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把我藏到哪里去了?”张向北问。
  众人大笑,向南骂道:“笨蛋,那你就是空气,什么也没有了。”
  张向北叫道:“好啊,我是空气那多好,飞来飞去,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二货去机场接了的验厂人员,送到了国际大厦住下来,两个人都是从香港来的,一个老外,一个香港人,张晨在电话里,想请他们吃晚饭,他们拒绝了,说他们按规定,不能接受工厂的招待。
  双方约好第二天九点,先到三堡厂里。
  还是二货去国际大厦接的他们,张晨和林淑婉,直接去厂里等。
  两个人到了,下了车,张晨他们看着都稀奇,这两个人,就像两个说相声的,香港人瘦瘦小小的,还戴着眼镜,自称林生,介绍那个老外,叫本杰明,本杰明长得高高大大的,两个眼窝很深,让他的目光,显得很锐利。
  张晨心想,他不应该叫本杰明,应该叫罗宾汉才对,这披了斗篷戴了帽,不就是个侠客吗。
  本杰明和林生两个人,和张晨赵志刚他们握了握手,马上开始工作,一人拿着一个讲义夹,从员工宿舍开始,到员工食堂,再到仓库和车间,仔细地看着。
  在员工宿舍的时候,他们重点检查了员工宿舍每个房间,是不是有平面示意图,标注清楚万一发生火灾时的逃生路线图,再检查每个房间的灭火器是不是配备完善。
  接着检查消防通道和应急门的标志是不是清楚,还把电源断了,查看应急灯和应急指示标志,是不是能及时开启。
  在仓库的时候,除了检查进出货单,和面料工厂的营业执照和检验报告以外,还检查了他们成衣的检验报告,看他们成衣洗水唛上标注的面料成份,和检验报告上的是否一致。
  当然也很认真地检查了断针记录。
  花了一个小时,两个人差不多把该看的地方都看了,该检查的问题都检查了,边检查边在讲义夹里记录着。
  接着从车间里,点了五个工人到会议室,还谢绝了张晨、林淑婉和赵志刚的参与,关上会议室的门,开起了会,一一向工人们了解他们想了解的情况。
  接着,他们又叫了除赵志刚之外的几个管理人员到会议室,开起了会,还是谢绝了张晨、林淑婉和赵志刚的参与。
  两场会开完,时间也到了十一点了。
  张晨和林淑婉,请他们先回市区吃饭,两个人又谢绝了,说就在员工餐厅吃,和工人吃一样。
  林生问张晨,你们工人,吃一餐要多少钱?
  张晨说不用,都是免费提供的。
  林生点了点头,从包里拿出了十块钱,交给张晨,和他说,这是我们中餐的餐费。
  张晨拿着这十块钱,哭笑不得,他看了看林淑婉,林淑婉点点头,张晨只能收下了,心里在骂,他妈的,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
  吃完了中饭,马上去乔司,把在三堡做的事情,在乔司重新做了一遍,三点钟的时候,要回公司了,林淑婉悄悄地和张晨说,对来说,前面还是基础的工作,关键还是去公司,财务部的那部分。
  张晨点点头说好。
  到了公司,林生和本杰明,去了财务部,还是婉拒了张晨和林淑婉,只让小昭和赵晶晶向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小昭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把报表、工资单、和其他相关的凭证,一叠叠地拿出来给他们看。
  他们在财务中心工作了一个多小时,这才回到张晨的办公室,和他进行最后的会面,这次会面结束,整个验厂过程,就结束了。
  在张晨的办公室,林生和本杰明坐在会议桌的一边,张晨和林淑婉,坐在另外一边。
  坐下来后,林生就直接了当,和张晨说,我们在检查员工考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张晨问。
  “我们发现你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严重超标,和我们的要求,相差很远。”林生说。
  张晨说对,没错,你们的标准,是不切实际的。
  林生和林淑婉,听到张晨的话,都吃了一惊,林淑婉急急地在会议桌下面,用膝盖碰了碰张晨的膝盖。
  林生把张晨的话翻译给了本杰明听,本杰明也是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他问张晨为什么?
  张晨说:“我不知道你们的标准是依据什么制定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按你们的标准,中国没有一家工厂可以做到,这个,还不一定是因为工厂的原因。”
  “哦,那还有什么原因?”林生问。
  “工人的原因。”张晨说,“就拿我们工厂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强制工人每天的上班时间,但工人的收入会减少三分之一,请注意,就我们厂的工资水平,即使少三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也远远在法规规定的标准之上。
  “这对我们工厂来说,难度并不大,多招人就是,不行的话,部分工人就两班倒,产量也不会减少,我们的工资支出,也不会增加多少。”
  “那为什么不这么做?”林生问。
  “工人会反对,甚至会造成工人的大量流失,他们会去那些允许他们多加班的工厂。”张晨说,“你们打着保护工人的口号,大概没想到,最反对你们的,恰恰就是工人,滑稽吧,要是不信,你们可以因此去工人中了解一下。
  “你们太不了解工人了,可以说,你们的这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你们知道,对工人们来说,他们背井离乡,从自己的家乡,告别父母和自己的小孩,到城里来打工是因为什么?
  “他们就是要多赚钱,赚了钱后,才可以回家造房子,才可以给自己的小孩交学费和生活费,你们以为他们到城里,是来享受快乐的生活的?城里会有快乐的生活给他们吗?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家乡,会快乐吗?你们想得太简单了。
  “对他们来说,赚钱赚钱赚钱,只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哪家工厂不能让他们多赚钱,他们就会离开哪家工厂,这就是现实。”
  张晨说完,林生也翻译完,本杰明沉默了,他合上了讲义夹,看起来还有很多的问题,他不想问了,或者觉得,没必要问了。
  两个人站起来,走了出去,在外面花园里商量着。
  张晨看看林淑婉,林淑婉哭丧着脸说,没有办法了,哥,连上帝都没有办法救你了。
  林生和本杰明走回来,坐下来后,林生和张晨说:“张先生,刚刚我和本杰明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可以结束今天的全部流程了。”
  “不要啊,还有什么问题你们就问,有需要我们整改的,你们就提出来哦。”林淑婉说。
  林生摇了摇头:“不需要了。”
  张晨看看时间,已经六点多钟了,张晨说好,我们一起吃晚饭?
  林生凑近本杰明的耳边,悄悄地说了什么,本杰明点点头。
  林生和张晨说:“好,既然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我们就一起吃晚饭。”
  林淑婉一愣,然后笑了起来。
  后来,两个人的时候,林淑婉悄悄地和张晨说,他们验厂的结果,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只会告诉委托他们的客户,也就是杰西卡他们公司,但是哥,他们肯一起吃饭,结果应该不会很坏。
  一个多星期之后,杰西卡在上,给张晨留了一段话,张晨看看徐巧芯在线,就把这段话贴給了她。
  徐巧芯先发了一串的笑脸,然后说:“张总,杰西卡说,我们c认证的工厂。”


第1092章 她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谈论着米开朗琪罗
  验厂结束,小昭就陪着小芳和小树,回去重庆,小芳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家里,小昭要陪小芳回去迁户口,拿行李,然后再回到杭城,准备报道。
  舅舅在乡里当乡长,还有舅妈牛乡长在,小芳回乡里办的事情,一定会很顺利,但小昭还是要陪着小芳去,是觉得长这么大,这是妹妹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她迈的最高的一个台阶,这个时候,她这个姐姐就要陪着她,让她感觉,家人始终是和她在一起的。
  她要陪着她回去,办完所有的事,要陪着她在乡里,请乡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们吃饭,在重庆,继续请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吃饭,然后回到杭城,开学的那天,她要把她送去学校。
  虽然小芳并不住校,当天晚上就可以见面,从他们“锦绣家园”的家到浙大,就是沿着天目山路往前几百米,小芳完全可以自己一个人去,但小昭,还是要把她送去学校。
  从小到大,小芳感觉,姐姐才是她的家长,有很多事,和父母说了,他们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只有和姐姐说了,姐姐才会明白,会给她拿主意,帮她想办法,所以不管是小芳还是小树,都是觉得,姐姐才是家里当家的家长。
  包括他们的父母,似乎也默认了这样的安排,家里或者小芳和小树,有什么事的时候,他们也会说,等小昭回来,看小昭怎么说,或者说,你们给姐姐写信,问问她。
  小昭带着小芳和小树回到了重庆,贺冬梅把自己的车给了小昭,小昭的父母,也很久没有回乡里了,这一次,干脆一家五口,开着车回去乡下,把外婆交给贺冬梅的奶奶和外婆照顾。
  塔吉特公司,收到了张晨他们最早两个柜的婚纱之后,果然如林淑婉说的,马上又下了六个柜,林淑婉说,他们这是担心自己会断货,接下去,每个款式,他们都会这么下的,这样等于是会增加六十个柜的货,等这轮的货发完,也到了要下新款的时候。
  下新款,就不是试单,而是直接每个款式,很凶猛地十个二十个这样下了,婚纱最大的好处是不分季节,和服装还是不一样。
  原来的订单还没有完成,新的订单又下来了,这样,赵志龙那边的生产压力,就变得很大,他感觉自己就像被狗,在后面撵着跑,连停下来回个头的时间都没有。
  乔司工厂,只能在加紧造新厂房的同时,在空地上搭了简易房,两个仓库和办公室,都搬到了简易房里,原来一楼的仓库改成了裁床和后道,腾出来的二楼,变成了两个车间,办公室的那幢楼,不仅加到了三层,还往边上扩大了,改成宿舍。
  张晨每次到乔司去的时候,感觉当初三堡的情景又回来了,这让他整个人,仿佛也回到了创业初期,亢奋了起来。
  开车去乔司的途中看着道路的两边,杭城城东的这块,到处都在拆,韩先生说的没错,这地方政府,一旦发现了土地这个富矿后,其贪婪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煤老板。
  他们已经没有兴趣再去搞什么开发区,发展实体经济了,十家厂一年上缴的税收,地方政府的所得部分,也不如卖十亩地的,谁还有心再去发展什么实体经济。
  从开始土地统一的收储和招拍挂之后,沿海城市,仍然还会发展这个新区那个新区,但所有的新区,都不再是以产业为导向,而是房地产为导向。
  新区的宣传画刚竖起来,房地产用地就开始拍卖了,哪怕就是以某一个产业为名建立的新区,最先发展起来的,肯定也是房地产。
  房地产在一点点地吞噬着原来规划的产业用地,最后,整个新区,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房地产新区。
  韩先生还有一句话说的没错,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后面,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有人具有的欲望和贪婪,他们一样具有,他们牟利时那种绞尽脑汁、欺上瞒下和移花接木的本领,一点也不亚于房地产商。
  甚至在拆迁的时候,被拆迁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突然就感觉他们面对了更强大的对手,他们显得更束手无策,话语权更弱,只能采取更激进更暴力的方法来进行抵制,但不管怎么抵制,最后败下阵来的总是他们。
  地方政府在这个时候,就露出了机器般冷漠和不容置喙的表情,不再具有人的温情和善良的属性。
  在这点上,韩先生又说错了。
  杭城的四季青这里,海根和桂花姐他们家原来的常青村和近江村,已经被大规模地拆迁。
  新塘路和太平门直街那里,三叉村已经整个被拆迁,包括张晨他们最早去买缝纫机,吴朝晖和魏文芳他们第一个像样的物流仓库,太平门直街的那一大片杭城百货公司的库房,都已经被拆掉了,拆迁的脚步,已经迈进了新塘路东面的五福村。
  张晨感觉,这整个城市就和自己一样,就这么匆匆忙忙地上路,建设总是赶不上发展和需求的步法,只能需要东墙,就去把东墙拆了改建,需要西墙,就赶紧把西墙也拆了改建,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大工地,就像他的工厂,已经是一个大工地。
  工地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它们就像一剂强心剂,或者兴奋剂,把这个城市的野心和欲望暴露无遗,生气勃勃,生猛锐利,一如张晨和赵志龙的野心。
  他们的欲望,就是要让自己的工厂,成为全国最大的婚纱工厂。
  这个城市的欲望,就是让自己更有钱,可以去投入更多的建设,让自己跻身为全国的一流城市。
  谁的野心都掩藏不住,也无需掩藏,这个时代,正在激励着这样的狂飙突进,激励着这样的野心膨胀。
  好像只有退而结网和畏畏缩缩的人和城市,才是可耻的。
  有时候张晨会想,那一些穿着高贵漂亮的婚纱,走进教堂的美国女孩子,大概不会知道,她们的婚纱,就是从这样野心膨胀的工地上生产出来的。
  也不知道,当她们穿着这样的婚纱时,能不能感受到这婚纱里的那种蓬勃的生气。
  张晨他们的三堡工厂,也扩大了生产量,好在那里,只是在原来的车间里扩充产能,增添了更多的机器和人,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倒是葛玲他们设计中心的压力,现在变得很大,他们不仅要保持自己原有的“半亩田”的设计量不变,还要单独为塔吉特,设计出婚纱和服装的新款,供他们挑选。
  包括私人订制这块也是,随着城市大拆迁的进行,依附在拆迁上的有钱人也越来越多。
  不仅是城乡结合部那些被拆迁户,还有那些挖土方的,出租挖掘机和埋设管线的,造路和绿化的,已经提供各种建筑材料的,最后是那些卖房子的,产生了一个庞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