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北说着,大家都点点头,觉得他的这个想法很好,这样,至少在生鲜配送市场,可以分出两大块,一个是大家印象中的优质公司,价格虽然不是最便宜,但品质有保证,比如像“宅鲜送”,还有一个,是低价但是低质。
马老师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怎么做着做着,在生鲜配送这块,自己变成了拼多多,这样的印象要是在消费者的脑子里形成,就很难改变。
以后把“宅鲜送”和“每日鲜”的保鲜柜放在一起,那去“每日鲜”保鲜柜取菜的,都会感觉到不好意思。
“可以,北北。”刘芸说,“我可以让繁花网络完全配合。”
“谢谢干妈,我们自己网站和其他的网站上也会宣传,重点宣传‘宅鲜送’人,去写品控的,通过宣传他们,把我们的理念让大家都知道。
“还要宣传我们的食品厂,是怎么保证让上我们食品厂的产品,本身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张名片。”张向北说。
“顾工这个人,就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讲。”张向北说,“北北你可以让许文辉帮忙,在传统媒体上也多做宣传,那些中老年的客户,他们每天还会坚持看报纸,他们对纸媒的信赖程度,要远远高于网站新闻,他们固执地认为,报纸上说的,才都是对的。”
“我可以组织一些专家,从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的角度,在港台和海外媒体,发表一些对‘宅鲜送’的分析文章,国内的网站,最喜欢做这种转内销的新闻,这样,可以从几个层面,让‘宅鲜送’的形象立起来。”小芳说。
“可以,台湾那边的媒体可以交给我,我可以安排报纸和电视台过来做专访,台湾的电视节目,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大陆观众翻墙过去看。”小虎说。
张向北拱手朝大家说:“谢谢!谢谢!”
“北北,你接着说。”刘芸和张向北说。
“第三件要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日鲜’通过打价格战,把我们逼到墙角的时候,其实也是把他们自己逼到了墙角。”张向北说。
小芳问:“为什么这么说?”
“他们把价格拉到这么低,如果因此能把我们打死,他们赢,打价格战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把对手打死,打不死,就半途而废。
“我们被他们打死,消失不存在了,他们就可以开始调价,这个时候,客户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骂骂咧咧也只能接受,总不能说因此就去菜场买菜,消费习惯已经被改变了,再想改回去很难。
“这就说到了我们要做的第三件事,那就是正面迎战,怎么迎战,我不和你打价格战,我就杵在这里,不退缩也不减少我们的业务版图,我们在上海和杭城的每一个小区,都不能撤一个保鲜柜,哪怕这个小区,我们已经一个客户都没有,我们也要占住那个位置。
“为什么?这就是我要打的狙击战和消耗战,我就和他耗着,只要我们还存在在那里,就给了客户多一个选择,也是将军将死了他们,只要我们还在,他们就没有办法调价,只要他调一次,肯定就会引起一部分客户的不满,这些客户因为愤怒,转而就回到我们这里来。
“像这种转回来的客户,从此就和他们一刀两断了,再不可能回去,很多人可能因此会把‘每日鲜’的app都删了,这就是我说的,他们打价格战图一时痛快,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不知道只要我们还坚持着,没有被打死,他们其实是用低价,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昨天我们已经算过,他们现在在杭城和上海,一天亏损七千多万,只要我们还在一天,他们就要亏损这么多,还不敢调价,一调价就像我前面说的,等于是在给我们输送客户,而我们呢,我们昨天也算过,就是按照现在的会员数,我们仍然还有盈利。
“所以,要打持久战的话,我们打得起,他们打不起,越往后,压力越大的是他们,不是我们,我们只要自己不要乱,不要出昏招就可以,包括我们在全国其他的城市,我们的盈利水平都很不错,就是上海和杭城,没有盈利也没有关系。
“我们一边在上海和杭城和他们打狙击战和消耗战,一边要加快节奏,推进我们在全国的布局,这也是扩大我们的盈利面,我敢肯定,只要我们在上海和杭城这么和他们耗着,他们就不敢扩大战场,把战线拉长,再去其他的城市发展。
“道理很简单,他们越发展,就越扩大他们的亏损面,再发展一个城市,还是这个打法,他们每天的亏损就是上亿了,就算是马爸爸,也经不起长期这样的亏损,不敢看着‘每日鲜’这一家公司,把大淘宝都拖死,他不会的,一定会及时止损。”
“那他要是,去其他的城市发展,但不发起价格战呢?”小虎问。
“那他一样没有赢面。”张向北说,“一是我们在这些城市已经布局好了,二是通过第一第二件事,他们的名声已经臭了,要是同等的条件,不打价格战,他们靠什么赢我们?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他们?”
小虎点点头,觉得张向北说的有道理,这几件事情,原来还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
“我们可以在杭城和上海,适当裁减一部分富余人员,提高我们的盈利水平。”吴欢说,“这是可以马上做的事情。”
“不行,杭城和上海,一个人都不能裁,反而日常的招工工作还要继续。”张向北说。
“为什么?”吴欢问。
“现在是敏感时期,不能有任何风吹草动,只要出现诸如‘宅鲜送’开始大规模裁员这样的消息,大家就会认为我们快被‘每日鲜’打趴下了,我们不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张向北说。
“我是说分步骤,小规模的裁减,而不是大规模。”吴欢说。
“你就是一次裁五个人,到了媒体上,也会变成大规模。”张向北说,“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张向北看了看大家,解释说:
“还要算另外一笔账,现在是我们上海和杭城分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相信通过我前面说的几件事,这最困难的时候会过去,客户会回流,我们现在的员工,都是我们辛苦培训出来的,到时候人手不够,又要招人,又要重新培训,划不划算?
“还有,不能只算我们自己的账,这些人离开我们这里,最大的可能是去哪里?肯定是‘每日鲜’那里,他们肯定会敞开大门接纳他们,这些可都是熟练员工,进去就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的,我们等于是给对手省了一大笔培训费。
“光算我们自己的账,划不划算我不知道,但一来一去,算总账的话,我们肯定是不划算的。
“上海和杭城的富余人员,我们可以内部调整,前面我不是说了,我们还要加快在全国的布局吗,这些富余人员,完全可以调整到这些城市去。”
“很多人会不愿意的。”吴欢说。
“平调他们当然不愿意,但要是一个普通工人,调去了那里,就变成领班,领班变成主管,主管变成经理,他们就会愿意了,还有,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安徽籍的安排去合肥,河南籍的安排去郑州,回老家省城又被提拔,待遇也提高了,他们还会不愿意?”张向北问。
吴欢摆了摆手,她说:“好吧,我被你说服了。”
“我同意北北的意见。”刘芸说,“不过,北北,我还有一件事要问你。”
“你说,干妈。”
“要是‘每日鲜’现在也去搞蔬菜基地,也开始做产地直供,不可以吗?”
“不是不可以,而是这样,我们也有先发优势。”
张向北说:“要供应杭城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蔬菜,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必须像我们一样,要有大型的供应基地,才能够保证供应,全国五大蔬菜产地,宁夏可以说是,最适合开办农场的地方,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农场。
“云南广东和河北山东,我们都已经和当地最大的合作社或者专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湖南和重庆,现在是我们新发展起来的自己的供应基地,势头很猛,他们现在再去做这事,可以说,在和我们同等的条件下,他们已经做不到了。
“菜都是地里种出来的,地又不可能无限复制的,这和工厂的产品还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他们要想取代我们,在同等的条件下,人家为什么要和他们合作,而且,就是条件比我们更加优惠,他们也很难。”
“为什么?”刘芸问。
“我们现在的销量,是他们的十倍都不止,有多少合作社或公司,会为了一点小利,放弃大公司而选择去和小公司合作?除非这小公司放血,他那头要是放血,到了城里这头,他就更没有竞争力了,这就是我们的先发优势。”
刘芸点点头,明白了,她看了看小芳张晨和小虎,说:
“我看可以,北北提的这三点,战略和步骤都很清晰,我同意就这么做,这可能也是我们代价最小的方案,你们说呢?”
“还有,还有,我还需要做一件事。”还没等那三个人回答,张向北叫道。
第2103章 四和五
会议室里,已经一扫了刚开始时候的凝重,大家变得轻松起来,可以说是张向北的一席话,拨云见日,让大家看到了,就是在当前这么困难的境况下,他们仍然大有可为,只要坚持着,一件件事做下去,最困难的时候就肯定会过去。
他们对“宅鲜送”,对张向北有了信心,听到张向北说还有一件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大家都来了兴趣。
“还有一件事?”刘芸有些按捺不住,急切地问:“北北,你快说,还要做一件什么事?”
“这次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参加我们‘随手帮’活动的会员,他们几乎没有转单的,这个你们也已经知道,我想,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家庭,本身的经济能力比较强,‘每日鲜’的低价,并不是很能吸引他们。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订购的那些困难农户的产品,还需要我们帮助配送,他们离不开我们。”
张向北说到这里停下来,拿起杯子喝了口水,说:“渴死了。”
刘芸骂道:“你不是渴,是卖关子吧?”
大家都笑了起来,张向北赶紧说,不是不是,是真渴。
“快接着说。”刘芸催促。
“好好,马上。”张向北说,“这个还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免费帮他们配送的,看起来好像我们是吃亏了,昨天我让马琳他们统计了一下,结果发现,我们不仅没有亏,反而在他们身上赚了,而且大赚了。
“刚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随机挑选出十几个客户三个月的订单,仔细看了之后,我才发现里面的原因。
“这部分的客户,我前面说过,他们的经济能力比较强,也就是平时的购买力比较强,购买高档食材的频率和数量比较多,一个客户一个月的订单金额,是其他一般客户几个人的总和。
“这些客户,可以说是我们个人客户里面的大户,就是因为单位客户这边,我们的大客户经过吴欢他们一家家的拜访,都还在,而个人客户里,这部分的‘大客户’还在,所以我们的用户数量虽然下降得很厉害,但杭城和上海还能够盈利的原因。
“你们可能会奇怪,我们不是免费给他们在配送,他们买那些困难农户的产品的钱,也是直接到了农户那里,我们中间并没有截留,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还可以获利?
“这也很简单,他们几个人合伙订购农户家的猪和家禽,还有自留地里的菜,但这些东西,又不是每天都有的,猪和家禽要到可以宰杀的时候才会有,几分的自留地,种的基本是一两种菜,成熟了,几户人家一分就没有了。
“平时,他们还是要进行大量的日常采购,都在我们这里,特别是那些高档的食材,又恰恰不是农户家出产的,大多还是进口食品,这样,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利颇丰,刨去免费配送的那部分支出,还是能够盈利不少。
“还有一个数据,那就是有意向参加我们‘随手帮’活动的人,因为没有匹配上困难农户,实际并没有参与的人数有多少?说起来你们可能不相信,在上海和杭城两地,一共有八万三千多人,这部分人里,有不少去了‘每日鲜’那边。
“这部分人转单过去,不一定是因为看中‘每日鲜’的价格,当然价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这部分人的购买能力比较强,他们习惯了每天在网上购物,很多人都是在掏宝上购物的时候,从掏宝网直接转到‘每日鲜’频道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扩大‘随手帮’活动的范围,现在不是有意愿帮忙的人多,农户不够吗?我们需要扩大帮扶农户的数量,一方面,可以进行整村整乡的帮扶,就是整个贫困乡或村,都在我们的帮扶范围之内。
“我们和乡政府和村委会合作,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前期的甄别工作和平时日常的管理,经过我在湖南和重庆,与当地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合作,我发现,帮助群众脱贫,本身也是他们的工作,有任务考核指标的,他们对我们的欢迎程度很高。
“有他们的参与和组织,我们不需要在当地设点,就可以做好相关的工作,这也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人力和财力支出,而帮扶的对象,可以迅速扩大。
“还有就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上海和杭城周围,我们可以适当放宽困难农户的核定标准,在那些我们本来就有采购点的地方,把周围一般条件的农户都纳入到我们帮扶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城里人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帮助。
“我们也来个‘随手帮’,这样,帮扶农户的基数就可以扩大。
“给那些有意愿帮助别人的客人,都尽快匹配上帮扶的对象,让这些客户,养成每天上我们网站看看他们的猪和家禽,还有地里的蔬菜长势如何的习惯,我想,他们的订单跟着也会回来的,毕竟这部分人,是对我们的价值观认同度最高的一部分人。”
“这个算盘打得精,也打得好,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