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咔咔咔。”
  张晨忍不住笑了起来,骂道:“什么鬼,还这么多的象声词。”
  “唰唰唰是鞣皮啊,嚓嚓嚓是用剪刀剪皮,咔咔咔是用斩斩孔。”
  张晨听得莫名其妙,问道:“什么是斩?”
  “做皮具用的工具,打孔的,头上就像是梳子,要先用斩在皮革上斩孔,你手缝针才穿得过去。”
  张晨似乎有些明白了,他问阿勇:“你原来是干什么的?”
  “做皮匠啊,我爷爷我爸爸到我,原来都是做皮匠的,不过,我们是说说好听,我爷爷才是真皮匠,他是皮包皮箱皮靴马鞍,什么都做,到我爸爸和我,其实就是个补皮鞋的。”
  “那你爷爷会做的,你会不会做?”
  “当然会,从小看都看会了。”
  “好啊,不错啊!”张晨叫道,“那你干嘛不做这个?”
  阿勇看了他一眼,鄙夷道:“现在还有谁会要这个,皮包皮靴皮箱,去百货商店买买多清爽,要么去环北小商品市场,便宜得一塌糊涂。”
  张晨摇了摇头,他说:“你错了,那些都是大路货,你做手工皮具,个性化产品,始终都会有市场的,而且,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你知不知道,那些国外的名牌皮包,都是手工制作的。”
  “真的?”
  “当然,你做这个,要是做得好,阿勇,我告诉你,其他我不敢保证,我的很多客户,一定会从你这里拿货。”张晨看了看四周,好阿勇说:“对了,我们这个是服饰城,也没有说不允许卖皮包皮具,你把这摊位装修一下,就专门做手工皮具,我保证你有生意。”
  张晨的眼光,阿勇是服的,张晨的说法,他也肯定是信的,他听张晨这么一说,也兴奋起来,来了兴趣,张晨继续和他说:
  “而且,你这个手工皮具,和我的麻类衣服还是绝配,你要真做起来,我们还可以合作。”
  张晨这么说着的时候,阿勇就想到,张晨帮他带走了多少牛仔衣啊,他要说行,那就肯定能行。
  “你是说做这个,现在真有前途?”阿勇问。
  “保证有前途,你这里装修一下,摆上你自己做的皮具,这店,这店也搞他一个名字,叫,我想想叫什么……”
  “皮草堂?”
  “哎呀,不错啊,这个名字不错,就叫皮草堂,阿勇,你怎么想到这名字的?”
  “我爷爷解放前,在孩儿巷那里的店,就叫这个名字。”
  “那太好了,还是老字号,对了,你爷爷以前做的东西,你家里还有吗?”
  “有,解放前的货都还有,我爷爷一直都放着,当作宝贝,说是要带棺材里去。”
  “那太好了,也别带棺材里去了,现在也不能土葬,还是留着,这就是以后你店里的镇店之宝了。”
  阿勇也嘿嘿笑了起来,他约张晨有时间去他家里,帮他看看,张晨一口就答应了,他说明天,我们明天中午去看,阿勇说好。
  “老板。”
  小莉在叫他,张晨赶紧走了回去。
  银川的客户已经到了,张晨带着他去厂里,走到路上,碰到了贺红梅,贺红梅听说他们要去厂里,就说,我也去。
  这个客户到了厂里,看了他们的展示间,又有贺红梅在边上现身说法,当然很快就谈下来。
  打包好货,张晨送客户和老万一起出去发货,再看看时间,已经是四点多钟,赵志刚过来和张晨说,你看看那个面料,可能要补货了,张晨去仓库看看,算了一下,按他们目前每天的产量,仓库里的面料大概还可以用八九天。
  张晨以前没做过服装,一点经验也没有,他问贺红梅,你们一般冬装,进货会进到什么时候?
  贺红梅和他说,零售店的话,春节之前会有一个小高潮,过了春节,大家都开始打折销售了,所以零售店进货,一般到春节前十天还在进,像他们这样批发的客户,一般春节前半个月,就不会再进冬装了。
  张晨明白了,他算出一个大概的用量,然后加了一点余量,这些面料要是冬装用不完,接下来春装,应该还可以再用一些。
  张晨把自己的打算和贺红梅说了,贺红梅叫道,别别,千万别,哪怕再合适,你春装也不要用和冬装一样的面料。
  “为什么?”张晨不解了,“这些做棉衣的料,都是薄料,春装用也正合适啊。”
  “会有审美疲劳的你知不知道,哥哥?”
  张晨明白了,想想还真是有道理,他骂道:“没大没小。”
  “是,师父!”
  “好好,这回你是我师父,真的,你提醒得对。”
  “这是实践出来的真知。”贺红梅贫道。
  张晨重新计算着,贺红梅和他说,其实你少算一点没关系的,冬装最怕压货,一压压一年,还特别占地方,冬装情愿收得早一点,也不要压货。
  “那没货了卖什么?”
  “春装啊,春节之前,像我们这样的客户,可以上一部分的春装新款的,你要知道,我们其实和你们是一样的,也怕压冬装,也希望在春节前,把冬装都清光,上一部分春装。”
  “那这么说,我们过段时间,还需要去张家港一趟?那里有很多的面料,适合做春装。”
  “那是肯定的,这次早点去,直奔张家港,把他们那个仓库,都仔细看一遍,师父。”
  张晨说好。
  张晨按照贺红梅的建议,再次统计了数字,然后打电话给小李,把年前需要的面料,一次性地都下给了他。
  忙完这些,他看看手表,已经快五点了,他和贺红梅说:“我要去和村长大人吃饭,晚餐你自谋出路。”
  贺红梅埋着头在看一本新到的瑞丽杂志,她抬起手朝张晨挥挥,叫道:“去吧去吧,我跟彩娣混。”


第591章 喝的是什么酒?
  房东大哥坐在家门口,看到张晨回来就站了起来,问,你刚刚从永城回来?
  张晨说不是,陪一个客户去厂里了,永城我上午就回来了。
  “一挨挨路,我们走过去好了,等下吃了老酒,也不好骑车。”房东大哥和张晨说。
  张晨说好。
  两个人出了院门,往街上走去,张晨问房东大哥,书记和主任找自己有什么事?
  房东大哥说:“大队部里的事,我也弄不灵清,反正等下他们要问你,你做的到就答应他们,做不到就好好交回报他们好好拒绝他们,不要觉得不好开口。”
  张晨说好,听房东大哥这么说,他就放下了一半的心,至少应该不会是他们最害怕的,村里要收回房子,不然什么叫好好交回报他们?
  房东大哥也知道,他们在那里装修和建造那些简易房、搭雨棚,已经投了不少钱,人家真要收回房子,他们肯定不肯,免不了一番口角,还有什么“好好交回报”?
  两个人到了街上,走到街尽头的村委会,张晨看到房东大哥没有拐进去的意思,而是继续往前。
  他们过了村委会,看到紧挨着村委会大楼,有一爿小酒店,这酒店连店名都没有,要不是今天房东大哥带他来,张晨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家店。
  平时逛街的时候,他们也都是走到了村委会,就以为是到了街的尽头,没想到后面还有店。
  房东大哥带着张晨走进去,酒店很小,店堂里一个收银兼卖酒的柜台,就占去了六分之一的地方,剩下的空间,摆着三四张桌子,现在是饭点,店里却一个人也没有,连后面的厨房,也是静悄悄的。
  一位三十多岁,还有几分姿色的、满脸油光的老板娘,站在收银台后面,看上去神情坦然,似乎早接受这样凄惨的景况,房东大哥问:
  “老五头来了没有?”
  老板娘叫道:“来哉来哉,在包厢里。”
  走进柜台边上的一道小门,里面是一个两三平方的过厅,正对面有一道塑料帘子,打开着,里面是厨房,过厅的左边是间不分男女的厕所,右边有一扇关着的门。
  老板娘把门推开,张晨看到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以及村会计三个人坐在里面,看到他们,三个人几乎同时举起了右手打招呼,就像是抢着发言。
  张晨赶紧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厂里有点事,让你们久等了。”
  书记笑道,我们也没屌事,就是坐在这里,吹吹牛喝喝茶。
  坐下来后,张晨心里明白了,怪不得这爿店连招牌也没有,店堂里也没什么生意,老板娘还老神在在的,原来她这店最大的客人,应该就是村委会,而前面房东大哥问的老五头,也不知道是这三位中的哪一位。
  也就在房东大哥和张晨进门的那一刻,厨房里开始忙乱起来,传来了点火的声音,马勺磕碰着锅子的声音。
  没过一会,老板娘就开始上酒上菜,他们喝的是瓶装的加饭酒,这里的菜,不是装在一个个盘子里,而是盛在白色的品锅里,一盆盆地上来,红焖羊肉、红汤甲鱼、泥鳅滚豆腐、老鸭煲、肚包鸡……一下子就把桌子摆满了。
  主任和张晨说,都是土菜,不知道张老板吃不吃得惯,张晨赶紧说很好很好,看着就很诱人,他说着就赶紧拿起筷子,挟了一块羊肉,以佐证自己的话。
  一个人一瓶加饭酒是门分数,也不互相倒酒,个人包干,张晨站起来,依次敬他们四个一人一杯,他这瓶酒就见了底,会计叫了一声,老板娘赶紧拿着酒进来。
  书记和老板娘说,这张老板,你还不敬他一杯。
  老板娘嫣然一笑,说敬敬,当然要敬,谢谢张老板赏光!
  老板娘从边上台子拿了一只空杯,先把这杯倒满,然后给张晨加满,举起杯,和张晨碰了一下,一口干掉,其他人都叫了起来,看着张晨,张晨也只能一饮而尽,其他人接着鼓掌。
  接下来是老板娘打通关,从书记到主任再到会计,最后到房东大哥,一人一杯,敬谁酒的时候,老板娘就右手端着酒杯,左手搂着对方的肩膀,一付不干不行的样子,喝的人都故意做出艰难的表情,看的人都起哄拍手。
  都喝完了,老板娘不再出去,而是在书记和主任中间坐了下来,陪他们一起吃饭。
  这一轮的酒喝掉,才开始谈正事,主任和张晨说了,张晨方才明白,他们今天请他来喝这酒的目的。
  原来,自从南巡讲话以后,全国上下不争论,一心一意搞经济,现在是层层下达经济任务,层层检查落实情况,连他们村里,镇上也给他们下达了招商引资的指标。
  这三堡村,和更挨着杭城的其他那几个村不能比,原来大家一样都是菜农,没什么村办企业,后来四季青村搞市场搞得风风火火,隔壁的五福村,钢管厂、锅炉厂,也是搞得像模像样。
  三堡原来也搞过一个市场,卷烟市场,前几年也是客商如云,日子好过得不得了,但这个市场,后来变成了一个假烟集散地,每一个摊位,明面上摆着正牌的香烟,暗地里都在做着假烟的生意,被工商和公安冲了好几次。
  加上现在,卷烟又开始实行国家专卖,各地都成立了烟草公司,这个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被勒令关停或者转型,但一个市场,开起来容易,关门是千头万绪,一大堆的遗留问题,经营户天天在闹事,烦不胜烦。
  而市场转型做什么,他们也还没有主意。
  除此之外,这村里就没有其他的什么企业或者资源,但上级不管你,下任务的时候是一刀切的,谁也别想逃过,眼看着这一年都快过去了,这招商引资的任务,连个蛋都还没有开,天天让他们头大。
  村里面倒是有几家服装加工厂,但这些加工厂,都是在村民的出租屋里,连个执照都没有,规模又都很小,你说你招商引资,引了这么几个服装加工厂,你报上去,上面也不认啊。
  他们想来想去,觉得张晨这个,还像个服装厂的样子,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还在他们村里的房子里,把他这个,当作招商引资的项目报上去,上面来检查的时候,也还说得过去。
  他们今天请张晨来的目的,就是和他商量,看他能不能去注册一个公司,正正经经的一个服装公司,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这新注册的公司,作为招商引资的成绩报上去。
  张晨听完了主任的话,想都没想就说好,没有问题。
  本来,就是他们不说,张晨也想去注册一个公司,自己当时去申领执照的时候,还不是因为注册资金不够,没办法才办了个个体工商户的加工场的执照。
  自己现在,注册资金完全没有问题,有了正式的公司以后,也更有利于自己业务的开展,答应他们,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三个人听张晨一口答应,都开心了起来,会计问,张老板,你这个公司,注册资金多少?
  “这个,关系很大吗?”张晨问。
  “大,大。”主任说,“这招商引资的指标,是看你引进企业的注册资金统计的,我们当然希望越大越好,你这里大了,我们剩下的压力就小了。”
  张晨想了一下,自己如果紧一点,两百万是可以拿出来的,如果再去问刘立杆或者孟平,借三百万,就可以凑出五百万。
  这借钱和借钱可不一样,这次是为了注册公司临时借用,从钱打进来出验资报告,到公司执照下来,再拿着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代码证,去把基本结算户开好,把注册资金从验资账户,转到基本结算户,再打回去。
  这三百万,满打满算也就用两个星期时间。
  这个口,张晨觉得开了不丢脸,他会去开,刘立杆或者孟平,也一定会答应,张晨和主任说:
  “我注册资金凑到五百万怎么样?”
  “太好了!”
  主任叫道,他们原先的打算,是张晨这里,看看能不能做做工作,让他把注册资金做到八十到一百万,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张晨自己就来一个五百万,五百万注册资金,在当时可不算小了。
  主任看了看书记和会计,三个人都笑了起来,书记端起了杯说,来来,我代表我们村,先敬张老板一杯。
  张晨赶紧举起了杯,和书记碰了杯后一干而尽,老板娘看着也叫道:“这张老板,喝酒和做事,都很爽快!”
  主任笑道:“你这么喜欢张老板,还不和他喝杯交杯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