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氏族的人都向你祝贺, 

       天水充沛。”② 



        《梨俱吠陀》的最后一首诗也反映出了长老议事会和民众大会的存在: 



        “集合起来讨论吧, 

       愿你们统一思想, 

       犹如古老的诸神, 

       有祭品共同分享。”① 



       在后期吠陀时代,部落首领或军事首长经常作这样的祈祷:“愿会议和 

  议会 (指萨米提和萨巴),生主神的两个女儿,一致地帮助我。”“啊,会 

  议,我们知道你的名字,真的 ‘愉快’就是你的名字;愿所有坐在你这里集 

  会的人说出同我一致的话。”② 



① 崔连仲等编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16—17 页。 

② 崔连仲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19—20 页。 

①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13 页。 

② 参见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6 页。 


… Page 114…

                                                                             ③ 

       在众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中,载于《梨俱吠陀》的《赌徒之歌》是较 

  为著名的一首。赌博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伴随 

  物。赌博古往今来都是社会的蛀虫,它腐蚀人的灵魂,侵害社会的肌体。这 

  首《赌徒之歌》通过一位嗜赌如命者的自白,生动地揭示了赌博的危害性。 

  在古印度,掷骰子这种赌博活动可能十分盛行。诗中这位赌徒迷上了掷骰子, 

  结果落得个“众叛亲离”,妻子、岳母、父母和兄弟都与他断绝了关系。 

       全诗共14颂。第一颂便通过赌徒的自述描写了他对赌博的痴迷: 



        “这些滚动的东西,生长在多风高地的高树上; 

       当它们在桌上翻转时,使我欢喜若狂。 

       我迷恋这从不睡眠的骰子, 

       胜过畅饮穆闍梵的苏摩酒浆。” 

       第2—4颂描写赌徒的妻子、岳母及父母兄弟因他赌博都憎恶他,相继抛 

  弃他: 



        “她从未使我恼火,也未对我生气; 

       她对我的朋友和我,总是谦恭和蔼。 

       只因为骰子的一个幺点决定败局, 

       我的忠实的妻子与我分开。 



       我的妻子远离我,她的母亲憎恶我; 

       可怜的人儿找不到安慰。 

       如同一匹骏马日益衰老无力, 

       我找不到赌徒的任何益处。 



       别人拥抱他的妻子, 

       骰子垂涎他的财富,就像飞快的猎狗。 

       当谈到他时,父母兄弟都说: 

       我们不认识他,你把他绑起来带走。” 



       失去妻子的赌徒顿感生活的无助,心力交瘁,日益衰老,因此对赌博的 

  害处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父母兄弟对他拒不相认,他成了“弃儿”。这些 

  对赌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下决心戒赌。但骰子的声响对他毕竟诱惑 

  太大,他又一次走进了赌场: 



        “当我决意不再同这些人赌博时, 

       我的朋友们走开,孤单单地留下了我。 

       当褐色的骰子掷到桌上发出格格声时, 

       我就像多情的女郎,去找相会的处所。” 



       但是,赌徒进入赌场后的滋味并不好受,对此诗中也进行了描写: 



③ 见崔连仲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9—12 页。 


… Page 115…

      “赌博者找到赌场,甚为惊慌。 

     他的全身如火燃烧,不知运气将会怎样! 

     骰子仍在激发他的渴望, 

     面对他的对手,把他的收益押上。” 



     看来这位赌徒的运气又一次地糟糕,赌输了之后往往对赌博会产生新的 

认识,即认识到其危害性: 



      “骰子确实带有刺棒和驱兽钩, 

     欺骗,烦扰,令人伤悲。 

     它们给人以不牢靠的礼物后又毁灭获胜者, 

     它们显然是用蜂蜜来迷惑赌博之辈。 



     …… 



     它们(指骰子)向下滚动, 

     然后又迅即向上蹦跳; 

     它们没有手,却迫使人用手为它们效劳。 

     投在桌上,像有魔力的木炭块一样, 

     它们本身虽冷,却能把心烧成灰屑。” 



     这番言语的认识和反省不能说不深刻,这位赌徒现身说法产生了较强的 

感染力。可惜悔之晚矣,他已遭到家人的遗弃。赌博已成为社会公害,造成 

了社会的不安定,输光了的赌徒往往去偷去抢,然后再去赌: 



      “赌博者的遗妻悲苦绝望, 

     母亲也为四方飘泊的浪子忧伤。 

     经常恐怕、负债、偷抢财富, 

     夜间他走到别人家的住房。 



     赌博者看到人家的主妇和整齐的宅院时, 

     不胜哀叹。 

     早晨他驾上了褐色的马(指掷骰子), 

     当火熄时已沦为流浪汉。” 



     在全诗的最后两颂,太阳神向赌徒发出了呼吁和告诫,敦促他改邪归正, 

好好地种田,享受自己的财富,与妻子过好日子,读来颇发人深省: 



      “别掷骰子了,快耕种你的田地; 

     享受你获得的财富,应知它足够所需; 

     赌博者啊!那儿有你的牛和妻子; 

     仁慈的萨维特尔神这样向我启迪。” 



                              4。祈祷词和咒语 



     祈祷词和咒语是吠陀本集诗歌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尤以 《阿闼婆吠 


… Page 116…

  陀》居多。祈祷的内容非常多,涉及面也比较广。印度雅利安人在祈祷词中 

  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祷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 

  爱和留恋: 



        “假若他的生命枯萎,即使归天, 

       假若他已被带到死亡的边缘, 

       我可从尼尔利提的掌管下把他夺回, 

       我解放他直到一百秋的高年。 



       你茁壮地生活百秋、百冬和一百个春天, 

       愿因陀罗、阿耆尼、萨维特尔和布利哈斯 

       帕提(赐)你一百岁的高年。 

       我藉助供物把他 (从死亡中)夺回, 

       它可保证寿命高达一百年。”① 



       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祈求也十分感人,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执著: 



        “像藤萝环抱大树, 

       把大树抱得紧紧; 

       要你照样紧抱我,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像老鹰向天上飞起, 

       两翅膀对大地扑腾; 

       我照样扑住你的心,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像太阳环着天和地, 

       迅速绕着走不停; 

       我也环绕你的心,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① 



       这首祈祷词的作者抓住了两情相悦的特点,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爱情 

  比作藤缠树,比作日环天地,非常形象、生动,因此也非常容易在人心中产 

  生共鸣和震撼。 

       在祈祷词中,还有对家庭和睦的祈祷和商人对获得财富的祈祷及国王就 

  职仪式的祈祷,等等。 

       从所涉及的内容看, 《阿闼婆吠陀》中的咒语具有两方面的功效。第一 

  种功效可以称为良性功效,即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治疗疾病和在战场上 

  拚杀敌人等方面。例如一首治疗咳嗽的咒语这样写道: 



① 崔连仲等编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17 页。 

①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29 页。 


… Page 117…

        “像怀有愿望的心灵, 

       急速飞向远方。 

       咳嗽啊!远远飞去吧, 

       沿着心灵的飞行方向。 



       像磨得锋利的箭, 

       急速飞向远方。 

       咳嗽啊!远远飞去吧! 

       在这辽阔的大地上。 



       像太阳的光芒, 

       急速飞向远方。 

       咳嗽啊!远远飞去吧, 

       循着大海的巨浪。”① 



       这篇咒语很可能是医生在给咳嗽患者治病过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的。在 

  念咒语时,医生可能还伴随有实际的治疗措施,两者相互配合使用,也可能 

  只念咒语,咒语是唯一的治疗手段。这两种情况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都存在, 

  亚述有两种医生,一种是阿苏,以实际药物治疗为主,有时在治疗过程中也 

                                                                          ② 

  偶尔念咒语;另一种是阿什普,是巫医,以巫术和咒语为人治病 。 

       咒语的第二种功效可以称为消极功效,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诅咒。就连 

  爱情这么神圣和美妙的事情也被用来作为诅咒他人的素材或工具: 



        “愿烦扰人的爱情使你不安, 

       让你在床上不能安眠。 

       我要用凶狠的爱情利箭, 

       把你的心儿刺穿。 

       箭头的双翅带着渴望, 

       箭头的倒钩带着爱情, 

       箭杆是不背离的心愿, 

       爱情的箭很准,把你的心儿刺穿。”① 



       虽然这只是一篇咒语,但从中不难看出,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对爱 

  情的认识已非常深刻,爱情可以令人寝食不安,爱情可以使人精神崩溃,心 

  灵受重创。 

       吠陀文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以这么短的篇幅只能做粗略的叙述,不 

  可能面面俱到,更无法详细解说。 



① 崔连仲等编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21—22 页;参见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 



学史》,第28 页。 

② 参见H。W。F。萨格斯《伟大属于亚述》(H。W。F。Saggs ,The Might that Was Assyria ),伦敦,1984 年版, 



第226—230 页。 

① 崔连仲等编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第18 页。 


… Page 11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