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中心,太阳城的层高远比一般的住宅小区更高。七楼楼顶,距离地面最少有个四十米的高度。从这种高度摔下来……一般来说有个全尸就不错了。
而张俊义虽然多处重伤,但毕竟整个人囫囵个的摔在了地上。这是一系列的外力所造成的结果。
七楼下方大概六米的位置,有一片作为装饰和挡雨板的玻璃层。张俊义在七楼的墙壁上扒了一会后脱力下坠的时候,身体自然做出了保护动作。他的左侧胳膊自然向后方伸出,试图为身体做些缓冲。
而坠落所造成的动能通过张俊义的右侧胳膊直接传导到了他的肩关节上。剧烈的冲击瞬间让他的肱骨从肩窝中脱出,同时带动着张俊义的身体向前翻滚了起来。
与此同时,这次撞击也击碎了那片作为装饰和挡雨用的玻璃。平心而论,商业广场用普通玻璃做外立面的挡雨层也不一定需要用防爆的——这又不是上人的那种空中走廊。
爆裂的玻璃吸收了相当一部分下坠的能量,但也为张俊义带来了额外的附加伤害。这样的玻璃层,在这四十多米的高度上一共有三层。
接连不断的玻璃破裂声结束后,撞碎了三层玻璃并且侧臀位着地的张俊义以多处重伤的结果摔在了地面上。
“这人运气不错。”听完了孙立恩的话,刘堂春摇了摇头,“不过咱们的运气就差了点。”
“我也没想到他能撑到救护车来。”孙立恩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原本以为他可能一两分钟内就没了。”
对于医院来说,张俊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很麻烦的病人。这样的病人且不说能不能为医院带来什么收益,救不救的回来。光为了抢救他,就得动用几十名医生,十几名护士。五个甚至更多的部门协同。
绿色通道机制下,治疗费用全部由院方先行垫付。之后患者本身的付费能力有多少尚不可知。如果人没救回来,或者患者有什么其他的后遗症,家属要来医院扯皮的话又是一堆麻烦事儿。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也就只有在这种全都是同事的环境下,刘堂春和孙立恩才会说这种话——如果被其他人听去,少不得又得被扣上一顶“没有医德”的大帽子。
麻烦是真的麻烦,但面对这些麻烦时仍然坚定站在自己岗位上履行职责,这也是医生的工作。抢救一个病人需要什么理由么?至少医生们不觉得自己认真工作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倒是不抢救反而需要先搞一堆同意书,要是没有什么特殊理由,医生们才不愿意自己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不抢救同意书呢。
布鲁恩博士的膝盖上基本已经被处理干净了。刘堂春往后退了半步,眯着眼睛看了看伤口,满意的点了点头,“还行,手艺没落下。”随后他嘱咐道,“你这个清创还是得再让其他医生看看。如果有必要,拍个CT看看。”
X光会直接穿透普通玻璃,而CT对高密度敏感。刘堂春也是关心自己手下的医生,所以才有这种建议。
“我相信刘院长的技术。如果真有必要的话,做个B超也就行了。”布鲁恩博士穿好了自己的牛仔裤,稍微活动了一下膝盖。伤口的疼痛倒是比里面镶着玻璃的时候轻微了一些。他快步走到玻璃窗旁,开始观看手术,“进行到哪一步了?”
“刚刚完成了头皮切开,现在应该已经在钻孔准备去除骨瓣了吧?”孙立恩也有些摸不准。完整的神经外科手术他也没看过。
如果徐有容在的话,现在主刀的应该是她才对。
孙立恩有些怀念自己的同事了,也不知道已经完成了一大人生目标,成为已婚人士的徐有容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四院给医生的婚假有七天呢,不知道徐有容符不符合休假标准。
第709章 史诗级治疗(1)
婚假的事情先放在一边,手术室里正在救人呢。
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已经取下了第一片骨瓣。有些发黄的颅骨被放在一旁的手术托盘上,现场不少神经外科的医生都凑了过来观察创口。现在是确定张俊义颅内压水平的最好阶段。
面对有脑疝征兆的患者时,医生们能够得知患者颅内压水平的渠道根本不存在。普通人还可以通过穿刺腰大池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颅内压数值。而医生们要在符合流程,不直接撬开他脑袋的情况下大概判断张俊义的颅内压……那就只能通过按压他的眼球来大略估计一下。
在不明确患者颅内压的情况下,麻醉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让他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了一个可以接受手术的范围内。而在取出颅骨后,这个工作似乎一下就顺利了不少。
从孙立恩他们所在的角度也能看到,取出了一块大约14厘米长的颅骨后,几乎快要膨胀出来的那片发白的硬膜。
膨出的硬膜意味着患者的颅内压已经高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但现在来看,他的运气还算不错——到了这一步都没有因为脑疝而死亡的话,之后就算是基本解除了脑疝的危险。
虽然还没彻底切开硬膜释放压力,但至少硬膜本身的延展性要比颅骨强的多——人的颅骨可是不会因为内部压力而变形的。
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开始准备切开硬膜释放颅内压了,而腹部的手术也已经进行到了切开腹直肌的部分。
腹部并不是一片平坦的皮肤加肌肉构成的单层或者双层结构。以这次手术中为例,肝胆外科的医生选取的是腹直肌右侧做切口进行剖腹探查。医生们首先要划开张俊义的腹部皮肤,随后再分离腹部皮下脂肪。之后在腹外斜肌上做切口,并且用拉钩分离固定。
分离开腹外斜肌后,暴露在术野内的就是腹直肌和一部分腹内斜肌了。而这两片肌肉的下方则是更大范围的腹横肌。
瓦解了四层肌肉的保护,接下来就能看到腹膜和大网膜了。
腹膜是一层表面薄而光滑,内呈半透明装的浆膜。这一层结构由于有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和腰神经支配,因此对痛觉和其他感觉非常敏感。一旦腹内出现某些严重炎症和气管穿孔等症状,炎性物质和刺激会令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具体表现为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腹膜下方的大网膜则看起来像是有些发黄的零散脂肪层。成年人的大网膜绝大多数时候都和腹膜愈合在一起。而这层韧带结构则是专门用于固定胃肠道在人体内的相对位置,并且还执行着腹腔内的免疫防御作用——大网膜内富含脂肪和吞噬细胞,是腹部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离开腹膜和大网膜后,术野就进展到了肠道部分。从这里开始,肝胆外科的医生们大概也就对张俊义的肝破裂有了大概的一个认知。
“出血量很大,这最少有个800毫升。”主刀的肝胆外科医生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让一旁的胡佳帮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示意一旁的助手们把手里的牵拉器拉的更开一些,同时还询问起了一旁的输血医师,“备血够不够?要不要上血液回收?”
“能用自体的就最好用自体的。”输血科的医生推来了自体血液回收机,并且把机器放在了一个不怎么妨碍外科医生们工作的位置。“不过他这个出血量可不小,得加一部分血小板和新鲜血液。”
自体血液回收机是一种在手术中减少输血量的重要工具。虽然由于国内输血科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应用难以全面铺开,但这仍然是一种解决血库备血不足的重要手段。
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原本只是需要丢弃的医疗废弃物而已。解决出血在自体血液回收机出现以前只有两种方案——减少出血或者输入异体血产品。
减少出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一部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但对于肝脾破裂这种腹腔内大量出血的患者而言,这一策略意义甚微。而异体输血则受限于整个医疗系统的共同难题——无偿献血量不足。
无偿献血是一种高贵的爱心捐助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卖血、无序采血等现象的发生,但我们必须承认,无偿献血难以完全覆盖医院的用血需求。
尤其是在出现了肝脾破裂等严重出血急诊病人的时候,这一矛盾就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单纯使用异体血,仅以张俊义为例,他所需要的输血总量最少也得3000cc。这是8名无偿献血者在一个献血周期内能献出的所有献血。
按照现在四院输血科的规定,ABO和AB四种血型按照2。5:2。5:4:1的比例储备。各个血型的最低库存要求为5U,并且要求安全储血量必须为一周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四院的输血科从来就没有这么富裕过。哪怕和省血液中心签订了供血联动合同,四院的输血科也没见过5个单位的AB悬浮红细胞。储存量最大的O型悬浮红细胞也只有6个单位而已。
为了保证A型血的张俊义手术进行,四院的血液科咬牙切齿拿出了8个单位的A型血和6个单位的O型血——总计2800cc悬浮红细胞。这已经是四院目前保持最低储存条件的极限了。
这批悬浮红已经在术前加压输注了超过1300cc,要凭借剩下的1500cc完成手术,在没有自体血液回收机的情况下,这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以一般经验来估计,光一个肝脏破裂,从进入手术室到手术完成的这两个小时时间里,肝脏就得往外再报销个3000cc血液。剩下的血浆数量还不够损耗的一半,要是没有自体血液回收,那四院血液科的医生们就得跳上救护车,去省血液中心打劫血库了。
而有了这种耗资颇高,而且需要专门配以一名输血科医生和一名输血科技师才能运转的宝贝机器,这一部分的血液需求就顿时减小了很多。
按照一般估计,自体血液回收大概能完成60%左右的失血回收。1200cc的失血量,至少从数字上看能够被剩下的血浆所弥补。
说不定手术之后还能还给输血科一袋没有开过的O型血呢。
孙立恩在楼上看着手术室里忙碌的医生们,心里有些感慨。
第710章 史诗级治疗(2)
张俊义的伤势,放在十几年前还没有自体血液回收机的时候,还有可能凭借着大量家属花钱买来的“互助献血”拼一下。再早些年,他的这种伤势甚至不会有医院愿意尝试治疗。
高空坠落伤原本就是最麻烦的全身性创伤之一——人类的身体原本就不是为了高空坠落还能存活而进化的。
帮助人类直立行走而直立起来的脊椎缺乏足够的缓冲结构,巨大沉重而且脆弱的颅骨就成了细木棍上的重锤。高空坠落时,颅骨的势能和缺乏缓冲结构的脊椎硬碰硬的直接发生势能转换。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颅底骨折和胸椎腰椎的爆裂性骨折。
颅底骨折的损伤首先表现为脑疝。而引起脑疝的原因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明确——在看到中线偏移之后,刘堂春直接决定终止CT检查,马上行急诊开颅手术。因此,现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硬膜已经被主刀的神外医生切开了。孙立恩现在才看出来,在手术室里主持这台手术的,居然就是柳平川。
柳平川副院长作为二级教授,同时身兼神经外科主任和副院长的职务。毫不客气的说,出身于同协的柳院长是整个宋安省乃至周边几省神经外科的第一把刀。面对这样的重症伤患,而且还是最考验经验的急诊探查手术,还在医院的柳平川责无旁贷。
更何况刘堂春在接到了孙立恩的电话之后,当机立断就跑到柳平川的办公室里,把一脸懵逼的柳副院长抓到了手术室里。
就算是看再老刘的面子上,这台手术也得柳平川亲自负责。
而另一方面,负责治疗肝破裂的肝胆外科医生,也是被刘堂春抓来的壮丁——赵崇喜主任。
赵主任自己原本是准备下班了的。但好巧不巧的是,今天正好是小嫣然回来复查的日子。小丫头现在每天都得去上学,而小学放学就得等到下午四点半。从学校赶回四院,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为了给小嫣然做好检查,赵主任自己主动决定加班。结果这边小丫头还没到四院,自己就被一手扯着柳平川的刘堂春抓了个正着——肝胆外科主任诊室正好就在神外主任诊室隔壁。
刘堂春一手抓着一个主任,同时肩膀里还夹着自己的手机呼叫支援。“老郑,赶紧来医院,有个高空坠落伤要处理!”
柳平川对于刘堂春叫外援的行为有些不满意,“脊椎外的问题,我们神外就能处理了。你叫老郑来干啥?”
“你能把脑疝给我处理掉我就谢天谢地了。”刘堂春瞪了一眼柳平川,“腰椎和胸椎爆裂的问题可以等你们搞定了脑疝和内出血之后再说。”
“我一起搞掉算了嘛。”柳平川还是有些不忿,“你叫老郑过来,他那个身板扛得住这好几个小时的手术?”
“老郑接第二台。这手术连台做。”刘堂春急匆匆的步伐没有任何停滞的意思,“你和老赵先解决最要命的问题。”
“为啥不叫脊椎外的小江?”赵崇喜主任在一旁总算是听明白了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他有些不解的问道,“小江他们科室搞腰椎和胸椎的爆裂性骨折不是正对行么?”
“腰椎加胸椎,还有颅底骨折。这种高坠伤说不定还有几根肋骨也是断的。”刘堂春解释道,“抢时间嘛,第二台处理脊椎颅骨和肋骨——如果有其他长骨骨折,也让老郑一起收拾掉。”
“他江清源也别想跟我抱怨抢活的事儿。老郑就是他师傅,脊椎外从骨科独立出来才几天啊?他就想翻脸不认人了?门儿也没有啊。”柳平川对于脊椎外这个科室的存在心里多少有点芥蒂——脊椎外当年的成立在四院里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神外和骨科被抽调走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才支撑起了脊椎外这个科室。但江清源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用来带领科室还稍显稚嫩,这也导致脊椎外在四院内存在感不是太强。
·
·
·
“这次手术阵仗够大的。”孙立恩在认出了柳平川之后好奇心大起,仗着自己的状态栏,他开始四下打量手术室里究竟都来了哪些主任。结果不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