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外部的构造,整体的协调,还有视频里隐隐约约透出的内部玄机。
殷以乔将画面定格,勾起浅淡笑意,虚指了指檐顶角落透出的微光。
他用了多层曲木承托,做出了最传统的斗栱,明明是现代建筑,在这种细节上又想要还原古建筑的结构。有意思。
也许只有在聊起建筑的时候,冷漠严肃的殷以乔,才会显露出深藏的温柔。
助理们专心致志听着他对视频里建模的解读,慢慢了解一个遥远又陌生的中国古建筑世界。
当殷以乔指出了建模里独特的设计,连安娜都无法反驳他的观点
佐特尔的音乐,确实配不上这栋建筑。
因为,它远远超出了概念作品的范畴,是一个可以完成且值得实践的真实设计,并且完美融合了古今、山水、人文三大主题。
殷以乔对这个建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进度条继续往后,他忽然发现了什么,将画面停留在了楼栋边缘特写上。
接着,放大了一个角落。
高清的视频,足够他看清角落边缘的图案。
那是一枚形似鸟羽的雕刻,蜿蜒攀附在边缘,赋予了这栋高大建筑最为温柔的边角。
也叫殷以乔看得愣神。
这样纯粹中国式的纹样,同样引起助理的好奇。
杰森:这应该是中国的什么吉祥纹样吧。
安娜:有点像栏杆和墙壁上喜欢用的雕纹,什么蝙蝠啊,龙啊,凤凰啊,这个有点像凤凰。
不是。殷以乔笑出声,语调充满怀念,这不是什么凤凰。
更不是什么吉祥纹样。
这样独特的纹路,他见过许多次。
丝丝缕缕附着在光滑锐利的建筑上,带上了独属于设计者的温柔。
他的笑意惊得助理们面面相觑。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殷以乔这么高兴的笑。
虽然短暂,但是发自内心。
仿佛这个来自中国的纹样,将他一直以来积累的怒火一扫而空。
从一个魔鬼,成为了一个脾气温和的好上司。
杰森诧异地问:殷,它到底是什么?
与你无关。
殷以乔恢复了他一贯的不近人情,并没有打算为助理们答疑解惑,他持续低压的心情终于因为这个建筑好了起来。
他视线一瞥,快速记下了视频的名字,转头就改变了之前的计划。
杰森,刚才三个项目都帮我延期一周,我要休假。
在C。E工作,经常会经历心情的过山车。
刚才阴云密布哀悼节假日的杰森,忽然阳光起来,休假?太好了!哦不,我是问,你去哪儿?
中国,帮我订一下机票殷以乔看了看行程,就明天吧。
第9章
律风面试完,以为要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得到结果。
谁知道,当晚冯主任就打来电话,通知他第二天上班。
律风到了现场,发现还有一个新人。
冯主任简单介绍道:这是钱旭阳,A大的研究生,跟你一起实习。
钱旭阳长得不算高,身材宽阔,撑得一套整齐的西装衬衫略微臃肿。
他客套伸手跟律风打招呼,你好,我学道桥的,你呢?
建筑设计。律风回握他。
一听是建筑设计,钱旭阳微眯眼睛,意味深长的说:哦,建筑设计,专业不怎么对口啊。
这感叹,律风听得奇奇怪怪。
他总觉得钱旭阳带着一丝敌意,即使脸上带着客气笑容,也令他没有亲近深交的念头。
律风还没说什么,冯主任倒是开了口,有话待会慢慢聊,先来签合同。
钱旭阳撇撇嘴,走过去拿起笔,随手翻看起实习合同。
冯主任说:实习期一年,工资待遇和五险一金都按院里标准,但是我得提醒你们,实习期是考核机制,如果一年之后,表现得好,你们就有直接成为桥梁设计师的机会。表现不好,这份合同就算到此结束了。
钱旭阳听了这话,一点儿疑问都没有,爽快地签了字。
可律风出声问道:国院招的不是设计助理吗?怎么实习一年,就能成设计师?
设计助理作为辅助桥梁设计师的岗位,工作职责与设计师截然不同。
做的工作虽然差不多,但是主要完成设计师的安排,顺便多学习一些业务上的处理情况,更适合没有经验或者经验较少的人。
律风自认在桥梁方面,就是一个经验少的新人。
所以,冯主任忽然来一个一年之期,期满升职,他觉得十分意外。
冯主任不急于解释,只是指了指合同,说道:你先签。合同签了,保密协议签了,我再详细跟你说。
等律风签了字,冯主任将合同收起来,叮嘱道: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档案室。一定要记得你们签了合同,档案室里的文件都是机密,不允许外传,更不允许拍照。
实习做得神神秘秘,律风都觉得难以理解。
冯主任也不解释,直接穿过长廊,刷了卡,把他们带进了宽敞的档案室。
他打开了灯,室内满是整齐排列的铁皮档案柜。
稍远的地方,还并排摆放着几张空的电脑桌。
冯主任费劲地摇开其中一个柜门,拿出了一个厚重的档案盒。
上面清晰的写着乌雀山大桥项目并且标注了年月日和档案编号。
冯主任将档案盒放在电脑桌旁,说道:吴院去忙项目了,所以这事他嘱咐我来安排。这里面的全部资料都是关于一座叫乌雀山大桥的项目,你们两个人的工作,就是整理这些资料,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这座桥的问题。
考核标准很简单,写一份关于乌雀山大桥的研究论文,或者做出新的桥梁设计方案,最后交给国院领导审评。如果他们认可你们的成果,就能留下来。
钱旭阳一脸得意,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标准。
而律风沉默着,视线远眺了一下茫茫多的档案柜。
待会有个叫钟珂的会来找你们。她清楚乌雀山大桥的情况,缺什么,想看什么,她再给你们调电脑里的图纸。
冯主任叹息一声,也不用有什么压力,你们刚来,先熟悉熟悉。
说完,他就留下两个新人和一室资料走了。
冯汉林离开都带着感慨。
律风这么优秀的人才,随便送到哪个项目里都能顶起一片天。
然而,昨天面试结束,吴院亲自去找总院李正业院长,要给律风特别申请一个桥梁设计师名额。
谁知道,钱副院早就等在了院长办公室,坚持说今年的名额仅此一个,一定要优先把自己儿子塞进桥梁院。
亲儿子的工作问题,当爹的格外重视。
桥梁分院又是发通知,又是搞录像,气氛热烈得完全把律风当成了自家人。
钱副院怎么可能不着急。
他堂堂一个国院副院长,比吴赢启这个桥梁分院长还高一级,如果这都不能决定一个小小的设计助理岗位,那他的面子怎么放?
冯汉林也不知道当时战况。
更不知道李院长怎么调解矛盾。
但是,吴院冷着一张脸回来,就叫他分别给律风、钱旭阳打电话
马上实习,专攻乌雀山大桥项目,谁能拿出让国院所有领导满意的结果,谁就直接入职桥梁设计师。
要是都不满意
那就各回各家,以示公平。
于是,招入的设计助理没了。
两个人都成为了实习助理,一年为期,奔着桥梁设计师的位子,谁去谁留全凭本事。
律风的本事,冯汉林是见过的,把他放在任何一个在建项目担任主设计都没有问题。
可乌雀山大桥
冯汉林惋惜不已,却毫无办法。
如果吴赢启选择的不是乌雀山大桥,钱副院恐怕也不会同意来这么一场公平比试。
因为那座桥,众所周知没法建成,项目又不能取消,一直搁置至今。
律风想在这座国院十二年来都没法完成的桥梁上出成绩
还不如指望钱旭阳靠着他爸的积累,写出一篇乌雀山大桥论文讨得领导欢心容易。
冯汉林理解吴赢启的意思。
作为院长,他完全可以在明年,特地给律风设置一个桥梁设计师岗位。
但是,他仍旧希望,律风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留下来,做出成绩。
…
档案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日光灯嗡嗡嗡的低鸣。
冯主任走了之后,钱旭阳就找了张凳子坐下来,安安稳稳玩手机。
律风懒得管钱旭阳什么态度,心思全在面前的资料里。
他稍稍绕着档案柜走了走,清楚了这些档案的排列顺序和门类,随手抽出了一盒,扔在桌上慢慢看。
满满一室的资料,全是关于乌雀山大桥的信息。
律风手上这本装订成册的档案,从文件的字号、时间落款都能看出年代感。
厚厚的纸页里,全是上传下达的请示以及批复。
字里行间写满了乌雀山大桥存在的必要性。
公文有着刻板的表述方式。
乌雀山大桥的用词严谨,数据详实,就算是他这样不怎么懂得公文格式的人,都能清楚领悟国家要建的是什么桥
一座横跨乌雀山峡谷,跨度超过1000米,桥面与江面距离高达600米的特大高速桥。
律风只是见到这两个数据,就止不住皱眉。
全球跨度超过1000米的桥梁,屈指可数。
桥面高度600米的桥梁,根本没有。
律风不禁快速查看起档案柜标签贴好的时间。
资料室里林立的档案柜,一列一列的装满了跨度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档案盒。
律风一路走到最前面一排,终于翻出了最初提出兴建乌雀山大桥的那份资料。
时间,十二年前。
当时曲水湾大桥都还没有宣布开工,桥梁分院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建成这么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桥梁了!
律风认真读着那份十二年前的请示文件,完完全全被撰写它的人震撼。
他们没有曲水湾大桥的成功经验,更没有超出当年建设工程水平的技术,仍旧白纸黑字地写道:
只要乌雀山大桥建成,国家高速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冰天雪地的藏区,缩短四小时的绕山路程,打通西藏与内陆的最后阻碍。
只要、就能。
简单两个词,代表着桥梁分院,必须在一座海拔2700米的山上设计出一座跨度1000米的桥梁,桥面与深谷水面距离超过600米。
哪怕是律风这样研究过二十九座桥梁奇迹的人,也会觉得撰写这份请示的人异想天开!
然而,正是这份异想天开的请示,才有了乌雀山大桥满满一室的研究资料。
律风几乎是怀着震惊、错愕,去翻看后续的项目组文件。
他每打开一盒资料,都像打开了一个惊吓箱。
乌雀山环境恶劣,冬季天寒地冻、夏秋阴雨大雾、春季风速七到八级。
交通建设集团规划的桥梁位置,存在严重山体滑坡、落石风险。
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峡谷全长19千米。
乌雀山的恶劣情况,清晰可见,数据详实。
然而,这个不可思议的项目,还在继续着勘测。
律风跳过中间整整十年的光阴,找到两年前的档案,都能清楚的看到
乌雀山受7。2级地震影响,方案三、方案四原定桥墩设计地点存在风险,有待进一步勘测研究。
十二年过去,项目组的报告依然不断发回乌雀山情况。
律风慢慢翻完去年最后一份资料,终于能够确定这个项目完全停滞了。
自从两年前乌雀山遭遇7。2级地震,影响了方案三、方案四的落位点,这座山体的测量数据,就再也没有新的变化。
没有变化,代表着项目走向尾声。
律风桌上摆满的资料,连同十二年来勘测研究的全部档案,默默地沉睡在冰冷的铁皮柜里。
似乎每一份都在讲述这个徒劳无功的项目,耗费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最终一腔热血,被7。2级地震浇灭。
他忽然懂得了冯主任的叹息。
一座没有政策阻碍的桥梁,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十二年没能确定方案顺利开工,那么,再过十二年也不一定能有进展。
去研究一座没有进展的桥梁,根本不需要压力。
他们能给出的论文或者建模,无非是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全凭审阅者的喜好来判断优劣。
因为,他们两个实习生的论点、设计、畅想,在耗费了十二年心血的研究资料面前,空洞苍白得不值一提。
钱旭阳坐在一边玩着手机。
他终于没有听到律风翻开那些老掉牙文件的哗哗声了,才笑着说:你知道了吧,研究这个桥其实挺没意思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建成。
他忽然说话,律风才想起来档案室不是自己一个人。
律风脑海里满是乌雀山的数据,视线有些机械地寻声看向钱旭阳。
钱旭阳见他看过来,表情立刻得意起来,像分享独家八卦似的说道:这桥啊,我听我爸说过。01年修铁路的时候就想建了,没成。等到开了奥运会,交通那群修高速的预算花不出去了,说来来去去绕开乌雀山这么多年,不如把桥建了,以后省时省力免得绕道。
第11章
所以啊,交通才拉着国院合作,还成立乌雀山路段项目组,专门研究乌雀山大桥。
说着,他用手机敲了敲桌面,结果,原本定了两个方案,就等最后确定好了开工,一场大地震,直接把最适合建桥的地方给震出了裂缝!
哎,你说,老天爷都不帮忙,怎么可能建得起桥!
律风沉默的听完,觉得钱旭阳跟开出租车聊国际内幕的司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他语气里对乌雀山项目熟悉无比,连铁路、高速两拨人马都想修建乌雀山大桥都知道。
但是,他的语气绝对不是钦佩,不是赞同,更不是惋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