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男孩把纸交给刘立杆时,还交待他,别被骗了,他们最喜欢骗你们这些大陆仔。
  三个人下了楼,感觉是这几天来,从未有过的轻松,似乎连阳光也没有那么毒辣了。
  他们在大门口看到早上,那妇女坐着的凳子上,坐着一个小伙子,他正默默地抽烟,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言语。
  他们到了旧货市场,买了一张木头的单人床,这是张晨和金莉莉睡的,又买了一张钢丝床,这是刘立杆睡的,还买了一张桌子,吃饭和写东西可以通用。
  在一张旧柜子前他们犹豫了半天,最后放弃了,金莉莉说,等找到工作,拿到工资的时候再买吧,他们用买柜子的五十块钱,买了两辆连铃都不响,其他都在响的破自行车。
  最后也添置了几件新东西,两张草席和一个塑料桶、一把热水壶,一个热得快,还有三个刷牙和喝水兼用的塑料杯。
  他们叫了一辆三轮车,把所有的家当都放在三轮车里,张晨和刘立杆各骑了一辆自行车,金莉莉坐在张晨后面,他们跟在三轮车后面一起往回走。
  金莉莉兴奋地叫道:“总算是有家了,你们有没有感到自己现在,是个海南人了?”
  金莉莉这么一说,张晨和刘立杆一回味,还真的是有那么回事,他们感到这头顶的椰树和蓝天,这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昨天还感到稀奇的满大街跑着的奔驰,现在看来,怎么都有一种熟谙的感觉。
  他们到了租住房间的楼下,那个小伙子已经不在了,凳子还空在那里,他们搬着东西上楼,意外地看到,那小伙子站在第一扇门口的走廊上,倚着栏杆,还在抽烟,回过头来看了看他们,还是没有言语。
  听到动静,从房间里出来一个女的,面容姣好,看到他们就朝金莉莉笑:“新来的?”
  金莉莉赶紧说对对对,就住你们隔壁,他们这才知道,这沉默的小伙子是他们的邻居,而那女的,明显是他的老婆或女朋友。
  他们把东西放在门口,金莉莉用钥匙开门的时候,她瞄到那女的想跟着过来,被那个小伙子,一把就推回到门里面去。
  他们把东西搬进去,把两张床,并排放在后面那扇窗户的左右,把桌子摆在了前面靠走廊的窗户底下,一个房间,就没有多少空地方了。
  金莉莉从包里拿出了一块布,和张晨说,钉到后面窗上,当窗帘,张晨把窗帘钉好,金莉莉又拿出一块布,和张晨说,钉到前面窗户,当窗帘。
  当她拿起第三块布时,刘立杆笑了起来:“你不会带了一包的布吧?”
  金莉莉把布打开,原来是他们上午用过的床单,金莉莉让张晨在两扇窗户之间拉了一根绳子,然后把床单挂上,和刘立杆说,白天拉开,晚上就当帘子,挡住你这个tou kui狂的眼睛。
  刘立杆笑倒,他说那你们声音也要轻一点,或者干脆,你们想来的时候就打个招呼,我也去楼下大门口抽支烟,一支烟的时候,够张晨用了吧?
  “流氓!”金莉莉骂道。
  其实,他们剧团在外面演出,每天晚上,大家一起打地铺,一间房子,也是这样间拉一块布,男的睡一边,女的睡一边,张晨和刘立杆对此早就习惯了,金莉莉跟剧团出去玩过几次,每次她都和谭淑珍挤在一起,对此,也见怪不怪。
  收拾停当,三个人又觉得一天就快过去,今天都要被自己荒废掉了,还是决定去那块空地看看。
  “对了,今天的《人才信息报都没有买。”刘立杆叫道。
  他们出去的时候,隔壁的门关着,隐隐听到,两个人似乎在房间里吵架,到了下面门口,那张凳子还是空在那里。
  他们到了那块空地,存好自行车,挤进了人群,这次再来,他们的心情就完全两样了,注意力都集在找工作上,三个人把墙上可能和自己有关的工作都抄了下来,决定明天,一出门就开始一个个去面试,没时间到这里来了。
  等到他们把墙上的抄完,又有新的贴出来了,他们就继续抄,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点多钟,临走的时候,刘立杆还不忘买了一份《人才信息报。
  肚子饿了,他们决定还是去吃猪脚饭,到了那里,猪脚饭却卖完了,他们继续朝里面走,看到一家粉店,金莉莉和张晨都要了抱罗粉,刘立杆要了一份海南粉,吃完,都觉得比在湛江吃的好吃多了,也可能是心情不一样的缘故。
  不过瘾,刘立杆还想再要一份抱罗粉,金莉莉叫道:“不行不行,没找到工作之前,伙食费也不能超支。”
  三个人骑着车,沿着海秀路往回走,金莉莉坐在车后坐上,又看到了那些站在街边的女孩,一个个花枝招展的,比前天更多,金莉莉心里骂道,吃饱了撑的,这么热的天气,没事站这里干嘛?
  路过望海商城门口的时候,她看到商城里面很多人,似乎在qiǎng gou什么,一定是什么便宜货。
  “等等,等等。”金莉莉叫道,她跳下车,跑了进去,原来他们是在qiǎng goufortei长袖衬衫,金莉莉问了一下价格,138元一件。
  她走出来,张晨笑道,看够了?
  金莉莉扁了扁嘴,破衬衫,还死贵,不知道他们在抢什么,不过,金莉莉和他们说,你们好像都没有适合面试的衣服。
  “不需要,我们是天生丽质。”刘立杆叫道。
  他们回到租住的房间楼下,看到那个小伙子又坐在门口,抽着烟,看到他们,把头别了过去。
  张晨他们把车子推进院子停好,回房间时经过隔壁的门口,门关着,但里面似乎有人在说话,他们回到房间,金莉莉大声叫道:
  “我又要冲个凉了!”
  第二天上午,三个人准备出门应聘,刘立杆和张晨,要去《海城晚报和《海角学杂志社,他们一家招记者和美编,另外一家,也招编辑和美编,金莉莉要去两家招财务人员的公司,和一家招员的。
  金莉莉说,你们反正去一个地方,骑一辆车吧,还有一辆给我,可以省下好几个三块、四块的。
  刘立杆说好。
  金莉莉拿了张晨的自行车钥匙正准备走,张晨把她叫住了,张晨和她说,你还是打摩的去,实在不行,哪怕坐出租车,千万不要骑车。
  “为什么?我在永城,不都骑自行车?”金莉莉不解地问。
  张晨就和她说了黑手套的事,张晨说,那么多人面试,一个个手伸出来,都细皮嫩肉的,就你,一伸一双黑手套,哪像个财务人员?
  “对对,这钱不能省,形象最要紧,黑手套,在我们男的,是吃苦耐劳,是加分,你们女的,可不一样。”刘立杆说。
  “午太阳大的时候,你还要坐有空调的出租车去,这样到了人家单位,才能带去一股清新的气息,才像个坐办公室的。”张晨说。
  金莉莉想想,这两个家伙说的也有道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就是花点钱吗,现在花钱,还不是为了接下来的挣钱。
  花了!


第26章 就这样,谢谢你!
  刘立杆把一套四本的大王传奇,也就是《时代楷模拿出来,又拿出了四五本红封面的获奖证,和张晨说,我要用这些炸弹,炸晕他们。
  张晨看着很羡慕,他说我可什么都没有。
  “你不用,你自带证,一出笔就是个特等奖的获得者。”刘立杆安慰他。
  两个人下楼,出大门的时候,看到那个妇人坐在大门口,看到他们,就朝他们笑,他们也朝她笑笑,然后出门。
  两个人骑着车,决定先去《海城晚报,《海城晚报离他们比较近,就在海城市政府的院子里,他们到了市政府门口下了车,推着自行车准备往里走,门口执勤的武警拦住了他们,问他们去哪个部门,有什么事。
  张晨说我们是来《海城晚报应聘的,武警朝右边指了指,告诉他们,从边上那条小路进去。
  他们沿着市政府院子的铁艺围墙朝前走,走到头是一条小路,路口的墙上,钉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海城晚报,下面是一个红色的箭头。
  他们继续沿着市政府院子的铁艺围墙朝里走,走了四五十米,围墙被破开了,有一扇不大的门,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原来这里才是《海城晚报的报社,而报纸上的社址,所谓的龙昆北路一号市政府大院,其实是市政府大楼后面的一幢三层附楼。
  这里倒是没有武警执勤,门也敞开着,他们走了进去,一楼的过厅只有二十几个平方,和他们永城婺剧团的宿舍楼差不多,一边一排木头长椅,每张椅子上,都坐了七个人,还有几个站着的,看样子都是来应聘的。
  张晨和刘立杆靠墙站了一会,从走廊里转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子,看了看他们问道:
  “你们都是来应聘的?”
  大家赶紧说是。
  “把你们的简历都给我。”
  大家赶紧恭恭敬敬,用双手把自己的简历递了上去。
  “在这等着,叫到名字的才进来。”
  女孩说完又转进了走廊。
  第一个面试的人进去,过了七分钟后出来,那女孩跟在他后面出来,叫到:
  “有没有新来的?有新来的把简历给我。”
  就这七分钟的时间,又来了四五个应聘的,他们连忙把简历交了上去,女孩这才叫道:“张晨。”
  张晨赶紧起来,女孩和他说:“进去第三个办公室。”
  张晨走了过去,站在门口朝里面微微鞠了一躬,和他们说你们好!
  办公室里,并排两张桌子,坐着两位三十几岁的人,并排的桌子边上,有一张钢折椅,其一人示意张晨就坐,张晨坐了下来,另外一个拿着张晨的简历,问道:
  “浙江来的?”
  “对。”
  “原来在浙报干过?”
  “没有。”
  “《钱江晚报?”
  “没有。”
  “杭报?”
  张晨摇了摇头。
  “《经济生活报?《浙江科技报?”
  “都没有,我没有在报社干过。”张晨觉得自己的汗都快下来了,心里在骂金莉莉,什么女人的第一次,男人的第一次也是这样的,好吗?
  问他话的人身子往后面一靠:“那你在哪里干过?”
  “剧团,我是剧团的美工。”张晨说。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坐在对面的问道。
  “哦哦,这上面也没有写。”手拿着张晨简历的那人,又看了一眼简历说。
  张晨觉得自己背上的汗已经下来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我不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就是自学,画画的好,才被招进剧团的,我可以给你们看我的工作证,对了,我还可以画画给你们看……”
  那两个人都笑了起来,一个说,有趣,你就是画,我们也看不懂啊,另外一个说,我们的美编,要求的可不是只会画画。
  张晨想问,那你们的美编是干什么的?还没开口,其一个就说,就这样吧,谢谢你!
  这就是下驱逐令了,张晨站了起来,有些狼狈地出去,刘立杆站在走廊口,看到张晨,赶紧问道:“怎么样?”
  张晨摇了摇头。
  刘立杆说:“没事,还有我呢,看我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刘立杆话音刚落,那女孩就叫道:“刘立杆,第三个门。”
  刘立杆走进门去,门里那两个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刘立杆把挎包放在桌上,从包里拿出那一套《时代楷模和获奖证,坐在左首的那位一见,就和他说:
  “你这些东西不要拿出来,到我们这里应聘的,每个人都有这些。”
  刘立杆霎时尴尬了,他愣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应该把它们放回挎包,对面那位叫道:
  “那几本给我看看。”
  刘立杆把那四本《时代楷模递给了他,那人翻开看看,笑道:“哟,还都是你一个人写的,蛮厉害的。”
  他接着看了看封底:“内部印刷的?”
  “对对,不过,是我们县的县联主持编的。”刘立杆说。
  那人把四本《时代楷模还给刘立杆,和他说:“我大致翻了一下,你的写作风格很浪漫,我觉得你适合搞学创作,但当记者,你不适合,虽然都是写作,但这写作和写作还是有蛮大的区别的。”
  刘立杆口里说着是是是,心里在骂,就那么几秒钟,你他妈的就大致翻过了?还风格很浪漫,你们报纸上那种吹牛逼的章,比老子还浪漫吧。
  “那就这样,好不好,我觉得你到我们这里当个记者,那是大材小用,谢谢你了!”
  刘立杆也被轰了出来。
  两个人出了《海城晚报的门,在自行车跟前站了一会,都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让他们不能接受的不是应聘没有成功,而是对方那写在脸上的轻蔑,要是在永城,张晨肯定会一拳就砸到他们的脸上,你妈逼的,就是化局长,也不敢对老子这种态度。
  “不就是一个破报社吗,躲在这个角落里,还以为自己是新华社了!”刘立杆骂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海角学,出发!”
  《海角学杂志社在琼山,琼山原来是海城下面的一个县,海南建省,海城成为了省会城市后,才把琼山县并入海城,变成了琼山区。
  他们骑了近一个小时才到琼山,找到《海角学又花了十几分钟,《海角学在一条正在埋下水道的街上,一幢五层楼房的二楼。
  他们爬上二楼,迎面就是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大开间,十几个人,都在这一间办公室里面办公。
  张晨和刘立杆站在门口,见里面也没有特别标注哪里是招聘处,不知道找谁。
  靠近门的一位小伙子抬头看到了他们,问道:“你们找谁?”
  “我们是来应聘的。”刘立杆说。
  小伙子扭头朝着里面大喊了一声:“韩主编,有人应聘。”
  一办公室的人都抬头看着这边,最里面一个,坐在最大的一张办公桌后面,一位年近四十的年人,站起来朝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过去。


第27章 为什么我们不拼命?
  张晨和刘立杆,穿过整个办公室,走到了韩主编的办公桌前,韩主编一开口就是一口的湖南腔,他请张晨和刘立杆,在办公桌边上的两张木头椅子上坐。
  “你们是浙江来的?”韩主编问。
  张晨连忙说是。
  刘立杆一见到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