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捡漏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捡漏王- 第10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嘞!”陈宇哈哈一笑,丢下两张红票子,抱走了这只大玉熊。

    陈宇继续无视身后紧紧跟随的岛国忍者宇智波菜,一路回到酒店。

    抱着玉熊进入酒店房间,他的笑脸顷刻消失不见。

    他默不作声,将酒店房间里早已准备好的碱性溶液,沾着毛巾,把这只大玉熊表层拙劣的酸性血沁中和掉,使它露出真正的面目。

    这件玉熊采用青白玉质,局部有褐斑,立体圆雕卧熊。熊四肢卧于腹下,双目直视,短鼻,短耳竖立,憨态可爱,毛髮刻画细腻。

    有意思的是熊颈部有精致项圈,可知为驯养之宠物。

    此玉熊之造型、装饰与神态,能立即令陈宇联想到彭城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西汉玉熊。其肥硕的体型,伏卧的姿势,颈部的嵌贝项圈,以及局部表现鬃毛的短阴线刻方式,与北洞山玉熊如出一辙。

    起码在这一点上,摆地摊的老伯并没有撒谎。

    这还真是西汉的高古玉。

    当然,陈宇也没有撒谎。

    陈宇只说表层的血沁是假的,血沁确实是假的,但他没说玉是假的。是老伯自己意志不够坚定,以为血沁是假的,玉就是假的,所以怂了。

    可,明明是一场大胜仗,捡了一个大漏,陈宇却丝毫不感到喜悦。

    因为只有拥有慧眼的他才能看出来,这只大玉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真的。但事实上,它却是一件赝品,一件超级赝品,超级无敌大赝品。

    超级名贵赝品,自然要进拍卖行,进古玩店。

    这只大玉熊的流传过程中,估计是出现了什么变故,才会沦落到地摊上。

    后来更是落入了愚昧无知的造假贩子手里,给它抹上了一层拙劣的血沁。

    但总之无论如何,这是一件能够以假乱真的超级赝品。幸亏是陈宇碰上了,换成别的古玩行高手来,没准还会沾沾自喜,以为捡到弥天大漏了呢。

    超级赝品的好处是,大众的鉴宝水平跟不上它造假的技术,或许短时间内,无数人都得被它蒙蔽,让它在市场上流通,辗转数人之手。

    然而赝品终究是赝品,随着鉴宝技术的发展,早晚有曝光的那一天。

 第1503章 线索失去作用

    真正的古玩,哪怕你收藏到天荒地老,那也是升值。

    古玩肯定是越古越值钱,陈宇没听说过谁家古玩越收藏越便宜的。

    可赝品,等到相应造假技术普及开来那一天,落谁头上,谁倒霉。

    不管是超级赝品还是普通赝品,都对华夏古玩行的发展祸害无穷。

    很显然,华夏古玩行最大的祸害,就是华夏古玩行的中流砥柱之一、京圈的核心家族、虎踞京城三百年的古董世家、千亿市值豪门,任家。

    这只大玉熊表面的血沁是技术拙劣的造假贩子弄的,行家很轻易便能看穿。但清除掉血沁,大玉熊的本体,造假技术那叫一个神乎其技。

    大玉熊本体的青白玉,是用玉粉浇铸,在精巧到微米的模具之中压制而成的。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

    雕工非常精致,视觉、触觉,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更夸张的是,造假者还在大玉熊本体上做出了绵等一系列纹理。

    玉粉浇铸的仿造玉器,相较于真正的玉,硬度肯定稍有不足。

    而这个大玉熊的造假者,是如何克服这一项难关的?

    他们在玉粉中掺杂了大量的水晶粉末,保障了硬度。

    这非常可怕,对方造假技术,几乎领先了这个时代的玉器鉴定手段。

    玉器造出来了,总要仿古上色,弄个假沁出来吧?

    单单是为了克服假沁的破绽,一件玉器,对方融合了几种非凡的手段。

    先是叩锈,即把那些毛坯玉,也就是玉器的半成品,和一些细碎的铁屑搅拌在一起,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将煮开了锅的老醋猛然浇灌下去,这叫淬醋。

    封好了以后埋在潮湿的地方,等十来天的工夫取出来,再于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埋在人来人往的大街的土路下面,让千人踩万人踏。

    正常来说,两三个月出土,就已经接近真正的古玉了。

    但对方在土里一埋,就是三年。

    三年的土壤侵蚀、人力践踏,让仿古玉器上边布满了橘皮纹,纹路中满是铁锈斑呈暗红色,再用开水煮上一煮,就大功告成。

    其次,古玉在地底下会受某些矿物质的影响,产生所谓黑斑,这也是古玉断代的重要依据。所以,造假者是决不能忽视的。

    方法是仿造古玉在开水里煮热后,用浸湿了的破棉花把石头包好再放在铁篦子上用火烧烤,等把棉花烧成灰烬的时候就往石头上抹蜡,一边翻个儿一边抹,一定要抹得均匀才能出效果。

    这种带着黑斑的假玉器,如果陈宇不用慧眼,瞧不出来。

    即便不用慧眼,陈宇的鉴宝水准也是超越了大师级别的。

    但对方的造假手段,就是如此巧妙。

    造假贩子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

    一件玉器这么多道工序,等上三年之久,饿都饿死了。

    因此,小作坊的造假,没这么大的耐心。

    除非,是大批量生产。

    很显然,除了任家,没有谁造假,能有如此巨大的规模也没有谁造假,能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做支撑和保障了。

    正因为任家是华夏古玩行的中流砥柱,掌握了华夏古玩行鉴宝的最高技术。所以,他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制造出超越时代的赝品古玩。

    魔都郊外的瓷器造假窝点如此,草原上的青铜造假窝点如此。

    目前来看,他们在津卫的玉器造假窝点,亦如此。

    这只大玉熊根本就是照着彭城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西汉玉熊仿造的。

    只有任家,作为华夏古玩行中流砥柱之一,参与了考古行动,才能掌握那只玉熊的细节。这就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叫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但凡任家在华夏古玩行没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他们都不至于研究出超越时代的造假手段,更不会掌握诸多国家一级物的细节数据。

    陈宇认为,任家一直胡作非为,钟良要承担主要责任。

    当然事到如今,陈宇连钟良的面都没见过,隔空吐槽一个一百多岁的糟老头子没什么意义。重点是,他能否通过这只仿造大玉熊,找到任家造假窝点?

    答案是:不能。

    这已经是陈宇在奉天道古玩市场晃悠的第五天了。

    加上他第一天来跟曲家谈判、收购万象影视公司,已经过去六天了。

    还有四天,他就要赶回京城,跟乐家斗乐了。

    也就是说,四天内,他必须找到任家在津卫的玉器造假窝点,嫁祸曲家。

    能成,他能赢。不能成,他恐怕会输的很难看。

    这只大玉熊,当然不是陈宇数天徘徊,第一件发现任家造假的玉器。

    事实上,算上这只大玉熊,他揪出任家十数件造假玉器了。

    他的慧眼不光能看出真假,更能看出赝品古玩从哪儿来的。

    唯独这批玉器,不行。

    因为十数件玉器,全是经过不同的中间人之手流入市场的。

    在魔都,陈宇轻易找到任家的瓷器造假窝点,是因为南方距离任家在北方的基本盘很遥远,任家的把控力不足。

    外加对陈宇没有提防,导致任公子在与陈宇的射覆中无意漏了破绽。

    在草原,那里地广人稀,古玩行业并不发达,仍处于初期野蛮生长阶段。

    任家为了吃口热乎饭,没有太多流程,直接安排青铜器造假窝点的头领汪俊与古玩店进行对接。陈宇用钩钓鱼,也轻轻松松把汪俊钓了出来。

    而在津卫这样重要的城市,任家自然小心谨慎,不露丝毫破绽。

    光是出货的中间人,任家就转了七八层。

    想从下线抓上线,归根溯源找出任家造假组织并不现实。

    说实话,有很多帮任家出货的下线,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上线是谁。

    可以说,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赚钱,连到底在给谁卖命都不清楚。

    陈宇通过手中这些超级精仿品玉器,找不出任家在津卫的玉器造假窝点。

    捋清思路,手头线索却变得无用了。

    陈宇不禁摇头苦笑,任家在京津地区三百年的经营,果然不是开玩笑的。

    他知道,需要更换思路了。

    只剩下四天,再想使用顺藤摸瓜这种简单的手段,他必败。

 第1504章 朱棣与闵和的故事

    决定换个思路后,陈宇便准备出城,去津卫辖区内的蓟县。

    他去蓟县的原因很简单,答案只有三个字:朱显槐。

    没错,又是朱显槐,又是那个和陈宇因果颇深的明朝闲散王爷。

    朱显槐为人浮夸奢侈,在楚府宗理的位置上干了一段时间便被开除了。丢掉正式编制后,他浪荡于江浙魔一代,以王爷的身份经商,网罗天下财富。

    陈宇开了他的墓后才发现,这老小子生前企图谋反,但悲催的是,穷其一生,始终没找到什么比较合适的机会。

    朱显槐的计划比较朴实,那就是先找到传国玉玺,以印证自己受命于天的造反合理性。

    在朱显槐生前所著的少鹤诗集中,便隐晦提到了他对传国玉玺确切位置的猜想。三个地方分别为:草原、津卫、蓬莱。

    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到死,朱显槐都没来这三个地方寻找过。

    于是陈宇得到少鹤诗集后,便以此为线索,开始了追寻。

    陈宇北上第一站就是草原,可惜在那里并没有找到传国玉玺的踪影。

    趁着此次来津卫,他觉得,是时候去印证一下第二条线索的真伪了。

    毕竟三个地方,三条线索,朱显槐也没亲自证实过,要陈宇去验证。

    朱显槐猜传国玉玺可能在津卫蓟县,那是有一定根据的。

    朱显槐是嘉靖年间的闲散王爷,那时明成祖朱棣已经死了好久了。

    众所周知,皇上本来轮不到明成祖朱棣做,是他在朱元璋死后心生不满,于是以燕王的身份从京城起兵造反,最终夺了侄子建帝朱允炆的江山。

    朱显槐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朱棣在京城起兵前广募天下豪杰,其中便有一个名叫闵和的豪杰找到朱棣,说王爷你这是造反,光打个清君侧旗号远远不够,还需要别的方式,来证明你造反的合法性。

    朱棣问闵和;用什么才能证明我造反的合法性?

    闵和回答道:传国玉玺。

    朱棣冷笑道:传国玉玺遗失多年,我父皇朱元璋曾多次号令大军横扫北方草原寻找,亦无所获,我去哪儿找它?

    闵和坚定道:我能找到。

    就这四个字,当即把朱棣给震慑住了,赏赐闵和财宝绢帛,以国士之礼待之,亲自拜托闵和,务必在他起兵之前,把传国玉玺给找出来。

    清君侧,说得好听,明眼人谁不知道,朱棣是明摆着造反。

    可如果朱棣有传国玉玺就不同了,当年始皇帝铸造传国玉玺,说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执此玺者,称皇。

    要知道,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认为自己是老天爷的儿子,自己这个皇帝,是老天爷封的,由自己来代替老天爷,管理天下苍生。

    历史书上,这叫君权神授。

    而传国玉玺本身,便是君权神授的最好信物,最起码老百姓很吃这套。

    若真有了传国玉玺,朱棣还用得着掩耳盗铃地去叫嚷什么清君侧?

    因此,朱棣在起兵前,对闵和这位豪杰怀抱着很高的期待值。

    当然,后世的我们知道,朱棣没找到传国玉玺,他造反的口号依然是清君侧。那是因为,闵和带着朱棣赏赐的金银财宝,死在了去找传国玉玺的路上。

    闵和意欲向东,赶赴蓬莱。然而一出京城,刚到津卫,他便一命呜呼了。

    闵和的死,也算是历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悬案,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主流的说法是闵和携带巨资,人又威望不足,随行的仆从和护卫们起了贪念,联合起来把他给干掉了。

    又有一种玄幻的说法,讲得是闵和其实真的能找到传国玉玺。

    但那个时间,还不到气运之宝传国玉玺该出世的时候。

    闵和妄图逆天,自然离奇死亡。

    据说得到闵和离奇死亡的消息,朱棣差点气出心脏病来,血压蹭蹭上涨。

    尼玛,我以国士之礼待你,又给了你那么多金银财宝当盘缠,你特么就是这样回报我的?刚出京城,没走两步,人就嗝屁了?

    幸亏朱棣够争气,后来凭借清君侧的口号也造反成功了。

    要不然,一代人皇朱棣,真要沦为历史上彻头彻尾的笑话了。

    正是这件事,让朱显槐觉得津卫或许与传国玉玺的下落有关。

    因为闵和是在津卫嗝屁的,不久后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没时间理会他的尸体。闵和的尸体,大概率是在津卫草草挖个坑,就给埋了。

    至于朱棣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那还用想,肯定被仆从们哄抢而空了啊!

    朱显槐是这么想的:闵和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难酬,必定不会甘心。

    如果生前有遗愿未了结,正常人会怎么做?

    当然是写遗书啊!

    闵和的仆从护卫基本都是粗人,古代又不是人人识字。哄抢他的财宝没毛病,但是说不定,就有那千百分之一的概率,让闵和的遗书得以保留下来呢?

    只要能找到闵和的遗书,说不定便掌握了传国玉玺的下落!

    朱显槐虽然没亲自去津卫查看过,但他推算出了闵和的路线,以及大致确定了闵和暴毙而亡的坐标。闵和被草草下葬的地点,在现今津卫郊区的蓟县。

    闵和死前究竟写没写遗书,朱显槐不知道,陈宇也不知道。

    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为了圆毕生的梦想,陈宇不会放过任何一种微小的可能性。

    因此,身在津卫市区的他,必须得去一趟蓟县。

    陈宇是个行动派,等不到天亮,当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