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1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晨和小芳稍事休息,两个人也出去了,一路逛去超市,经过耶鲁大学校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有一辆大巴在他们身旁停下,从车上下来二三十个和他们一样的学生家长,拖着行李箱,下了车后,就有志愿者领着他们往学校里面走。
  张晨问:“学校里面还有酒店?”
  “没有。”小芳说,“不过,每年为了毕业典礼,学校都会把一部分学院的学生宿舍,改成青年旅馆的样子,提供给学生家长们住,耶鲁每年有几千名学生毕业,家长要来上万人,纽黑文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
  “那他们是从纽约接过来?”张晨问。
  “不一定,也可能是从火车站接过来,不过,纽约的几个机场,肯定都会有人接机的。”小芳说,“不要说现在,就是平时,我们在纽黑文,要是碰到什么事,打一个电话,校警都会派车过来接。
  “纽黑文治安不太好,女学生要是晚上外出,或者在外面,学校鼓励大家打电话,由校警接送,耶鲁是住宿制的,学生一般都住在学校宿舍,像我们这样住在外面的很少,我以前在实验室要是待到太晚,都会让校警开车送我回家。”
  接下去有三天的时间,他们会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张晨和小芳现在就没有进去校园,而是直接去了超市,在超市买猪肉的时候,张晨只挑巴西和西班牙的猪肉,不肯买美国的猪肉,小芳问他为什么?
  张晨说:“美国的猪肉不好吃,有股腥味。”
  小芳笑了起来,她说:“那你知不知道,你一年,其实不知道吃了多少的美国猪肉,你知道双汇每年进口多少猪肉,里面又有多少美国猪肉吗?美国人本身吃猪肉很少,史密斯菲尔德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
  “我不管,我反正就相信我自己的嘴,那种电击屠宰的猪肉,怎么也没有放血的温体猪好吃,冷冻猪肉里,最好吃的就是巴西和西班牙的猪肉。”
  张晨说着,挑了西班牙的猪肉放进了车里。
  小芳看着货架上史密斯菲尔德的猪肉,骂道:“吃里扒外,你知不知道,我间接持有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份?”
  张晨大笑,他说:“我知道啊,不过,这一下我可以暂时忘记,等会做菜的可是我,要是不好吃,张向北和张向西,他们骂的可也是我,作为厨师,我必须对自己的食材负责。”
  “好吧好吧,那我沾他们的光了。”小芳嘻嘻笑着。
  第二天上午起来,张晨穿上了西装,还打了领带,小芳也穿得很正式,把张向西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只有张向北很随便,还是只穿了一件休闲衬衫,张向北和张晨说,今天是你们的主场,我就负责带着西西。
  一家人走着去了耶鲁,走在路上,路人都转头看着他们,还有人不停地朝他们打招呼,张晨问小芳,我们穿这样正式,是不是很背?
  小芳说:“这是尊重,既对学校,对老师,也是对其他家长的尊重,今天所有的家长都很正式。”
  “没事,你们这样,一看就是耶鲁的家长,是去参加毕业典礼的。”张向北说,“和你们打招呼的,说不定就是老耶鲁的。”
  张向北虽然是从美国的高中考入耶鲁的,但因为他来自中国,还是算国际学生,今天上午,他们的活动,就是去耶鲁大学的国际交流中心聚会,这是学校专门为国际学生组织的一个聚会,聚会是以冷餐会的方式进行。
  聚会开始,来自全世界各地,各式人种的学生家长们,首先聆听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所致的欢迎辞,欢迎大家今天从全世界各地,齐聚到耶鲁这个美好的校园,接着就是他自我表扬的阶段,介绍他们国际交流中心,为国际学生们做了哪些哪些工作。
  在场的家长们哪里会在意这些,这个时候,你就是把自己吹上了天,大家也都是微笑着鼓掌。
  接着,就是家长们自由交流的时间,张向北带着张向西,去给张向西到处找好吃的东西去了,小芳变得很忙,她和国际交流中心的老师们基本都是认识的,张晨跟在她后面,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大熊猫一样,不停地被介绍给这个,介绍给那个。
  后来,张晨趁着小芳在和一对从爱沙尼亚过来的家长交流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
  可离开了小芳和张向北之后,他自己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没有办法和人家交流,交流中心里,倒是有一些亚洲人,但等他走近的时候,人家一开口不是日语就是韩国话,控控控控的,张晨赶紧退了下来。
  转了一圈,他看到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亚洲男人,手里拿着一杯酒,站在角落里,一脸的茫然,张晨感觉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他走过去,悄声问:
  “中国人?”
  对方眼睛一亮,赶紧说:“对对,你也是中国来的?”
  “是啊,我杭城的。”张晨说。
  “我武汉的。”对方说着就伸出了手,张晨赶紧握住,两个人都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互相自我介绍认识,对方名叫王传武,武汉中建三局的。
  “一个人来的?”王传武问张晨。
  张晨说不是:“和老婆一起来的,不过,她原来就是耶鲁毕业的,这时候,和其他的家长正聊得欢呢,我听不懂又不会说,在边上跟着难受。”
  “对对对,我也一样。”王传武笑道,“小孩妈妈,还说要趁这个机会,跟女儿去好好学学世界各地的语言,不知道去哪里了。”
  张晨也去拿了一杯酒,两个人就站在那里热络地聊了起来。
  当天下午,是校长、院长的接待日,地点就放在耶鲁大学大名鼎鼎的休伊特方庭,也叫拜内克广场,广场的正中间是耶鲁最大的会堂,伍思里会堂,左侧是ons,也就是学校的大食堂所在地,右侧就是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
  拜内克图书馆的建筑造型很奇特,张晨很喜欢,它四四方方就像是一个方盒子,整座建筑是凌空的,下面是一根根的立柱支撑着,据说,美国如果遭受核打击的时候,这个图书馆将整个降到地底下,里面的古善本图书,将因此受到保护。
  拜内克图书馆外形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每一面,都是由高五格,长十五格的方框组成,每一块方框里面嵌着巨大的大理石的墙面,整座建筑没有窗户,但这些大理石的墙面是半透明的,阳光可以通过大理石上的白色纹路透进去,所以在里面,也并没有被密闭的感觉。
  这些大理石的纹路很像是打了皱褶的棉布,远远看去,让人觉得这一个个方框,好像是被布匹蒙住的。
  校长和院长接待日,耶鲁大学的校长和各院的院长,各自在休伊特方庭设立了接待点,学生和家长们排着队,去和他们合影。
  每个学院,还会请自己院里的知名教授,或者从耶鲁毕业的名人,给自己助阵。
  到了这里,小芳认识的人就更多了,她还没来得及陪张向北和张晨去和校长沙洛维合影,就被自己原来学院的院长看到了,一定要拉她过去,作为杰出校友,去帮助接待学生家长,和他们合影。
  没办法,只能由张晨陪着张向北去排队合影,他们和沙洛维校长合了影,又去和张向北他们经济系所在的文理学院院长合影,接着又去找耶鲁商学院,也就是管理学院的院长合影。
  合影的时候,张向西就骑在张向北的肩膀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沙洛维校长,还举起自己的手,牵着张向西的一只手,张向西惊恐地叫道:
  “毛毛,爸爸,他的手上都是毛毛。”
  张晨赶紧说:“张向西,不准没有礼貌。”
  耶鲁商学院并没有本科,但这里的很多教授,包括商学院院长,都兼着他们本科经济学的课。
  既然是耶鲁商学院,二O一三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罗伯特·J·席勒当然在这里,很多家长是带着《非理性繁荣》或《金融新秩序:21世纪的风险》的书,来和他合影并请签名的。
  席勒教授和张向北是老相识了,他不是还跟着他们种过菜吗,他握着张晨的手,和他说着什么,张晨一句也听不懂,张向北用英语和他说了几句,席勒教授点了点头。
  “你和他说什么?”张晨问。
  “他问你,我为什么没有报考耶鲁商学院,我和他说,我想先回国,增加一年的实践经验后,再考虑。”张向北说。
  “你还要再回来读研究生?”张晨问,“怎么没听你说过。”
  “我哄他呢,你也信,耶鲁还要养我一年,我总不能那么无情。”两个人从队伍里出来,张向北和张晨说。
  “耶鲁还要养你一年,什么意思?”张晨问。
  张向北笑道:“我和你说,要是论对学生的好,耶鲁肯定数第一,其他的学校根本比不上,我每年暑假,都可以向学校申请,去世界任何地方,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在永城种稻也好,帮助搞戏剧节也好,耶鲁都发我钱的。
  “毕业之后,每个毕业生还可以申请一笔为期一年的经费,去做研究和社会实践,我就是天天在家里,躺在床上研究梦,耶鲁也会养我一年。”
  “我知道了。”张晨说,“你小芳阿姨帮耶鲁赚来的钱,原来就是这么被你们糟蹋掉的。”
  “对对对。”张向北哈哈大笑,“小芳阿姨是在给大河注水,大河涨水了,我们小河就满。”


第1899章 典礼第二天
  毕业典礼的第二天,张向北穿起了黑色的学位袍,整个毕业典礼的三天,可以说是层层推进,越到后面就越重要,直到五月十六日,盛大的毕业典礼大会结束。
  今明两天,张向北都要穿得这样的隆重,穿着学位袍,就不方便再让张向西骑在肩膀上了,没奈何,张向西就只能到了张晨的肩膀上,或者是小芳牵着她的手走。
  早上八点多钟,他们在家里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出了门,往学校走,从这里到学校,也就十几分钟。
  今天是耶鲁大学的开放日,平时不对家长和学生开放的很多场馆和建筑,今天都向学生和家长们开放。
  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一天,更进一步地了解耶鲁,作为老牌大学的积淀和厚重,可以说是,耶鲁在这一天,把自己的家底都亮给你看了,看了之后,你一定会更加认识和喜欢耶鲁。
  上午的重头戏是“耶鲁学院毕业生训导”,训导仪式放在耶鲁大学最大的,可以容纳两千六百五十人的音乐大厅伍思里大厅里举行,伍思里大厅也是纽黑文交响乐团和耶鲁爱乐乐团演出的场所。
  尽管伍思里大厅很大,但仍然没有办法一次性容纳,每年三千多名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全校十二个学院,只能分成三场进行“耶鲁学院毕业生训导”仪式。
  按照排定的时间表,张向北他们是在第二场,在校园里逛到时间差不多了,张晨和小芳带着张向西,朝伍思里大厅方向逛过去。
  而张向北早就和他们分开了,他要去学院的宿舍,和同学们集中之后,一起排队抵达伍思里大厅,学生们的座位,集中在伍思里大厅一楼中间的位置,而家长们,分散在四周和二楼一圈的看台上。
  张晨和小芳穿过伍思里大厅的穿堂,进入大厅的时候,小芳指着廊道两侧的石壁请张晨看,张晨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个个名字,小芳告诉他说,这些人,都是从南北战争到现在,为国捐躯的耶鲁校友的名字。
  等到张向北他们陆续进场的时候,张晨和小芳带着张向西,已经在二楼的看台上坐好了。
  伍思里大厅的舞台上,平时交响乐团就坐的地方,今天布置得很庄重,舞台的正中摆放着一个讲台,舞台的左侧,立着一面美国国旗,右侧,立着耶鲁大学的校旗,讲台的后面,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椅子,这是等会,供特邀的嘉宾和学校校长、董事、各学院院长就坐的。
  椅子的后面,竖着一排各学院的院旗。
  整个伍思里大厅很高,差不多有二三十米高,大厅的顶上是圆拱形的,而整个舞台,也嵌在一个巨大的圆拱形里,舞台的后壁,整面墙,上下两层,竖着一根根几米长的管子,这一整面墙,就是一台巨大的管风琴,纽伯里纪念风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管风琴之一。
  仪式开始,纽伯里纪念风琴奏出了低沉、雄壮的音乐,接着是代表不同宗教的四名学生做了表演,接下来,就是耶鲁大学的校长,彼得·沙洛维开始训导,也是毕业演讲。
  小芳低声告诉张晨说,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苏必德,我们在耶鲁的中国人,都叫他老苏。
  “老苏是心理学家,‘情商’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对了,你们昨天找他合影了吗?”小芳问。
  张晨点了点头,张晨抱在胸前的张向西指着舞台叫道:“毛毛!”
  小芳赶紧“嘘”了一声,然后低声问:“什么毛毛?”
  张晨和她说了,小芳不禁莞尔。
  沙洛维开始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善世界》,张晨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小芳就趴在他耳边,翻译给他听:
  “……当你们创建新的企业,雇佣员工并对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时,你们正在改善世界;
  “当你们在某一领域,以优异的工作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候,你们正在改善世界;
  “当你们为点亮下一代大学生和高中学生知识的灯盏,而孜孜不倦时,你们正在改变世界。
  “当你们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改变他人的时候,你们正在改变世界;
  “当你们建立一个服务组织,倾听并与那些你们希望给予帮助的人展开合作的时候,你们正在改变世界……”
  张晨点点头:“这个老苏讲的不错。”
  张向西伸长了脖子,凑近张晨耳边,悄声和他说:“是毛毛。”
  张晨笑道:“好好,这个毛毛讲的不错。”
  “快完了。”小芳继续翻译着,“因此,二O一五届的毕业生们,请起立。”
  下面伍思里大厅里,黑压压的一片学生站了起来。
  “我们为你们取得的成绩而高兴……请你们怀揣一颗感恩之心从这里出发,用给予帮助来回报你们在这里曾经得到的帮助,去发现崩裂的、弯曲的、破碎的世界,并再次全心投入去修复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