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郡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华郡主-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王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多叫几个闺秀来,和京华熟悉熟悉,朋友多了……”

    太后微笑点头:“你回去跟瑟瑟商量一下,给她们小姑娘们办个聚会,就定后日吧。”

    齐王妃姓朱,乳名瑟瑟,父亲朱昭远因在北伐收复神都时立下战功,而获封卫国公,虽然去年以上将军衔致仕了,但齐王妃的长兄朱正明仍在灵州领兵、任宣抚使,是朝廷倚重的镇边大将。

    她是家中幼女,长兄朱正明的女儿没比她小几岁,正和许京华同龄,齐王妃早就想介绍给许京华认识,只是一直不得机会而已。

    所以齐王回来一说,齐王妃就高兴起来:“荷花都谢了,湖上没什么景致,孩子多了也不方便活动,要不就在流芳院吧?那里正好收拾出来了,两个皇子什么时候回宫?”

    流芳院在结绮院对岸的上游,刘瑜刘琦两个就暂住在那里。

    “今日不走,明日一早也就走了。流芳院还真合适。”

    夫妻两个商议起送走两位皇子后,要如何布置流芳院,丝毫没考虑过两位皇子想不想走。

    刘瑜当然不想走。

    来这里住了几天,和许京华相处过后,刘瑜虽然还谈不上喜欢她,但也确实讨厌不起来了——他发觉这姑娘行事,虽总有出格之处、显得粗鄙,却并不怪她,实是太后娘娘和五叔太过宠爱,没教给她规矩道理之故。

    他还旁听过五叔给许京华上课。许京华其实挺聪明的,也算勤奋,反倒是教书的五叔太过随意,常常发懒、应付了事。

    加上昨日许京华特意在父皇面前,提起刘瑜猎了一头鹿,让他在太子面前大出风头,二殿下甚至已经对许京华有了好感——如果她没有最后提出要去送太子的话。

    “不要紧,太子只是占了先机而已……”刘瑜反复在心中开导自己,“只要能多留在这里一段时日,朝夕相处,不怕扳不回来!”

    二殿下满怀雄心壮志,拉着刘琦去望春宫,找应该已经下课的宜阳郡主玩,却从太后这里得到一个最不想听的消息——他们的贺老师病情痊愈,明天就可以上课了!

    刘瑜愣在当场,刘琦瞄他一眼,先答话道:“那可太好了!只是如此一来,孙儿们就不能侍奉娘娘膝下了。”

    太后笑道:“学业要紧,我这里,等你们休沐、有空了再来便是。”又问,“你们是想再住一晚,明日一早直接去学堂,还是先回去准备一下?功课都做好了吗?”

    刘瑜忙抢着答道:“孙儿们早都做完了,还想再陪伴娘娘一日。”

    “也好。”太后说完,转头看向身边宫人,宫人会意,悄悄去找许京华。

    许京华正给刘琰写回信,听说两个殿下来了,头都没抬:“我过会儿再去,就说……我在做功课。”

    宫人应声走了,许京华继续专心写信,直到午膳时分,才出去露脸。

    用完午膳,天气正热,没什么好玩的,许京华陪着两位殿下下了会儿棋,就困得直打哈欠,回去午睡了。

    睡醒起来,外面仍然闷热,许京华不想动,就陪着太后说话。

    刘瑜眼见自己所有筹谋都要落空,实在不甘心,便当着太后对许京华说:“我也没跟人通过信,看宜阳和皇兄通信,好像很有趣,能不能算我一个?”

    “算二殿下一个?”许京华惊诧,“怎么算?”

    “咱们也可以通信啊。”刘瑜努力笑得温柔和善,“就像你和皇兄那样。”

    许京华为难:“呃……我写字实在太难看了……”

    刘瑜立刻说:“不要紧,谁初学写字,都是一样。”

    “语句也不通顺……”许京华继续推辞。

    “那更不要紧了,能看懂就行。”



    京华郡主 第64节

    

“可我不知道写什么,难道把写给太子殿下的信抄一遍吗?”

    刘瑜其实挺想知道她给刘琰写信说什么,但这话无论如何不能说出口,一时便噎住了。

    旁边坐着的刘琦,见场面尴尬,太后娘娘只笑不作声,便笑道:“好啊,也抄给我一份,我学学姐姐怎么写信的。”

    太后这才笑道:“这还有个捡漏儿的!”

    宫人内侍都跟着笑,许京华也笑嘻嘻道:“那可不行!我的绝活儿可不能给你们学去!”

    于是写信一说,终于变成笑谈,谁也没再提起。

    刘瑜心里很不高兴,之后没心思再多说,用过晚膳,就早早回流芳院了。

    太后也终于得空,和许京华说起要请几个小姑娘来玩。

    “你婶娘家有个和你同岁的侄女,说是性情同你差不多,活泼好动,也会骑马。”

    “对,叔父说过。什么时候来?”许京华对齐王妃的侄女还挺好奇的。

    “后日吧。我还打算把你之前见过的那三个姑娘请来,你还记得吗?”

    “就是陆姑娘来的那次,那三个姑娘吗?”

    太后听见陆姑娘,略微皱眉,却只能点头:“不错,不提她。那三个姑娘都是出身好、品格也好的,其中姓何的那个,是章德皇后娘家的姑娘……”

    “我记得她,叫何明颖是不是?名字很好听。”

    “对。”太后笑起来,“那孩子是章德皇后的侄孙女,也就是皇上的表侄女。何家只剩下这一脉,皇上对他们很优容。”

    何家是皇上母舅家。章德皇后虽然早早去世,但若无她的筹划,太后也没法带着当时还年幼的皇上离开皇宫,进而逃出城去,加上太后这些年常跟皇上提及章德皇后的好处,皇上心中,对生母其实是很怀念的。

    于是皇上登基后便将多年累积的怀念,都转移给何家,为表兄加封了英国公。

    “另外一个叫韩春华的,她父亲是建康第一科进士科的状元,如今在朝任礼部侍郎,他家出才子,韩春华的两个兄长都已中了进士。”

    许京华肃然起敬:“那这个韩姑娘,也是个才女吧?”

    太后笑着点头:“听说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还有一个呢?”

    “还有一个叫楚慧,她父亲是殿前都指挥使,掌禁军,我原本以为将门出虎女,这孩子应当能同你合得来才是,那日瞧着,倒是个文文静静的姑娘。”

    许京华笑道:“可能是进宫不敢张扬,藏着呢。不过,这三位姑娘不都是太子妃人选吗?您是又要开始给太子殿下选妃了吗?”

    太后瞧她问得坦荡,没什么不自在的,心中大定,笑道:“没有。既然他们父子不着急,我也就不忙了。我是想着你进京这么久了,却只有琰儿一个玩伴,他又忙得很,怕你孤单。这几个孩子出身人品都上佳,若你们能合得来,以后也多个说话的人。”

    许京华也挺好奇这些大家闺秀怎么过日子的,尤其宋先生还叮嘱过,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好啊!”

    于是几日之后,太子殿下收到的回信里,就有了许京华结识新朋友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写了一千字就困得睡着了……

    今天想多更点,没想到写这么慢,久等了,抱歉……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糖瓜面包 2个;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侍小宝 10瓶;等闲 8瓶;秋秋 5瓶;小木头 2瓶;糖瓜面包、yh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新朋友

    “她们四个排着队进来,个顶个的好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选妃,差点一挥手说:‘留下,都留下!’”

    看信的刘琰:“……”

    许京华还真不是逗刘琰,她当时就是那么想的。

    除了上次见过的何、楚、韩三个美貌小姑娘,齐王妃的侄女朱苒,也十分明艳好看,且果真如齐王妃所说的,大方明朗又活泼。

    她拜见过太后,由齐王妃介绍给许京华时,就一点也不怕生地说:“郡主叫我苗苗便好。”

    “她小名叫苗苗。”齐王妃笑着跟许京华解释。

    “好啊,苗苗,真好听。你也不要叫我郡主了,咱们同龄,叫我京华吧。”许京华说着,又看向另外三个姑娘,“三位也一样。”

    太后看那三个姑娘还是拘谨,就说:“上次叫了你们来,却没好好招待,这次是特意请你们来做客的,不必拘束。”然后让齐王妃和许京华直接带她们去流芳院玩。

    流芳院里有个四面临水的六角凉亭,亭子顶上爬满藤萝,这个时节虽然花已经谢了,枝叶却正繁茂,四处延展低垂,把亭子里面遮蔽得十分凉爽。

    齐王妃事先让人修剪了西北两边临水处的藤蔓,使之不遮挡水景,又在亭内长椅上铺了竹席,设了小几,外加一张方桌和几个圆凳。

    她把小姑娘们带过去,留下亲信服侍,便功成身退,让许京华她们自在玩耍。

    关于这一段,许京华在信里是这么写的:

    “一开始大家都端端正正坐着,跟画上美人似的,谁也不开口,我看她们彼此好像也不熟,就问她们之前互相认不认识。朱姑娘先一指楚姑娘,说她们以前在楚姑娘外祖父家见过,还说她祖父和楚姑娘外祖父是多年好友。”

    刘琰看到这里,转头问钱永芳:“楚询岳父是谁?”

    钱永芳道:“是左骁卫上将军罗斌,收复并州时,他率领的西路军大败,后来论功行赏,便没能封爵,一直赋闲在家。”

    “罗斌和卫国公有旧吗?”

    “这个小的没听说,不过卫国公年少从军,原是五千勇士之一,这二十多年东西转战,又一路向北收复失地,与许多将军都有私交。”

    当初先帝还是太子时,张皇后想置他于死地,说服僖宗皇帝派太子去山东平乱,却只给他五千兵马,还暗中找到统兵将领石重义,让他伺机谋害先帝。

    后来石重义带领属下宣誓效忠先帝,力保先帝登上皇位,那五千人从此便有了“五千勇士”的美名。

    卫国公是五千勇士之一,刘琰是知道的,当初五叔看上五婶,先帝很高兴,还特意提过此事,但罗斌这个人,刘琰真没听过。

    他转头继续看信:“韩、何两个姑娘,她都是第一次见。后来等别人都走了,朱姑娘告诉我,她们这些大家闺秀,若非两家是通家之好,是不会相识的,而这几个姑娘又恰好来自完全不同的门第,没见过实属正常。”

    这倒是,何家是纯粹的外戚,只有爵位,并无实职;韩家是走科举兴盛起来的文臣士大夫之家;朱家和楚家都是武将,所以有些交集,与其他两家,就没什么往来了。

    “何姑娘也挺大方的,说上次见到我和楚、韩两位,就觉亲切,可惜没有机会深交,如今能再见面,还又认识了朱姑娘,实在荣幸。楚姑娘安安静静的,不爱说话,却很细心,玩牌的时候还能记住牌。韩姑娘也不怎么开口,但她和楚姑娘不太一样,她看起来比较……矜持(这个词是朱姑娘教我的,太合适了)。”

    刘琰看到这里,有些纳闷,因为从行文来看,似乎这个词是朱家姑娘现教给京华的,难道她写信的时候,朱家姑娘还没走吗?

    “我们玩了会儿牌,朱姑娘又教我们打双陆,大家渐渐熟起来,谈的也多了。原来韩姑娘的姑母也是位大才女,还出过文集,韩姑娘就是跟她姑母读书的。韩姑娘还知道宋先生,听说我的老师是宋先生,非常羡慕,说她父亲、姑母还有兄长,都很仰慕宋先生的才学。

    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因为没见过宋先生的人,不然,嘿嘿。”

    刘琰噗一声笑出来:“促狭。”

    “所以我顺势邀请她们,过些日子去许府玩,这样就可以顺便见见宋老头了。

    何、楚两位姑娘都是今年起就不再上学,只跟着母亲学管家,真羡慕她们。

    朱姑娘说她就没正经上过几天学,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爹娘都不在京里,祖父祖母只要她高兴就行。她还说她家在城北我们府附近有片果园,过些日子枣子柿子成熟了,请我们去品尝游玩。”

    看起来小姑娘们相处得还不错,刘琰微笑着翻到下一张。

    “后来我们又玩了会儿投壶,就吃午饭了,吃过饭,我们在流芳院荡了会儿秋千,最后回望春宫,陪着娘娘说了会儿话,才送了何、楚、韩三位走。你猜娘娘最喜欢她们三个中的哪一个?”

    刘琰不想猜。

    “你是不是想问朱姑娘呢?并不是我忘了没写,是她留下来了!娘娘看我们谈得来,就把她留下来和我作伴了!我们一会儿要去骑马,就不多和你说了,下次再谈。”

    刘琰:“……”

    把空了半张纸的信笺翻过去,下面只剩一张,还跟前面那张一样,空了一半,刘琰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跟朱姑娘一起骑马好开心啊,她去过好多地方,还会学齐鲁方言,我教她胡语,她也学得很快呢!”

    刘琰十分惊诧,许京华还会说鲜卑话,他怎么不知道?

    “她对幽州和胡人也很好奇,我给她讲了好多草原传说,到半夜还嘻嘻哈哈睡不着,真是太开心了!”

    认识第二天就同榻而眠了?

    “她还喜欢听我吹芦叶,叔父也说我吹得好,亲自动手用芦苇杆给我做了胡笳,下次你来,我吹给你听啊?我们一会儿要坐船去采荷叶,娘娘说做荷叶饭吃,当然,主要还是玩。

    其余琐事,不一一细数,最要紧的都在第一页,切记切记。妹如曜敬上。”

    刘琰怏怏看完,翻回第一页,写的正是许京华和太后有关高穆一案的谈话。其实向父皇请教这一点,宋怀信也建议过刘琰,让他有甚不解,就问皇上,但刘琰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那日从神都苑回来,皇上直接去了胡贵妃的长乐宫,二皇子猎鹿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内宫,胡贵妃重又得意起来。

    皇上正窝着一股火,懒得见大臣,与胡贵妃重修旧好,便干脆减少听政时间,每日要么去长乐宫,要么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