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放起来,许大茂收回来的东西都不能露。”
“嗯,我知道,孩子也得嘱咐好了。”
林祯感叹道:“是啊,得低调。”
心中在想,要大展拳脚也得等到八十年代。
不管叱咤商界还是轰动科学家,现在都不是时候,最多是小打小闹的提出些小产品研发。
谁劝都没用。
现在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享受生活的时候。
……
几天后的晚上。
许大茂又笑着找上门来。
“林工,这个东西你一定喜欢,我虽然不懂,但认识字,你看,这个叫王守仁的人,写的字跟你去年写得对联差不多,漂亮的很。”
林祯正在喝水。
一听王守仁三个字,差点一口水呛着。
“咳~咳……谁,谁?”
“王守仁啊,你看,这写得什么知行合一……还有什么知而不行,良知,呃……无……无不行……”
林祯赶紧接过来。
仔细查看,是一张半尺宽,两尺多长的泛黄纸张。
上面还盖有数枚印章。
从纸张和笔墨的颜色判断,绝对是件老物件。
林祯用自己的书法造诣仔细的端摹每个字。
发现每个字里都蕴含着一股遨游于天地间的洒脱力量。
可以肯定这卷字是一个理解了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人,在气定神闲的状态下一气呵成的。
绝对不是普通人的临摹仿写。
这种书法和自己靠系统拉到顶级的书法不一样。
这种书法有残缺美,更自然,更随性。
林祯佩服的连连点头。
可以肯定,这是王阳明的真迹。
虽然篇幅没有‘若耶溪送友诗稿’那么大,但也足够珍贵。
“大茂,你这从哪得来的?”
许大茂得意道:“今天下午去西南乡放电影,我跟村长聊天,说起写毛笔字来,本以为能套出话,得到个笔架笔洗什么的,结果村长说东头住着个老绝户,家里有张盖了好多戳的书法,让我看看认识不。”
“然后呢?”
“然后我也看不懂真假,但觉得字写得漂亮,就要回来了。”
“花了多少钱?”
“一分钱没花,放电影的时候给老绝户,哦不,是给老大爷选了个好座位。”
“下次再去西南乡,记得多少照顾一下那位老大爷,以后遇到鳏寡独居的,不能再这么直接拿了,知道吗?”
许大茂笑道:“嗐!你不知道,这老大爷有意思,我本来要给钱的,他说了,只要拿回家不撕不烧,放好了,比给他钱都高兴,他无儿无女,也没老伴和兄弟姐妹,就算不给我,几年后人死了,这字也保不住,说是字去了城里,他更放心。”
林祯微微点头,心想这位老大爷是个大彻大悟的人。
可惜自己不方便过去见面,只能在心中感激了。
“行了大茂,这个月就到这,别收了,下个月遇到了再收。”
说着让娄晓娥给了许大茂一块钱。
并且给他讲了一些辨认古董的基础方法。
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
到了深秋的季节。
许大茂又替林祯收来了两样东西。
一个宋代哥窑的酒壶,金丝铁线,是个珍品。
一个明代官窑的青花龙纹盘,初步推测,是永乐时期的。
第123章 工业研讨会
这两个月里许大茂收来的四件东西,如果放到21世纪,价格难以估量。
林祯对许大茂的看法也慢慢有了一丝改变。
从现在的表现来说,许大茂已经彻底成了自己的手下。
忠心不比马华、孙安堂和叶芪底。
甚至还有点为了讨好自己不择手段的倾向。
既然已经彻底收伏。
为了让他以后更安心的替自己收东西。
是时候去问问叶芪给他调理身体的事了。
这天吃过晚饭后。
林祯来到诊所,叶芪正准备关门下班。
见师父到来,心里很高兴,立即让座。
林祯问道:“许大茂这段时间来你这调理的怎么样了?”
叶芪道:“他先天不足,后天亏损,我准备先疏通经脉气血,再补后天的亏损,最近几个月里一直都是这样。”
林祯摇头道:“你要先改变先天不足,不然后天补的再多也没用。”
叶芪为难道:“先天不足实在难以改变,除非抱朴真人葛洪仙师在世,用大还丹洗骨伐髓。”
林祯摆手笑道:“用不着那么玄,许大茂的情况我问过,应该是七岁时和傻柱打架,被踢得了,属于先天受损,并不是胎带不足,只需要泄完后天的精气神,再用就九针之术施针,就能重获生机,起到洗骨伐髓的效果。”
叶芪惊讶道:“为激活先天生机,而去泄完后天精气神?会不会太冒险了,精气神一空人就死了。”
“不会,许大茂的情况就得用这个法,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我送你的药丸里有子夜合阳丹和一魄锁魂丹,一个用来吸精气神,一个用来吊口气,保证死不了。”
叶芪点头,“今天就用?”
“嗯,你的九针术已经学的差不多了,施针后再给他文补三月,估计就能恢复了。”
“那今晚秦京茹会不会受不了?”
“不会,她身体棒着呢,三个许大茂也耕不坏的地。”
“那好,我现在就把许大茂给叫过来。”
叶芪赶紧去找了许大茂,林祯在诊所里等着。
琢磨起院里的这些人来。
许大茂已经被自己收伏,用到对得地方后,有着意外的效果。
看来真应了那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事物和人。
甚至说秦淮茹和傻柱,他们也不是绝对的前世冤家。
如果傻柱娶个跟秦淮茹一样的狠人,而秦淮茹的存款被曝光,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了,这都是林祯的猜想。
院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枝节盘绕的捋不清楚,谁也猜不透会走到哪一步。
一会的功夫,许大茂屁颠得跟着叶芪来到诊所。
“林爷!现在没外人,我能喊您林爷了吧?”
林祯抿抿嘴,心想这被拍彩虹屁多了,真是腻歪。
“别这么喊我,还叫林工,叶大夫给你说了吗?”
“是!说了,我就是来领药的。”
“跟你说回去该干什么没有?”
“说了,让我回去就吃药,吃了药就睡觉。”
“然后呢?”
“没了。”
叶芪笑道:“我没跟他细说呢。”
林祯点头,“许大茂,回去让你媳妇秦京茹做好准备,小点声,如果你突然咽气了,别一惊一乍的,让她去前院找叶大夫就行。”
许大茂有点疑惑,“到底要我干什么?犁地吗?”
“嗯,走吧!”
许大茂回了家,立即吃了俩粒药丸开始准备。
叶芪则跟林祯在院里闲聊等着。
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院里的人大部分都睡着了。
秦京茹突然衣衫不整的从家里跑出来,鞋都没来得及穿。
光着脚跌跌撞撞的跑到前院,“叶大夫,快,大茂死了!”
叶芪心中一惊,“啊?没气了吗?”
“是啊!都都都,都快凉了!”
叶芪惊慌的看向林祯,林祯拍了拍他,笑道:“没事,出一身汗晕倒了,身上肯定凉,你就按我教你的步骤施针,去吧。”
“师父,您不跟着?”
“不了,你以后就是替我行医的人,我不会再出手。”
叶芪点头,赶紧跟着秦京茹去后院。
一个小时后。
叶芪满头是汗的过来,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
“师父,按您说得,许大茂活过来了,虚的很,但从脉象上看,先天之气正蠢蠢欲动。”
“嗯,接下来你再给他补个三月,估计就差不多了。”
叶芪笑道:“是,不过这许大茂挺有意思的,醒来第一句话就问您在哪?不要杀他,不要撵他走。”
林祯摇头笑道:“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胆小未必是坏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
第二天许大茂没有去上班,而是托人请了三天的假,专门在家疗养。
……
林祯上班后接到通知。
要跟着杨厂长和技术部贺主任一起去参加上级组织的工业研讨会。
这一次的会议,林祯见到了许多一心一意扑到祖国建设中的人。
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工厂,最低也是工程师的职位。
还有些人早就听说过名,今天是第一次见到真人。
经过交谈,林祯感触颇深。
有春风牌电风扇的设计师,有熊猫牌收音机的设计师,还有春雷牌收音机的设计师。
另外还有重工业的领路人。
这一场研讨会让林祯心潮澎湃。
感觉自己也该适当的提出些新产品的研发建议了。
介于现在祖国的生产力还在萌芽阶段,能源消耗量大。
林祯在中午休息时花二十分钟,画了两张图。
这两张图的设计理念都来自未来。
一张是玻璃反光式太阳灶的设计图,太阳灶开始被国家普及推广的时候是八十年代。
虽然现在还不到63年,但太阳灶没有什么尖端的技术含量。
只是在对能源的理解上超前了,现在的人们对于能源的理解,还是着重于煤炭和石油。
对于太阳能的使用还没有正式的概念,提前几年让人们知道太阳能的优点,并不会影响历史进程。
另一张是家用型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图,这种新产品的普及,原本比太阳灶还晚。
同样是没有尖端的技术含量,只是对风能的一种超前理解。
这两张图林祯没事的时候在家里画过好几遍了,因此算是信手捻来。
画完后交给了杨厂长和贺主任。
“厂长,主任,这是我曾经幻想的两件产品,你们看有没有机会在研讨会上推广?”
第124章 李副厂长请客,聋老太太着急
林祯的设计图画的简单易懂。
杨厂长和贺主任又都是行家。
一眼就看出原理来。
两个人的眼里都闪过一道惊喜的光。
杨厂长喜道:“太阳能确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不知道能源转换的效率怎么样?能不能在一个小时里烧开一铝壶水。”
林祯道:“把铝壶涂成黑色更吸热,只要反射面够大,夏天阳光好的时候,估计二十分钟就能烧开一壶水,冬天就不好说了。”
贺主任道:“你这设计图上的太阳灶底座可以转动,方便多了,冬天中午追着太阳转动,估计一个小时也差不多了。”
杨厂长点头道:“不错,这个太阳灶可以全国范围内推广,尤其在西北阳光充足的地带或者南方炎热的地带,可以省下不少的煤炭,即为国家节省了能源,又为群众们省钱,值得推广,我这就去找领导谈谈。”
林祯问道:“那家用型风力发电机呢?”
杨厂长微微笑道:“暂时来说,家用型风力发电机相比之下就没有太阳灶实用了,毕竟风不是天天都有,而且你这个还需要配蓄电池,以当前群众的生活水平来说,有点不现实。”
林祯点头,“这个我也考虑到了,既然不能家用,可以给领导看看,增大规格后,放到沿海或内陆的常风带,也能给火力发电站减少一些负担。”
杨厂长笑道:“小林啊,这次带你来参加交流会,真是来对了。”
“都是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产品的设计还没有彻底的完善,我本来打算自己没事的时候做出一个试试,成功了再说呢。”
“这次回去就开始研制,走,跟我一起去找领导!”
大领导看了杨厂长递上来的两张图纸。
连连点头道:“好!好样的!我们现在就缺这些好的设计!”
杨厂长道:“我感到这个家用型风力发电机有点不现实,毕竟需要电机厂和蓄电池厂的共同研制,而且大型蓄电池这块,我们的技术还不太成熟,群众们也承担不起,但是小林说,可以把风力发电机的规格增大,放在沿海风大的地方,能稍微减轻火力发电站的负担。”
大领导点头,“我会向上级提议,小林是吧,我记得你在职工运动会上还拿了摔跤冠军呢,有意离开轧钢厂吗?”
林祯赶紧摆手笑道:“谢谢领导栽培,我不愿意离开轧钢厂,这两样设计都是我异想天开的成果,真要实际研制,估计我就会研制太阳灶,风力发电机还是交给科学院吧。”
大领导点头笑道:“好吧,不勉强你,风力发电机估计短时间里不会推广,一步步来,先研制太阳灶。”
上级批准了太阳灶的生产,由轧钢厂专门负责。
但只做试验性研制,阶段性推广,不能影响到重工业的发展。
批准轧钢厂新增一个小型车间,立即开始研制。
除了林祯提出的两种新型产品外。
春风电机厂提交了摇头台扇的新型设计。
12寸家用黑白电视机的概念也出现在大会上。
采矿业、冶金业、轻纺业等等也都积极讨论,前景一片大好。
……
回到轧钢厂后。
杨厂长立即组织扩大生产,新增一个专门生产太阳灶的车间。
李副厂长知道后,把林祯叫进了办公室。
眯着眼笑道:“林祯,恭喜啊,没想到我提议让你去参加交流会,你还真能一鸣惊人。”
李副厂长话里有话,看似表扬羡慕,实则怪林祯没有先把新产品的提议告诉他。
林祯自然不会去得罪他,毕竟知道原剧情。
就算靠着系统的加持,硬把李副厂长推下台,还会有第二个李副厂长出来。
与其和他斗,不如跟他搞好关系。
毕竟这个李副厂长虽然是个真小人,但对自己的亲信,是真的护短。
这次林祯提出新产品得到了杨厂长的信赖。
只是为了把正副厂长都搞定,使得自己在轧钢厂的位置不管发什么,都不受到威胁。
并不是要削尖了脑袋想上位。
因此他更不会趁着太阳灶的研制大出风头。
林祯笑道:“多谢厂长夸赞,其实我设计的东西还不成熟呢,准备制造出一个样品后,再告诉您,结果在大会上被一个个的工程师感动了,就把半成品拿出来现眼了,两个只通过一个,而且是试验性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