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前十五分钟,他们还有两次非常有威胁的反击机会,都来自于魏东来的策划组织。
可惜的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在一起踢球,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实在太差。
所以在最后一传的时候,传跑没有想到一起,造成了差之毫厘的局面,非常可惜。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最后那一传,传跑的时机再稍微默契一点,这两个球都会形成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形成进球!
足球比赛就是这样,有时候,场上很多瞬间的局面,是不能单单从技术统计来量化的,一些球员的表现出也是不能仅仅从进球数和助攻数来衡量的。
而替补队之所以能够踢出这样的表现,和魏东来越来越自如的发挥是绝对分不开的。
他虽然连续两次突破未果,多少有些挫折感。但是,他丝毫也没有气馁,而是换了一种比赛方式,用灵活的跑位,频繁的接应,来盘活全队的进攻。
每当队友得球,他总是会不遗余力的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为队友拉开传球角度。
队友给不给他传球是一回事,但是他总是会出现在合适的位置。
在他的位置上,即使队友最终没有传球给他,也会很大的牵扯住对手的防守注意力。
久而久之,对手就会不知不觉的进入魏东来设定的比赛节奏当中。
这就是跑位的魅力。
在历史上,关于马拉多纳的跑位艺术,有很多足坛名宿都曾经进行过精彩的点评。
比如说足球皇帝贝肯鲍尔。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当贝肯鲍尔执教的前联邦德国队在决赛当中2:3输给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时候贝肯鲍尔就曾经说过,大家有时候只顾了欣赏马拉多纳的过人和进球。其实,欣赏马拉多纳的跑位,简直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马拉多纳的跑位,不仅灵动,变化莫测,而且最关键的是——合理!
他的跑位,对于自己的队友来说,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让队友能够轻而易举的将球交给他。并且,借此串联起全队的进攻,将全队拧成一股绳;
而对于他的对手来说,马拉多纳的跑位,则总是出现在让他们最难受的地方,你要是不跟访他吧,他会立刻接到队友们的传球,直接对本方发起最致命的攻击;
你要是一直跟防他吧,就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窘境:那就是自己的防守体系会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直至被搅得七零八落。
而且,自己的攻防节奏也会被对手彻底打乱,甚至也随着对方的节奏走。
而这,对于一支球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魏东来转移的是马拉多纳的能力,他对于比赛的阅读和理解都和马拉多纳一脉相承,对于跑位的选择自然也是同一种嗅觉,同一种模式。
虽然,他现在只转移了差不多60%马拉多纳的能力,但是,由于他每次比赛都全情投入,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这60%的能力,已经足够让他的对手们头疼了!
当然,他们还有更头疼的事!
魏东来除了利用自己卓越的跑位能力串联全队,干扰对手之外,他还审时度势的改变了自己之前踢球的方法和思路。
在前两次的突破受阻之后,魏东来不再执着于自己之前的踢球方式,不再试图在接球之后一定要过掉和自己对位的防守球员,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之后,然后在突破和传球之间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如今,他一旦有接球的机会,会选择最简单、也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简单来说,如果对方的防守队员已经对他形成了紧逼,他就会不停球一脚将球传给队友,或横穿,或回传;
如果对方的防守队员还没有落位,他才会选择在第一时间接球转身,再寻找突破或者传球的机会。
而随着他的比赛方式越来越多变,越来越灵活,对手球员对他的盯防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在场上,随着比赛的推进,魏东来的发挥越来越如鱼得水,他对全队的带动作用,越来越让内斯塔暗暗称奇!
他恨不得自己手里现在就能够有一部手机,好把魏东来跑位的画面全部都拍下来,立刻传给马尔蒂尼,并且欢呼雀跃的大声告诉马尔蒂尼:保罗,我们的彩票真的刮到大奖了!
在此之前,马尔蒂尼曾经先后两次告诉过内斯塔,魏东来踢球的方式,总是让他情不自禁的相到马拉多纳。
但是,由于内斯塔本人并没有和马拉多纳直接交手过。所以,对于马尔蒂尼的判断,他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理由,表示相信或者不相信。
当然,对于他的本心来说,他自然是希望马队的感觉是对的。
如果那样的话,AC米兰无论从俱乐部还是从球迷角度来说,盼望多年的中兴之路总算是要看到希望了!
可是,理智又不断的告诉他: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马拉多纳那样的惊世奇才,自从离开绿茵场之后,从来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高度,即使是手握6座金球奖杯的梅西也不行!
梅西虽然在俱乐部层面上一枝独秀,无人能及。可是,在国家队层面上,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那块男足金牌之外,他却始终没有能够再为阿根廷国家队带来一块成年队的男足冠军。
这不仅成为了他心头永远的痛,也成为了那些诟病他是一个体系球员的最好的口实。
而如今,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球员,却能够成为一个马拉多纳那样的巨星,这真的可能吗?真的靠谱吗?
这就是内斯塔心中真实的想法和疑问。
第122章 融入的真快
但是,随着他亲眼看到魏东来在短短二十分钟的比赛里,发挥已经越来越好,融入球队已经越来越明显,他心里的这个顾虑已经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他现在已经真的开始接受马尔蒂尼的看法了,或许眼前这个小个子的中国人,真的有可能会成为ac米兰中兴的基石呢!
从战术角度来讲,自从皮尔洛离开AC米兰,加盟尤文图斯之后,红黑军团一直都缺少一个能够控球,并且能够用控球和传球调度全队的中场核心。
皮尔洛离开的时候,米兰前腰的位置是博阿滕。
他是一个非典型前腰,传控不是他的特长,他的特长是后排插上的突击,是暴力美学的代言人。
那时候,米兰的后腰位置是范博梅尔。
虽然此君无论也巴塞罗那开始在拜仁慕尼黑,对全队都作出过重大贡献,也是AC米兰中场的指挥官,对于AC米兰最后一次夺得意甲冠军居功至伟。但是,范博梅尔的特点也不是一个组织性的后腰。
他最大的特点是防守硬度足够。同时,一脚出球能力很强,对球队的中场梳理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他的那种梳理只是在后腰位置上对攻防节奏、方向上的梳理,更多的是在中场中路通过快速的横向传球,躲开对方防守队员的逼抢,调整进攻的方向,对球队的纵向进攻帮助并不大,并不是皮尔洛那种类型。
在那之后,AC米兰曾经将希望寄托在了原佛罗伦萨队长蒙托利沃的身上。
在当时,文艺蒙也的确是意大利本土球员当中为数不多的在前腰位置上有一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球员。
但是,蒙托利沃显然不是红黑军团的天选之子。
来到圣西罗之后,虽然蒙托利沃本人踢的非常努力,但是,正值动荡期间的AC米兰显然不是一个位置上加强就能解决全部问题的。
整体阵容的欠缺,让蒙托利沃独木难支。很快,大家就发现,他并不是那个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全队扛在肩上的人。
而且,他本人球风偏弱的毛病,也在AC米兰全队低迷的大环境下被更加放大。所以,很快,他不仅失去了球迷的拥护,也失去了俱乐部高层的信任。
接着,AC米兰开始了重组之路。
伴随着俱乐部高层的动荡,球队引援也开始出现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操作。
一度连日本中场本田圭佑都曾经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改善AC米兰中场组织创造力欠佳的问题。
但是,球队中场缺少真正有稳定发挥的大脑、指挥官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比格利亚、博纳文托拉、帕奎塔、恰尔汗奥卢……一次次引援,都曾经让AC米兰的球迷欢欣鼓舞,都曾经让大家觉得找到了自己球队的场上大脑。
可是,很快,大家又都陷入了一次次的失望。
这些球员要么自身实力原本就不足,比如比格利亚和博纳文托拉,他们在自己之前的母队拉齐奥和亚特兰大时发挥非常出色。
可是,到了AC米兰这样的豪门球队,俱乐部高层和球迷、媒体对于他们的要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希望他们做到的更多。
所以,尽管他们本人非常努力,也非常拼,但是天花板在那里摆着,无论怎么努力,高度也已经基本决定了。
还有一种类型的球员,就是状态起伏不定,不能做到长时间稳定的发挥。比如如今的恰尔汗奥卢。
恰球王在状态好的时候,也是一个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解决问题的球员。可以说,基本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球员的水平。
但问题是,他的这种好状态却很难长期保持,甚至连续两三场的好表现,对他来说都是奢望。这样的延续性,对于AC米兰这样的球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一直以来,在足球圈内部都有一种说法,对于一个好的球员来说,能够决定他是不是能够成为超级巨星的,并不是他状态好时能够踢成什么样,而是他状态不好时能够踢成什么样。
换句话说,并不是他超水平发挥时表现如何,而是他发挥失常时是什么表现。
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动物,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生理机能好和坏的时候,球星也是一样。
指不定哪一天身体不在最佳状态,情绪会因为家里的一些烦心事出现起伏,这些都会影响到他在球场上的表现,非常正常。
但问题是,一个普通球员,甚至那些已经可以跻身世界一流球星的球员,在状态好的时候,都能踢出匪夷所思的表现,让人叹为观止;
可是,当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判若两人的情况,以至于根本无法对球队做出任何贡献,只能让教练早早将他们换下场。
可是,对于像马拉多纳、罗纳尔多、梅西、C罗这样的现象级巨星来说。
虽然他们的表现并不能每一次都在最巅峰,甚至于有时候球迷们都能够明显感到他们的状态并不好。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拿出并不算 特别差的表现,依然可以为球队打进关键进球或者送出关键助攻。
也就是说,哪怕他们状态再差,也依然可以发挥出一半以上的水平,他们的下限,依然可以保证为球队做出贡献。
这就是他们能够成为超级巨星的原因。
而对于恰尔汗奥卢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太高了。
所以,自从皮尔洛离开圣西罗已经10年过去了,AC米兰始终没有找到真正能够将球队完美串联的球员。
至于这个球员还要能够保持连贯的状态,就无从谈起了。
而今天在场上,内斯塔就突然感觉到,这个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愿望,有可能实现了!
魏东来灵活的跑位,多变的处理球方式,让他突然觉得,这就是大家寻找多年的前腰!
其实,和他的诧异比起来,此时跟魏东来同场竞技的那些对手们感触更深。
尤其是主力队的三个中场:恰尔汗奥卢、凯西和本纳赛尔。
凯西在之前和魏东来的直接对话中曾经被魏东来的假动作骗过一次。
不过,他随即凭借强壮的身体的惊人的爆发力从后面追上来,将皮球铲走,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战成平局。
不过,他随后便发现,这个小个子非常聪明,在之后的比赛中,居然一直没有再给自己教训他的机会。
一旦跑动自己这一侧,魏东来要么就选择一脚出球,直接将球过度掉,要么就会非常谨慎的防范这凯西的位置,不让他轻易靠近自己,不给他形成身体对抗的机会,让凯西踢的非常别扭,有种有劲没地方使的感觉;
对于本纳赛尔来说,情况稍微好一点。
他是个左脚将,踢的是主力队的左路,和替补队的右路对位。
而由于魏东来也是一个左脚将。所以,他虽然踢的是替补队的中路,但是习惯原因,往左路来的机会并不多。
而且,两个人都是技术型球员,在他们仅有的几次对位中,都是意在行前,稍微一有什么动作,都能够领会对方的用意,把防守动作做在前面。所以,基本上是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最难受的要数恰尔汉奥卢。
恰球王也是踢前腰,在中场中路,在433的阵型中,正好和魏东来对位。
比赛刚开始的时候,他原本的魏东来有几分忌惮,因为对方也是踢前腰。说到底,最终要和自己竞争一个主力位置的。
不过,通过几分钟的观察,他发现魏东来的队友们并不信任他,根本不给他传球,更没有配合。所以,魏东来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更谈不上威胁。
于是,他渐渐的有点放心了。
可是随后不久,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魏东来通过自己不停的跑位,不断的给队友们做着各种策应。
同时,微调了自己处理球的方式,将得球首先寻求突破变成了得球第一时间选择传球,逐渐赢得了队友们的信任。同时,让对位的防守球员失去了方向。
更讨厌的是,魏东来的跑位实在太贼了。而且,他几乎一刻也不在一个位置上停留,始终处于位移当中,这就让和他对位的恰尔汉奥卢非常难受。
在后防线上,AC米兰和全世界的强队一样,都是采用区域防守的站位。
但是,中场球员作为防守的第一道防线,虽然在防守时也有区域站位的要求,但是基本上都要罩住自己对位的球员。
可是,魏东来的这种灵活的跑位,以及不粘球、一脚出球的踢法,真的让恰尔汉奥卢极其的不适应,也非常不好防守。
你要是跟着他吧,你自己的位置就会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