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稀缺的技术骨干、项目总工,应当是很忙的。
他好像一个崇拜前辈的晚辈,全然没有窥伺机密的意思,单纯出于一种好奇与期待。
期待祖国广袤大地上,又出现一座桥梁奇迹。
可翁承先竟停下脚步,认真凝视他。
律风升起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问了什么不该问的问题。
没等他道歉,翁承先就压低了声音,我悄悄告诉你,你不要告诉老吴。
气氛忽然变得神秘兮兮,像要讲述什么惊天大秘密。
律风赶紧凑过去,翁承先说道:南海隧道应该要动工了。
普通一句话,律风听得神情震惊。
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南海隧道,简直是律风从小听到大的传说。
那是一条计划修建在南海之下的深邃通道,像神话故事里的一样,人类可以乘坐火车、汽车在海中穿行。
再也不用等待飞机和渡船了。
如今,神话想象里日行千里的坐骑高铁、飞机,随处可见。
可那条热热闹闹计划了二十多年的隧道,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踪影,连媒体都不再提及这个概念。
只有列举绝不可能完成的神话工程里,才会出现南海隧道的身影。
律风什么都没说,可脸上写满不可思议。
如果他面前站的不是翁承先,他一定会说
既然南海隧道都能动工,那么地月空间经济区、天河工程的竣工也不远了吧?
翁承先见他这样,立刻低声问道:想不想听我说说隧道规划?
想!
超级想!
作者有话要说: 各个桥梁项目负责人:我们缺人,我们要律风!
翁承先:来来来律风,我给你讲个南海隧道的神话故事。
…
南海隧道参考的台湾海峡通道,公路铁路两用通道,集桥梁隧道人工岛为一体,直连大陆与台湾,已筹划23年,还没动工。
希望早日动工。jpg
天河工程: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
简单说就是人为控制降雨,跟地月经济区一样,都有点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神话传说的意思。
第32章
南海隧道这样传说中的超级工程; 律风从小就听说过。
然而,翁总工亲自讲述,绝对言简意赅; 直切小朋友好奇的关键。
他说:现在桥、隧、岛结合的总方向差不多定了; 我们现在面对的只是最后的设计方案,和需要实验攻克的难题。
初步方案更倾向于两桥一隧; 或者三桥两隧的连续性建设,再考虑一下南海通道公铁两用的情况,可能会多加桥梁路段; 减少隧道路段。
从南海立安港到宝岛富云县,全程135公里; 只要建完它; 我们就是全球唯一哦。
翁承先说话,总是不由自主挑眉,带着对项目的期待和信心。
跨海的风险、建设的难度、南海与宝岛之间的协商沟通; 在他心里都不算什么难事。
他扑在规划方案上,跟律风讲述高铁在海面桥梁飞速运行; 又直冲海底穿过深蓝水域的波澜壮阔。
他说:最近设计组已经在动手搞方案渲染了,虽然我对他们做的设计不是很满意; 但是高铁从隧道里冲向海面的景象确实很震撼人心。
毕竟跨越一百三十多公里海面的通道。
无论是上桥、入隧、出隧,都与那片蔚蓝海域充满了浪漫关系。
律风安静的听; 忽然问道:您好像更希望减少隧道路段?
明明是南海隧道,翁总工却更喜欢聊海上桥梁的事情。
翁承先嘿嘿笑道:人嘛,总是对大海充满向往。隧道那么多,行驶在地底还是海底,都没什么区别。
但是建立在海面的桥梁就不一样了!谁不想看着海洋沿途的风景,清楚地知道自己行驶在海面上呢?
翁承先推了推眼镜; 我以前在曲水湾大桥的时候,就很喜欢看设计们做的概念视频。
他勾起笑,皱纹深邃的脸颊仍旧是青春年少般的惬意。
好像我们就应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行驶,畅游中国每一寸天地。
律风听着,只觉得翁总工和他想象中一样。
喜欢桥梁,喜欢桥梁飞跃河流,让人们自由畅快通行的未来。
他能够想象出那样美好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上,延展出静谧沉稳的伟大道路,乘着风、顺着水,将通行此处的人们,安全平稳地送达目的地。
律风迎着乌雀山的清风,心中一片豁然开朗。
仿佛真的有那么一座穿隧过桥的通道,已经建成在了南海之上。
律风高兴的说:看来,我有机会亲自见到南海隧道了。
他这么一说,翁承先竟微眯着眼睛,笑得慈祥善良。
诶,那我们缺人,你愿不愿意来帮忙啊?
翁总工话一出,律风都愣了,忽然就回味了过来:为什么一座南海隧道,翁总工说得更多的是大桥与大海。
这样的邀请,宛如BOSS直聘一样不可思议。
律风要是刚回国,无组织人士,肯定立刻答应,马上就走。
幸好,桥梁分院的例会律风参加了不少早成为了热爱集体的一份子。
他心里感慨偶像挖角啊这辈子没遗憾了啊,却乖乖地回答道:我回去跟吴院申请申请。
沉着冷静得令人汗颜,一点也看不出他始终痴迷曲水湾大桥。
堪称国院忠诚好员工。
刚刚还慈眉善目老来可爱的翁承先,忽然撇了撇嘴。
哦。我听老吴说你超级喜欢曲水湾大桥,还以为我邀请你一定会成功呢。
律风:???
他尴尬的回答道:吴院还跟您说这个吗
哈哈。没能骗走小朋友的翁承先,笑得格外畅快,怎么不说?他给我打电话,一直提起你。现在年轻人发展的路子比我们那些年更广,英国那么好的地方,那么好的建筑事务所,你都回来了,咱们的曲水湾大桥功不可没。
翁承先背着手,仰起头端详律风。
他近乎感慨的说道:虽然每一个都有更好的选择,但是我希望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多一些,我们国家才会走得更快更稳。
乌雀山大桥的绝佳景致,吸引了国际桥梁协会评委们的全部注意。
即使没有律风在旁,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也介绍得详尽无遗。
设计理念、建设必要性、创新工程技术,包括最核心的抗震空管钢结构,都听得诸位评委感慨万千。
英国举办的专题交流会,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们大多数人都见过乌雀山大桥的设计概念,并且对这样危险的桥梁方案保持怀疑态度。
高海拔、地震带,还有持续低温冰雪灾难,建成了又有什么意义?
然而,现在,就在他们面前。
快速通常的乌雀山高速,无缝衔接的盘山大桥,巍峨矗立在云雾之中,狠狠地击碎了他们全部怀疑。
即使他们玩笑般调侃着克里姆,也无法抹去心头的震撼与后怕。
我相当庆幸克里姆是一个冲动家伙。如果不是他在网上出尽风头,恐怕我也会愚蠢地说一说这桥不能建成了。
谁能想到呢?盘山而上的桥梁自古都没有过,桥不都是跨过两岸,连接两端的么?
克里姆?哦,亲爱的克里姆。一位评委情难自禁地走到后面,将他亲爱的朋友莫拉尼斯。克里姆牵到桥边,快说说你心里的感想吧,我迫不及待想知道
是不错。克里姆皱着眉,根本不敢远眺,更不敢往下看。
但是它完全没有充分考虑过行驶在桥上的人的情况。这样的桥梁会直接诱发心脏病、缺氧症!相当危险!
超级嘴硬的克里姆有理有据。
他作为考察团一员,有义务向所有评委提出自己的客观意见。
史密斯听完,点点头,你的意思是你害怕?
不!克里姆对副主席也没什么客气的,我这是为司机和旅客考虑!
他理直气壮的辩驳,并未得到多少人附和。
毕竟,一路上他们都能听到行驶而过的车辆发出兴奋的声音,他们也克制不住情绪,发出了相同快乐的呼声。
坡度自然、景色宜人,说乌雀山大桥会成为当地著名景点也不为过。
哦,缺氧症状是存在的。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兴奋了,看见这云雾缭绕越过山谷的大桥,就止不住呼吸急促,语言匮乏起来。
我倒是觉得,司机和旅客不会在意这轻微的缺氧。一位评委说道。
确实如此。他身边的先生深呼吸之后道,这样的桥梁称作现代建筑奇迹也不算过分。
我会在最终评审的时候投给乌雀山大桥。
哈哈,我也是如此。
评委们并没有把克里姆的意见作为参考,甚至当场就开始寻找盟友,帮这座美进了他们灵魂的大桥拉票。
难得不同国度的专家,都给了相同的赞美和认可。
做接待的工作人员骄傲无比,恨不得马上将所见所闻传递给领导,让大家做好准备。
克里姆脸色发青,主要是气的,还缺氧。
哦克里姆,你真的不需要吸氧机吗?他的朋友认真关怀道。
不需要!克里姆的呼吸怒而急促,径直往停车的地方走,我要回去了。
他走到半道,就碰上了慢腾腾跟上队伍的翁承先和律风。
克里姆先生,乌雀山大桥怎么样?翁承先笑着问道。
克里姆瞥了一眼律风,哪怕呼吸急促地需要氧气,也端起了专家的气度,板着脸严肃说道:还不错。
他能和评委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那是因为他们熟悉得能够当面调侃、嘲讽。
但是,乌雀山大桥建在这里。
无数车辆的通行,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
克里姆没有办法在设计师面前毫无意义地狡辩。
他害怕这样高度,害怕这样的速度。
然而,他的声音在评委里起不到任何作用。
倒不如后悔得体面一点。
可惜,曾经指名道姓说克里姆会后悔的律风,显然无动于衷。
他心里都是南海隧道入海出海的伟大规划,以及要不要主动申请参与项目的挣扎犹豫,面对这群麻烦的评委,他只想赶紧完成任务,送他们回老家。
千万不要打扰他和翁总工探讨南海大计划!
于是,律风越过克里姆,径直走到了史密斯面前。
第41章
史密斯先生,请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讲解省略、感慨跳过,律风完全肯定敬职敬责的接待员们,已经帮他说完了必要的乌雀山大桥情况。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史密斯先生回答
好的,是的,我们要回去了。
然而,史密斯先生显然和克里姆不同。
他对乌雀山大桥充满兴趣,满腔疑问都等着这位年轻的设计者亲自解答。
他一点也不客气地直白问道: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座盘山桥。
盘山结构能够使桥身在地震之中更加稳固,乌雀山大桥的方案因为地震停滞,那么,解决地震带来的问题,则是我设计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
律风的回答正正经经。
并没有和史密斯闲聊巨龙腾飞的意思。
地震带的考验,在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初便得到了反馈。
就算是6。6级大地震,也无法撼动它分毫!
有了史密斯的好开场,评委们顿时兴致盎然起来。
那么,空管钢结构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种材料?
乌雀山大桥桥面的是否做过特殊处理,不会受到冰雪影响。
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
律风仍是平静,丝毫没有升起太多的骄傲和激动。
如果面前是国内高校年轻人或者合作单位的提问者,他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面对这群满脑子不理解的专家,他显得冷漠许多。
具体的数据和参数,各位可以等待乌雀山大桥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
律风无情得叫人望而却步,声音甚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抗议与批驳。
但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是因为它属于中国。
这话说得不客气,仿佛桥梁天生贴上了国籍,因为国籍才造就了它奇迹般的身躯。
可惜,律风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说错。
哪怕专家们听到他这句话,略微变了脸色,也无法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乌雀山大桥背后站着三十七家建设队伍、实验室、研究团队,汇聚了全中国顶尖的工程技术成果。因为它属于中国,所以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建造者愿意如他们的誓言一般,为这座桥梁奋斗终生,创造出诸位眼前的奇迹。
资本世界永远走在批判集权力量的道路上。
律风这番话,在专家听来格外刺耳。
他们把中国强行颁布命令违背人类天性的行为,称之为独丨裁统治。
然而,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知道,比起所谓的自由民主,一个国家更需要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力量。
刚才对乌雀山大桥的感慨、赞美,忽然就说不出口了。
直到他们回到大巴车上,都在不断的叹气摇头。
建筑应当是人类伟大的创造,而不是炫耀政府权力的工具。
确实是了不起的桥梁,但是它代表的残忍,恕我无法认同。
可是没有中国政府,也就修不出这样的桥了。
桥梁专家的脚步,走遍世界各地。
无数的成功建筑,都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中国的建筑不同。
总是有政府的影子,总是夹杂了他们排斥的集中权力。
低声议论不断在车厢里盘旋,刚才兴高采烈为乌雀山大桥拉票的评委,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议论。
律风不应该说那些话。史密斯担心道,这么美好的桥梁,应该歌颂的是设计者、建造者,而不是政府。
翁承先摘下眼镜,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