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吗贾米尔,内斯塔的脸色可是有点不好看了,他好像示意托纳利要热身准备上场了。”内维尔说道。
“是呀,你们觉得,如果托纳利真的上场的话,会替下来谁呢?”卡拉格提出了问题。
费迪南德想都没想,说道:“不用问,一定是替下恰尔汗奥卢。刚才他和比达尔的两次拼脚,都明显的躲了,虽然没有给自己的球门带来实质性的威胁,但是明显已经显露出保守和想收着踢的心态。
刚才镜头捕捉到内斯塔露出不快的表情,应该就是对他的这两次拼抢有所不满。
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现在他那一侧已经成了国际米兰突破的重点,所以我敢说,内斯塔一定是要用用托纳利换下恰尔汗奥卢。”
内维尔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也同意里奥的看法,内斯塔应该是要换下恰尔汗奥卢了。可是,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呀!”
卡拉格很快接着说道:“没错。今天的比赛,恰尔汗奥卢踢的是442里的左边前卫。可是,托纳利可不是一个踢边路的球员,他是一个踢中路的球员,主要是踢后腰,偶而也可以客串一下前腰,但踢边路可不是他的特长,因为他速度不快。
所以你们看,现在内斯塔用他换下恰尔汗奥卢,一定不会是对位换人,那么接下来他该对阵型做点什么调整呢?”
这一次,大家沉默了一会儿。
对于这些专家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终于,费迪南德开口了。
“你们觉得内斯塔有没有可能踢三后腰的战术。”金潇的拦截能力和中场调度比较均衡,可以放在中间,本那赛尔稍微靠左一点,托纳利稍微靠右一点,前面摆上魏东来、小哈兰德和凯西,你们觉得这个思路成立吗?”
卡拉格想了想,摇头说道:“我觉得够呛。魏东来的进攻能力没得说,可是他身材有点单薄,对抗能力也有限,让他在边路像一个常规的左边翼卫或者左边锋一样大幅度回撤防守,恐怕他胜任不了呀!”
内维尔这一次也站在了卡拉格的一边,说道:“我觉得贾米尔说的有道理。而且,魏东来的威胁在中路,把他放在边路,他不但防守能力差的弱点会暴露出来,进攻实力也会大打折扣,这个思路恐怕不妥。”
费迪南德想了想,也觉得自己的搭档说的有道理,接着又说道:“那么,你们觉得把托纳利和金潇放在中路,把本那赛尔拉边,顶替恰尔汗奥卢的位置,凯西还站在右边前卫的位置上,这个思路怎么样?”
这一次,内维尔立刻点头说道:“嗯,这个想法我看行。本那赛尔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他的身体素质没问题,个子不高但很有跟,在防守硬度上绝对不在恰尔汗奥卢之下。
而且,他原本就是一个左脚球员,顺足踢左路,在传中和过人的时候都有天然的优势,可行。”
正说着,第四官员已经走到了场边,举起手来的换人牌,果然是用托纳利换下了恰尔汗奥卢。
这个换人不出嘉宾的预料,他们都已经猜到了。就看托纳利上场之后怎么站位了。
只见托纳利上场之后,跑到本那赛尔身边和他耳语了几句,然后还对着场地里的几个位置比比划划,似乎在传达着主教练内斯塔的指示,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跑位。
接着,本那赛尔一边点头,一边从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跑到了左边路,接替了恰尔汗奥卢的位置,而他自己之前的位置则让给了托纳利。
至此,ac米兰还是保持了四个中场的站位,从左到右分别是本那赛尔、托纳利、金潇和凯西。
这个中场的配置缺点很明显,就是在两条边路都没有速度,如果想走边路,主要是依靠两个边前卫内收,两个边后卫套上助攻。
同时,在如今的ac米兰,最主要的进攻套路是依靠魏东来的中路渗透。
无论是他的个人突破,还是和小哈兰德之间的传切配合,都让所有的对手都觉得非常头疼。
而只要他一启动,就会让对手的中路不得不收紧,这样就给了两个边后卫后排套边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另外,金潇从后腰位置上的后排插上也是红黑军团如今的一个杀手锏,上半场ac米兰的那个进球,就是这样攻进的。
所以,对于ac米兰目前的这套中场配置,虽然两条边都没有速度,但是却有自己的厉害之处。
更何况,在红黑军团的历史上,用一些看似风格接近的球员排出神阵的例子也不少见。
当年,安切洛蒂用西多夫、皮尔洛、鲁伊科斯塔和卡卡,排出四个「十号」的中场阵容,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第361章 米兰德比(11)
那可是一个在米兰球迷心目当中无比光辉,无比辉煌的岁月啊。
西多夫、鲁伊科斯塔、皮尔洛、卡卡,四个技术大师,加上后来的巴西人里瓦尔多,让红黑军团的中场架构堪称梦幻。
而加图索和安布罗西尼,则给这几个艺术足球的大师增加了必要的强硬和平衡。
于是,从2003年到2007年,这支ac米兰成为了任何时候都让对手闻风丧胆的一支球队,获得了两次欧冠冠军的头衔。
另外,他们还经历了噩梦一般的伊斯坦布尔之夜,以及直到现在都还充满谜团的在索菲亚球场四球惨败给拉克鲁尼亚的耻辱。
那一年的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当中,他们主场4:1战胜了拉克鲁尼亚,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事实上已经进入四强的时候,他们却在客场让人目瞪口呆的输了一个0:4,无缘四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阴谋论者坚定的认为,那场比赛的背后有猫腻。
而他们的大热倒灶,也间接成全了一个伟大的教练——穆里尼奥。因为那一届的欧冠冠军,正是他带领的波尔图。
今天,内斯塔排出了一个没有边路的中场组合,而这四个中场,基本上都算是技术型中场,这样的排兵布阵,很难不让人再一次想起当年安切洛蒂的经典阵型。
在后腰位置上,托纳利和金潇都是能攻善守,既能完成中场的扫荡和补位,又能走纵向上给队友提供掩护和组织。
至于边前卫凯西和本那赛尔,显然他们都不是标准边前卫的合适人选,而是错位踢现在的位置。
不过,从凯西之前的表现就可以看的出来,今天内斯塔对这样的中场安排是有针对性的安排的。
凯西的优势在于身体和力量,速度不是他的强项,组织也不是他的强项,中场的扫荡能力、回追能力和接应能力才是他的长处。
所以,内斯塔特意安排他在比赛当中往中路靠,站位比一般的右边前卫都要内收,和后腰以及二前锋魏东来都比较接近,可以在中路做不少文章,严密的限制住了国际米兰的中路渗透。
而他空出来的边路位置,则由右边后卫卡拉布里亚来填补。
一旦卡拉布里亚从后排插上助攻,凯西就会主动的往回撤一点,对卡拉布里亚留出来的空档进行保护,防止对方在反击当中偷袭这个空白地带。
正是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轮转换位当中,国际米兰这在上半场以及下半场迄今为止,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在这一个区域进行有效的攻击。
现在,内斯塔撤下恰尔汗奥卢,把本那赛尔补到这个位置上来,恐怕很有可能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踢。
要知道,目前在ac米兰的边路进攻当中,左边后卫特奥,在攻防两端的贡献和稳定性,比右边后卫卡拉布里亚都要强了不少。
而比赛继续进行下去之后,大家发现内斯塔的思路果然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
一旦皮球发展到左路,本那赛尔就会有意识的往中路靠,收紧和托纳利之间的距离,把左边路让给速度快、冲击力强的法国人特奥。
而这个凭借在ac米兰的优异表现成功跻身法国国脚的年轻人,利用自己强劲的冲刺能力,折返跑能力,充分利用了本那赛尔给自己腾出来的边路空间,频繁的高速套上套下,给对手制造了很多麻烦。
同样,一旦他套上助攻,本那赛尔就会立刻填补他留下来的边路空档,防止国际米兰偷袭自己的身后。
内斯塔就是设计了这样一套战术,用硬度和控制力都足够的中场,钳制国际米兰的中场人数上的优势。
而孔蒂显然也看出来了内斯塔的意图。所以,他要求自己的两个边翼卫,加强在两个边路上下奔跑的力度。
同时,两个边锋也要再积极一点,不惜体力,在进攻的时候拼抢对方的后防线,在防守的时候,则回撤到中场,和边翼卫完成轮转换位。
他们刚才就是用这一套拼掉了对手的恰尔汗奥卢,现在对方已经用了一个换人名额,说明自己的战术是有一定效果的。
不过,现在全场比赛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两支球队在技战术上已经完全没有秘密可言,会影响到战局发展的还是意志和专注力。
托纳利显然是带着内斯塔的指示上场的。所以,他上场之后和几个位置上的队友都咬了咬耳朵。而且,他自己的表现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他在拼抢当中的硬度比之前的恰尔汗奥卢上了一个等级,无论是和比达尔对位,还是和布罗佐维奇对位,都是一副毫不示弱的样子,完全表现出身上加图索的一面。
在他刚刚加盟ac米兰的时候,很多媒体都把他鼓吹成皮尔洛的接班人。可实际上,他的表现更像是一个皮尔洛和加图索的结合体。
当然,想要成为皮尔洛谈何容易,这么多年来,在组织进攻方面,最接近皮尔洛水平的意大利人可能是维拉蒂,可是即便是他,也距离皮尔洛的能力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之所以大家会给托纳利这样的称谓,很可能只是因为他那一脚个性十足的长传球。
毕竟,要想踢出这种级别的长传球,除了脚法准确之外,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大局观更加重要。
和他的组织调度能力相比,倒是托纳利在中场的防守能力更加让米兰高层和球迷们欣喜。
他的身材算是高的,看起来也不是肌肉发达的类型。但是,他踢球很硬,在中场的纠缠能力非常强,身体对抗能力也足够,可以很好的承担起中场的防守责任。
所以,ac米兰的球迷们虽然也希望他能够真正成为皮尔洛那样的中场组织大师。
可是,如果他最后能够成为一个七分像加图索,三分像皮尔洛,也是完全值得高兴的事情。
他的表现显然是带着主教练的战略意图的,这一点,ac米兰的场上队员们显然都是能够感受的到的。
所以,大家立刻提高了自己的拼抢力度,把场上的平衡重新找了回来。
比赛再度进入了胶着局势,而对于双方一球之间的比分差距来说,这样的局面其实是非常熬人的。
对于双方的球迷们来说,这种煎熬恐怕比球员还难熬。
踢过球的人都知道,无论开赛之前你是不是紧张,只要比赛一踢起来,随着肾上腺素的分泌,交感神经的运动,这种紧张感会得到很大的抑制和缓解。
球员们就是这样。
而球迷们就不同了。他们始终只是一个看客,眼睛的运动强度,也不足以让他们的交感神经强烈运动。所以,他们反而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当中。
他们的情绪会随着场上的每一次攻防转换而变化。
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开始进攻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指指点点,嘴里还念念有词。
比如说「传这里」、「分边呀」、「赶快转移呀,这儿有一个空档」等等,恨不得自己能跑到场上成为场上的一员。
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处于防守状态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更加紧张。
嘴里念叨的大致还是那几句「注意呀,左边空了」、「盯着对方的8号」、「顶一个呀,后腰不能再退了」等等。
只是,音量会随着情绪的紧张程度而变的更大,肢体语言也会更加激烈一些。
倒是那些敲锣打鼓的极端球迷,他们的运动量比普通球迷不知道要高了多少。
反而让他们用体力运动抵消了很多紧张情绪,不至于那么紧张了。
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是格外忙碌的。
他们整场比赛其实都不怎么看着球场,而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和球迷们互动,调动球迷们的情绪上。
他们往往站在看台的第一排,背对球场,面向身后的球迷,不停的喊着口号,挥舞着手中的各种纪念品,或者干脆就赤膊上阵,挥舞着手臂调动球迷的情绪。
这些球迷是真正的铁杆儿球迷,一场比赛下来,他们的运动量基本不亚于场上的球员,嗓子的沙哑程度,比场边的主教练还严重。
但是,这些球迷领袖在球迷当中的地位比俱乐部还要大。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俱乐部和球迷当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在欧洲和南美洲,足球是很多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里,球迷们不仅把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到这里,还会因为足球而左右很多的情绪变化。
这部分群体数量庞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可能给整座城市带来混乱,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政治影响。
毕竟,绝大多数的球迷都是成年人,他们的手中可是有选票的。
就以今天的参赛球队ac米兰为例。
在贝卢斯科尼时代,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ac米兰的成绩,是和贝卢斯科尼在政坛的发展呈现高度的正相关的。
当贝卢斯科尼在政坛顺风顺水时,他对球队的投入就会非常大方,内斯塔和因扎吉就是他第一次当选意大利总理时出手抢来的。
而当他在政坛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他对ac米兰的投入和经营就会显得漫不经心,包括他最后把俱乐部专卖,也都是在他被赶下总理宝座的时候发生的。
此外,不论是那支球队,当球队的成绩出现明显下滑,无法满足球迷心里预期的时候,很多球队的球迷都会出现围堵俱乐部的行为。
碰到这样的场面,俱乐部的高层就不得不和球迷们进行对话,这个时候,通常都是这些球迷领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