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还行。”孙立恩瞅了一眼监控仪,“血氧浓度到93%了。”
“一会等院感的人进来,你也去接受隔离得了。”刘堂春看着孙立恩脸上的口罩,松了口气。n95级别的口罩防御禽流感还是够用的。只要认真消毒,再稍微隔离一下就好。禽流感目前主要的传染方式还是通过禽类传染给人,而人传人的情况尚未出现过。比起,禽流感明显要更“温和”一些。虽然死亡率高达30%以上,但至少它并没有那么烈性。
刘堂春的好意却被孙立恩拒绝了。“您就当是培养年轻人,让我继续处理下去算了。要是之后把人转送到其他医院去治疗我当然没话说,可既然人在咱们医院,而且咱们院里实行的是首诊负责制。那徐有容被隔离了,这个病人理应交给我来继续处理。”
这是孙立恩用来说服刘堂春的理由,但对孙立恩自己来说,他坚持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禽流感发展到重症肺炎的地步,患者情况可能会非常极端多变。而拥有状态栏,也就意味着他能够比其他的医生更早发现问题,在其他医生等待检验科结果出来之前,他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并且及时进行干预。
而能做到这种事情的,恐怕全天下也就只有孙立恩一个了。既然这个患者碰到了自己手上,那就尽全力去做。至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想着“啊,当初我要是留下来继续治疗她就好了”。这就是孙立恩的想法。
“你小子瞎凑热闹。”刘堂春看了孙立恩一眼,“你一没结婚,二没孩子,也不是党员,这种事情轮不到你……”
就在刘堂春准备驳回孙立恩的请求时,心肺监护仪第三次叫了起来。孙立恩和刘堂春一起看向了身后。只不过刘堂春看的是监护仪,而孙立恩却先去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吴芬妹。
“吴芬妹,女,57岁,h7n9禽流感感染,重症肺炎,顽固性低血氧症,高凝血状态。”
而刘堂春看到的,是心肺监护仪上吴芬妹血压的快速下降。从一开始的150/90直接悬崖式下落到了80/45的危险程度。
“刘主任!”孙立恩朝着刘堂春喊了一声,“看她的手!”
吴芬妹的手臂上出现了一片片的紫癜,而扎着静脉输液针头的部位,开始向外渗出了血液。血液的渗出量虽然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能算少——刘堂春掀起了半遮在吴芬妹手臂上的被子,这才发现针头处渗出的血液已经染红了一大片床单。
“皮肤紫癜,出血倾向,血压快速下降……”刘堂春倒吸一口冷气,“这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啊。”
刘堂春看向吴芬妹的眼神,仿佛正在看着一个死人一样。虽然他马上就要求外面待命的医生们送来了肝素,但就连孙立恩都知道,吴芬妹的情况已经危重到了几乎没救的地步。
引起吴芬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可能是休克所引发的循环系统障碍,可能是因为禽流感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造成的全身性凝血,甚至可能是因为之前上呼吸道长时间出血所触发的凝血反应。总之,引发这个症状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不能尽快扭转dic,吴芬妹很快就会丧命。
而处理dic的方法也因为这一症状的极端两面性而显得困难重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两大主要症状,第一是凝血,第二则是出血。
当这两种极端矛盾的情况同时出现在患者身上时,就轮到医生开始头疼了。
第165章 抉择
当两种原本应该互相对立的极端情况同时出现在患者身上时,最头疼的那个人一定是这个患者的医生。
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个症状的具体发病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人体在各种条件下,错误启动了凝血程序而导致的。大量的凝血纤维和血小板在人体血管内被错误启动,因此在人的全身各个部位血管中都出现了血栓。而这些血栓会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动,从而导致人体各处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因此出现缺氧等症状。
而人体内的凝血物质总量是有限的。等到这些凝血物质变成了人体全身各处血管内的血栓,那真正需要止血的地方就得不到足够的凝血物质。因此,人体又会倾向于自发性出血。毕竟人体实际上是个经常会出各种小差错的地方。
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受损,而组织细胞又在时刻修复着损伤。双方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人体是健康的。而dic则会彻底推翻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修复的地方无法得到修复材料,而正常的血管内塞满了会阻塞血液流通的血栓。
而对于dic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以外,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肝素。同时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并且针对引起dic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发生在吴芬妹身上的症状其实很直接,禽流感引起的严重感染触发了凝血。而根据吴芬妹的情况变化来看,她现在应该是处于dic的初期表现阶段。治疗手段也就明显而且直接了——小计量肝素静脉滴注(50100u/h),同时补充晶体液。
刘堂春熟练的从洁净室推车里找出了肝素,只不过因为穿着防护服,让老刘同志用套着好几层手套的手去配药实在是有些困难。于是孙立恩就当仁不让的成了孙护士。虽然他配起药来笨手笨脚的,但总要比刘堂春方便一些。
“直接把药瓶换掉!”刘堂春看着准备给患者再扎一针的孙立恩,气不打一处来。“你是怕她出血出的不够多是吧”他指着那瓶快吊完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喊着。等到孙立恩把药换上去之后,这才飞起一脚踹在了孙立恩的屁股上,“平时挺机灵一人,怎么现在笨手笨脚的”
孙立恩揉了揉被踢的生疼的屁股,苦笑道,“这几天实在太累,我感觉自己脑子都是木的。”
“看你没头没脑往里面冲的样子就知道了。”刘堂春冷哼一声,门外院感办主任毕天华及时插话道,“老刘,你的气瓶还有两分钟就空了,赶紧出来!”
刘堂春背负的气瓶不大,一点五升水容积的碳纤维气瓶理论上如果仅供呼吸的话,可以提供半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但由于气瓶是直接连接在正压防护服上的,因此留给老刘同志的理论上的安全时间也就只有十五分钟。自从他进入洁净室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十三分钟,毕天华生怕老刘这把老骨头出什么问题,这才连忙叫他出来。
“他们一共拿了三个气瓶来,我这是最后一瓶了。”刘堂春也有些苦恼,“你干脆和我一起出去算了。”
“禽流感人传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孙立恩的回答有些答非所问,“既然不管谁进来都要冒风险,那还不如让我多盯一会。这样至少能减少暴露在风险中的医生人数。而且这个口罩……”他指了指自己脸上的n95口罩,“有效防御时间有八个小时,时间还很充足。”
“那你自己小心点。”刘堂春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我催一催检验科那边,如果确诊禽流感,那就尽快安排患者转院。患者需要用药直接和我说,我给你批许可。”
孙立恩点了点头。只不过他的心里却是一阵苦笑,就以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和情况来看,安排转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强行转院,只怕她半路上就要出事。
说不定等患者的检验结果出来以后,她的生命体征就能稳定了呢。孙立恩在心里这么想着。
洁净室和外界的交通渠道除了大门以外,还有一个墙上的“洞”。洞口两侧装着有机玻璃门,可以用来传送样本和药品以及手术器械。说起来,在抢救室能有这么一间洁净室本来就有些奇怪。也不知道当初设计人员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才会在这里放一间百级洁净室。
孙立恩给吴芬妹挂上了晶体液,看着血压变化不大后,经过刘堂春的同意又静脉加注了一支去甲肾上腺素。看着吴芬妹的血压从80/45逐渐上升到了95/55之后,稍微放松了一点。
洁净室里没有凳子可以做,孙立恩左右看了看,只能找了个墙角靠着,慢慢坐在了地上。他实在是太累了。
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孙立恩忽然睁开了眼睛。他警觉的站起身来,看了看吴芬妹头上的状态栏,迅速拿起一支注射器,从吴芬妹还在缓慢渗血的静脉注射针头上抽了一管血来。然后将注射器封好,放到了墙壁上的转送洞里。
“急查肾功能。”孙立恩简短而迅速朝着外面候着的小郭吩咐道,“马上请肾内科的徐策医生来会诊。”
小郭不敢耽搁,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注射器,又在外面套了一层塑封袋后,连忙转身冲出了抢救室。
而孙立恩则回到了吴芬妹身旁,状态栏再次更新出了一个新的状态,“急性肾功能损伤。”
肾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肾脏过滤体内的废物需要大量血液提供能量和氧气。因此在dic患者中,会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aki)。而帕拉米韦这种药物是新型产品,在人体中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研究尚不十分确切。虽然药物本身基本会以原型药的形式经过肾脏排出,但在排出过程中是否会增加肾脏负担谁都说不准。吴芬妹已经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伤,应该是由dic引起的。但孙立恩仍然有些拿不准应不应该减缓帕拉米韦的输入速度。
所以他决定叫人来帮忙。
喂周策嘛dic那个烂仔来肾脏闹事了,过来帮忙!
第166章 吸引火力
周策来的很快。他一脸惊讶的看着被关在洁净室内的孙立恩,愣了半天后问了一句“你也偷了小护士的内裤?”
“啊?”孙立恩一脸懵逼,“啥?”
“哦,没事了。”周策很镇定的摆了摆手,“那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孙立恩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周策,半天后才拧着眉毛问道,“周医生,我想问一下,这个透析设备……怎么安装。”
“透析?”周策想了想摇头道,“你问这个干什么?让护士们来做不就好了?”
“疑似禽流感。”孙立恩指了指自己身后的病床,也不管周策到底能不能看得见。“院感的防护服三个气瓶都用了,再充气得花些时间。患者的情况……不太好。”
“有检查报告么?”周策很快理解了现在的情况,也不多说废话,直接问道,“排尿量有多少?”
“检查报告还没出来,入院到现在两个小时,排尿量大约15毫升。”孙立恩蹲下身子,拿起了挂在床边的尿袋看了一眼。“入院后到现在,已经给患者补充了超过500毫升液体。”
“尿量有些少,但是还得看过报告后才能确认有没有急性肾损伤。”周策想了想,“我先教你怎么连接。”
透析机其实经过几代进化之后已经变得相当容易使用了。和腹膜透析不同,透析机的基本原理是“过滤血液”。从动脉处抽取血液,然后通过超渗膜过滤,再将除去杂质的血液重新输回静脉中。而腹膜透析则更多利用了人体自身的结构特征,利用腹膜的半透膜性质,通过注入和抽取透析液来吸附过滤杂质。
虽说dic本身就是腹膜透析术的适用范围之一,但使用腹膜透析毕竟需要在腹膜内放置透析管才能使用。而现在的情况下,仅靠孙立恩一个人肯定无法完成这种操作。因此周策根本就没去考虑腹膜透析,而是直接选择让孙立恩学习连接透析仪。
“透析仪使用会附带这样一个操作包,里面有两根透明软管。”周策扬了扬自己捏在手里的透明包,“打开之后,你会发现里面有两根挺粗的带针头的管子,一根带着蓝色标签,一根带着红色标签。”
孙立恩在房间里拆开了一个操作包,“然后呢?”
“然后,把机器上所有的通路都拧紧,从红色端口处注入生理盐水。”周策扔掉了手上的操作包,一把抓起了一包生理盐水,像只大马猴一样手舞足蹈的解释道,“生理盐水直接用静脉滴注的管道接是不行的!静脉滴注的管道不够粗,要用连接管!”
“好好好,我知道了。”孙立恩示意周策冷静下来,“我记着呢。”
“哥这是在帮你加深印象。万一你小子忘了预冲,把气泡打了进去,那乐子可就大了。”周策严肃道,“在我觉得你记住了之前,闭嘴听讲,不要打断我的思路!”
孙立恩苦笑着应了下来,顺便从口袋里摸出记录本写起了笔记。
“咱们院里的机器要求预冲1000毫升,所以你就老老实实的冲。不要为了省时间减少冲量,一旦有气泡,那就会出人命。”周策又强调了一遍,这才继续讲解了下去。
“冲管的盐水会从废液口排出,你用操作包里的废液收集袋收集起来就行。然后,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先注入到红色标签的管子里。给患者的注射位置消完毒之后,扎下去。记住,这根红色标签的管子扎动脉。”
“以红色标签管行动脉穿刺术……”孙立恩快速记了几笔,“然后蓝色标签管穿刺静脉?”
“聪明!”周策面无表情的夸奖了孙立恩一句,“这句话是为了表示鼓励,内容你可以无视掉也没关系。”
孙立恩苦笑着点了点头,周策这种一惊一乍偶尔闷骚的性格他还真有些不习惯。
“两根管都有回血之后,往管里冲肝素抗凝。”他翻了翻手里的检测报告,“一般我们用60~80iu/kg的标准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过既然这个患者已经在做抗凝治疗了,那就按照30iu/kg的标准注射。她的体重你自己估计一下。”
“冲管之后,红色标签管连接红色动脉入路,蓝色标签管连接蓝色静脉出路。这种很基本的东西你要是搞错了那就可以考虑辞职了。”周策摆了摆手,似乎他也觉得这段话很没必要,“然后透析仪开机,操作的数据一会我会给你。重点是,一开始过滤的时候,超透膜的那根管子,静脉出路朝上,过滤流量100l/。一开始千万别调太高。”
“等到机器运行超过两分钟之后,再把超透膜的那根管子从机器的架子上取下来,改成红上蓝下。等静脉壶快到四分之三满的时候关机,并且把过滤流量调整到200l/。”周策快速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