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不介意,别人看着也很正常,两个人的关系,反倒比以前近了。
正月十五一过,就到了二月底,谭淑珍陡然紧张起来,算算五月马上就要来了,时间是过得很快的,谭淑珍五月份,要自学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参加“衢化杯”全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的预赛。
这才是谭淑珍最重要的事情。
谭淑珍和施老师商量,自己是不是晚上就不要再去歌舞厅唱歌了,施老师也同意了,毕竟,参加“衢化杯”,也是他们县文化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写到年度的工作计划里的事,连杭城市群艺馆,都很看好谭淑珍。
谭淑珍三天没去,那些常去歌舞厅的舞友们不干了,最后施老师来和谭淑珍商量,她说要么这样,也不要什么上半场下半场,你反正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练歌,练完歌后,就上去唱三首,然后回家,这样也不会太迟,回家还有时间看书。
这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一来是把每天练的,到台上试试效果,二来是每天上台,疲了,你到时上台,就不会紧张了。
谭淑珍想起自己参加“三江杯”时,那个紧张得一塌糊涂的样子,哎呀妈呀,到了省里的比赛,可不能再这样了,谭淑珍说好。
接下去,沈琳琳每天晚上在上面唱,眼睛瞟到谭淑珍上来,自己哪怕唱得再劲头上,状态再好,唱完这首也必须暂停,接下来要把舞台让给谭淑珍,谭淑珍唱完三首就回家,沈琳琳还要把舞台接过来。
每天,这都是沈琳琳最难过,也最尴尬的时候,谭淑珍唱完,下面的人意犹未尽,自己接上去唱,下面就都是不屑和鄙夷的目光,明明是谭淑珍自己要走的,倒好像是她沈琳琳赶她走的,我招谁惹谁了呀,他妈的怎么这么倒霉?
沈琳琳要很卖命地唱好几首,下面的气氛才会有点好转,他们的脸色好转了,但沈琳琳气鼓鼓了,看到施老师,都没什么好脸色,要不是永城只要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自己过过瘾,她早就不干了。
施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调整,每晚谭淑珍唱完三首,回家去后,她就安排一个男的先上去吼两首,再让一点乌他们来段《噢,苏珊娜》,或者《玫瑰玫瑰我爱你》、《加州之梦》,这才让沈琳琳接上去,总算是解了沈琳琳的尴尬。
谭淑珍每天晚上唱三首,但补贴还是照拿,沈琳琳唱一个晚上,都没有谭淑珍的三首高,沈琳琳心里不服气,就去鼓动一点乌他们,说我们每天卖命,为什么补贴拿最多的却是她?
沈琳琳是想鼓噪一点乌他们,去施老师那里闹一闹的,没想到一点乌他们不知好歹,不仅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很正常,人家谭淑珍是大牌,大牌不都这样?那董x华来艺术节,不也是唱三首就走,拿了最多的钱,你沈琳琳也唱了三首,给了你多少?
一点乌和沈琳琳说,很正常啊,人家是台柱子,当然要拿最多。
什么?她是台柱子,那我们是什么?沈琳琳吼道。
一点乌白了她一眼,走了开去,意思是是什么,你自己去想。
这把沈琳琳气得半死。
这里谭淑珍变成了台柱子,去了行里,现在谭淑珍叫黄玲花,已经不叫黄主任,而是叫姐,而毛行长,变成了姐夫。
天呐,这还有我沈琳琳出头的日子吗?
沈琳琳的小鸡肚肠没有人在意,这几天,倒是有另外一件事,让永城人津津乐道了一阵,那就是文化局的副局长丁百苟,和婺剧团的徐建梅结婚了。
徐建梅大家都是认识的,丁百苟,你要想认识也可以。
你每天去文化广场的文化大楼下面守着,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老头丁百苟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就是要老,深灰色的中山装,连风纪扣都扣得死死的,头顶稀疏的几根毛,一丝不苟地在头顶上绕了一圈,让毛发看上去多了一点。
你看到有这样的一个人,骑在一辆和他的身子不成比例的,二十八寸的永久自行车上,那就是丁百苟。
还真的是有人专门去那里看看谁是丁百苟的,这也是太好奇了,徐建梅这么个永城的知名人物,长得也还是可以的,怎么会嫁给一个老头,那人家还不要去看看那老头是何方神圣,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丁百苟因此,也沾光变成了知名人物。
丁百苟好像是知道自己变成了新闻人物,骑在车上,满面春风,连脖子都梗得很直,一切都按照他预想的进行,人们果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他和徐建梅的年龄差距上,这对男人来说,又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像是胸前戴了一朵大红花。
连领导同志,特别是县委宣传部的李部长,上下班的时候看到他,老远都会叫,老丁老丁。
丁百苟赶紧从车上下来,走近前去,李部长会关切地问,老丁,最近身体好吗?
李部长早年是电影公司的放映员,家住在电影公司的宿舍,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文化广场,常常就会碰到丁百苟。
丁百苟赶紧说,好好,每天都锻炼,李部长。
李部长拍拍丁百苟的肩膀,笑笑,就过去了。
只有谭淑珍一个人,想到了一个问题,她和冯老贵去喝了丁百苟和徐建梅的喜酒回来,谭淑珍坐在那里,呆呆地发呆,冯老贵看到,问,想什么呢?
“老贵,你说,这丁百苟和徐建梅,是什么时候好上的?”谭淑珍怔怔地问。
“我怎么知道,他们又不会向我汇报。”冯老贵说。
“不对,老贵,我觉得你和李老师都上当了,这徐建梅,肯定是在艺术节之前,就和丁百苟好上了,不然,这丁百苟什么时候关心过团里的事?”
冯老贵愣住了,心里咯噔一下,还真的是有这可能,看样子这徐建梅,还真不简单,她为了把谭淑珍顶掉,不仅搞上了丁百苟,不是把自己也拖进房间里搞了吗?
丁百苟什么时候关心过团里的事,这徐建梅,什么时候又对自己这么主动过?艺术节之后,不是就不鸟自己了?
这时间,也太巧了吧。
“不对,老贵,我觉得换名单的事,就是他们两个人合伙的,你说是不是?”谭淑珍盯着冯老贵问。
冯老贵心里发虚,赶紧说,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他拿着脸盆走了出去,走到盥洗室才想起来,嘿,这么说,自己还把局长夫人给干了?
这样想着,冯老贵就亢奋了起来。
在一个小镇,什么新鲜事,传到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事也就走到了终点,马上会被人忘掉,你只要和人说,你知不知道,那个婺剧团的徐建梅……
知道知道,对方打断了你,这话就没有办法再聊下去了。
连丁百苟自己也觉得这事应该已经过去,它已马上要变成自己过去的荣光时,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他和徐建梅的事,在永城又热闹了一阵。
男女主角还是丁百苟和徐建梅,加进来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文联的老孟,永城一夜之间传开了一副对联,大家都说,这对联是丁百苟和徐建梅结婚的时候,老孟送给他们的。
这对联是:“一对新夫妻,两部旧机器。”
哈哈,这丁百苟是旧机器,大家都知道,他比他辆二十八寸的永久自行车都旧了,可这徐建梅,传说不是黄花闺女吗,怎么就旧了?
大家最关心的是,谁让她变旧的?
难道这老孟,知道什么内情?
丁百苟胸前的大红花,瞬间变成了头顶的绿帽子,他气得七窍生烟,他真想去找这老孟问问,你他妈的写的是什么东西,你就是要和我过不去是不是?
最冤枉的是老孟,这他妈的什么事啊,这两个人自己认识是认识,但又不熟,可他们结婚,也没叫自己,自己也没有去啊。
很多人跑来和老孟说,老孟,说说,说说。
老孟委屈道,我他妈的说什么说,他们的婚礼,我根本就没有去。
于是,马上有人说,就是因为他们结婚,没叫老孟,所以老孟才会写这样的对联。
这一下,老孟就更说不清楚了。
最紧张的还是冯老贵,全城都在追问是谁让徐建梅变成旧机器的,冯老贵觉得,徐建梅看自己的那目光,都不好了。
这是要吃了我呀。
第769章 初八晚上一顿饭
初八的那天晚上,瞿天琳在杭城大厦的锦园,摆了六桌,主要是请他们的客户吃饭,答谢他们一年来的支持,张晨和刘立杆,都是瞿天琳的朋友,也是客户,刘立杆几个项目的楼书,和张晨他们一年四季的画册,都是瞿天琳这里印的,所以他们两个也去了。
张晨在这里,看到了一位老朋友,那就是柯桥的倪总,瞿天琳把他们安排在一桌,不仅是因为倪总和张晨熟识,还又因为,倪总有事情要和刘立杆谈。
刘立杆的“锦绣江南”项目的楼书,是张晨设计,瞿天琳他们印刷的,倪总那天来瞿天琳这里,正好看到印好的楼书送到,听瞿天琳介绍了,他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瞿天琳的客户,也是刘立杆的潜在客户,舍得花大钱,去印高档印刷品的,在当时,都是效益很好的单位,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形象,也很在乎,瞿天琳干脆让小安,把刘立杆他们“锦绣江南”的楼书,给大家发了。
瞿天琳还和他们说,以后,我们就搬到这里去了,大家再找我们,就要到这里的写字楼。
瞿天琳还让刘立杆,专门介绍了他们写字楼的情况,并重点介绍了,深圳安信信托有限公司的写字楼按揭是怎么做的。
按揭在当时是个新事物,大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现在听说只要花百分之二十的钱,然后每个月交相当于在酒店租写字楼的钱,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写字楼,这样的好事,让很多人都很感兴趣,表达了订购的意向。
倪总本来就有意要买或者租写字楼,作为他们公司下属的外贸公司的办公室,因为外贸公司设在柯桥厂里,业务员不好招,他干脆就把外贸公司独立出来,设在了杭城。
他在杭城转了一圈,也没找到有什么写字楼可以买,就转到瞿天琳这里,准备看看,是不是和瞿天琳他们一样,也在杭城大厦租写字楼。
到了这里,听瞿天琳说了刘立杆他们的项目,就有了要买的意思,现在又听说这个项目可以做什么按揭,询问了刘立杆,写字楼的价格是两千八一个平方。
这个价格,在当时的杭城来说,已经是天价,但因为有按揭,一次性只要付很少的一点钱,作为首付,大家就觉得没有那么贵。
这个两千八一平米价格的确定,也是乔总、杨先生和应莺他们,一起商量的结果。
应莺认为,既然在调查中,有那么多的人能够接受两千到两千九的价格,还有那么多人甚至能够接受三千到四千九的价格,那么我们就按两千到两千九这个价格的上限,两千八定,这样,对选择三千以上的人来说,就没有问题。
而对那些可以接受两千到两千九的人来说,因为可以做按揭,肯定也可以接受,说不定有一部分,当时选择一千到一千九的,也会接受,他们选一千到一千九的时候,是从自己实际的能力出发,没有考虑到按揭的因素,现在条件变了,他们的选择也肯定会变。
乔总和杨先生同意应莺的分析,乔总和刘立杆说,这小姑娘头脑太清楚了,刘总你要是不重用,我可要把她挖深圳去了。
杨先生也说,这个价格很好,根据他们在国外的经验,这写字楼,其实从建筑的形态来说,大同小异,变不出多大的花样,一个写字楼高档不高档,看两点,第一是看你的价格,你的价格让很多的人进不来,这不仅不是你的劣势,反而是优势。
这意思,刘立杆记得,瞿天琳已经表达过。
那公主是谁都可以接近的?杨先生接着补充道,这写字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刘先生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你以后的管理水平,你写字楼的管理水平高,用过十年,这旧楼还像是新楼,那价格,照样转一手就涨一成。
要是管理得不到位,不出五年,你这楼就变成垃圾楼,大家想往外面逃都来不及,谁还敢进来?所以,你这以后的管理团队,是很重要的,国内我看过很多的楼,都没意到这点,他们把精力花在怎么造上,而不是怎么管上,以为是只要造得高档,这写字楼就一定高档。
刘立杆不停地点头,他觉得又学到了,还真是的,就是自己以前在海城,京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么重要的项目,自己都是,设计的时候想到要请最好的设计公司,但从来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建立最好的管理公司。
不仅是他,连孙猴他们,也从来没有想到过,照理说,他们和国外的接触,总算是多了。
杨先生接着和刘立杆说,这写字楼,和住宅还不一样,你不要太担心卖的问题,不要说,我最好一下子就卖完了,不要这么想,你可以放在那里,慢慢卖的,可以边租边卖的,只要租金能够覆盖你的资金成本就可以。
我前面说了,只要你的管理到位,那你的写字楼价格还会往上涨,你拿在手里还担心什么,一边收着租金,一边这房子还在涨,你等于两头受益,你是不是笑都要笑死?
乔总也说,都说这管理出效益,我看这管写字楼,最能体现出来,像杨先生说的,管得好,那效益就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物业在涨,抵押物在增值,你就是在我们这里也一样,去年贷八百的,我今年转贷,就可以给你做到一千。
刘立杆点点头说,还真是学到了。
倪总原来,是想要六百平方的写字楼,现在定了,a座二十八楼的一千四百八十个平方,他都要了,明天就签协议交首付,深圳人什么时候过来,都可以办手续。
倪总这里说定了,其他的人就坐不住了,这楼可是没有重复的,你想要的楼层,要是别人先拿走了,你再想要,也变不出来了,当场,还有六七个人就跳出来,和刘立杆说,刘总,那我们明天也去你们那里签协议,让深圳人过来,一趟头把我们的手续,都一起办了。
刘立杆说好好,欢迎大家,谢谢谢谢!
倪总问了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