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讨喜。
赵世静就这样被转交给了大理寺。赵世静眼神不安地看向荣王世子,他现在谁也不敢信。但毕竟宗室和世家敌对,相对来说,宗室肯定值得信任一点。
荣王世子好脾气地说:“你就安心在大理寺住下,我每日都会来看你的。”
赵世静差点没被这话噎死!
还安心在大理寺住下?都进大理寺了,哪里安心得了!他这会儿已经慢慢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脑子里终于可以思考除报仇之外的事情了。他发现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妙。不告赵家肯定是不行的,赵家都派人杀他了,若是他不告赵家,他就在宗室那里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宗室不会保他;但如果告了赵家,无论是告赵家买通衙门伪造他的身份,还是告赵家陷害沈昱,他都把自己告了进去,事了之后,他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能这么告!
赵世静拼命地思考着,试图给自己挣一条活路。
像他这种自私自利的人,不见棺材是绝对不会落泪的。
还别说,真被他想到了什么。等被送去审讯室,赵世静说:“我要见顺国公府的主事人。赵家要杀我,此事和顺国公府有关。见到人,我才会说话。”
“这也太自觉了!”密切关注此事的曹枋恨不得用力拍自己的大腿。
从颜楚音口中得知施钺假死后,曹枋就一直安排人不错眼地盯着赵家。他通过仔细的排查确认了施钺便是赵世静。得知赵家要把赵世静送回柔河那边,曹枋的计划就慢慢铺开了。把荣王世子哄去郊边跑马的是曹枋的人。追杀赵世静的也是曹枋的人。一切都如他所料,荣王世子顺顺利利地“救”下了赵世静。
等赵世静进了大理寺,曹枋正想着该用什么方法扯出宗室女与顺国公嫡幼子和离的旧事,万万没想到,他还没开始引导,赵世静就主动往那方向靠了。
在荷包情信那局中,赵世静既然想到了要利用赵十一姑娘,想来赵十一的身世在他眼中并不是秘密。这约莫是他进入赵家以后,从赵家内部探知到的。
当年的真相其实很简单,赵十一的亲娘在出嫁前便有一个心上人,此人正是赵家人。当那个时候,都知道皇上对世家心存不满,宗室里但凡想要安稳过日子的,怎么可能会把女儿往世家那边嫁?不怕得罪皇上?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十一的亲娘就嫁到了顺国公府。顺国公府里都是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唯独她嫁的那个人除外,那是一个被母亲宠坏了的没有正形的纨绔。赵十一的亲娘心里越发失望,也越发怀念未嫁前的心上人。而她那个心上人呢?本就是处处留情的性子,知道已婚少妇仍对自己怀着绮思,他心里只有得意的。
也许是上香的时候遥遥对视,也许是在酒楼喝茶时的惊鸿一瞥,反正赵十一的亲娘就这样和未嫁前的心上人眼神对上了。恰在那个时候,顺国公府的嫡幼子作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头号纨绔,可能在某个场合发表了一些不喜世家的言论——顺国公府从来站的都是皇上的立场,皇上不喜什么,他们便不喜什么——这话叫赵十一亲娘的心上人听去了,心里便起了一种阴暗的报复念头。
那心上人故意给了赵十一的亲娘一些暗示,叫赵十一的亲娘以为他心里是有她的,只可惜两人有缘无分,她先背叛他嫁了别人,他只能独自黯然伤神。
此人原本只是想要给顺国公的嫡幼子找一点不痛快。你敢瞧世家不起?岂知你妻子心心念念的都是我!他根本没想到,赵十一亲娘的胆子竟然那么大!
后来的事情大家便都知道了,忽然传出各种消息说顺国公的嫡幼子不是个东西,赵十一亲娘委委屈屈地和离了。宗室那会儿是真心觉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一个个气得不行。再后来,赵十一亲娘改嫁心上人,事件又有了些反转。
但在大众眼中,此事始终是一个不清不楚、不详不尽的罗生门。
在曹枋的安排下,顺国公府嫡幼子直接出现在了赵世静面前。赵世静咽了咽口水,很努力地和他谈条件说:“只要你答应护我周全,并在事成之后给我换一个清白身份,我便可以给你作证,当年的事,你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顺国公府嫡幼子皱着眉头说:“我不信赵家人的话。”
这样的态度反而叫赵世静更放心了一些。他一脸悲痛地说:“我和赵家也有仇!我们是一边的!我亲娘可能已经为赵家所害了!如果可以选择,我宁可不是赵家人!”这话里许是有几分真心。但赵世静的真心其实从来都不值钱。
赵世静是从哪里知道真相的呢?
他的亲爹是赵家现任家主的亲弟弟。赵家现任家主的地位很稳固,动摇不得。但赵家主有个在他人看来致命的问题——他子嗣不丰,只有两个女儿。人人都觉得赵家主肯定要从兄弟中过继,谁被他过继,谁就是赵家下一任家主。于是,为了能将自己孩子过继到赵家主名下,赵家内部便很有一些乌烟瘴气。
赵世静的亲爹一心想让自己儿子过继,想得都快疯了!别误会,他当然不是想把赵世静过继了,他还有更心爱的嫡子呢。赵世静只是他忽然想起来的觉得可以用来立功的工具而已。偏偏赵世静亲爹的嫡子并不是格外优秀,下一辈中最优秀的竟然是赵十一的继爹赵南风那一边的,是赵南风嫡亲兄长的儿子。
赵世静的亲爹生气时没少说那边坏话。偏偏赵南风的嫡亲兄长很是不错,在赵家很得人心,他的儿子也确实优秀。那一支中,最大的问题唯有赵南风和宗室女的婚姻。赵世静亲爹拼不过竞争对手,只能私底下骂赵南风那对奸夫□□出气。本以为这话在自家说说没问题,哪想到赵世静说背叛赵家就背叛了?
现在赵世静就想捏着这个事情当自救的梯子,想扒上顺国公府。
他急切地说:“我有证据!我知道赵十一亲娘还没和你和离的时候,赵南风就落了一枚玉佩在她那里,她就是拿着玉佩要挟他娶她的!”赵南风当时只想给顺国公府难堪,哪里就真的愿意娶一个再嫁女了?还是一个恶毒的,为了和离让丈夫名声尽毁、又害丈夫昏迷不醒的女人!还不是因为有把柄落在那女人手里了!那枚玉佩对赵家人来说可能很重要,似乎可以证明赵家人的身份。
这枚玉佩一直被赵十一亲娘捏着。她后来也觉出情郎的虚情假意来了,但她不甘心!也不可能再和离第二回 。于是这么多年一直拿捏着赵南风。只要找到玉佩,就可以证明他们俩早早勾搭在一起了。顺国公府也就能狠狠出气了。
曹枋站在隔壁房间里,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冲负责记录的小吏点头。
听见了没有?玉佩!赶紧记录下来!
小吏就在纸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次审讯,某人招供说有玉佩一枚,此玉佩是何种形状、何种质地,有何重要意义,它在何种情况下为某人所得……
赵世静其实并不知道玉佩藏在哪里,就知道有那么一枚玉佩存在而已。赵十一的亲娘是某县王的女儿。县王已经是宗室内最末等的爵位,县王的儿女没有封号。曹枋把赵十一亲娘当嫌犯,指点小吏说:“继续记上,就说是赵世静招供的,此玉佩经由嫌犯奶娘的手送回了县王府中,藏在县王东北角的……”
小吏:“???”
小吏小心翼翼地说:“他没招这个……”
“他招了!”曹枋斩钉截铁。
小吏:“……”
懂了,小吏乖乖地在纸上书写起来。
第一百零九章
因着荣王世子的高调; 赵世静刚被送到大理寺,赵家就得了消息。
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赵家至少可以确定一点; 杀手肯定不是他们派去的。赵世静毕竟是赵家子嗣,虽招惹了些麻烦; 但赵家还不至于要了他的命。赵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宗室搞出来的阴谋,是荣王世子贼喊捉贼。
赵世静的亲爹惊慌失措。因为最初的那些事情; 安排赵世静假死之类的; 都是他一手安排的。若是赵世静在大理寺撑不住说出了真相; 他绝讨不了好。赵世静的亲爹只得硬着头皮去找赵家主哭求:“大哥,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啊!”
他这会儿对赵世静恨得不行!
本以为这个外室生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凭自己的本事拿到功名、进了太学; 是个能为的; 接回家来多少算一个助力; 结果没想到他干什么都不成; 现在还被宗室送去大理寺了!早知如此; 那日就不该与他父子相认!只当没生过他!
他却不知道; 他心里是如何恨赵世静的; 他大哥赵家主就是如何恨他的。
赵家主对这个弟弟已经没什么耐心了。毕竟是他的同胞亲弟; 按说当哥哥的应该凡事给弟弟打点好了,可弟弟实在扶不起来。扶不起来本也没什么; 你老实当个富贵闲人也行。偏不!偏要跳上跳下,办了许多自以为聪明的蠢事!
赵家主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膝下又不缺子嗣; 外室生的孩子,各方面再好在出身上就已经输了; 有什么好接回来的?真想接回来; 随便寻个理由先把他往柔河老家一送; 再做其他安排。你可好; 直接在京城中弄了一场火灾!”
这里可是京城啊!你真以为赵家还是百年前的赵家吗?
面对痛哭认错的弟弟,赵家主厌恶地皱着眉头。他心里十分明白,赵家此次肯定不能全身而退了。作为家主,他只能尽可能地把家族的损失降到最低。
赵家主很快就做好了决定。
他要牺牲这个愚蠢的胞弟了!所有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是胞弟做的,是他年轻时管不住□□,偷置了外室;是他在儿子长成以后舍不得子嗣,于是弄了一场火灾安排赵世静假死;是他太过宠溺赵世静这个自小吃了很多苦头的儿子,所以由着儿子去陷害沈昱……其余的赵家人对此都是不知情的,都是无辜的。
当然,就算找好了“罪魁祸首”,整个赵家的名声还是会跟着往下跌。
但没有关系。他作为家主只需要做出羞愧的样子,在人前不断为了胞弟的事道歉,自责于没有约束好每一个族人;其余赵家人也不急着撇清自己,同样做出羞愧的模样……世人便不会过分苛责赵家,赵家的名声慢慢就能恢复了。
赵家主的反应还算快,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赵世静招供的根本就不是他本人假死的事,而是多年前的赵南风勾引当时是顺国公儿媳的县王之女的事!
赵家还想保全自己的名声?
你去问问朝中的武勋吧,看他们答不答应!
曹枋的动作很快。前脚拿着口供叫赵世静按了手印,后脚就去县王府把当年赵南风遗落给县王之女的玉佩以及一封言辞暧昧的情信收缴了,随后就直接安排大理寺的人去了赵家,把赵南风和县王之女抓了起来,投放到了监狱里。
与此同时,消息也迅速散播开来了——
《惊!当年县王之女和顺国公府嫡幼子和离的真相竟是……》
顺国公府的嫡幼子一下子成了大家眼中最惨的男人。他是真惨啊,当年不仅名声尽毁,还差一点死了。而县王之女也成为了人人唾骂的毒妇。而最可恶的就是赵家的赵南风!仗着自己有几分才学,竟然毫无廉耻地勾搭有夫之妇!
此时的男人大都瞧不上女人,觉得女人成不了大事。这种观点显然不对,是属于会被时代抛弃的陋习。但在这个事件里,人们瞧不上女人,反倒是叫赵家掉入了更深的舆论深渊。人们忍不住想,当年的那些事,说顺国公府嫡幼子家暴,又说他包养外室、淫遍了妻子身边的丫鬟,真是毒妇一人安排的吗?赵南风真的没有插手吗?唯有赵家参与了,才能叫顺国公的嫡幼子辨无可辨吧?
于是整个事情的性质一下子上升了,变成了赵家蓄意陷害顺国公!
不等别人反应过来,现任定国公也就是曹录的亲爹,再次跑去皇宫抱着皇上哭了。呜呜,我的大侄子(指顺国公嫡幼子)好可怜啊!要不是他运气好,他当年就含着冤屈死了啊!我大侄子要是死了,我大兄弟(指顺国公)远在西北听到了噩耗,伤心欲绝之下万一被异族趁虚而入怎么办?皇上,你绝对不能放过赵家啊!赵家肯定是和异族勾搭了,才会使出如此毒计,害我朝忠臣啊!
谁说只有文臣会扣帽子的?
定国公这顶帽子扣得不就很好嘛!他本就是混不吝,又没有领实职,当然什么话都敢说了。若有人非要因帽子太大和定国公计较,纯属是吃饱了撑着!
在当年的和离案中,武勋之所以没发话,是因为缺少关键性证据。但现在不一样,各类证据已经齐了。赵南风和县王之女被投进监狱,他们哪里吃得住苦头?若是这些年两个人恩爱也就罢了,偏他们已经成为一对怨侣。为了保全自己,他们可不是把所有罪名都推到对方头上去吗?在赵南风口中,他是无辜的,他什么都不知道。在县王之女口中也是如此,她被赵南风骗了,是赵南风蓄意勾引她,也是赵南风给她出主意让她去陷害前夫,总之都是赵南风的错。
现成的证据摆着,武勋哪里还坐得住!
很快,顺国公府里那位常年吃斋念佛的老夫人(现任顺国公的亲娘)也递牌子进宫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但平日里十分低调的老夫人,难得进一次宫,不仅两宫太后亲自接见了她,就连皇上都专门跑到太后宫中去对老夫人问好。
平国公私底下说:“老夫人还是留手了。我若是她,见什么太后啊!我就应该按品大妆,带着御赐的金鞭,抱着历任顺国公的牌位去前朝求见皇上!”
“你这法子……爽确实是爽了,但事后难免叫人觉得顺国公府小题大做。皇上明摆着是要为顺国公府做主的,老夫人很不必如此决绝。老夫人之所以求见太后,”景福长公主感慨说,“她不是对赵家心软,是为现任顺国公着想啊。”
夫妻俩聊了一会儿天,才注意到颜楚音在神游。
平国公忍不住把自己吃剩的桃核朝儿子丢过去。到底是亲爹,这么大一个桃核刚好砸到儿子的额头上,虽然最后收了点劲,没把儿子砸疼,但还是吓了颜楚音一大跳。小侯爷捂着额头,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