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1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着飞来的订单,丝毫也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
  没有做企业的时候,他可以每天无忧无虑,做了企业之后,心就没有那么定了,隐隐的总是觉得,不远处有个雷,正在等着他去排除,要是不排除,随时就会爆炸。
  而这个雷到底在哪里,张向北又看不到摸不着。
  顾工虽然比张向北大了十几岁,但两个人很合得来,晚上不值班的时候,下班后顾工经常会不急着回家,他说反正家里儿子有老婆在管着做作业,不用他管,而张向北,是根本就没有什么上下班的概念,回家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慌慌的,在办公室待着,心里就踏实了。
  顾工经常会去食堂里,亲手做几个菜,然后来找张向北喝酒,他做的菜确实好吃,顾工自己也得意地说,我觉得我身上,最值钱的不是脑子,而是这张嘴。
  张向北大笑,他说:“菜是手做出来的,你应该夸自己手巧。”
  “错,菜是吃出来的。”顾工说,“做菜谁不会做,把东西往锅里一倒,分得清盐和糖、醋和酱油区别的人都会做菜,再不行还有百度,上面什么菜的做法都可以搜到,能做菜不稀奇,差别是做得好吃还是不好吃。
  “菜要做得好吃,首先嘴必须敏感,尝得出好坏,然后不厌其烦地反复试,就能找到最美味的那一款,也就学会做了,接着触类旁通,技艺才能够长进,我的嘴就很敏感,很刁。”
  张向北说:“好好,有道理。”
  天开始有些凉了,他们喝的,是顾工自己酿的米酒,很醇厚,把酒倒进电水壶里,稍热一下,就可以开喝,酒一喝起来,两个人就忘了年纪,忘了上下级的关系,几乎无话不谈。
  每次,他们面前的茶几上,都会有顾工自己腌制的菜,这是他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他们食品厂的菜还没到时间,没有好吃。
  张向北每次看到顾工来,都有点小小的期待,不知道他今天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好东西。
  顾工和张向北说,人家买了新房,都会布置一个书房,我这个历史学的硕士,家里一本书也没有,除了我儿子的教科书和课外书,我没有书,连我自己参加编写的书,家里也不会留一本,我不需要书房,我搞了一个作坊,里面的架子上,都是各种坛坛罐罐和调味料。
  顾工每次带来的,都是他在自己家里做的,张向北问他,到底做了多少种菜?
  “不知道,记不清。”顾工摇了摇头说,“我还有一个酒柜,不过酒柜里没有酒,里面放着的都是各种腌肉,我发现用酒柜放腌肉最好了,这些腌肉,应该有三十几种,有盐腌的,酱油腌的,还有加了各种酱料腌的,对了,我下次带冬阴功酱腌制的牛肉给你吃,很美味。”
  顾工说得张向北心向往之,举起杯子和顾工碰。
  和顾工做的菜同样美味的,是他那一肚子的故事,那些从田边灶头,乡里乡间听来的、看来的各种有趣的事,一喝起酒,他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张向北听得津津有味。
  张向北也把自己的心不定告诉了顾工,顾工说,你这个就是忧患意识,有忧患意识是好事,能做成大事的人,没有忧患意识肯定不行,也可以说是洞察力,人的洞察力就来源于他的忧患意识。
  有忧患意识,会让人变得敏感起来,敏感才能够看到和感受到其他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东西,这个正常,这么大的摊子在这里摆着呢,相反,要是哪天你没有这种意识了,反倒需要小心了,说明你安逸了,让自己躲进舒适区里了。
  “要是你再开始泡小明星,那你和这个企业,就离死不远了。”
  顾工说着哈哈大笑,张向北也笑了起来,不过他想到,向南也算是个小明星了,我怎么没有这个感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顾工加了一句说。
  张向北笑道:“我怎么感觉自己潇洒都潇洒不起来了?”
  顾工伸手拍了拍张向北的肩膀,和他说:
  “有担子了,空手空脚才能身轻如燕,你肩上要是挑着担子,你能轻松地跑起来吗?”
  张向北点点头,觉得顾工这话说的有道理。
  顾工举起了手里的杯子,和张向北碰了碰,放下杯子,他说:
  “张总,你这个人不错。”
  “什么不错了?”张向北笑问。
  “不像个富二代?”
  “哦,富二代应该是怎么样的?”张向北问。
  “不知道,我又不是富二代,我怎么知道。”顾工说,“反正就感觉你不像,没有那么张牙舞爪,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好,星二代也好,所有的二代,最大的毛病就是,他会把自己得到的东西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幻觉。”
  “什么幻觉?”张向北问。
  “他们会把这些,都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虚胖的感觉,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就是应该比别人占有更大的空间,你知道这种感觉吗?”顾工问。
  张向北想了一下,他说:
  “我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什么富二代,不是我装逼,我是从来都没有觉得,钱是有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我从小到大,钱从来没有给过我压力,可能无感吧,我想,可能也就是这样,我读书的时候去赚钱,才能够那么从容不迫。”
  “这个对。”顾工说,“要是你连学费和吃饭的钱,都要自己赚出来的时候,就会惶恐,会很苦逼,心理压力很大。”
  张向北点点头:“所以,我那个时候,真的就是把赚钱当一件事情去做的,当事情做和为钱而做,区别还是挺大的,做成之后,我感到的是事成之后的成就感,而不是赚了多少钱,包括我现在做‘宅鲜送’也一样,如果只是为钱,我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张向北没有和顾工说的是,他从小到大,从来也没有觉得钱有多重要,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当他坐在医院的走廊上,眼睛死死地盯着玻璃里面,看着老爸在给老妈画手表,而老妈正一点点地离开自己的时候,小小的年纪,有了一种无力感。
  他觉得只要老妈能活过来,需要他拿什么换他都愿意,所有的东西,家里的房子和车子,所有的钱,老爸老妈的公司,让他一辈子不玩游戏,所有所有的,哪怕他们变成了三个叫花子,只要老妈能够活回来,他都愿意。
  但老妈还是走了。


第1979章 风采依旧
  张晨和刘立杆他们一大帮人从美国回来了,这一次这么多人一起过去,家里又没有什么事,对汉高祖刘邦和林淑婉他们来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公司里一片欢腾,一大群心情舒畅、欢乐的人在公司里,公司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每个人都陡然变成了阔佬,积极性正高着呢。
  而对张向北和谭淑珍他们来说,张向北是长期就让自己处于赋闲状态,多,战线收缩之后,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每个项目部的事情,项目部自己会处理,自己处理不了的,也会请示应莺。
  应莺现在是他们“锦绣中国”集团的副总裁。
  他们大家,正好就趁这个机会好好玩玩,开着车沿着美国的东海岸北上,一直开到了加拿大,再往回走。
  一大帮人从上海回到杭城,下了高速,就直接去了“宅鲜送”,见他们到了,张向北和吴欢都迎上来,小芳叫张向北开会,张向北却逃了出去。
  最后是吴欢在会议室里,郑重其事地向张晨、刘芸和小芳这三个公司股东,汇报公司的情况,张向北带着其他的人,去参观他们
  一圈转下来,大家都很感慨,刘立杆说:“不错啊北北,起手就是这么大的项目,还顶下来了。”
  老唐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在一间破仓库里印T恤衫,环北市场的摊位,还是和其他两个人拼的,一个人一面墙,正面墙最好,我们就一个星期轮一次。”
  老唐的话,让大家都很感慨,想起自己当时创业的时候,谁不是这样呢,林淑婉在台北开服装店的钱都不够,还是汉高祖刘邦借给她的,刘立杆当初回到杭城,是靠着张晨给他的十万块,开始做他的房地产。
  瞿天琳在深圳,最早是在香港人开的印务公司跑业务,自己的客户资源积累起来之后,才凑齐了自己家里,和她当时那个老公家里的所有钱,买了一台二手的印刷机,开始办印刷厂。
  就是老谭当时在海南,离开部队之后,也是带着二货和另外两个人,靠接原来的战友们给他介绍的一些小活,开始做起来,大活他们还做不了。
  “不行不行,北北,我被你刺激到了,我也要开始再创业了,明天就出发。”刘立杆和张向北说。
  张向北被他们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
  第二天,刘立杆还真的拉着张晨出发了,第一站就是吴朝晖的老家桐庐,他要在富春江边,搞一块地,建他的民宿。
  接着是去永城和淳安,在新安江和千岛湖边上,继续他的民宿版图,接着就是去仙居、龙游、开化和缙云,那里的几块地,老同志们都已经帮他定下来,只需要刘立杆自己过去看一眼确定下来就可以。
  回到杭城,他们接着要去德清,目标是在莫干山中建一幢民宿,然后就是桐乡和平湖,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们一口气差不多要去二十几个县市,把大半个浙江都跑遍。
  桐庐是著名的快递之乡,全国的几大快递公司,除了顺丰,老板都是桐庐人,而起源,就是吴朝晖和魏文芳当年那个在四季青,被邮政稽查大队撵着跑的托运部。
  柳成年召集各部门,给他们开了会后,吴朝晖和魏文芳终于不用再跑了,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吴朝晖的很多老乡和亲戚,还有魏文芳的很多老乡和亲戚,都来投奔他们。
  吴朝晖的亲戚们脑子比较活,在他们这里干过一阵之后,就自己也去有样学样,做起了相同的业务,正好又碰到了国家开放快递业务,和网购开始井喷的年代,这些亲戚都搭顺风车做大了,变成了国内知名的快递几大巨头。
  而魏文芳他们的亲戚和老乡比较老实,没有自己出去单干的勇气,只知道用心用力地干活,结果,吴朝晖和魏文芳他们公司,现在公司的几个高层,都是魏文芳的亲戚和老乡,桐庐人一个都没有了,连吴朝晖的妹妹,也嫁给了另外一家快递公司的老板,去当老板娘了。
  作为快递之乡的父母官,桐庐的书记和县长、副县长,当然是上任不久,就会来杭城拜访吴朝晖他们,县里有什么重大活动,也会请他们回去,吴朝晖因此和他们很熟。
  吴朝晖问刘立杆,需要多大的地,刘立杆说,不要太大,一两亩就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三亩。
  “这么屁股大的一块地?”吴朝晖问,“那连招拍挂都不需要,找村里买块荒坡地就可以,我本来想回去买一块地造别墅的,这个,连书记和县长都不需要惊动,你去找许副县长就可以。”
  巧了,这个许副县长,刘立杆前几天刚刚和他通过电话,是杭城规划局的老局长介绍的,许副县长原来是杭城规划局的一个处长,去年下去担任副县长,分管城建。
  但在那天的电话里,许副县长支支吾吾的,和老领导说,自己刚下派不久,都不怎么参与这些事情,怕影响不好,再说,自己一个外来的,在这里说话也不响。
  “屁。”吴朝晖骂道,“他说话响得很,我那块地,就是他给我搞的,这种下派干部,在子。”
  “为什么?”张晨问。
  “本地人没有利害冲突,没必要得罪你,大家客气客气就可以了,再说,等他回来,谁也不知道他以后会是什么位子,说不定变成自己的顶头上司呢?留个面子,日后还有三分情。”
  吴朝晖说,张向北点点头,明白了。
  “我给你打个电话。”
  吴朝晖当着刘立杆的面,就拿起自己的手机,给许副县长打了一个电话,和他说了这事,对方一口就答应了,吴朝晖说到刘立杆的时候,特别介绍说,刘总以前是我和我老婆的老板,对我们帮助很大。
  “兄弟,要不要我陪他来?”吴朝晖问。
  “不用不用,这点小事情,哪里需要那么麻烦。”对方说。
  “那好,兄弟,你和我大哥说几句。”
  吴朝晖说着,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了刘立杆,刘立杆接了过来,和对方聊了起来,对方也知道刘立杆,就是前几天老领导向自己介绍的人,但两个人谁也没有提起老领导的名字,仿佛他们今天是第一次通话。
  刘立杆边打电话心里边想,看来那个局长退下来时间太久了,人走不一定会茶凉,但要是时间久了,茶是肯定会凉的。
  刘立杆笑呵呵地和对方互道了再见,放下电话,看了看吴朝晖。
  吴朝晖问:“怎么样,还需不需要我一起去?要么我和你们一起走一趟?”
  “不用了。”刘立杆说,接着愤愤地骂:“真他妈的风水轮流转,要是早几年,规划局出来的人,哪个我不认识,现在他妈的,我刘立杆都需要你吴朝晖帮我牵线了。”
  吴朝晖白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你要是在那个山沟沟里,再搓几年屌,连我们都不认识你了。”
  张晨在一旁大笑。
  吴朝晖想起来了,和刘立杆说:
  “快快,快把雯雯和倩倩的照片给我看看,你的大小老婆,在海南的时候,我想抱一下都不给,香得很,现在是不是还很香?”
  刘立杆站了起来走过去,拿起吴朝晖办公桌上的电话,按了几个号码,电话里魏文芳“喂”了一声,刘立杆说:
  “魏文芳,你过来,我给你看看照……”
  吴朝晖脸色立变,伸手就把电话按掉了,把话筒夺了过去放下,刚放下,电话马上就响了,还是魏文芳,魏文芳问:
  “刘总叫我什么事?”
  “没事没事,这个屌人,他会有什么正经事,你不用过来。”吴朝晖赶紧说。
  挂断电话,张晨和刘立杆看着吴朝晖大笑,刘立杆骂道:
  “吴朝晖,你怕魏文芳,从海城怕到永城,还真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风采依旧啊!”
  吴朝晖脸红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