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立杆说着看了看手表,他说:“看样子杭城市政府胃口大了,整个规划都在做调整,我明天打电话问问,你乔司那工厂,还能活多久。”
  “你他妈的,我怎么感觉,你们房地产商才是亲生的,我们这些做企业的,都是后妈养的,只有被赶来赶去的份,越赶越远,越赶越偏,再过几年,大概会被赶到永城去了。”
  张晨说着,刘立杆和谭淑珍都笑了起来,谭淑珍说:“别针对我们,卖地的可不是我们,我们是买地的。”
  刘立杆拿起电话,打通了张木生,问他,给你五个月的时间,能把一家厂搞定吗?
  “多大的厂?”张木生问,“要是一百个平方的,我五天就能搞定。”
  “去你妈的,一百个平方,那是工厂吗,那是鸡笼。”刘立杆笑道,“一万个平方厂房,六千个平方宿舍。”
  “一起下来?”
  “对。”
  “同时动工,人手够就可以。”张木生说,“这有什么难的,张晨的动感地带,我才用了多长时间,这厂房和动感地带,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大框架?”
  刘立杆说好,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刘立杆转身问张晨:“对了,张晨,明天可以约那个高沙村的书记吗?”
  张晨说可以。
  “那约明天下午吧,我让老谭和张木生一起过去,如果那地方合适,看看他们能不能把工厂赶出来,现在主要是看,那地是怎么个现状,要是净地就好办,要是在这之前,还需要拆迁什么的,那就麻烦。”刘立杆说。
  “不行就另外找一块地,杭城开发区这么多,以张晨他们公司这个规模,找一块地,还不是很容易的事?”谭淑珍说,“我们也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刘立杆说好,就这个思路,这几天,我们先去找地,只要有合适的地,接下来的问题,就好办了。
  “掐头去尾,实打实还真的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能把厂搞下来吗?”张晨心里还是有些疑惑,他问刘立杆。
  刘立杆说:“先造再说,尽量往前面赶,到时候实在来不及,最坏的打算,我去和储主任说说,让他再多给一两个月的时间,储主任要是还做不了主,就去找柳成年,总会有办法的,原则就是,不能因为这个,让生产中断,让你张晨,失去那个美国妞。”
  “你刚刚前面不是还说,不能去争取要这时间,要了就被动了吗?”张晨问。
  刘立杆骂道:“兵不厌诈你不知道,我前面条件都先谈好了,协议都签了,那是公事公办,后面我请求再给一两个月,那是朋友帮忙,谁好意思因为这个,去改已经签好的协议?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到就过去了,多大点事。”
  张晨摇了摇头说:“论当奸商,我真不如你。”
  “你别管了,你就把人约到就可以。”
  张晨说好,那我明天上午约一下。
  “既然去下沙了,我们就到下沙开发区去看看,看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谭淑珍说。
  刘立杆说可以,他和张晨说:“老规矩,还是你只负责看场地,我们负责谈判,别他妈的多嘴,知道了吗?”
  谭淑珍在一旁大笑,张晨也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和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聊,原来还觉得很大的事,现在张晨觉得,好像没有那么大了,这个坎,自己好像也不是迈不过去。
  心里面定了,张晨这才给小昭打了电话,小昭那边很吵,好像在外面,张晨把事情和她说了,小昭也急了起来,叫道,这刚过完年,怎么就碰到这种事,我们怎么办啊?
  “没事,我和杆子谭淑珍,正在商量这事呢。”张晨说。
  刘立杆把电话抢了过去,叫道:“你放心吧,小昭,这赶上拆迁,说不定还是好事,还能赚到,人家想拆也轮不到拆,我们已经有方案了。”
  “好吧,这个我也不懂。”
  小昭说着,后面有人“嗷”地叫了一声,刘立杆问:“怎么这么吵,小昭你在哪里?”
  “簋街,我们在簋街吃宵夜。”小昭说着,有人把她电话抢过去,问:“刘立杆,这个是不是也算你的?”
  电话后面,好几个人在大笑,刘立杆骂道:“我就说是动物园,这四川的大熊猫都出来了。”


第1151章 去看一块地
  张晨他们两辆车,到了下沙开发区入口的大转盘,左转进入一号路,然后沿着一号路往前开,张晨开在前面,远远地就看到裘书记和郑主任,已经在一号路的尽头等他们。
  张晨和刘立杆,把车靠边停下,大家都下了车。
  道路的尽头,是一大片的空地,空地上长满了起齐腰高的荒草,荒草中间,还有几个很大的毛竹搭的工棚。
  他们走近了才看到,这一片空地的中间,没有长草,而是一大片水泥浇筑的场地,场地上还堆着一摞摞的水泥砖和预制板,边上还有一个很大的堆场,堆着河沙、钢筋和石子。
  张晨他们下了车,互相做了介绍,裘书记说,就是这一片地,张总你要是中意,我们可以给你。
  “这块地有多少亩?”刘立杆问。
  “七十二点三。”郑主任说。
  “已经征用了?”刘立杆问。
  “不存在征用的问题。”郑主任说,“开发区没搞之前,这里本来是一大片的荒地,这搞开发区了,我们村里就把这里平整出来,搞了个建材厂,做预制板和水泥砖,卖给这开发区里面的单位,还有就是,出租场地,给他们堆建材用。”
  “现在大家都是框架现浇的楼板,没多少人用预制板,卖不出去了吧?”张木生说。
  郑主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对对,他看了看张木生,问:“我怎么看你有点面熟?”
  “我原来市二建的,开发区好几家企业,都是我造的,造一鸣食品厂的时候,到你们这里买过预制板和空心砖,我们打过交道。”张木生说。
  郑主任“噢”地点了点头:“怪不得。”
  “这里要转让的话,手续都齐全?”刘立杆问裘书记。
  裘书记说:“可以的,只要拿大证,去分割和确权就可以,这个都讲好了,原来就不是农田,这块地,现在不光光是我们要想出让,那市领导,每次陪客人来开发区看一趟,就把我们骂一顿,说我们这里,破坏了开发区的整体形象。”
  裘书记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张晨他们站在那里,朝四周看看,觉得这地方确实还不错,它正处在下沙开发区一号路和二号路的拐角处,一号路和二号路里面,就是开发区,已经有企业在动工。
  二号路靠左边,也就是这块空地的对面,是杭师院的田径场,从他们站着的这个地方,进去的这条路,叫文渊路,文渊路坑坑洼洼的,它虽然和一号路相连,但从一号路到文渊路,有种突然到了贫民区的感觉。
  连路牌都不一样,对面的一号路和二号路的路牌,是中英文的蓝底白字的搪瓷路牌,安装在专门的杆子上,而这文渊路,只是用一块木牌,绑在了路边的电杆上,“文渊路”三个字,还是用油漆手写的。
  一路之隔,就把这高沙村隔到了开发区和大学城之外,这路牌仿佛就在告诉你,请注意,从这里进去,就是乡下了。
  除此之外,张晨、刘立杆和老谭都觉得,这地方不错,不错也就不错在和开发区一路之隔,交通很方便,只要一座工厂在这里建起来,这整个破败的情况就会立马改观,这里,不会再是分界点,而是会和马路对面,融为一体。
  “既然都到下沙了,为什么不去开发区里面拿地,而要在这里,我们的企业,投资强度没有问题,完全符合进入开发区的条件吧。”谭淑珍在边上,轻描淡写地说。
  裘书记和郑主任互相看了一眼,脸上迅速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其实也是他们的心病,好几拨到他们这里来谈过的企业,最后都去了开发区,虽然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差别还是很大的,马路的对面,是开发区的管委会管,你工商也好,税务也好,都是去管委会大楼。
  而在这里,就是下沙镇工商所和税务所管,一般的外来企业,都情愿和管委会打交道,觉得他们比较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意识也超前,开发区里,有那么多的世界知名企业,你的服务意识不强,怎么和他们对接。
  而这种乡镇地方政府,一直被污名化,总觉得他们是和管、卡、要可以划等号的。
  对刘立杆和张晨来说,他们当然没有这个担忧,他们怎么会把什么镇里的各个部门放在眼里,管、卡、要,就是借你们一个胆子,你们敢吗?
  刘立杆一听谭淑珍这话,就明白了,这是讨价还价开始了,刘立杆马上过来凑热闹,他问郑主任:
  “这开发区里面的各种优惠政策,到你们这里,不可能能享受到吧?”
  “可以争取的,我们向镇里,已经打过招呼。”郑主任说。
  “工商、税务、卫生、劳动、消防,哪一个都是直属管理,和镇里并没有关系,就是镇里答应的,也作不了数。”谭淑珍说,“这企业一旦落了地,要杀要剐,就由不得自己了。”
  谭淑珍这话说的直接又粗暴,把这里和开发区相比的劣势,一下子就点出来了,也戳到了裘书记和郑主任的痛处,裘书记连忙说:
  “谭总这话言重了,要杀要剐,张总的企业,谁敢啊。”
  谭淑珍笑道:“裘书记,有一句话说的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对不起,我不是说你们哈,而是说那些部门的人,总有那么些拎不清,不知天高地厚的,虽然我们不怕,但要应付他们,这这人力心力的成本太高,不如在开发区,一切清清爽爽的。”
  裘书记和郑主任,脸都灰了,觉得这一次招商,大概又没戏了。
  谭淑珍笑着补充了一句,她说:“当然,我只是个人之见,主意还是要张总和刘总拿。”
  郑主任赶紧说:“好好,作为我们村委会,没有二话,我们的态度就是,你们要是来了,我们肯定会倾全力支持。”
  裘书记在边上点头。
  谭淑珍和裘书记、郑主任在说话的时候,刘立杆和张晨老谭,走去了一边,他们看着那一片地,刘立杆悄悄问张晨:
  “怎么样?”
  “我觉得这里可以。”张晨说。
  “珍珍说的那些话,你也要考虑考虑。”老谭提醒张晨说。
  “这开发区里,要说有什么优惠政策,那也是对刘大哥他们那种外资和合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张晨说。
  “可以拉林淑婉进来,搞一个假合资。”刘立杆说,“再去开发区里面拿地。”
  张晨摇了摇头,他说算了,“还是简单清爽一点好,再说,林淑婉现在也不是一个人,还是少打扰她为好。”
  “这样也对,像现在这样,大家都好的时候,没有什么,要是有个什么万一,互相牵扯到一起,彼此就会影响。”老谭说,“还是事实是怎样就怎样吧,那种钻政策空子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
  张晨说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就是有什么减免税,我也不稀罕,要是一个企业,必须通过政策的优惠才能活下去,说明你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这么说,你是看好这地方了?”刘立杆问。
  张晨点了点头说:“我觉得可以,这裘书记和郑主任,我觉得也很有诚意的,像我这样的企业,在这里可以当个鸡头,到了开发区,和那些跨国企业比起来,我就是个小巴拉子,谁拿你当回事,我就觉得,就延续像在三堡那种状态,也挺好的。”
  老谭笑了起来,他说:“看样子你还是不甘屈人之下啊。”
  张晨也笑了,他问:“这块场地的现状,可以马上施工吗?”
  “这个可以。”老谭说,“如果原来是坡地的话,下面的地基也是实的,可以马上施工。”
  “对了,你们提醒我了。”刘立杆说,“从这点来说,好像我们也应该选择这里,如果是在开发区里面,我们做一鸣商品厂的时候经历过,前期的手续不齐全,管委会是不会让你开工的,这样,起码又要一个月过去。
  “这里,我们今天要是谈好,就这两个人就可以做主,晚上都可以把协议签了,明天就可以进场,所有的手续,都可以边干边办,这个没什么问题。”
  张晨和老谭都点点头,觉得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关键的。
  “定下来了,就这里吧。”张晨说,“七十二亩,大小也合适,可以把二期留给乔司。”
  乔司那里,刘立杆上午找规划局打听了,现在还没有事,但三年后,会有一个国道拓宽的工程计划,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出来,如果出来,很可能会影响到张晨的昭美婚纱和边上的华日冰箱,所以他们,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就是从管理方便和降低经营成本的角度考虑,把两个厂合并成一个厂,对张晨他们来说,也是有利的。
  “好,那就这样了。”刘立杆说。
  三个人走回到了谭淑珍他们那里,裘书记和郑主任,已经被谭淑珍搞得有点灰头土脸了,看到他们过来,郑主任赶紧说:
  “走走,去村委会坐坐。”
  张晨正要说好,刘立杆看看手表,和张晨说:“你不是办公室里,还有客户等着你吗?这里交给我们就行了,你走吧。”
  谭淑珍看了看张晨,头侧过一边,使劲地憋着笑,张晨在心里骂了一声,去你的,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他和裘书记、郑主任说;
  “对对,有个重要的客户,裘书记、郑主任,我要先走了,这里,刘总和谭总,完全可以代表我,不管什么事情,他们都可以拍板。”
  裘书记和郑主任都说好。
  张晨上了车,一个人回公司去了,老谭和张木生,走去了那块空地里面,去实地查看土地的情况,刘立杆、谭淑珍,请裘书记和郑主任,上了谭淑珍的宝马,一起去村委会。


第1152章 谈好了
  张晨一个人开着车,沿着一号路往回走,到了那家麻辣鱼锅店,虽然现在才四点钟,张晨的瘾头却上来了,他把车在路边停下,走进了小店,要了一盆麻辣鱼,一盘酸萝卜,两片二锅头。
  整个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