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设计做得怎么样了?
正在装修。殷以乔说; 我准备先在C。E陈列室里做做实验。如果效果好,会试试把它运用到其他场景。
律风的注意力,总算从桥梁转移,落在了室内空间设计上。
殷以乔的情绪瞬间放松,之前紧绷的愁绪也渐渐散尽。
他不喜欢律风谈论的世界离他如此遥远,好像无形之中升起了隔阂,随时都会离他远去。
他们明明可以一起聊C。E陈列室、利斯图书馆,还有存在于律风概念之中的山水逍遥,为什么一定要聊桥。
殷以乔从午休开始,关着办公室门和律风聊了近三小时。
如果不是律风困顿的打呵欠,揉起惺忪的睡眼,殷以乔绝对不会说:时间不早了,你好好休息。
然后结束了视频通话。
…
C。E建筑事务所每一天都有繁忙的行程。
唯独这一天,殷以乔的办公室门紧闭,杰森去敲过一次门,就得到了在忙,不要打扰的短信提醒。
所以他到底在忙什么?
杰森看着窗帘严实遮挡办公室,平时殷以乔都会非常资本主义地展示出通透的玻璃窗,让他们这群助理为他的努力工作自惭形秽。
可是,自从杰森接过C。E陈列室的设计图,殷以乔的办公室扇叶窗帘全方位关闭,下班必定锁上房门,仿佛里面藏着什么不可说的惊喜。
也许是新的设计方案,还没考虑好,所以不希望被我们打扰。
安娜习惯了殷以乔的脾气,或者,他在研究展台上到底摆什么。
C。E陈列室的装修方案一出,建筑师们都对那个宽敞平坦的展台充满好奇。
殷以乔出了名的低调,连领奖都能让助理代领。
杰森不过来到C。E建筑事务所两年,已经在新闻报刊上拥有了姓名。
无他,每次颁发给殷以乔的奖,都在现场配图位置,给杰森一个C。E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杰森代为领奖的标注,让所有建筑师都记住了杰森那张阳光灿烂的脸。
现在,这样的殷以乔,竟然想要在号称C。E建筑博物馆属于自己的区域做一个展台,他们怎么可能不好奇。
可惜,他们问遍了C。E建筑事务所所有人,连全英国最著名的代领大师杰森都不知道殷以乔到底要展示的是什么。
嗯那么,问殷以乔本人就更不可能得到答案了。
杰森跟安娜闲聊片刻,便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在他忙碌的键盘敲击声音里,一个身穿休闲夹克衫的老人,走了进来。
老人头发斑白,眼角皱纹深邃,可他的嘴角始终挂着温柔笑意。
他一进来,杰森立刻面色变得惊讶欣喜。
殷大师!杰森站起来迎了上去,您怎么来了?找殷以乔?嗯他在忙,我帮您泡杯红茶。
在忙?殷知礼看了看窗帘紧闭的办公室,向杰森招了招手,茶就不必了,我去看看他忙什么。
殷知礼在英国生活近六十年,仍旧保有中国传统思想。
他特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看他家以乔到底在干些什么,怎么可能被杰森一杯红茶安顿下来。
于是,杰森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跟着殷老先生一路走向紧闭的办公室。
他觉得太好了!
说不定立马就能知道办公室的秘密,还不会背上窥探隐私的黑锅。
杰森走到门前,敲了敲门,殷,殷大师来了。
果然,听到了殷知礼来了,殷以乔立刻打开了办公室门,全然没有在忙的样子。
然而,殷以乔出来并关门的速度太快,杰森视线根本来不及看清办公室有没有金屋藏娇,就被吩咐道:去泡茶。
杰森:
走了走了,去泡茶。
杰森好打发,殷知礼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他视线好奇的看向紧闭的办公室门,问道:听说你重新设计了陈列室?
嗯。
听说陈列室里还有个展台?
嗯。
殷知礼露出灿烂笑意,眉眼弯弯指了指房门,所以,你办公室里到底藏着什么?
爷爷的目的直白。
殷以乔一点儿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只能无奈的打开房门,邀请难得回到C。E的爷爷,亲眼看看他藏着的东西。
办公室宽敞明亮,正中摆放着一张长桌,上面堆满了殷以乔亲自绘制的图纸。
老人视线专注的落在图纸线条上,立刻能够看出它是一栋建筑,但是极为陌生。
他看向殷以乔,殷以乔竟然一点儿想要解释说明的意思都没有。
这不同寻常的沉默,令殷知礼猜测道:这是奥拉大厦的设计?
不是。殷以乔犹豫片刻,就说出了真相,这是小风设计的山水建筑。现在他进了中国国家设计院,正在研究一座很多年都没成功的桥。所以我想帮他把这栋建筑物做出模型,实现他的想法。
然后,放在C。E陈列室里,等待着律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到的参观。
刚刚还饶有兴致玩猜猜的老人,脸色顿时惆怅又欣慰。
殷以乔去中国,他是知道的。
律风在中国建桥,他也是知道的。
可是他不知道,律风在建桥之外,还做出了山水建筑的构想,正在经由殷以乔的双手,慢慢成形。
他忽然就很想见见,那位曾经眉眼惆怅为前途举棋不定的孩子。
殷知礼宛如叹息般感慨道:不知道小风过得好不好,什么时候有空来看我。
他的感慨,正如万千传统老人的想法。
殷以乔只好回答道:他最近工作忙,等他有空就会来英国了。
有空啊
殷老先生的目光,骤然变得深邃,他沉思片刻,竟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像是勘破了什么天机玄密似的,眨了眨眼睛。
以乔,你不能什么时候都等着对方有空。
…
一份《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律风的设计图完整敲定之后,顺利成册。
经由了国内各个单位的付出和努力,聚焦在乌雀山大桥高度、长度、宽度、抗震、防风、抗寒等多项专题,全部写进了这份厚重的研究报告里。
然后,递交到了国家设计院重大事项审议会现场。
当国家设计院众多院长、书记,坐在重大事项审议会现场,看到《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止住自己诧异的神情。
他们很多人,成为国院负责人之前,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个项目。
一座能够缩短进藏时间的高速桥,经过了十二年徒劳无功的努力,证明了乌雀山无法飞跃。
甚至还牺牲了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同志。
于是,所有项目组成员受命调离,所有研究资料单独封存。
近两年的时间,乌雀山大桥项目组名存实亡,也只有吴赢启还挂名在里面,去忙碌别的桥梁项目。
这么一座桥,他们绝对想不到还能出现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就连国院院长李正业,都轻易的同意它成为干部之间争端的筹码,对钱旭阳和律风进行测试。
捧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李正业,只觉得手上的纸页分量沉重。
他忍不住问道:吴院,你不会当初提出要他们在乌雀山大桥项目上做研究,就已经知道律风能干成这事吧?
吴赢启坐在会议桌前,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藏不住心里的骄傲,神情飞扬的说道:我怎么知道他能不能干成?我只是知道,他有真本事!
这话一出,钱副院的表情特别好看。
律风有真本事,那不就是说钱旭阳是个废物?
钱副院脸色尴尬,他既震惊于乌雀山大桥的新方案,又气愤于吴赢启简直是在打他这个当爹的脸,他还不能直接发作。
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会议上所有拿到报告的干部,都在专心翻看着里面的分析、图表,没空去发现他的尴尬。
那座盘旋于乌雀山上的大桥,从设计图到建设方案,都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不懂业务的人,不可能坐到国院领导的位置。
会议室翻动页面的声音,夹杂着他们由衷的感叹,仿佛已经见到了这么一座桥梁出现在乌雀山中,完成了项目组十二年的构想。
这桥的最低位置9米,最高位置近570米,确实具有挑战性。
既然建筑工程研究院都说空管钢技术成熟,能够承受9级以上频繁地震,那么我觉得没有问题。
从盘山到过山,整座桥梁长达三千米,技术难度肯定不低,但是一建二建能够这么有信心,说明能够实现它的设计。
在座进行初审的领导,没有一个人对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异议和问题。
唯独钱副院沉默翻看,迟迟没有给出回答。
于是,李院长亲自问道:钱副院,你参与过乌雀山大桥的项目,你觉得这份报告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钱副院简洁回答,心中焦躁无比。
这报告怎么可能有问题!
他正是参与了乌雀山大桥的项目,才比在座的任何人都清楚,律风新方案的价值。
手上这一本厚厚的可研报告,编制人员的位置标注满了各个单位的名字。
这代表着这份报告,凝聚了国院长期合作、也是全国上下最优秀的团体研究成果。
他敢说有问题,无异于挑战全国权威!
李院面容亲切,显然很满意他的回答。
既然你没有问题,那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他的语气欣慰,脸色抑制不住地骄傲,乌雀山大桥在我们院的情况,诸位都非常清楚,这次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是因为律风设计的盘山桥梁结构。我们院编制有限,名额紧张,但是,如果这份报告得到了国家批准,能够顺利动工,那么
他看向吴赢启,说道:我会向上级申请,特聘律风为桥梁分院的桥梁设计师。
李院的话,直接给吴赢启和钱建军的争夺,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当初桥梁分院唯一的设计师助理,因为两个人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
吴赢启只想要有能力的人加入团队。
而钱建军纯属老父亲思想,一定要给儿子铺路。
最终,以乌雀山大桥项目研究为决胜关键,暂时平息了两位干部的争端。
李院想起那时候两难的抉择,冥冥中感受到了命运的安排。
等到重审会结束,他发自内心的拉着钱副院说:老钱,我特别感谢你。
钱副院拧着眉毛,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李院长却感谢得真诚恳切,要不是你一心要跟吴赢启争,他也不会把乌雀山拿出来搞竞赛,说不定律风就去别的项目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设计助理,乌雀山大桥项目就此宣布终了了哈哈哈。
领导笑得开心,钱副院气到吐血。
他黑着一张脸,把钱旭阳叫到了办公室来。
桥梁分院只要没有负责的项目,摸鱼快乐得堪比神仙。
钱旭阳埋头在档案馆里,悠闲惬意翻资料玩手机,每天都过着梦想之中的好日子。
他不知道律风已经做出了《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只知道这个家伙疯狂加班忙碌得昼夜颠倒。
他来到钱副院办公室时,还以为这仍是一篇老爹提供数据发表论文就能轻松取胜的竞争。
而律风,注定了要百忙一场。
然而,钱副院阴沉,声音严肃的说:明天你就去一建的设计部报道,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钱旭阳高高兴兴来,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傻了眼。
一建怎么行?那地方待遇低,老加班,画个图纸不要命,还要上工地!
钱副院听到他的挑剔,气不打一处来。
他一直觉得自己儿子人中龙凤,考上了国内最好的A大土木工程,又读了专业对口的研究生,进入国院轻而易举。
只要假以时日,吃苦耐劳,过两年成为副主任、主任也不成问题。
结果,对手都拼着命搞出了《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他居然还在做梦享福呢!
钱副院狠狠把报告砸在办公桌上,气愤的说道:你和律风一起进桥梁院,你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
这么不能吃苦,去什么桥梁分院,你以为那地方是躺着就能钱多事少的地方吗?你得拿出成果!
看看!钱副院指着桌上的报告,这就是律风的成果!
第22章
钱旭阳盯着那份文件,封面上《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几个大字清晰可见。
他根本不知道律风已经完成了这种东西,震惊诧异的伸手拿过来翻看。
钱副院说:李院已经说了,等这报告通过国家批准,律风就是桥梁分院的特聘桥梁设计师。你明天就去一建,再在桥梁分院待下去简直是丢我的脸。
钱旭阳正看到那张匪夷所思、弯弯曲曲的设计图,听到这话,反而问道:不是批准了才聘他吗?万一上面不通过呢?
毕竟,他可看不出这种盘山桥有什么可实践性!
不通过?!钱副院眼睛都绿了,你读的研究生读成傻子了吗?看清楚这份研究报告没有,知道上面给出研究数据的人都来自什么单位吗!
钱旭阳没见过他爹发这么大脾气。
他赶紧认真的翻到编制人员部分,见到一长串熟悉的单位标注。
建筑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建筑集团第二建筑分公司、工程学院研究所、大学研究院
它们每一个单位开放校招,都能迅速招满国内顶尖985、211最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
这些单位,一行字一行字写成的报告,完完全全是一份乌雀山大桥建设说明,根本不需要更多的人指手画脚,只需要照图施工。
钱旭阳本以为简单的可行性调研,瞬间成为了一本不可能挑出错漏的典籍。
他甚至瞬间觉得,搞不好这本报告,未来会成为他们A大研究生教材的一部分,让更多人钻研学习不可能建成的乌雀山大桥。
钱旭阳念头一起,立刻明白了。
这样的报告如果都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那就没有报告能够通过国家的批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