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亲尚在,挚爱在怀,挚友相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爷从前没觉得自己有多幸运,但自从回京,这事儿是一件接一件,每一回都挑着他的底线,动了他身边儿的人。
十年前得那个唱太平歌词的少年,一定没想到他后来经历的这些事。
不过幸好,他长大的代价是自己,而不是失去。十年前在他身边儿的,如今都还陪着他。
还多了杨九。
如果非说失去了什么,或许只有自己的少年初心了吧。
最初的那份儿壮志凌云已经不在了,倒不是因为抱负都实现了,只是看破了许多。什么鸿鹄之志都不如庭院一盏灯,挚爱一抹笑。
一家人能在一块儿,最好。
军营地处偏僻,绕过宫墙转过两三条街才到家,二爷下马车时,天已经黑一圈了,剩下天际那点儿灰白垂死挣扎。
二爷揉揉脖颈,扶着九涵的手往后院儿走去,看着疲倦极了。
还在院儿外的石子路上,一抬眼就见着府医带着小厮出来,撞了个对脸。
二爷眼瞳一缩,霎时就红了。
几名侍女捧着残药汤,热水盆儿陆陆续续从屋里头出来。
“王爷。”府医看清了来人,随即躬身拱手行礼。
王妃动了胎气…
这话还没说出口呢,二爷咬着牙推开了九涵撑扶,偏身疾步往里进。
九涵紧跟在身后,暗道不好。
里屋做满了人,姐姐在床边儿皱眉嘱咐着什么,像是怪杨九什么。
眉眼里的心疼藏不住。
“怎么了这是!”声刚传进了屋,爷的人就绕过了屏风走到床榻边儿了。
“今儿怎么回来晚了你?”姐姐看了他一眼,道:“刚喝了药,稳住了。”
按理说这头三月都过了,胎像也该是稳的,怎么就动了胎气。
二爷皱着眉,坐在床榻边儿,握着杨九的手看她那一张原本白皙得脸又青了几分,这心里头就觉得难受。
杨九低着头,看不清神色。
往常按照她的脾气,这会儿应该是仰着脑袋笑盈盈地说,没事儿。
夫人叹了口气,有些操碎了心的味儿,道:“等你回来吃饭,去后厨亲自给你熬了汤,险些摔了。”
当时,后厨的厨娘都在边上帮着,一个没留神儿就看她差点摔了,一把扶住了灶台撞到了一旁的菜案。
大夫诊的时候,夫人气得不行,叫来了后厨的人问了一通才知道了个大概。——杨九当时也不知道想什么呢,熬着汤,神色却有些心不在焉,整个人也恹恹的。转个身端勺尝味儿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的,脚一扭就滑了。
“你们啊。”夫人是看着杨九在府里这么多年的,都是自个儿看大的孩子,一眼就瞧得出来这孩子心里有事儿。
“好好养着,可不能再粗心大意了。”夫人抬手给杨九掖了掖被褥,偏头向小辫儿使了使眼色,就转身回自个儿院儿里了。
侍女们都出去了,带上了房门。剪窗涌进了夜风,已经有夏初的微燥了。
二爷握着杨九的手,低声:“九馕…”
“吃过了吗?”杨九笑得有些勉强,不知是憔悴还是低落。
“你怎么了?”二爷皱着眉,不爱看这不是她的她。
两人就这样,各自说各自的。
“去吃点儿吧,我让婢子给你热一热。”杨九把手从他掌心抽了出来,掀开被褥要下床来。
“坐好!”二爷一恼,吼了出来。压着被褥把杨九给按回了床榻。
杨九一愣,似乎被二爷这一嗓子给吼住了。眼睫闪了闪,再一笑:“我没事儿…”
不知道为什么,语气突然有点像做错事的小孩儿似得。
这笑不该属于她,二爷希望着他的九馕笑容里一直都是欢喜和肆意,就像当年初次见她时一样。
这样僵硬又苍白的笑意,他看着就讨厌。
“杨九馕。”他喊。
杨九抬头,对上他的目光,有些迷糊。
“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了,你有事为什么不和我说?”
“为什么非要一个人憋在心里呐?”
那么苦那么难都过来,当初不顾一切要去西北陪着我的那股劲儿呢?
德云小霸王就这点儿出息了吗?
“我没有…”杨九低着头,声音浓浓的。
二爷只能看见她的脑门儿,一股莫名的伤感绕在两人之中。
他眼前的景一晃,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站在她面前表明心意的时候,那时候她的头也是低低的,那时候没有这劳什子的伤感,只有满腔爱意与少年青涩。
他站在她面前,对她说:以后我护着你好不好。
其实这话,只是一句话而已。
无论好不好,他都是护定了。
“你什么时候想好我再吃!”二爷气恼着,转身出去。
九涵在门外赶忙扶住了他。
杨九一抬头,有些怔愣。
————————————————
入夜回春凉,杨九在被褥里缩成一团,双手交握含在胸口暖着。
感觉身后纱帐被掀开,一通窸窸窣窣的声响;被褥一掀,杨九脊背一凉,随即又被温暖的怀抱给拥住了。
还是那股子青杨甜味儿,融着一些军营锈气儿。
杨九舒了口气,似乎安心下来。
“辫儿哥。”她低声。
“也不知道拦住我,小眼巴查的…”他云二爷也就在你杨九馕面前这副样子的了,什么时候这么孩子气过。
从前一转身就屁颠儿屁颠儿跟上来,攥紧衣袖哄着了。如今倒好,睡得挺踏实啊!一怀孕给你嚣张的,跟谁俩呢?
杨九噗嗤一笑,这都什么脾气啊。
“我就是有些不高兴,至于嘛。”杨九转过身儿来,两人相拥。
“行了,我刚才骂过大林了。”二爷嘟囔着,还有些不服气:“给他能耐的,再不收拾了,我就收拾他!”
“啊?”杨九听得云里雾里的,仰起脑袋问道:“收拾谁啊?”
“没事儿。”二爷白了她一眼,不痛不痒的,闭目养神。
“哎呀,不许睡!”杨九摇了摇他,气得不行,道:“我是自己不高兴,你又把气撒谁身上去了!”
最怕他因为自己恼火,到时候一生气,那些闲着爱造谣的杂碎又该生事儿了。
他身在朝堂,受陛下看重,众人追捧;实在是太过瞩目。杨九帮不上他,只盼着自个儿别给他添乱了。
二爷勾起嘴角,笑得有些得意。睁开眼低头来,故意道:“我现在不高兴。”
就许你一人儿不高兴啊?
“你…”杨九被他给气笑了,抬手就想揍他,又下不去手。
算了,浑身也没一块好地儿。
两人相拥而眠。
————————————————
我知道你不高兴,但我接受不了你不告诉我。
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经历了生死,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
你就这样,没出息地被不相干的人几句话给伤了。
人生寻常(一百四十一)
陶阳一早起了身,拉着少爷上师娘院儿里跟着一块儿吃早点了。
夫人还笑话着,今儿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平日里个个躲起来自个儿玩去,这一大早这么懂事上这来吃饭。
吃过了早点拉着说了几句话,小厮进屋来禀告:陶爷,二爷要出门了。
夫人这才反应过来,俩臭小子就是故意等着小辫儿的,又不敢上人家小两口的院儿里打扰人家亲热,就屁颠屁颠来这等着。
陶阳一拱手,嘴角上扬,还没开口就被师娘给抢了个先。
夫人一副看透了的嫌弃样儿,挥了挥手道:“走吧走吧,眼不见心不烦。”
“娘~”少爷一下就被母亲那副样子给逗乐咯,笑得欢喜又有些无奈。
平日里确实是忙,要不是自个儿和陶阳住一块儿,他们两人也碰不上。更不说母亲的院子,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的,也没赶上请安的时候,如今名气越来越响,繁琐事儿都比父亲还多了。
“赶紧走!”夫人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儿,下逐客令:“你两不走我这院儿里的衣裳都晾不干了。”
“啊?”陶阳没听明白,愣神儿的样子还有些傻气楞秋。
“太阳不打西边来,我也等不到你俩这么懂事儿。”夫人白了一眼,不爱搭理他们。
说起来,夫人都有些想烧饼了。
还是饼子听话,这些个儿臭小子全是没良心的!打小怎么喂起来的,一口汤一勺饭的啊。长大了,个个儿都有小心思了,不搭理她老一辈儿的了!
饼子从前在家住那会儿,就老陪她逛街走铺儿去。唉,娶媳妇儿就搬新家了,都没人陪她出门儿走走了。
夫人感慨着,把烧饼小时候闯的祸和三天两头有人上门告状的那些事,全忘了。
整个胡同,要说最淘的,烧饼没差了。
“娘,等过了这几天,一定好好陪您。”少爷笑得孩子气,在夫人膝下撒娇。
陶阳看着,觉得这傻少爷比师娘还逗人儿。师父这些年该不会拿他当姑娘养起来的吧,想想都好玩儿。
夫人才懒得理他,这么些年她算是看明白了。这满盛京啊,谁的话都能听,打德云出来的这些个小子啊,是一个都不能信。说起话来放烟花似得,看着美,全是哄人玩儿的,这嘴皮不知道还当是说书的呢。
两人行了礼,在母亲一脸嫌弃下出了院儿,出了和晖堂就和辫儿哥撞了个对脸。
陶阳笑盈盈地,二爷一对上他这笑意就觉着脊梁骨发凉。
这小子,打小就蔫儿坏蔫儿坏的。
“一大早,你可让我省省心吧。”二爷皱着眉头,耸了耸肩膀,陶阳这笑得他有些脊背发凉。
“这不是有事儿让咱舅爷帮个忙呗。”少爷笑着,挥挥手让九涵站一边儿,亲自扶着二爷,献殷勤。
“你可拉倒吧你。”二爷白了他一眼,嫌弃得不行;道:“就知道没好事儿。”
还舅爷,平日里就没听他规矩喊过舅舅。一到有事儿相求的时候就想起来了,到时候有什么差错,姐夫就头一个骂他不懂事儿,拉着小孩儿胡闹什么的。
“你怎么跟我娘一样一样!”少爷也嘟囔着,果然是姐弟,这小眼神儿给他白的。
陶阳笑了笑,私底下拉了拉少爷袖口,示意他别闹了。
“辫儿哥,您就帮个忙呗。”陶阳坏笑着,压低了声音:“一句话的事儿,到时候让护城军别让他们那么痛快呗。”
二爷脚步慢了些,看了陶阳一眼,心头一转能猜个大概了。气恼着:“你们也是闲的,逗他们干什么,直接赶出去。”
“这一折腾又得等好几天…”
逗就逗,随你们高兴。但不该留的人是一个都不能留,引狼入室。
昨儿夜里二爷气恼着,出了屋门上陶阳他们屋里坐了会儿。陶阳是个明白人,一看他那副样子就明白了,除了杨九馕谁能让咱云二爷这么无奈。
陶阳给倒了杯茶,说了通白日里的那些事儿,要紧的还是庄儿说的那些话。陶阳四两拨千斤地转了话头说庄儿以下犯上,掌嘴了;同样的事儿和二爷这么一说,他自然是不好哄骗过去的,当时就气得不行了。要不是陶阳拦着,昨晚庄儿的脑袋就落地了。
陶阳这回这么有耐心,不用说也知道是和咱们大少爷沆瀣一气的。他是打小爱戏弄人,那也是只对自家弟兄,那些不知打哪儿来的闲杂人等压根儿就不入眼,哪里还会想法子绕着弯儿去收拾。
“这些人都过分多少年了。”少爷道。
“技不如人还心有不平。”
他是越来越有当家人得样儿了。
“不收拾不足以平民愤。”
“碍着情面儿不撕破脸,难道还纵容着吗?”一想到那些个人造谣生事,无中生有地抹黑德云书院,他就恨不得让人撕了那些嘴。
能处就处,不能处,死远点儿。
“随你们。”二爷一背手,三人已经走出了影壁。
“趁早啊,看了心烦。”他什么都可以不管,但不能不在意杨九。
那可是他的小媳妇儿啊,他的人还让外人给欺负了,跟谁俩呢?
这些日子里,盛京闲言碎语越来越多,比起当年两人定亲时还要多,分明就是有人刻意引带百姓闲话。
九馕耳根子软,看着不上心,其实句句都听到了心里去憋着自个儿难过;谁也不给说,包括她辫儿哥。
杨九攀高枝?这都是什么丧良心的话,当初受伤那会儿谁站出来了?没别的,咱云家二爷送您去和阎王爷攀亲戚。
看咱们二爷的意思就算是点头了,少爷终于舒心一笑,拉着二爷的手谢了声。
玩儿嘛,不用心都对不上人家昼夜不停编瞎话的那股劲儿。
三人同时出了门,马车都在府门前侯着,这刚要挥手作别各自忙碌,巷口驾了匹马出来。
这是书院的小厮,下马行礼。
道:“少爷,先生让您赶紧去一趟。”
每日里都要去的,今儿派人来催了,那必定是有什么要紧事儿了。
陶阳皱眉,问:“知道什么事儿吗?”
“听说…听说…”小厮有些欲言又止,抬头看了眼三位爷,低声道:“表少爷调戏了婢女…”
“谁?”二爷一问,神色里满是不相信:“胡说什么呢!”
大楠那小子长这么大的喜好,八成也就是和九龄打一架了,他要是有心思调戏姑娘,老早娶媳妇儿了!
这书院里哪有什么姑娘,除了厨娘也就那一个了,陶阳攥紧了衣袖有些气恼;有些人承受不起你的恻隐之心,弄死才是最好的结局。
“也…也不是…”小厮挠挠头,有些憨气:“婢子是说和表少爷定了终身,表少爷不认,她就说表少爷…”
翻脸不认人。
“咱们先去。”少爷拉上陶阳,转头对二爷正色道:“您就不用了,交给我们了,放心去忙活吧。”
“看着点儿。”二爷点点头,不再多说;目送他们上了马车远去。
有些人就是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