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恩恍然大悟,这下他可是放心多了。不过该担心的还是要担心一下,“那……郑家集那边……”
“郑家集肯定是有布鲁氏菌疫情,但是疫情的规模不好判断。”宋文叹了口气,“要不然疾控中心能下这么大的决心,把小半个镇子的人都拉到咱们院里做采样?”她摇着头道,“那边的卫生院和镇医院能力不足人手不够,要全靠他们和疾控中心的移动采样车,猴年马月才能完成一次普查——所以这才把人拉到咱们这里来的嘛。”
她打了个哈欠,朝着孙立恩挥了挥手,“叫你来就是估计你心里可能得有点想法,所以专门过来跟你说一下——只要你如实汇报,就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按照相关法规上报疫情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但其他内容不是。只要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行。”
“好的。”孙立恩这下是真的心里稳当了,“那我现在回去继续取样……”
“你去急诊。”宋文继续打着哈欠,“周军刚刚给我来电话了,急诊大厅里排了不少患者,你去门诊上支援一下。”
第565章 突如其来的CPR
急诊大厅里人满为患,而平时还能偶尔出现在急诊大厅和抢救室的医生们今天一个都看不到——整个急诊大厅里就只剩下了两名护士在维持着就诊秩序。除非是最严重的四级和三级病人,否则其他所有人都得坐在急诊大厅的座位上等着。
急诊门诊的十六个诊室目前只有四个正在运转,不少患者为了尽快就诊,甚至直接堵在了诊室门口——哪怕候诊的屏幕上并没有显示他们的名字。
候诊的患者们大部分还算情绪稳定,但运转过于缓慢的诊疗必然会逐渐引起患者的不满。甚至有可能导致出现医患冲突。而且大量二级病人,甚至有可能在较长时间等待后病情加重为三级乃至四级。这可比医患冲突更加致命。
“你去第九诊室,这是钥匙。”小护士看见了孙立恩,仿佛见到了救星一样。“赶紧去,好多人在等着呢!”
孙立恩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先去休息室里区自己的听诊器——反正第九诊室里也有备用的。就连个人防护用品也一样——他决定暂时先用第九诊室里的普通外科口罩,而不是防护更加严密的医用N95。反正都有防液体喷溅的护目屏可以用,而且如果真有高危传播的患者,那至少状态栏还能给自己一个提醒。
看在老天爷的份上,现在的四院已经够惨的了。但愿不会再有烈性传染病被送到四院里来——孙立恩在内心里祈祷着,然后打开了第九诊室的大门。
人群移动是会发出声响的。在打开大门的瞬间,孙立恩就听到了自己身后传来的巨大动静,他扭头一看,不少在门口排队等待的患者都朝着自己这里走来。而且脸上挂着明显的急切。
“各位,各位!”孙立恩连忙高举双手,制止着人群靠近,“没有在旁边屏幕上显示名字或者叫到名字的,请先回到急诊大厅等候……”
要是有人听孙立恩的呼唤,那就不会所有人都堵在这里了。人群自然不会散去,甚至还有越堆越多的迹象。在急诊大厅里维持秩序的保安们废了好大劲,才勉强从人群中开辟出了一条可以通行急救床的通道。并且开始疏导人群,让堆在门口的患者们尽快回到急诊大厅里等候。
正在乱糟糟的人群开始散开的时候,孙立恩从眼角余光里,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影以不太正常的速度消失在了视野中。这个不太寻常的情况迅速吸引了孙立恩的注意,在艰难挤过了人堆后,孙立恩迅速发现了那个倒在地上的中年男子。
“王宝国,男,44岁,冠状动脉前降支堵塞99%(01。21。32),室颤(距离除颤成功还有0/6次)(00。00。44),大面积心肌梗死(00。00。21),”
状态栏一如既往的给力,孙立恩甚至连轻拍大喊,用听诊器去听心跳音的步骤都不用,就直接看出了这个瘫倒在地上,失去意识的中年人是心梗发作了。
“保安,推抢救床过来!所有人,都让开!”孙立恩第一句叫了救援,第二句则是要求人群散开。随后他就直接扑到了王宝国身旁,将他平放在了地面上,用非常粗暴的手法直接扯开了他胸口上的衬衣扣子,并且大喊道,“先生,先生?!你能听见我说话么?”,同时还拍了几下王宝国的双肩。在确保衣领不会对他的气道产生阻碍,并且确认没有颈动脉搏动后,孙立恩立刻开始用尽全力进行CPR。
心肺复苏术是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都要掌握的技能,而急诊医生掌握这个技能的水平又要比其他科室人员更高一些——他们才是最常用到心肺复苏术的医生。
孙立恩这边刚刚完成了十五次按压,然后做了一次人工呼吸,守在急诊大厅的保安就推来了抢救床——为了方便搬运,他们甚至还非常机灵的选择了床板可拆卸的转移担架车,而非四院内常用的床高固定,下面带有四个轮子的普通抢救床。
担架被保安们从担架车上拆了下来,然后他们把患者搬运到了担架上,再以最快的速度把担架重新安装了回去,从搬运到完成安装,一共用了四秒钟。而孙立恩则直接爬到了担架车上,继续以一个非常别扭的姿势继续着胸外按压。
“送抢救室,快点!”一边尽全力按压着王宝国的胸口,孙立恩一边大喊道。而保安们则在孙立恩说话之前,就已经开始推动着担架车往急诊大厅跑去。他们跑的速度很快,孙立恩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头发都被吹动了。
抢救室的电磁门早就被护士打开了。担架车以一往无前的速度冲了过去,而在马上即将到达电磁门旁的转角的时候,四个保安同时用力,努力试图让担架车停下来,然后才好调转方向,把床推入到电磁门里。
可惜四个人用力的时间……不是特别统一。担架床还在移动的时候,床身就已经彻底横了过来。孙立恩正在努力做着胸外按压,却没想到自己膝盖下面的担架床突然玩了一手横向漂移。无处借力的孙立恩直接被甩下了担架床,整个人毫无保护的直接摔在了地面上——还好,在即将脸着地降落的瞬间,他用自己的双臂在地面上稍微撑了一下。要不然绝对会被摔断鼻梁,或者被碰掉两颗门牙。
孙立恩摔倒地面上的时候,担架床正好也完全停了下来。而落在地面上的孙立恩完全没有感觉自己身上哪里在疼。他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新站起了身,然后又跳上了担架床开始胸外按压。而保安们则在半秒的迟疑后重新启动,终于是把王宝国和孙立恩一起送入了抢救室里。
“心跳骤停,可能是室颤!”孙立恩一进抢救室,就冲着抢救室里的同事们喊了起来,“拉监护,取除颤仪和喉镜来,快!”
周军从一个患者的床旁跑了过来,一边跑着一边喊到,“先上监护!拿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确认波形之后再除颤!”
第566章 抢救
心脏骤停,并不意味着一颗正常工作的心脏就突然不跳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心脏骤停”的患者(除了“心跳停搏”)以外,心脏仍然在以某种不正常的方式跳动。只不过跳动的方式决定了它们可能没办法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仅有的两种可以通过电击扭转的异常心脏骤停——即可电击心率。而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跳停博(asystole,ASY)则属于不可电击心率。
这四种异常心率,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基本完全一致,但就和分类区别一样,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电除颤扭转,但另外两个则需要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和阿托品等,并且继续胸外按压以扭转。
区分这两类治疗方案完全不同但表现症状完全一致的心脏骤停,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所在。而唯一能够区分它们的,则是心电监护仪。
周军的补充医嘱非常及时,如果没有确认波形而直接电除颤,那很有可能让已经很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错误使用电除颤,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已经受到损害的心肌,并且最终导致患者复率失败从而死亡。当然,孙立恩是知道患者室颤的。但周军又没有状态栏,他又有些担心孙立恩的判断可能出现问题,这才赶紧过来接手。
心电监护仪下,室颤波形显示的非常明显——王宝国的心电图中,QRS波群和T波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态和大小不等,而且毫无规律的高频率颤动波。与此同时,面部青紫和监护仪上显示为?/?的血压指示也进一步说明,患者体内并不存在血压。
除颤复率的事情有其他医护人员负责,孙立恩从担架床上跳了下来,然后一把接过了护士递来的喉镜,转身站到了王宝国的头顶处,向后扬起了他的下颌,随后开始进行插管。光凭借30:2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是不足以彻底扭转室颤的。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保持气道开放乃至进行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内容。它的重要性,甚至和保持高效率的胸外按压是同一等级的。
在患者接受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插管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工作,如何在上下起伏的口腔深处找到声门,并且准确插入气管——这个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孙立恩插管的经验并不算特别丰富,但今天的他仿佛曹严华医生附体了一样。仅仅十秒钟的功夫,他就顺利完成了插管,并且还迅速调整好了呼吸机的参数。与此同时,电除颤仪也被拉到了一旁开始进行充电。
接手做胸外按压的医生又换了一位。按照四院的经验,只要人手足够,那就应该每隔两分钟更换一次进行胸外按压的医生。这玩意是重体力活,一般来说,超过两分钟,按压的力度和频率就会开始下降。而不达标的胸外按压是起不到人工维持循环的作用的。
“110焦,闪开!”四院的急诊室在两个月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设备更新。除颤仪从原来的单项波除颤仪全部升级为双向波,新的除颤仪价格贵了五倍不止。但由于除颤时能够延长心肌电位时程,所以能够以远低于单项波除颤仪的能量进行复率,而且成功率很高。
操作除颤仪的是曹严华医生,他本来是想过来帮忙插管的,但看到孙立恩一次成功后,他毫不犹豫的就接过了护士手里的除颤板。现在不是夸奖孙立恩插管水平高的时候,尽快完成除颤比什么都重要。
一块涂抹好了导电凝胶的除颤板被放在了王宝国的右前臂锁骨处,另一块除颤板则被放到了王宝国的心尖位置。在确定所有人都和患者以及担架床没有接触后,曹严华医生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按钮。
“室颤波形,继续!”孙立恩瞥了一眼监护仪,果然还是室颤波形。他窜到床旁,开始了新一轮的胸外按压。王宝国头上的提示说的很明白,还有五次除颤才能成功复率,并且也没有出现“食道异物”或者“右支气管异物”之类的插管失误提示。而在多次复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必须一直持续下去。一想到这里,他就觉着有点庆幸——多亏已经完成了插管和机械通气,要不然还得分一个人去给王宝国捏皮球。
四院抢救室的医生数量现在严重不足,而整个抢救室中几乎所有能动的医生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很自觉地过来准备接手胸外按压。而周军则在指挥着护士给王宝国持续使用药物,“肾上腺素一毫克,静脉推注!”
第一次除颤后两分钟——也就是孙立恩又坚持了两百四十次按压后,第二次除颤开始了。然而除颤仍然无效,王宝国依旧保持着VF心率。
“血管加压素四十单位,静脉推注!”周军面色不变,开始调整了用药方案。利多卡因理论上能够降低室颤阈值,但在临床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今年的指南上,利多卡因的地位有所下降,胺碘酮成功上位进入一线用药方案。如果第二次除颤依旧失败,那就得考虑是增加肾上腺素用量,还是再上胺碘酮了——肾上腺素每隔三到五分钟就可以再使用一毫克。当然,副作用也是有的。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很容易导致患者复率后马上再次出现室颤或者心动过速。
“第三次除颤,140焦!”曹严华再次除颤,王宝国的心跳似乎短暂恢复了一下窦性心律,但维持时间大概也就几秒钟,监护仪提示患者马上又陷入了室颤的状况中。
“利多卡因,五十毫克静脉推注。”考虑再三,周军还是决定先用利多卡因辅助。原因也很简单——胺碘酮剂量偏大,应用在室颤中需要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而王宝国现在进入抢救室还不到五分钟,中心静脉导管还没有埋入。另一方面,急诊室里抢救室颤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利多卡因。周军也倾向于在工作中首先使用自己熟悉的药物,而不是根据医学会议中的指南随时更改——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之前的方案是错误的。
“第四次除颤,150焦!”曹严华第四次除颤,效果还是很差。孙立恩正想上去接手再做一次胸外按压,却被周军给拦住了。
“让护士上。”周军瞥了一眼孙立恩,眉头抽动了一下提醒道,“你胳膊上有血。”
孙立恩愣了愣,王宝国是室颤又不是有外伤,自己身上怎么可能会沾上血?但周军的表情孙立恩倒是看得真切,他顺着周军的目光往自己的左臂上看了一眼,然后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胳膊上看起来鲜血淋漓,好像伤的还挺严重。
“没事,应该是刚才摔了一下磕破了皮。等会处理一下就行了。”孙立恩迅速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胳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体内分泌肾上腺素的缘故,他倒是一点都没觉得疼。“我去叫麻醉来埋管吧?”
“用不着。”周军摇了摇头,自己从一旁的柜子里拿了一包埋管器具,“我来就行。”
第567章 神乎其技
之前请了麻醉科的医生来进行中心静脉埋管,是因为那个时候欧阳区长的丈母娘伤情实在是太严重——严重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