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神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神断-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抢占先机,运气好的,还能抢个头柱香。
  七夕乞巧,也是仙女牛郎相会,仙女庙又是求姻缘最灵,衍变成每年这天成了年轻男女欢庆的日子。镇上的各色花灯以红色、粉色居多,莲叶荷花、喜鹊登梅、童子抱鱼……
  穆清彦梳洗完毕,跟闻寂雪在房中吃了早饭。
  卯时未到,外面街上已是人头攒动,人语喧闹,各色小贩也在热情兜售。
  此刻仙女山是不让人进的,唐、娄两家家仆在山脚一带设了围子,看守着,也是大阵仗了。飞仙镇的人对此习以为常,外人都有所听闻,真见了还是惊讶,本地人与有荣焉的讲起仙女庙的来历,以及种种规矩传闻。
  唐、娄两家更早一些就准备了起来,此时便见两家大门齐开,两条长龙安静的行走在山道上,汇入仙女庙内。
  这种日子,庙里是绝没有外人的,即便是受郡王吩咐互送唐婉眉回来的二管家,也只留在唐家。
  闻寂雪吩咐高天焦礼戒备,然后带着穆清彦,找个死角提气纵身,借着树木做支点,几个飞跃,灵活的在林中穿行,最终抵达山顶。
  仙女庙的院墙上都挂了灯,十分明亮,主要是紧戒。庙中有高塔,人居高临下,借助院墙上明亮的灯光,任何人想要攀爬进来都会被发现。这是第二种防备手段,第一层防卫是在院墙外不断游走的衙差。在院墙内,则是唐、娄两家子弟编成的队伍。
  此外,庙中仙姑们并未被遣返回家,统一待在大殿前的场地上。
  一早,仙姑们先是做完早课,而后按部就班。
  卯时初,庙中传出音乐,代表着祭祀正式开始。
  闻寂雪选了个距离仙女庙较近的树,藏身其上。
  仙女庙四周太亮,内外两层人,高处还有监视,即便闻寂雪轻功再好,也不敢说一定不会被发现。他轻功运用到极致如白驹过隙,算计好巡查人的视线死角,有一定几率顺利潜入。然而同样的,这是个赌运气的事情,也有一定几率被人发现,如今庙里警惕心很强,任何一点异常都会引起注意。
  “这里行不行?”这次窥伺,主要得依靠穆清彦的异能。
  “他们在大殿,距离有些远。”穆清彦皱了皱眉。
  大殿在庙的中央位置,仙女庙占地挺广,加上他们不敢贴近,所以在如今位置想要窥伺着实有些困难。他的异能是偷窥利器,但有距离限制,不过……
  他突然想到他的异能进化了,回溯的时间变长了,那么范围是否也扩大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将异能触须探出,到了以往界定的范围,没有停止,尝试着往外衍生一米。既定的范围用的习惯了,犹如一个罩子,想打破它,不是那么容易。他加大异能输出,一点一点持续的试探,水滴石穿一般,模模糊糊感觉罩子在变薄,紧接着猛地一戳……
  一个闷哼,脸色有些发白。
  “阿彦!”闻寂雪吓了一跳。
  穆清彦忙摆手,低声道:“没事,可以看到。”
  经过尝试,范围果然扩大了,朝外延伸了十米左右。别小看十米,就是突破了这点距离,他的异能终于可以覆盖到大殿的位置。大殿太大,不能完全覆盖,但拢住三分之二的范围,很不错了。
  大殿门前整齐席坐着仙姑们,所有人垂首静默,气氛很肃穆。
  大殿紧闭,门外两侧各有四名年长的仙姑侍立,不必问也知道,这八人定是唐、娄两家的人。
  将仙姑们聚集此处,明面上是参与祭祀,迎候新的继任者。实际上也相当于看守,防止人员分散,出什么差池。
  此刻乐声已停,大殿内寂静无声,可实际上这里聚集了不少人。


第252章 选拔的方式
  大殿正中是仙女神像,横着供桌,桌上鲜花果品齐备。一只青铜香炉,旁边放有三支香。又有一只乌木小箱子,已然开启,内中是一个紫檀签筒,又有一沓巴掌大的特殊纸张。
  左侧一排是唐家人,为首者是唐家老太太,其他几个是嫡支各房老爷。唯一一个小辈,是长房嫡长子。
  右侧一排是娄家人,参与者同样是家族核心人物。
  在正中的蒲团处,盘膝坐着几名仙姑,各四人,泾渭分明。这八人便是唐、娄两家培养出来参与竞争的仙姑候选人,看面貌,多在三十来岁,容貌虽不是绝美,但一身气质难得。
  当外头乐声停止,自殿后小门处走来几人。
  迎头便是一名满头银发的老妇,估摸着有六七十岁,步履缓慢,但并没要人搀扶。她的穿着打扮与其说和仙姑们一样,倒不如说和仙女像类似,莲花冠、青纱巾,白衣金腰封,外罩着翠色披风。其身后跟着两名仙姑,年龄在四十来岁,其中一人双手捧着一柄宝剑,外观模样和神像手中的宝剑如出一辙。
  穆清彦注意到,宝剑上缀的金黄穗子,且嵌了一枚龙凤玉环。
  龙凤,在古时可不是乱用的。
  且那玉环古朴温润,质地不凡,龙凤栩栩如生,首尾呼应,呈现翱翔之态。
  这老妇人无疑便是现任的仙姑婆婆。
  她一出现,殿中诸人全都起身迎候。
  在神像前站立,仙姑婆婆双手接过宝剑,恭敬的摆在供桌前,又取过三支香点燃,一番祝祷,供上香炉。
  唐、娄两家众人,纷纷叩身祭拜。
  他们叩首三次后,额头抵着地面,静默片刻才在仙姑婆婆的话音里起身。
  “今日是百年祭祀,自家主建庙,已满百年。庙门建立不易,族人安居不易,望诸位珍惜。”仙姑婆婆声音低缓,面目虽老态,眼中却有清明。
  “是。”唐、娄两家自然应和。
  “今日也是庙门接任仪式,新任者将从此八人中选出,一应皆按照规矩行事。”
  仙姑婆婆先是捧出一本册子,交给众人传阅:“这八人,入庙最长者二十五年,最短者十八年,素日言行举止、管理应对,都在这本册子上。”
  看来,这本册子是日常考察成绩,也算作选拔的一部分。
  众人挨个儿传阅,皆无异议。
  实际上,参选者是八人,但其中谁最出众,最有把握,两家心知肚明。
  “仙女庙接任者,才能次之,品行为首,这是家主留下的训诫和规矩,吾辈不可背弃。”仙姑婆婆再次提及“家主”一词,而后望向下面八人:“尔等可愿侍奉仙女庙,尽忠勤勉,终生不出?”
  “愿意。”八人齐声回答。
  这表明,哪怕是她们落选了,也不会归家嫁人,依旧会留在庙中侍奉。往后,大抵就像跟随仙姑婆婆的那两名仙姑吧,算是庙中掌事一类。
  仙姑婆婆又捧出一本册子:“这是三十来年积攒下的各种疑问,按里来规矩,考核内容从中抽取。每人限定十次,根据结果排名。”
  这本册子内的疑问,都是历来仙姑们的疑问,或是生活中的、或是课业上的、或是家人朋友间的矛盾,亦有庙中某些现象规矩的疑问,仙姑们会将这些纸条匿名投入箱中,箱子唯有要选继任者时才打开,统一将纸条誊抄入册。
  这么多的问题,不可能挨个儿取用,只能随机抽取。
  乌木箱子里的签筒和纸被取出来,纸张迎着光会浮现特别的暗纹,每张纸上都写有一个数字,从“零”到“玖”,一共有十组。纸张正面朝上,众人检查无误,便折叠起来,投入签筒。
  当初唐婉眉说,选拔是由仙女像见证,也不算错。
  抽签看数字,选择问题,这既查看仙姑们的能力,也考验运气。那么海量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有的却很难,抽到什么样的问题,全凭天意。
  这肯定是为了防止作弊。
  这种考核方式,也算不错,毕竟继任者的主要作用是管理仙女庙,那么处理仙姑们的问题就很重要了。
  选拔中的规矩对外人而言神秘,但对能参与进来的唐、娄两家这些人,不是什么秘密。仙姑婆婆开口的时候也很少,便是说,也言简意赅,全程殿中都以安静为主,气氛有些肃穆,又有些压抑。
  唐、娄两家紧张结果,八名参选者也紧张,唯一好似置身事外的,大约就是仙姑婆婆吧。她神态放松,按部就班,对两家以及八名仙姑,都没什么特别。
  第一组数字投入签筒,仙姑婆婆将入口封住,双手捧起摇晃数下。
  “按照规矩,第一次抽取两个数字,唐家、娄家各抽取一枚。”仙姑婆婆将签筒放在供桌上,退开两步。
  唐家老太太开口:“又鸿,你去。”
  唐又鸿是长房嫡长子,也是在座的诸人中唯一的唐家小辈。
  “是,姑奶奶。”唐又鸿应了一声,走到供桌前。
  这位端坐在唐家首位的老太太,并非是唐家老爷们的生母,而是唐家老爷子的嫡亲妹妹。这位唐老太没有留在庙里,却也没有嫁人,在短命的唐家老爷子去世后,她顶起了整个唐家。仅看几位唐老爷对她的态度,便可知她的威势。同上位的仙姑婆婆不同,这位唐老太面目冷肃,总是抿着唇,瞧着冷硬不好接近。
  唐又鸿紧张的一手心儿的汗,深吸一气,自签筒内拈出一张折叠的纸块儿。
  仙姑婆婆接了,打开,呈给大家看:“三。”
  “承启,你去。”娄家同样派了嫡长孙。
  娄承启拈了个“一”。
  “三一。”仙姑婆婆翻开册子,册子上面的问题都有序号,直接按着数字找。至于回答问题的人,古往今来的惯例,按照仙姑们入庙时间排列,若入庙一致,就按年龄排。
  即便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具体生辰也是不同的。
  问题并未当场回答,也没公布出来,只是先行誊抄到纸上。纸上有问题的序列号,抽号者,答题者,这些都居于右侧,剩下纸张皆是空白,像是……一份试卷。
  这份卷子放置在供桌的香炉前,接着,继续抽号。
  双数字一共抽取了八次,每次抽完,都会换一组新纸。唐、娄两家抽取的先后顺序也是交替进行。
  “第二次抽取三个数字。”仙姑婆婆这次往签筒内放入两组数字。
  两家轮换着抽取,又定出八张卷子,按人名分门别类放好。
  “第三次抽取四个数字。”
  ……
  以此类推。
  也是因为三十多年,册子上的问题极多,哪怕是某个仙姑烦恼着容貌的小事,都可能出现在上面,罗列下来,数目十分庞大。
  等每人十个问题抽取完,八名仙姑走到大殿两侧。那里早准备好了蒲团矮桌,桌上笔墨齐备,左侧四人,右侧四人,唐、娄两家岔开,每人相距一丈,可谓互不干扰。而殿中的唐、娄两家掌权者们都在供桌前,离仙姑们也很远,且不容许扭头观望。
  仙姑婆婆将早先誊抄好的问题,分发给诸人,仙姑们便开始答题。
  答题有时限,卯时开始抽取数字,卯正答题,辰初止笔。
  仙姑们交了卷子依旧不能挪动,卷子统一收到仙姑婆婆手中,打乱了放在一起,仙姑婆婆便随机拿一份,先念问题,再念回答,唐、娄两家中间隔了屏风,只需要给点头或摇头,表示通过或不通过即可。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知答题者是谁,没法儿偏袒自家。
  且为防止两家私心,造成最终全都不通过,规矩了不能连续三次摇头。所以,不管你如何想,三次表态,必然要通过一个。
  再者,问题结果的评选,记录的是“通过”次数,所以即便同一问题,两家意见不统一也没关系。
  一人十个问题,总共八十个问题,全凭仙姑婆婆一人念出来。
  结果几乎是当场就出来了。
  “头名:唐芷兰,通过五次。第二名,娄慧文,通过四次……”其他仙姑多是并列二三次,也有两个一次也未通过,可见唐、娄两家表态的严苛。
  唐家却并未露出欢喜,因为还有一个环节。
  果然听仙姑婆婆道:“日常考核,娄慧文最出众,按规矩,可以补上一次通过次数,所以是平局。”
  唐、娄两家面色微动,却是一方喜,一方忧。
  “加试:剑舞。”仙姑婆婆道。
  唐芷兰一听“剑舞”二字,面色一白,身子微晃。
  仙姑们入庙学习各样技能才艺,她们作为继任候选者,学习的更多。其实别的琴棋书画等等,只要懂得即可,不需要精深,但有一样若是学的好,绝对是实实在在加分项,且极有可能在选拔中用上。
  自古来,加试的比试都是剑舞。
  自仙女庙建立,接任者算上这回,一共五次,三次都有加试。
  谁都知道剑舞很重要,可受制于身体条件和天赋,并非勤学苦练就能弥补。唐芷兰一开始就知道,除非她特别优秀,能将娄慧文远远甩在后面,若是被对方咬的太紧,很容易出现加试的情况,对她就大不利。
  娄家欣喜,则是因为娄慧文自幼善舞,尤在剑舞上下了苦功。
  作者有话要说:emmm……剑舞,当然不是简单的跳跳舞啦,这可是正正经经的比技能啊,都不需要裁判。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哈哈,时间不够啦,还有个尾巴写不完。)


第253章 来历
  剑舞,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舞蹈,手持短剑表演。短剑的剑柄和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以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战斗气氛。
  剑舞的形式多样,有单剑,也有双剑,舞者男女不限,人数亦不限。
  随着世事变迁,剑舞的风格也有两分,一种缓慢、优雅,多是女子舞蹈,一种矫健如龙,多是男子表演,犹如文武之分,给观者不同的享受。但古来人们最喜欢的还是后一种,且此舞中最享负盛名的佼佼者,是前朝一位奇女子:公孙大娘。
  穆清彦觉得,加试之所以是剑舞,肯定跟创始者有关。
  创始者,会是那位“家主”么?
  既要剑舞,自然不可能在大殿中进行。
  殿门大开,仙姑婆婆率先走出来:“诸女起身,分左右,退至廊下侍立。”
  仙姑们不明所以,但皆听令行事,全程静默。
  唐、娄两家行至殿门外。
  最后,是唐芷兰和娄慧文分别走出来,早有人捧来剑,两人对视一眼,持剑,从两头舞动入场。这场剑舞并没有音乐,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