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人,我总觉得心里不宁……曹世子第一天来时,做出一副瞧不起阿康的样子,说他腰背挺不直是因为遭了天谴。但你看后来……他分明是装的!”
  “王秋实那家伙早些年拒收了一个面带鬼斑的女婴,这鬼女走了运,前些日子先是遇到了沈昱,不知怎么又住进了新乐侯的别院。新乐侯分明是来给鬼女报仇的……他们演戏都演得不真,也就是王秋实蠢,才被他们找了出来。”
  “这……不过是一个鬼女,新乐侯为何自降身份……”
  “他们这些被宠坏的小孩……呵,被御史参了,便觉得脸上无光,总想着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好洗掉那点屈辱。你看,找出一个王秋实,皇上就拿出了这么重的赏赐,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新乐侯马上又能在京中横着走了。”
  ……
  颜楚音又开始了逍遥自在的纨绔生活。常见他们一帮人往西城跑,那儿好玩的东西多,今天去梨园看一出新排的戏,明天上酒楼尝一道新出的菜,后天从东街一直逛到西街,曹录给家里的妹妹们买了许多巧而不贵的首饰,颜楚音则给宫里的太后和娘娘们买了好多新奇的小玩意儿……也会苦着脸去国子监。
  这天,颜楚音归家时,发现家里很热闹。
  景福长公主指挥着下人们将家里的一处院子重新打扫装点了一番。颜楚音凑过去问这是在忙什么。景福长公主笑着说:“音奴,家里多要一个妹妹了。”
  颜楚音下意识看向他娘的肚子。
  我的个亲娘哎,你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敢怀呢!
  长公主羞恼地说:“是你叔祖父家的姑娘,和你同辈,要来京城常住。”
  这位叔祖父和宫来的太后是同一辈人,只太后兄妹三人是原配生的,叔祖父是继室生的。原配子女和继室不怎么亲近,但彼此间也没有什么龃龉。这位叔祖父热爱书画,得幸拜了一位名师,跟着师父到处游山玩水,说是采风,几乎不在京城待着。如今叔祖父已经去世了,后辈里却只有这么一位姑娘。早些时候长公主就派人去接过,这姑娘却坚持守完孝,直到出孝了才同意来京城。
  颜楚音从未见过这位妹妹,但因为是自家人,他便认真想了想:“妹妹有十岁了吧?喜欢什么?我书房里藏有好几幅名家画作,给妹妹做礼物如何?”
  长公主故意开玩笑说:“比起名家画作,妹妹肯定更喜欢你的玉雪。”
  “那是皇舅舅赏给我的!若妹妹实在喜欢,我最多借给她……嗯,借她摸一摸。”颜楚音警惕地说。玉雪是他新得的小马。他现在可宝贝这匹小马了。
  顿了顿,颜楚音又说:“妹妹还小呢,骑马太危险了。等妹妹大了,可以把玉雪的孙女定给她。”妹妹才十岁,等上几年也是无妨的。好马值得等待!
  “玉雪的孙女?”
  “因为玉雪的孩子已经定给四皇子哥哥了!”
  长公主:“……”
  玉雪还小啊!它还是一匹年幼的小马驹!你们是不是想得太远了!
  最后还是决定要送新来的妹妹书画。颜楚音的书房里好东西多,长公主陪着他一起选。见书桌上有一张写了很多字的纸,长公主顺手拿起来看了两眼。
  长公主:“???”
  这什么?请写一首诗与沈昱的《望古亭初晴后雨》相和?写什么,写诗?和什么,和沈昱的亲笔诗?长公主只觉得莫名其妙,却又忍不住继续往下看。
  哦,这似乎是一张卷子,所有题目都和沈昱有关。
  可怕的是,她儿子竟然认认真真地答了。
  能答的,都老老实实地答了!
  不能答的,想尽办法也答了!
  这还是她那个对正经功课不怎么上心,尤其不喜欢做卷子的儿子吗!这还是她那个总嫌弃太学学子死板不知变通,最不喜欢和太学学子结交的儿子吗!
  长公主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将这张纸放回原处,假装自己什么都没看见。确实听说音奴近来和沈昱有了些许交情,万万没想到,是这样上赶着的交情!
  啧,音奴要脸,本宫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才好。


第三十九章 
  景福长公主有一点点佩服沈昱。
  没错!就是佩服!
  发现自己儿子上赶着要和沈昱交朋友(不; 其实公主您误会了,事情真相不是您看到的样子),长公主并没有觉得沈昱架子太高; 让她儿子受委屈了。
  这哪能怪沈昱架子高呢?只能说她儿子眼光高。
  非名满京城的风流公子,不能叫他心服口服!
  颜楚音一心一意为新来的妹妹准备礼物。见他拿出了一幅前朝名画《登高望远图》; 是大家费迁的作品,打算送给妹妹。长公主轻咳一声指着一套系列花鸟画; 作者是和费迁齐名的大家史可; 说这个可送妹妹; 又说:“费大家高风峻节、骚情赋骨,他的作品大气磅礴; 我觉得送读书人很合适。你说呢?”
  你不是不知道写什么与沈昱那首《望古亭初晴后雨》相和吗?直接把费迁的画送过去啊!一副登高望远图; 无论是场景; 还是意境; 全都与诗和上了!
  颜楚音哪知道母亲在想什么呢; 认真看了两眼画作; 道:“送妹妹也合适的。我虽然没有见过妹妹; 却一直听说她被叔祖父教养得极好; 小小年纪便能见性格风骨,是个心胸开阔、处事大气的好姑娘。费迁这画送她再好不过。”
  这话说得也没错。
  妹妹名叫颜楚骧。楚是辈分; “骧”意为马快跑时抬头的样子,做腾跃解; 多用于男人的名字。同样是这个读音,女子多用“香”或“湘”字。但长公主却觉得“骧”一字非常适合那个小姑娘。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能昂首腾跃?
  长公主心道; 音奴果真有心; 《登高望远图》确实适合骧儿。
  那该送什么给沈昱呢?长公主装作不经意地问:“前不久; 你舅舅赏你的那一堆东西里是不是有一块黎泉砚?还没用吧?我觉得那块砚台也很不错。”
  颜楚音苦恼地说:“那个啊……我已经送人了。”
  “送谁了?”肯定是送沈昱了!看来这儿子也没有很傻啊; 知道投其所好。
  “送给黄御史的儿子了,叫双寿亲自送去的。”颜楚音振振有词,“慈孤院这事,黄御史毕竟帮了我,外人都以为他把我得罪狠了,送他儿子砚台,一是为了表示感谢,二也是宽他的心。小爷我一是一、二是二,绝对没有记恨他。”
  长公主:“……”
  也对,黄御史那里确实不能不表示。
  长公主心里这憋得啊……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从春末走到了盛夏。气温也升高了。算着堂小姐颜楚骧的船快到了,平国公府天天打发人去码头那里守着。颜楚音忍不住在好朋友们面前卖弄,他马上就要有妹妹了!次数一多,婓鹤和曹录都有点烦他。
  婓鹤比了个三:“我有三个妹妹。”他在家里算是小的,姐姐多,妹妹少。
  身为长子的曹录仿佛体会到了绝世高手的寂寞如雪:“我有十四个妹妹!”没错,曹家人丁兴旺,堂兄弟的排行已经排到了十六,姐妹们也排到了十四!
  颜楚音:“……”
  长公主怀颜楚音时就不容易,婚后好多年才终于怀上。产生时更不容易。好不容易生下他,丈夫和哥哥都不敢让她继续生了。所以颜楚音是一根独苗。
  颜楚音转而看向蒋陞。
  蒋陞刚加入他们小团体没多久,自诩是所有人中最成熟的,一般不参与这种过于幼稚的话题。但迎上颜楚音的眼神,他忍不住笑出了声:“我有两个。”
  颜楚音:“……”
  小侯爷在自己的朋友里一扒拉,发现就连他的宿敌六皇子都有姐姐妹妹,他根本找不到人炫耀……不对,这儿有一个,也是没有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的。
  就是你了!沈昱!
  小侯爷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炫耀的人。
  而被小侯爷惦记上的沈昱,临下学的时候被汤子宁拦了下来。两人走到无人处,汤子宁压低声音说:“炎盛兄,你堂兄一家进京了……要千万小心。”按说疏不间亲,汤子宁作为同窗,不该在沈昱面前对着他的亲戚品头论足。若不是“沈昱”之前帮了他大忙,汤子宁一直铭记于心,肯定不敢这么贸然找上来。
  沈昱的呼吸微微一滞。
  要汤子宁说,真就是巧了,他外祖一家姓冯,是经商的,在京城中经营着一家大酒楼,卖得最好的三种酒都来自汾城,因此冯家常有商船来往于汾城和京城。商船不载客,但偶尔有学子进京赶考,算是卖这些学子一个人情吧,冯家会免费载他们。久而久之汾城那边的读书人都知道,进京可以坐冯家的船。
  上月,有一秀才带着父母找上冯家的管事,说是想搭船进京。
  管事只觉得奇怪呢。秀才又没有资格参加来年的春试,不留在原籍备考今秋的秋试,跑去京城做什么?但这疑问只是放在心里,肯定不会当面问出来。
  每次运货时,船上都有一位主子跟船。
  这回跟船的恰好是汤子宁的嫡亲表兄冯顺平。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哪怕在京城中见多了高官,冯顺平知道船上住了一位秀才后,还是去向秀才公问了好。却不想这秀才极为无礼,明明搭着冯家的船,却十分瞧不起冯家的样子。
  冯顺平只当看不见秀才眼中的鄙夷,想着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京城,以后再不接触了,但每天还是安排一位小厮一日两餐外加一顿点心的给秀才送过去。
  一日,送饭的小厮白着脸跑找冯顺平拿主意,他无意间听见秀才公和父母说,冯家安排的伙食太差,摆明是看不起他,等进京见到丞相,要冯家好看!
  差吗?一日两餐都是白米饭,有鱼有菜还有汤。当然,考虑到船上补给困难,新鲜的菜放不住,行程后几日吃的多是一些腌菜。点心也是那种可以放得住的,虽然没有新鲜的好吃,但味道也好、卖相也好,都还拿得出手。差吗?
  冯顺平只觉得无语。
  因汤子宁十分崇拜沈昱,专门为沈昱成立了香莲社,冯顺平自然也跟着推崇沈昱。据他所知,丞相家里只有沈昱一位公子,这位沈姓的秀才就算真是丞相的亲戚,那也只是远亲。沈昱都没这么张扬,这些远亲倒是狗仗人势得很!
  冯顺平安排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去沈秀才屋外偷听。没几天就摸清楚了他的身份。这人原本该是沈昱的堂兄,他的父亲正是沈昱的大伯。但沈昱早就被过继了出去,从礼法上来说,这一家只能算沈昱远亲。但他们还妄想拿捏沈昱。
  这样的亲戚明摆着是要给沈昱招祸的!
  船一到京城,冯顺平立刻找机会亲自见了汤子宁。
  汤子宁得了消息,又第一时间跑来找沈昱。他犹豫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了:“炎盛兄,我表兄虽然从商,却极为崇拜读书人,他是正经念过书的……”
  见汤子宁犹犹豫豫地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说,沈昱心里就是一突。
  汤子宁咬了咬牙:“这……若是我表兄弄错了,还请炎盛兄莫怪。”
  沈昱忙道:“若不是真心待我,你定不会特意寻来与我说上这番话……我也不瞒你,我生而丧母后又丧父,幼时无人护持,差点因这家人饿死。所以这门亲戚,我是不认的。”这算是自揭家丑了,很有把汤子宁当自己人的意思。
  汤子宁脸上的表情却不见轻松。
  犹豫再犹豫,汤子宁的声音轻得已经快要听不见了:“我表兄说,这秀才腹内空空的样子,不像是有真才实学的,也不知道怎么就被他考上了秀才。”
  只一瞬间,沈昱就激出一身冷汗。
  他明白,汤子宁的意思是这里头很可能存在科场舞弊。
  身为读书人,都知道科场舞弊意味着什么!若不是有一个救妹之恩顶在前头,汤子宁又确确实实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是万万不敢对沈昱说这话的。
  沈昱缓缓地说:“我知道了。”
  大恩不言谢,汤子宁这番真是救了沈家。
  再或者说,这事往根源上倒一倒,小侯爷真是救了沈家啊!


第四十章 
  沈昱很快就见到了汤子宁的表兄冯顺平。
  作为一个长袖善舞的生意人; 冯顺平在沈昱面前难得有一些紧张。他透露出了更多的细节。搭船的秀才名叫沈日耀,来自沈家庄。他的父亲叫沈土根。
  从血缘关系来说,沈土根确实是沈昱的大伯; 沈日耀是他的堂兄。
  当年沈丞相回老家时,沈土根一心想把自己的小儿子沈日耀过继给他; 为此不惜花钱买通了宗老。沈土根夫妻对沈日耀盲目自信,总觉得沈丞相只要看到了沈日耀; 就一定会非沈日耀不可; 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反过来求他家同意。
  在乡下村子里; 偶尔会看到一些身着破烂僧袍或道袍的……乞丐。没错,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乞丐; 根本不是正经的和尚或道士。他们走进农家院子; 也不点明是乞讨来的; 而是察言观色地说上几句吉祥话; 假装自己是个有道行的; 以此要来一碗残羹剩饭; 他们也不嫌弃;能要得三五铜板; 那自然更好。
  沈土根当年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乞丐。
  那时; 沈日耀刚出生,代表家里有新生男丁的桃条弓箭还在墙上挂着; 乞丐一进院子,当然是贺主家添丁大喜了; 又赞这个孩子来日金榜题名、为官作宰。反正说吉祥话又没成本,只浪费一点口水而已; 自然什么好话都用上了。
  沈土根夫妻却把这话当真了。
  沈家有余钱。待沈日耀四五岁时; 他们就把他送去了学堂。其实沈日耀上头还有哥哥姐姐; 没有一个如他这样享福的。在学堂里; 沈日耀撞上了一个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对学生约束得严,在他手里待两年,资质再差也能学到一点东西。沈土根夫妻却因此觉得,他们小儿子果然天资聪颖,日后前途无量!
  我儿才七岁!已经能把老师教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了!
  得知沈丞相要过继,沈土根夫妻在族里看来看去,只觉得没有一个孩子能比得上他们小儿子。当时,其他族人中有不少也这么认为,毕竟能送孩子去学堂的人家到底是少,沈日耀上了三年私塾,看着确实和村里的淘小子不一样。
  万万没想要,沈丞相一眼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