的位置,再吃力地用吊链把这些重达一吨的弹头搬上输弹机上。随即电动提升机把这些弹头提升到上部在厚重的装甲防护下的炮塔内部,然后依次装填到炮膛之内。
随后是发射药包,一般的情况下需要装填三包重量在50公斤左右的发射药。如果需要减装发射药,射击指挥官会给出特殊的命令。
“高爆弹一发,装填完毕”炮塔指挥官在装填完成后,不仅需要用话筒向舰桥上方的射击指挥官进行报告,而且还要摁亮完成装填指示灯。
“仰角27度,方位186安东、贝塔炮
塔装备”
在射击指挥官作出指示之后,位于前甲板的两座巨大的炮塔纷纷开始转动,粗大而冰冷的炮管也随之进行微调,黑漆漆的炮口不断上升,最后,全部5门主炮一致以大仰角指向战舰的前方。
威伦尼克随即命令军舰开火。数秒之后,随着一阵轰鸣声响彻在海面上,奥匈战舰在与英舰相距30000米的距离上就开始开火了。
i1153
一四六、海神之戟九
“长官,肯特号发来电报,他们正在遭受四艘奥匈舰队的攻击”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作战室里,通讯官向贝蒂报告着最新的情况。
“很好,没有奥地利人来捣乱,我们可以和德国人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海上决斗”贝蒂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随后说道。此时,英国和德国舰队已经在海面上遥遥相望,都已经互相看到了对手,两支舰队相距大约在22海里左右,航向犹如一个“八”字形,正在相互抵近。
“32000米,方位108”在“斯佩伯爵号上,炮术指挥官第一次报出目标数据。相对而言,德国的蔡司光学测距仪的性能要领先于其他各国的同类产品。
“领先的是女王级战列舰吗”索罗钦问道,在望远镜里他还无法分辨了对手的轮廓,所以向炮术指挥官发问。
“是的,长官,前面是5艘战列舰,后面是4艘战列巡洋舰,现在还无法断定战列舰后面的战巡是狮号还是虎号。”舰桥上面的炮术指挥官说道。
“可以断定他们的战列舰是在前面。”赫尔曼说道。
“这样正好一对一,是不是标准的战列线阵形”索罗钦说道,“命令舰队,各自站好阵位,一但敌舰进入射程立即开火”说完他举着望远镜观察起来,从望远镜里看去,英国战舰的轮廓在灰色的海面上显得越来越清楚了。
“它们直冲我们驶来。”赫尔曼说:“看来,贝蒂是想和我们进行一场决战。”
“大家都在用侧舷接敌,似乎看上去很公平。”索罗钦说道,“但如果战况对英国人不利,他们可跑不过我们。”
“各炮准备完毕”
“瞄准目标”在舰桥上可以看到巨大的火炮在转动,瞄准了右方的目标。
“距离25000,方位106,可以开火了,长官”作战室里的扬声器里传来枪炮长的声音。
“开始吧”索罗钦上将说道,他把手里的望远镜对准了英国舰队的旗舰。
“开火”随着枪炮长的喊声,“斯佩伯爵”号巨大的舰体猛地震了一下,接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响了起来,““斯佩伯爵”号首先打出了一轮齐射。虽然都已经经历过多次海上战斗,但10门380毫米舰炮齐鸣时的强大气势仍然令甲板上面的水兵们感到震撼。
炮弹出膛之后,舰桥上的军官们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海面,他们当然希望在第一轮齐射中就能够击中对手,但事实与他们的希望正好相反。炮弹越过了英舰的头顶,在海面上砸起数道十分醒目的白色水柱,偏离了目标足有上千米。
德国“马肯森”战列舰所装备的克虏伯skd17型45倍口径380毫米主炮在性能上要全面超过了英国人装备较早的阿姆斯特朗42倍口径15英寸舰炮,理论上在最大仰角32度时的射程是42公里,但实际是没有哪位指挥官会认为自己能在这个距离上打中目标。但随着火炮口径和性能的增强,战列舰的交战距离从早先的10000米之内扩大到了20000米以上,现在更有增加到30000米的趋势。
在如此远的交战距离上,炮弹落下时的切入角几乎就是垂直的,这将极大地考验战舰的水平防御能力。早期建造的无畏舰因为并没有注重水平防御,实际上已经无法应付一场高强度的海上激战了。
随着旗舰的开火,位于身后的各舰也陆续开始了炮击,海面上顿时象开了锅一样,冒起一团团的黑色烟雾。远处海面上的英国战舰侧面也在喷吐着橘红色的火光,他们也开始了还击。大口径炮弹带着尖锐的啸声划空而过,在海面上激起一道道冲天而起的巨大水柱。
海面沸腾了
炮声隆隆,炮弹如同碎石般落下,军舰的周围激起无数高大的水柱。烟囱里喷出的浓烟,夹杂着火炮发射的硝烟,在波涛汹涌的灰色海面上空旋绕飘浮。
这时海上的战场,双方的战舰就像是两队拿破仑时代的火枪兵一样,在拿着霰弹枪在向对方相互轰击,谁也不知道谁会先打中对手。相对而言,德国人的火炮射速更快一些。当英国舰队这边刚刚完成一轮射击,天空中又再度响起一阵令人心悸的尖啸声。在这个时候,英国指挥官们心中就不免生起一种感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英国舰队虽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新兴的德国舰队却拥有更多新锐的战舰,就犹如一个体重虽大却略显迟钝的老拳王在面对一位年青的挑战者,后者的步伐要更加轻盈和富有活力。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巨舰、大炮,双方排成队列在运动中的远距离相互轰击,这样的场景仿佛又把人们带回到了两年前进行的斯卡格拉克海战中。在人类进入到钢铁时代之后,英德舰队再一次上演了一场小型的巅峰对决。
作为英德海军的颠峰之作,“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马肯森”级战列舰代表了两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虽然由于“女王”级因服役较早略显老迈,但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之一。
在英国舰队旗舰的指挥室里,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毫无疑问的都集中到了那些不断被炮弹激起的高大水柱上,每一发炮弹都在牵扯着人们的心,不论是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双方实力相当,谁也没有把握就能够干掉对手。按照理论上的数据,装备15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应该能够抵受住同样口径舰炮的攻击,但实际上,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条件下,海战的结果却更多的取决于运气。
一发起发殉爆或是给对手造成重创的炮弹都有可能改变海战的结果。
激烈的炮战在持续了近5分钟之后,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双方的炮弹都开始命中对方的战舰。德舰“威廉王子”号首先命中了与其对应的“厌战”号,紧接着“腓特列亲王”号就被“勇敢”号击中。
双方的战舰的损伤都渐渐多了起来。
突然,英国舰队阵列后部的一艘军舰上腾起一股巨大的浓烟,“唔,那艘军舰应该受到了重创”一直在关注着海面战况的赫尔曼说道。
索罗钦把望远镜移了过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英舰的烟囱前部喷出了一股灰色的浓烟,舰体舯部也开始冒出火光。“那应该是狮号”海军上将说道,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结构设计一直有很大的问题,这是无论怎么改装都无法解决的。
正在说话之间,那艘军舰上又腾起十几股比先前更大的烟柱,渐渐连成一片,形成一团巨大的烟云,笼罩在军舰上空。索罗钦从望远镜里看到“狮”号上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一团巨大的蘑菇云腾人而起,把整个军舰都遮蔽了。
在这团巨大的烟云中有些碎片飞溅出来,掉落在水面上,随着浓烟消散,可以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狮”号的舰艏和舰艉在水面上高高翘起,螺旋桨在半空中还旋转着,整个军舰从中间折断,开始沉入水中。
随后,又是一场剧烈的爆炸,整个军舰迅速被浓烟和烈火所吞噬,除了在爆炸中被高高抛入空中的桅樯、甲板、装甲碎片落在海中溅起那无数的水柱之外,什么也看不到了。当烟雾升高和逐渐消散之后,海面上空空荡荡,已不见了“狮”号的踪迹。
在“斯佩伯爵”号上,甲板上正在奋战的官兵们可没注意到这些,但作战室里已经是一片欢呼声,“狮号被兴登堡号击沉再报告一遍,狮号被兴登堡号击沉”枪炮指挥塔里的瞭望手们的喊叫声也证实了这一点。
仅仅在交战了10分钟之后,英国舰队就受到重创。
i1153
一四七、海神之戟十
与谨慎小心的本土舰队司令杰利科的性格正好相反,戴维贝蒂具有英国人天生的勇悍和鲁莽气质,在听到“狮”号沉没的消息之后,他面无表情地下令舰队继续与德国人作战,丝毫不顾忌自己方面实力受损的事实。
但他很快就又吃到了苦果,腾出手来的“兴登堡”号和其后的“吕佐”号一起夹攻“新西兰”号,这艘本来就防护薄弱的英国战巡很快就被打得全身冒起了浓烟,不得不向左转向,脱离了阵列。
“新西兰”号的脱离让贝蒂舰队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十分吃紧,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五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在对轰,德国海军“马肯森”级的结构和防护都与战列舰相当,只不过为增加航速而加长了舰型,并增加了锅炉数量,但它的排水量要比“女王”级要大近4000吨,而且也具有很多的储备浮力。虽然德国人称之为战列巡洋舰,但实际上“马肯森”级强悍的防御力并不弱于“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双方的主力基本上旗鼓相当,但跟在后面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却吃不消了。
本身德国战巡就以防御强悍而著称,问题是“德弗林格”级无论是排水量和主炮都要强于英国“不倦”级的“新西兰”号和“澳大利亚”号。在“新西兰”号脱离战场之后,位于英国舰队最后的“澳大利亚”号成了重点攻击的目标,这艘可怜的英国战巡遭到了“兴登堡”号、“吕佐”号和“塞德利茨”号三艘战巡的围攻,形势一下子就变得岌岌可危。
“澳大利亚”号周围的海水立刻沸腾了起来,它每打出一轮齐射,立刻就遭受到三倍的打击,成吨的海水被掀了起来,无数破碎的弹片在四周飞舞。
金属弹体水雾穿梭。好这些高爆弹大多落吕佐夫号战巡右舷500码以外,仅有一枚炮弹形成了远失弹,对于吕佐夫号几乎没有影响。德国人的高爆弹重重的摔落到海面上,砸出一个漩涡,溅起巨大的水花。随着沉闷的巨响,在海面上形成一道道数十米高的巨大水柱。
“斯佩伯爵”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在继续对轰着,两艘旗舰在相隔15000米的距离上并行行驶,两国海军中最强的战舰展开了殊死较量。“斯佩伯爵”号已经挨了七发15英寸炮弹,而“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战斗已经整整持续了20分钟,德国战舰损伤也相当严重,“马肯森”号的舰艏被炸开,进水足有600多吨,“腓特列亲王号”则损失了一座主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