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内稀缺的技术骨干、项目总工,应当是很忙的。

    他好像一个崇拜前辈的晚辈,全然没有窥伺机密的意思,单纯出于一种好奇与期待。

    期待祖国广袤大地上,又出现一座桥梁奇迹。

    可翁承先竟停下脚步,认真凝视他。

    律风升起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问了什么不该问的问题。

    没等他道歉,翁承先就压低了声音,我悄悄告诉你,你不要告诉老吴。

    气氛忽然变得神秘兮兮,像要讲述什么惊天大秘密。

    律风赶紧凑过去,翁承先说道:南海隧道应该要动工了。

    普通一句话,律风听得神情震惊。

    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南海隧道,简直是律风从小听到大的传说。

    那是一条计划修建在南海之下的深邃通道,像神话故事里的一样,人类可以乘坐火车、汽车在海中穿行。

    再也不用等待飞机和渡船了。

    如今,神话想象里日行千里的坐骑高铁、飞机,随处可见。

    可那条热热闹闹计划了二十多年的隧道,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踪影,连媒体都不再提及这个概念。

    只有列举绝不可能完成的神话工程里,才会出现南海隧道的身影。

    律风什么都没说,可脸上写满不可思议。

    如果他面前站的不是翁承先,他一定会说

    既然南海隧道都能动工,那么地月空间经济区、天河工程的竣工也不远了吧?

    翁承先见他这样,立刻低声问道:想不想听我说说隧道规划?

    想!

    超级想!

    作者有话要说:  各个桥梁项目负责人:我们缺人,我们要律风!

    翁承先:来来来律风,我给你讲个南海隧道的神话故事。

    …

    南海隧道参考的台湾海峡通道,公路铁路两用通道,集桥梁隧道人工岛为一体,直连大陆与台湾,已筹划23年,还没动工。

    希望早日动工。jpg

    天河工程: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

    简单说就是人为控制降雨,跟地月经济区一样,都有点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神话传说的意思。

    第32章

    南海隧道这样传说中的超级工程; 律风从小就听说过。

    然而,翁总工亲自讲述,绝对言简意赅; 直切小朋友好奇的关键。

    他说:现在桥、隧、岛结合的总方向差不多定了; 我们现在面对的只是最后的设计方案,和需要实验攻克的难题。

    初步方案更倾向于两桥一隧; 或者三桥两隧的连续性建设,再考虑一下南海通道公铁两用的情况,可能会多加桥梁路段; 减少隧道路段。

    从南海立安港到宝岛富云县,全程135公里; 只要建完它; 我们就是全球唯一哦。

    翁承先说话,总是不由自主挑眉,带着对项目的期待和信心。

    跨海的风险、建设的难度、南海与宝岛之间的协商沟通; 在他心里都不算什么难事。

    他扑在规划方案上,跟律风讲述高铁在海面桥梁飞速运行; 又直冲海底穿过深蓝水域的波澜壮阔。

    他说:最近设计组已经在动手搞方案渲染了,虽然我对他们做的设计不是很满意; 但是高铁从隧道里冲向海面的景象确实很震撼人心。

    毕竟跨越一百三十多公里海面的通道。

    无论是上桥、入隧、出隧,都与那片蔚蓝海域充满了浪漫关系。

    律风安静的听; 忽然问道:您好像更希望减少隧道路段?

    明明是南海隧道,翁总工却更喜欢聊海上桥梁的事情。

    翁承先嘿嘿笑道:人嘛,总是对大海充满向往。隧道那么多,行驶在地底还是海底,都没什么区别。

    但是建立在海面的桥梁就不一样了!谁不想看着海洋沿途的风景,清楚地知道自己行驶在海面上呢?

    翁承先推了推眼镜; 我以前在曲水湾大桥的时候,就很喜欢看设计们做的概念视频。

    他勾起笑,皱纹深邃的脸颊仍旧是青春年少般的惬意。

    好像我们就应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行驶,畅游中国每一寸天地。

    律风听着,只觉得翁总工和他想象中一样。

    喜欢桥梁,喜欢桥梁飞跃河流,让人们自由畅快通行的未来。

    他能够想象出那样美好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上,延展出静谧沉稳的伟大道路,乘着风、顺着水,将通行此处的人们,安全平稳地送达目的地。

    律风迎着乌雀山的清风,心中一片豁然开朗。

    仿佛真的有那么一座穿隧过桥的通道,已经建成在了南海之上。

    律风高兴的说:看来,我有机会亲自见到南海隧道了。

    他这么一说,翁承先竟微眯着眼睛,笑得慈祥善良。

    诶,那我们缺人,你愿不愿意来帮忙啊?

    翁总工话一出,律风都愣了,忽然就回味了过来:为什么一座南海隧道,翁总工说得更多的是大桥与大海。

    这样的邀请,宛如BOSS直聘一样不可思议。

    律风要是刚回国,无组织人士,肯定立刻答应,马上就走。

    幸好,桥梁分院的例会律风参加了不少早成为了热爱集体的一份子。

    他心里感慨偶像挖角啊这辈子没遗憾了啊,却乖乖地回答道:我回去跟吴院申请申请。

    沉着冷静得令人汗颜,一点也看不出他始终痴迷曲水湾大桥。

    堪称国院忠诚好员工。

    刚刚还慈眉善目老来可爱的翁承先,忽然撇了撇嘴。

    哦。我听老吴说你超级喜欢曲水湾大桥,还以为我邀请你一定会成功呢。

    律风:???

    他尴尬的回答道:吴院还跟您说这个吗

    哈哈。没能骗走小朋友的翁承先,笑得格外畅快,怎么不说?他给我打电话,一直提起你。现在年轻人发展的路子比我们那些年更广,英国那么好的地方,那么好的建筑事务所,你都回来了,咱们的曲水湾大桥功不可没。

    翁承先背着手,仰起头端详律风。

    他近乎感慨的说道:虽然每一个都有更好的选择,但是我希望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多一些,我们国家才会走得更快更稳。

    乌雀山大桥的绝佳景致,吸引了国际桥梁协会评委们的全部注意。

    即使没有律风在旁,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也介绍得详尽无遗。

    设计理念、建设必要性、创新工程技术,包括最核心的抗震空管钢结构,都听得诸位评委感慨万千。

    英国举办的专题交流会,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们大多数人都见过乌雀山大桥的设计概念,并且对这样危险的桥梁方案保持怀疑态度。

    高海拔、地震带,还有持续低温冰雪灾难,建成了又有什么意义?

    然而,现在,就在他们面前。

    快速通常的乌雀山高速,无缝衔接的盘山大桥,巍峨矗立在云雾之中,狠狠地击碎了他们全部怀疑。

    即使他们玩笑般调侃着克里姆,也无法抹去心头的震撼与后怕。

    我相当庆幸克里姆是一个冲动家伙。如果不是他在网上出尽风头,恐怕我也会愚蠢地说一说这桥不能建成了。

    谁能想到呢?盘山而上的桥梁自古都没有过,桥不都是跨过两岸,连接两端的么?

    克里姆?哦,亲爱的克里姆。一位评委情难自禁地走到后面,将他亲爱的朋友莫拉尼斯。克里姆牵到桥边,快说说你心里的感想吧,我迫不及待想知道

    是不错。克里姆皱着眉,根本不敢远眺,更不敢往下看。

    但是它完全没有充分考虑过行驶在桥上的人的情况。这样的桥梁会直接诱发心脏病、缺氧症!相当危险!

    超级嘴硬的克里姆有理有据。

    他作为考察团一员,有义务向所有评委提出自己的客观意见。

    史密斯听完,点点头,你的意思是你害怕?

    不!克里姆对副主席也没什么客气的,我这是为司机和旅客考虑!

    他理直气壮的辩驳,并未得到多少人附和。

    毕竟,一路上他们都能听到行驶而过的车辆发出兴奋的声音,他们也克制不住情绪,发出了相同快乐的呼声。

    坡度自然、景色宜人,说乌雀山大桥会成为当地著名景点也不为过。

    哦,缺氧症状是存在的。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兴奋了,看见这云雾缭绕越过山谷的大桥,就止不住呼吸急促,语言匮乏起来。

    我倒是觉得,司机和旅客不会在意这轻微的缺氧。一位评委说道。

    确实如此。他身边的先生深呼吸之后道,这样的桥梁称作现代建筑奇迹也不算过分。

    我会在最终评审的时候投给乌雀山大桥。

    哈哈,我也是如此。

    评委们并没有把克里姆的意见作为参考,甚至当场就开始寻找盟友,帮这座美进了他们灵魂的大桥拉票。

    难得不同国度的专家,都给了相同的赞美和认可。

    做接待的工作人员骄傲无比,恨不得马上将所见所闻传递给领导,让大家做好准备。

    克里姆脸色发青,主要是气的,还缺氧。

    哦克里姆,你真的不需要吸氧机吗?他的朋友认真关怀道。

    不需要!克里姆的呼吸怒而急促,径直往停车的地方走,我要回去了。

    他走到半道,就碰上了慢腾腾跟上队伍的翁承先和律风。

    克里姆先生,乌雀山大桥怎么样?翁承先笑着问道。

    克里姆瞥了一眼律风,哪怕呼吸急促地需要氧气,也端起了专家的气度,板着脸严肃说道:还不错。

    他能和评委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那是因为他们熟悉得能够当面调侃、嘲讽。

    但是,乌雀山大桥建在这里。

    无数车辆的通行,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

    克里姆没有办法在设计师面前毫无意义地狡辩。

    他害怕这样高度,害怕这样的速度。

    然而,他的声音在评委里起不到任何作用。

    倒不如后悔得体面一点。

    可惜,曾经指名道姓说克里姆会后悔的律风,显然无动于衷。

    他心里都是南海隧道入海出海的伟大规划,以及要不要主动申请参与项目的挣扎犹豫,面对这群麻烦的评委,他只想赶紧完成任务,送他们回老家。

    千万不要打扰他和翁总工探讨南海大计划!

    于是,律风越过克里姆,径直走到了史密斯面前。



    第41章

    史密斯先生,请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讲解省略、感慨跳过,律风完全肯定敬职敬责的接待员们,已经帮他说完了必要的乌雀山大桥情况。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史密斯先生回答

    好的,是的,我们要回去了。

    然而,史密斯先生显然和克里姆不同。

    他对乌雀山大桥充满兴趣,满腔疑问都等着这位年轻的设计者亲自解答。

    他一点也不客气地直白问道: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座盘山桥。

    盘山结构能够使桥身在地震之中更加稳固,乌雀山大桥的方案因为地震停滞,那么,解决地震带来的问题,则是我设计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

    律风的回答正正经经。

    并没有和史密斯闲聊巨龙腾飞的意思。

    地震带的考验,在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初便得到了反馈。

    就算是6。6级大地震,也无法撼动它分毫!

    有了史密斯的好开场,评委们顿时兴致盎然起来。

    那么,空管钢结构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种材料?

    乌雀山大桥桥面的是否做过特殊处理,不会受到冰雪影响。

    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

    律风仍是平静,丝毫没有升起太多的骄傲和激动。

    如果面前是国内高校年轻人或者合作单位的提问者,他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面对这群满脑子不理解的专家,他显得冷漠许多。

    具体的数据和参数,各位可以等待乌雀山大桥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

    律风无情得叫人望而却步,声音甚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抗议与批驳。

    但乌雀山大桥可以建成这样,是因为它属于中国。

    这话说得不客气,仿佛桥梁天生贴上了国籍,因为国籍才造就了它奇迹般的身躯。

    可惜,律风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说错。

    哪怕专家们听到他这句话,略微变了脸色,也无法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乌雀山大桥背后站着三十七家建设队伍、实验室、研究团队,汇聚了全中国顶尖的工程技术成果。因为它属于中国,所以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建造者愿意如他们的誓言一般,为这座桥梁奋斗终生,创造出诸位眼前的奇迹。

    资本世界永远走在批判集权力量的道路上。

    律风这番话,在专家听来格外刺耳。

    他们把中国强行颁布命令违背人类天性的行为,称之为独丨裁统治。

    然而,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能知道,比起所谓的自由民主,一个国家更需要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力量。

    刚才对乌雀山大桥的感慨、赞美,忽然就说不出口了。

    直到他们回到大巴车上,都在不断的叹气摇头。

    建筑应当是人类伟大的创造,而不是炫耀政府权力的工具。

    确实是了不起的桥梁,但是它代表的残忍,恕我无法认同。

    可是没有中国政府,也就修不出这样的桥了。

    桥梁专家的脚步,走遍世界各地。

    无数的成功建筑,都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中国的建筑不同。

    总是有政府的影子,总是夹杂了他们排斥的集中权力。

    低声议论不断在车厢里盘旋,刚才兴高采烈为乌雀山大桥拉票的评委,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议论。

    律风不应该说那些话。史密斯担心道,这么美好的桥梁,应该歌颂的是设计者、建造者,而不是政府。

    翁承先摘下眼镜,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