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7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如此,停车场还是很拥挤,体育场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都挤满了自行车,好在这情景,在这附近经常会发生,每次郑武领军的浙江万马篮球队,在隔壁的省体育馆比赛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附近的居民和商家,对此都见怪不怪,不会有多少怨言。
  而交警过来,看看是他们动感地带和浙江锦绣的活动,就和海根打了个招呼,和他说,马路中间照看一把,意思是不要把马路堵塞了。
  海根说有数有数,交警就走了。
  张晨八点半来上班的时候,下面动感地带已经开门,他穿过整个动感地带,从环城北路的后门,走到体育场路的前门,看到这里已经挤满了人,他知道刘立杆和谭淑珍都在售楼部里,但他想进售楼部,已经是不可能了。
  走回来的时候,他看到海根怕出事情,也在前门这里盯着,海根也看到了他,叫道,今天刘老板这里要疯了。
  张晨前天就觉得刘立杆和谭淑珍、应莺,他们整个公司的人都已经疯了,前天在商量杭城中心的开盘价,他们居然商量出了九千八一个平方的价格。
  看到这个开盘价,最高兴的,当然是那些挤在看热闹人群中的那些房地产商,这个价格要是能动,就能把整个杭城的房产价格也带上去,要到砸盘,跌跟斗的也是刘立杆。
  要知道经过九八年下半年和九九年上半年,那一轮非正常的需求井喷式爆发,房价猛涨了一波之后,到了九九年的下半年,杭城的房价已经在回落,市区的房子,维持在五六千一个平方的价格,基本就不动了。
  杭城中心,理论上当然可以比其他房子高一点,但一下子高出了四五千,还是写字楼,这不是要搞事情吗?
  但这一次,让张晨意外的是,最支持九千八这个价格的,居然是谭淑珍,谭淑珍说,杭城的房子,现在虽然滞涨,但土地的价格,却一直在涨,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扬,最后肯定会反馈到房价上,杭城的房价必涨无疑。
  老孟说对了,这地方政府控制地价的能力太强了,他们不可能让地价跌的,只要地价不跌,需求又还在,房价就没有跌的可能,现在是供需双方在博弈,看谁先屏不住。
  刘立杆和应莺,都赞同谭淑珍的这个判断,刘立杆说,这房价,不是不会涨,而是缺少人推波助澜,我们就来扮演这个角色,把杭城的房价推上一个新台阶。
  张晨骂道:“又是你们,杭城买房的,会恨死你们的,你们就是害人精。”
  刘立杆笑道:“我卖一千一个平方的时候,也没人感谢我啊。”
  “没关系,那些有房子的人,会感谢我们把房价推高的,房价高了,他们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应莺说,“张总,要是杭城的房价涨三千,你不感谢我们吗?”
  “感谢你们什么?”张晨骂道,“就我那三套房和一幢别墅,你就是一平方涨一万,我稀罕吗?再说,我的房子都是用来住的,又不卖,一千还是十万一个平方,关我屁事?”
  “住宅涨了,涨的可不仅仅是住宅,会带动你厂房的工业用地,你动感地带和延安路半亩田的商业用地,也一样会跟着涨,包括租金也会涨,你也是大地主,别说你没有受益。”应莺说,刘立杆和谭淑珍大笑。
  张晨想了一下,应莺这话,可能还真有些道理,他们动感地带一二楼的租金,虽然根据合同,没有涨多少,但他知道,摊位的转让费已经涨了很多,这就等于是变相的在涨租金了。
  包括他们这次,三楼扩建的部分,本来照理说,应该是比二楼还便宜才对,但海根定了和一楼一样的价格,也是六块一个平方每天,但照样还是一抢而空,说明这市场的租金,确实是已经在涨了。
  张晨虽然这么想,但还是觉得,他们的价格定得有点疯狂,但今天看到这么多的人来,张晨不由地感慨,可能还不是他们卖的人疯狂,而是有这么多人,真的会疯狂地买,有什么样疯狂的买家,你卖家不疯都不行。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张晨正想再过去售楼处看看,刘立杆和谭淑珍从门外走了进来。
  两个人一进来就瘫坐在沙发上,目光直愣愣的,谭淑珍听上去,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这还真是少见,她可是在舞台上,唱一个小时,声音也听不出一点疲态的人。
  谭淑珍看着张晨说:“张晨,求求你,能不能给我们搞点吃的,我们连中饭都没有吃。”
  “没有吃人?那么多人在那里。”张晨打趣道。
  谭淑珍摇了摇头:“啃不动,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啃得动人。”
  张晨拿起电话,给下面食堂打了,放下电话,他问:“今天情况怎么样?”
  刘立杆和谭淑珍看了看他,两个人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刘立杆问:
  “张晨,你这辈子赚最多钱的时候,一天赚多少?”
  张晨想了一下,他说:“就杰西卡他们下服装单子的那天,他们下了两千八百多万,加上我自己的销售,那天有三千多万。”
  说完,张晨马上改口:“不对,不对,那天只是签合同,并没有钱进来,后来这钱,也是分批进的,要说收到钱最多的,还是这动感地带交付使用,和商户签合同的那三天,那时候,每天差不多都有一千多万钱进来。”
  “那你知不知道,一天赚三点六个亿是怎么样的?”刘立杆问。
  张晨摇了摇头:“我怎么会知道。”
  “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累得像条狗。”刘立杆说,“现在把那钱堆到我面前,让我拿,我都拿不动了。”
  张晨吓了一跳,叫道:“我操!你们今天做了这么多?”
  谭淑珍看着他,点了点头。
  张晨骂道:“那你们两个,怎么还这个表情,像死了妈一样?”
  “那要怎样,兴奋吗?”刘立杆笑道,“我心里很兴奋啊,但就是做不出那个兴奋的表情,你不知道,表情也要花力气的?”
  “去你的,装死就不要花力气?”张晨骂道。
  刘立杆和谭淑珍,这才大笑起来,谭淑珍朝张晨摆了摆手说:
  “真的,张晨,我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在售楼处忙着的时候没有感觉,这一坐下来才感觉浑身都酸疼,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床离这里二十米,去睡吧。”张晨说。
  谭淑珍可怜巴巴地看着他说:“饿啊。”
  张晨噗嗤一声笑了起来,骂道:“好了,那现在,一碗面,五千万,干不干?”
  “干干,反正那又不是我的钱。”谭淑珍叫道。
  “我也干,但是面呢?”刘立杆也叫。
  正叫着,下面食堂的工作人员,送面条进来了,刘立杆和谭淑珍看到,眼睛都亮了。
  工作人员把面条端到会议桌那边,放下托盘,把面条一碗碗从托盘里拿出来,刘立杆已经抓起盘子里的一个荷包蛋吃了起来,谭淑珍也马上拿过筷子,吃起了面条,人都还没有坐下来。
  工作人员被这两个人的吃相吓了一跳,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拿着托盘出去。
  “张总,我等会来收。”她和张晨说,张晨说好。
  张晨摇了摇头,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瓶辣椒酱,走了过去。
  刘立杆和谭淑珍狼吞虎咽地吃着,不一会,两个人就各自吃了两个荷包蛋,一大碗面条也快见底了,张晨问,还要不要,现在大甩卖,五百万一碗?
  “不要了,留点肚子,等会还要吃晚饭。”刘立杆说。
  张晨奇怪了,问:“怎么,吃饱了也不睡觉?”
  “我倒是想啊,不过睡不了。”刘立杆说,“老孟在路上,马上就要到了。”
  “他来干嘛,来看你们热闹?”
  “不是不是。”刘立杆举着筷子摇着,“他下面,那个世界名品街的香港老板,和他一起来的,来谈我们杭城中心下面五层裙楼租赁的事情。”
  谭淑珍看着刘立杆,苦着脸,语带撒娇地说:“老板,今天能不能放过我?”
  “那怎么行,这种时候你不在,让我唱独角戏?”刘立杆说,“老孟在边上,又不方便说话。”
  谭淑珍指了指张晨说:“他可以帮你的。”
  刘立杆看了看张晨,不屑道:“他?这种场合,他不帮倒忙就谢天谢地了,别忘了他松江那地,还是我们去帮他谈,才多换了十亩。”
  谭淑珍大笑,张晨瞪着刘立杆,刘立杆说:“你别看我,张晨,你和我说实话,这动感地带的三楼,要是由你来定租金,你会定多少一个平方?”
  张晨想了想说:“二楼四块一个平方一天,三楼,我大概会定三块五一个平方一天。”
  刘立杆看了看谭淑珍,说:“看到没有,是不是,我们不让海根先向他汇报是对的,这一下,这个高风亮节的老同志,就差点让出去七百三十万。”
  谭淑珍晃了晃脑袋,张晨这才知道,原来这三楼六块一个平方一天的价格,是海根和他们两个人定的,还不让自己知道,把合同签了再说。
  “别怪我们手伸太长,张晨。”谭淑珍看了眼张晨,和他说。


第1128章 春拍目录
  杭城中心被掰碎了卖以后,刘立杆他们其他项目的房子,也开始掰碎了卖,卖卖停停,停停卖卖,每停一次,价格就往上涨一点,这让中意他们房子的人,心里慌张了起来,知道他们的房子,你看中了就必须马上下手,不然等你回过神来,人家不是停卖,就是涨价了。
  这样一来,每个项目都反应,这房子比原来好卖多了,每次只要他们开卖的消息一传出去,第二天售楼处就排起了队,而且,销售的套数没有上涨,但销售额涨得很快。
  你天天在涨价,这销售额能不提高吗?
  谭淑珍和刘立杆说,没想到老孟这招,还真的管用,唉,看样子,我们还是太老实了。
  老实人刘立杆和老实人谭淑珍,对公司整体的形势很满意,但心里,还是觉得自己的现金储备不够,特别是过了春节,各地又会开始一轮土地拍卖,他们需要有大量的现金,有大量的现金,才可以储备大量的土地,土地才是他们的命根子。
  一方面,在有目的有节奏地释放手里的房子,回笼资金,一方面,刘立杆催促乔总那里,能不能尽快推进企业的上市,同时,他又想到了用公司的股权质押,去发行更多的公司债,在他看来,这股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你要是不拿去质押,它就是工商局备案的一个数字。
  刘立杆打电话,把自己的的这个想法和老乔说了,老乔说可以啊,你剩下的股权,我们再来发行三十五个亿的债券,够你用了吧?
  “够了,够了。”刘立杆说,“对了,乔总,我把股权都质押出去了,影不影响上市?”
  “不影响,这个是或有债务。”
  “什么意思?”
  “意思?”老乔笑了起来,“就是或者可以在企业的报表上反映出来,或者不反映,这个,到时候我们会处理的。”
  刘立杆笑道:“好好,那就全拜托你了,我知道,论狡猾,谁也比不上你。”
  老乔大笑。
  一切都是熟门熟路,做起来很快,在春节之前,老乔就把这事给办妥了,来买刘立杆他们公司债的,还是台湾的富邦金控蔡小姐他们,他们也是尝到了这个甜头,也知道在大陆,现在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像刘立杆他们这样的企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这三十五个亿的资金到账,刘立杆和谭淑珍都松了口气,同时也觉得自己底气很足,过完年,就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
  姚芬来找张晨,带来了好几本今年,二ooo年拍卖会的拍品目录,这是每家拍卖公司,寄给他们的春拍目录。
  张晨他们的湖畔油画馆,在自己出去收买作品之外,也是各家拍卖公司的座上宾,佣金都会给他们优惠,特别是在国内油画市场还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各家拍卖公司,就特别看好张晨他们这样的客户,很巴结。
  艺术品的创作,是一次性的,一个画家,哪怕是临摹自己的作品,要临摹得和原作一样,都很难,因为创作的时空环境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情感的饱满度已经不一样了,出手就会不一样,就是你自己,也很难复制自己的精彩。
  很多的画家,他一些好的作品,特别是前些年,画家都是以能参加全国美展为荣的,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美展出现,他觉得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这些参展的作品,如果有展览馆或学校需要,他们就无偿地送出去了,自己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作品去了哪里。
  还有一些,像罗中立的《父亲》这样的画,参加了展出,引起全国性的轰动,你的作品名气大了以后,画家处置自己作品的能力,不是更强,而是更弱了,你根本就没有权利左右这些作品,它们就这样被美术馆收藏走了。
  更多的是,画家当时的处境都比较困难,生活比较窘迫,很多作品,自己也没有能力和条件珍惜,半卖半送就给了人。
  张晨认识永城有一个家伙,很喜欢画,但他自己不会画,那些年,他经常会带着纸和一包包草纸包好的糕点,去浙美,找那些画家给他画画,或去求他们的画,那些画家,连纸都买不起,人也没营养得脸色苍白的,看到有人送纸又送糕点,很欣然就帮他画了。
  这个家伙,因此家里收藏了很多的画。
  这些作品,现在陆陆续续在各家拍卖公司的春拍和秋拍出现,所以他们湖畔美术馆,每年都会去拍,原作的意义,是大于哪怕画家本人,再画出来的。
  姚芬把目录给张晨看,今年的目录里,出现了不少张晨熟悉的作品,这些是八七年和九四年,两届全国油画展上展出的展品,张晨选了十几幅,和姚芬说,就盯着这些。
  姚芬问,什么价格可以拿下?
  “三十万以下,都可以。”张晨说。
  姚芬笑道:“好嘞,那你准备好钱就可以,这些都可以拿下,现在国内的这些人,还有谁的油画,能卖过三十万的,你太高估了。”
  张晨说好,那你就都拿下。
  姚芬接着拿出了一本影集给张晨看,里面是这些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