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想把三皇子慢慢培养成一个在清流中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
  武勋也好,清流也好,甚至可以把那些心存妄想的世家都算在内,对于皇上来说,从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为他所用,那就都是“对”的。而一股势力究竟好不好用,重点只在于能不能为皇上掌控。就目前来说,武勋最好用,因为皇上对武勋的掌控力度最大。清流其次。世家面服心不服,是最最不好用的。
  清流暂时是好用的,皇上不会放任清流脱离控制。他会未雨绸缪。
  三皇子啊……看来这个笔友必交不可了!作为沈丞相的孙子,沈昱完全可以成为三皇子的引路人,帮他更好地融入清流圈子。皇上肯定对此乐见其成。
  而这对于沈昱也是有好处的。
  既然是皇上所乐见的,那么他和三皇子相识相交,归根究底还是在忠君。为人臣子者,只要皇位上坐的是位明君,时刻牢记“忠君”二字肯定不会有错。
  “三皇子哥哥很好相处的。”颜楚音还在努力说服沈昱。
  沈昱目光复杂。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颜楚音这个人大智若愚,要不然怎么就恰好帮他和三皇子牵了线?这种事情,如果由皇上亲自提出来,那目的性就太强了,会让君臣的关系变得微妙。谁叫皇上是想要对清流有所布局呢,偏偏沈丞相就是清流之首。但皇上是不信任沈丞相吗?不是的!皇上只是走一步算十步而已。如今整个局由颜楚音促成,以友谊为借口,一切才能恰到好处。
  “好。”沈昱点头应道,“我在书法上谈不上精通,还请三皇子多指教。”
  抛开种种算计不提,只说三皇子的才能本身,如果他果真擅书法,那么和他交流显然有益无害。在学业上,沈昱固然有强烈的功利心,但也有进取心。
  就在这时,颜楚音冷不丁地伸出手去,在沈昱脸上摸了一把。
  沈昱:“???”
  “哈哈哈!我摸到了!被我摸到了!哈哈哈哈!”颜楚音畅快地笑了起来,“上回你竟然不让我摸……哼,还不是摸到了!我告诉你,君子摸脸,十年都不晚~”
  沈昱:“……”
  上回?上回得是多久之前了?
  大智若愚?不存在的,我果然是想多了。沈昱冷静地想。
  ————————
  守门的郝大叔透过门缝看到,沈府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的主人不知道是谁,也不见他下车,只是把自家公子喊住了。公子站在车窗旁边与那人聊天。
  忽然,马车里爆发出一阵笑声。郝大叔隐约听到一些给摸不给摸的字眼。
  郝大叔:“???”
  我家那个好端方好正直的公子,竟然在大门外和人交流这种刺激的话题?
  作者有话说:
  沈昱想得多是对的,从政局。颜楚音想得少也是对的,从亲情。皇上是个标准的政治生物,但同时也是一位慈父。
  上次摸脸不给摸还是去别院看“法医”小姑娘那次啦,就算你们忘了,小侯爷都还记得。'狗头'


第五十四章 
  颜楚音得意了没一会儿; 就见一个自家的侍卫从远处跑来。
  丞相府所在的地段是禁止骑马的,需下马牵行。马车也要慢行。这个侍卫显然是把马系在一条街外,然后从那边跑了过来。可见这位侍卫肯定有急事。
  颜楚音立刻顾不上和沈昱玩笑了。
  侍卫很快跑到了近前:“禀告侯爷; 杜明回来了,说是有消息要回禀。”
  杜明就是被颜楚音派出去调查慈孤院和牟小妹那件事的人。之前颜楚音提过; 一有消息要马上向他回禀。所以杜明前脚刚回到府中,后脚就有人来找颜楚音了; 都等不及颜楚音自行回府的。从这个细节能看出; 国公府治家严谨。
  另一方面也说明杜明确实查到了一些东西。要不然这个侍卫会直接对颜楚音说; 杜明回来了且一无所获。正因为三两句说不清楚,才需要颜楚音回府。
  颜楚音赶紧把那本《和风雅集》字帖塞进沈昱怀里; 匆匆忙忙说了再见; 调转马车回家了。看颜楚音塞得那么随意; 沈昱原以为这字帖会是三皇子的书法习作; 到家翻开一看才知道竟然是千金难求的虞大家的作品; 差点傻了眼。
  “这……这真是……”沈昱有些不知所措。
  要沈昱坦然收下这本字帖; 他做不到!这样一本真迹; 若想还一份同等价值的礼; 以他目前的状况根本还不起。但按照沈昱对颜楚音的了解,若把字帖退回去; 颜楚音肯定翻脸。小侯爷心思简单,在他心里朋友的价值要远大于一本字帖。拿你当朋友; 才会把字帖送给你,你退还给我; 是不拿我当朋友吗?
  “还不起就慢慢还吧。”沈昱自言自语道; “一辈子那么长; 这才刚开始。”只要在心里认真记住小侯爷的好; 一辈子那么长,总能慢慢回馈他的这份好。
  沈昱现在很好奇小侯爷那个叫杜明的下属查到些什么,如果慈孤院真的安排孤女假死,那背后牵扯的问题肯定不小,不知道他能不能帮上小侯爷的忙。
  待颜楚音回到平国公府,杜明还没来得及休整,整个人呈现出一股奔波已久的疲惫。他回禀的第一句话就是:“此事牵扯不小,只怕需要告知国公爷。”
  颜楚音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听劝的。但他爹这时正好不在府里,颜楚音就叫人把他公主娘喊了过来。他对杜明解释说:“告知我爹和告知我娘是一样的。”
  杜明忙道:“只怕这事与长公主说还更合适一点。”
  长公主很快就来了。颜楚音扶着亲娘坐好,然后母子俩一起看向杜明。颜楚音是一脸好奇,长公主看似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中却藏着一股凝重。都知道杜明是干什么去的,现在杜明一脸严肃,长公主已经隐约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杜明详细说起了自己的调查经历。
  他不是一个人出行的,还带着杜月和杜星作为副手。杜月恰好是杜明的侄女,杜星则是他的儿子。三人都不用刻意乔装,别人问起来,就说是老父亲带着一双儿女去寻亲。再往详细了说,就说老父亲是幼年走丢的,幸而被好心人收养了,如今儿子女儿都有了,却还是忘不了亲生父母,想带着孩子找过去。
  因为是幼年走丢,所以他对于家里的情况记不太清楚,就算到了一个地方后各种打探,这行为也不显得突兀了。又因为他是想要找寻亲生父母,在行德上落了一个“孝”字,时人对孝子总是高看几分,他打探消息时便容易了好些。
  之前颜楚音从牟小妹的夫家入手,圈定了两家可疑的人选。杜明运气好,查第一家时就找对了。牟小妹现在自然不可能姓牟,娘家姓闻,夫家姓周,人称周闻氏。她丈夫叫周安为,中进士后被外放到一个不上不下的县做县令,因为在任期间施行了好多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县内的人口和税收都稳步增长。一届任期结束又留任了一届。直到今年两届任期都满了,吏部召他回京述职,对于县内的发展,他全都对答如流。吏部给他评了上上等。他现在升至知府了。
  顺着周安为去查,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他是正经考出来的进士,为了防止作弊,他考试时就已经被查过祖宗三代了,还有同乡的秀才举人帮他作保。
  所以调查重点就落在了周闻氏身上。
  杜明出京时听过牟羊对他母亲的描述,又带着一张牟羊的画像,然后他想办法见到了周闻氏和周安为的长子,长得确实有几分像牟羊。周闻氏像牟羊母亲,她生的长子像牟羊,虽然没有证据,但周闻氏是牟羊妹妹的可能性很大。
  但周闻氏明面上的身世和牟羊一点关系都没有!
  明面上,她生于南方,父亲是一个还算有点小钱的地主,母亲是个落魄秀才的女儿。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将她养在深闺,亲自教导她念书习字,又专门请了人教她女红和琴艺。养到十岁左右,该提前考虑亲事了,她母亲觉得周边镇子上没有人能配得上她,便写信给了自己姐姐,也就是周闻氏的姨母。这个姨母当年嫁给了父亲的学生,虽然过了这么些年,姨夫就只是一个小主簿,但总比地主好吧?主簿夫人可以接触到县令等官太太,手里人脉路子更广一些。
  也是巧了,姨母手上正好有一条青云路。周闻氏便投奔了姨母。
  后来,姨母寻的那条青云路断了,事情没成。恰在这个时候,周闻氏的父母和弟弟出了一点意外,人全没了。周闻氏只能跟着姨母一家过活。再后来,她和当地县学的一个穷秀才看对了眼,两人便成了亲。这穷秀才就是周安为。
  这个身世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不是牟羊发现了周闻氏和他母亲长得很像,周闻氏的儿子偏偏又像了牟羊,没有人会去怀疑周闻氏的身世有问题。
  但顺着周闻氏有问题去反推,那么她的身世又处处存在问题。
  第一,周闻氏幼时养在深闺,除了父母亲人和家里的仆从,见过她样貌的人并不多,偏偏她的亲近家人后来出了意外全死了,仆从自然也散了;第二,周闻氏的姨夫因为很讨某一位县令的喜欢,等那位县令调职时,她姨夫跟着走了,以至于周闻氏出生时,她家和姨夫家隔得很远,虽然她母亲和姨母一直没断了信件往来,可真说起来,周闻氏去投奔姨母前,姨母并没有真正见过她。
  第三,姨母最开始打算帮周闻氏找的那条“青云路”,不是别的,正是——
  “入宫?”长公主终于明白杜明为何这般谨慎了。
  这事竟然有可能牵扯到宫里!
  今上登基后,基本上没怎么扩充后宫。宫外的女人想进宫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参加宫女选拔。有些宫女比如说要被安排到公主、太后身边做女官,需得样貌、品性和智商样样过关。品性和智商短时间内看不出来,所以首先一个就是样貌好,至少也是五官清秀,得叫贵人看得舒坦,这就得去民间采选。
  本朝的女官待遇比普通宫女要好一些。
  只要当了女官,宫女这一生基本就有着落了,就算到了年纪出宫,主子也会给予一些安排。景福长公主身边就有过好几任女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人,一个想跟着公主一辈子就自愿自梳,如今替长公主管着诸多产业,深得公主信任。一个到了年纪更愿意出宫嫁人,长公主不仅帮她找了一门亲事,还赐了一份嫁妆,如今她男人已经从普通侍卫升为了五品武官,为她请封了诰命。
  但不管怎么说,女官依然是宫女的一种,都是伺候人的。但凡疼爱女儿的家庭,谁舍得让女儿进宫跪来跪去?只有那种家里穷得不行的,本来就有打算要卖女儿,比起卖去青楼那种地方,送进宫里反而变成是一条比较好的路了。
  当然了,也少不了那种盼着女儿能跃上枝头变主子的野心家。
  杜明一脸肃容道:“景顺十一年,宫里采选宫女,周闻氏自愿报名。凭着她的资质,本来肯定能选上,再经过几年调/教,说不得能混到各宫主子身边当女官。但太后当时忽然下了道懿旨,采选宫女的最低年龄不能小于十二岁。”
  而周闻氏当时仅十岁,所以很快就被刷下去了。
  以往采选宫女时,多选十岁左右的女童,年纪比这小的还没完全懂事,年纪比这大的经过几年调/教后年龄又太大了。十岁左右最好,教上两三年,十三四岁左右到主子身边,十六七岁左右能独当一面做女官了,然后二十四岁左右放出宫。可就是那一年,太后忽然下了懿旨,此后采选宫女要十二岁以上的。
  不仅如此,太后还把宫女出宫的年纪下调到了二十二。
  都说是因着太后慈悲的缘故。
  周闻氏进不了宫,本该归家。结果父母家人竟出了意外。姨夫一家陪着她回去办理了丧事。此后她都在姨夫家里生活,直到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周安为。
  再后来,周安为进京赶考,周闻氏跟着进京。周安为外放,她跟着外放。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周家后院一直没有妾侍通房,周安为很爱重妻子。
  “换句话说,周闻氏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周安为,对吗?”长公主问。
  杜明抿了抿嘴唇:“据说,周安为私底下曾称赞妻子为女中诸葛。”
  若是太后当初没有临时下那道懿旨,这位“女中诸葛”如今十有八/九身在宫廷之中。


第五十五章 
  杜明和普通的家奴不一样。
  初代国公爷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 手里握着兵马大权。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这份兵权后来慢慢还给了皇家。但兵权还了,那些跟着国公爷征战天下的亲兵怎么办?亲兵和朝廷征兵不一样; 亲兵靠主子养,征来的兵靠朝廷养。
  兵权都没了; “亲兵”这个说法肯定要跟着丢开,要不然还以为国公爷豢养私兵呢。但要是贸然把亲兵解散了; 倒是叫这些跟着主子出生入死过的好汉从此没了生计。于是初代国公爷安排了两条路; 想要继续留在军中立功的; 那么平国公府送上一份程仪;想要继续跟随旧主的,那就转为家奴; 平国公府在京郊圈了块荒地; 改造成了一个村落; 亲兵们可以把家里人都接过来一起生活。
  时人对“忠诚”二字看得很重; 几乎所有亲兵都自愿变成了家奴。但这个“家奴”只是一种叫法; 显然不能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奴才使唤。时间一年年过去; 早前那一批跟着主子上过战场的亲兵陆陆续续都去世了; 但他们在村子里繁衍生息; 有子孙后代留下来。他们一边耕种一边训练,忠心和能力自不必多说。
  杜明正是那些亲兵的后代。
  既然怀疑周闻氏是牟小妹; 而牟小妹取代了那位真正的闻姑娘的身份,曾经差一点就混入了宫廷; 那么杜明自然要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尽量往下查。
  他怀疑闻姑娘是在独自投奔姨母的路上被取代的。
  “当年闻家怎么就放心让姑娘家独自出门去远在另一个县的姨母家呢,就算闻父要打理家中田产脱不开身; 闻母为什么没有陪着一起去?”颜楚音问。
  杜明道:“当年; 闻母临出门时; 小儿病倒了; 她便走不开了。而宫里的采选不等人,闻母只能把女儿托付给忠心的嬷嬷,又安排了闻氏的一位族人,说起来算是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