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经过了去年一年,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萧山、余杭入杭的结果,是这两个地方的房价受“利好”刺激,跟着上涨,杭城老城区的房子,连停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继续朝上走。
余杭和萧山两地的入杭,反倒促使了这两个本来经济就很发达区域的老板们,加速了在杭城老城区置业的速度,都是杭城市民了,他们和老城区的市民们一样,也把学区房的概念和目光,不再是留在当地,而盯紧了杭城老城区的那几所著名的学校。
同时,两地的撤县设区,带来了大规模的拆迁,那些腰包鼓鼓的拆迁户们,既然是要买房,很多都选择了“进城”,到老杭城市区来买。
大量涌入杭城的“温州炒房团”、“义乌炒房团”、“台州炒房团”、“绍兴炒房团”等等,几路大军逐鹿杭城,让杭城扩大了的城市空间,和他们也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变得微不足道,他们在杭城老城区买不到房,拿不到号,转而去了萧山和余杭。
很快,新建区和老城区,到处就都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杭城的房产中介机构,也从九九年的七十五家,到了o一年的一百五十一家,增长了一倍。
这些中介机构的大量出现,不仅推高了新房的价格,也推高了二手房的价格,二手房卖得好的人,有了更多的钱,当然会去买价格更高的新房,反正等新房变成二手房时,自己又赚了。
杭城房地产的这个涨势,有人欢喜,更多的是忧,不仅是忧,那些真正需要购置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通市民们,简直可以说是愤怒了,这让地方政府的压力很大。
今年的春季房交会之前,杭城建设局和房管局的局长,亲自给所有参展的房地产商打电话,让他们尽可能地拿出更多的房子,不许捂售和惜售,连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都给刘立杆打电话,和他说,你们要是再捂盘,会捂出大事来的,到时你们连哭都找不到坟头。
刘立杆保证说,放心吧,领导,我肯定不捂盘,这里面的道理我知道,我不会图现在的一时爽,换以后的一路哭。
“好吧,刘总,你这样识大体就好,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副市长说完,挂断了电话。
副市长的电话完了,建设局、土管局和房管局局长们的电话跟着来了,连土地收储中心的储主任,都打来电话,刘立杆好奇了,他说,储主任,你是卖地的,这卖房,关你什么事,我们房子卖得贵,不是才有更多的钱去你那里拍地?
“现在抑制房价是杭城最大的政治,你说我要不要管?”储主任反问。
刘立杆大笑,他说:“既然是最大的政治,你们土地的起拍价,不要定那么高啊。”
“我定一块钱一个平方,你们就不往上抬了,在拍卖会场,看到你们这些疯子的那个疯劲,我都感到害怕。”储主任说。
“少来。”刘立杆骂道,“撇开最大的政治不说,储主任,你老实说,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很兴奋?”
储主任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把电话挂掉了,刘立杆拿着电话,真想和二货那样,骂一句逼养的,始作俑者是你们,整个杭城,不仅是房交会开一次,房价就涨一波,这每一次的土地拍卖会,不也是不断地出现新的“地王”?
我们房地产公司,都到了不拿地等死,拿地,又不知道会不会死的地步了,还说我们?北京那个大地公司,去年六月拿了凤起路原来都锦生的地块,成为了“地王”,半年过去,现在已经在找接手的人了,杭城本地的房地产公司,大家都不动,在等着看笑话呢。
刘立杆把谭淑珍和老谭叫过来,三个人盘点了一下,刘立杆也把找他的这几个电话和他们说了,他们也同意要“识大体”,拿出尽可能多的房源。
这一届的杭城房交会,不仅刘立杆他们公司“识大体”,参展的其他房地产公司,也同样“识大体”,可以说是,几个局长的亲自打电话打招呼,还是起作用的。
杭城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开幕的本届房交会上,一共推出了大约两千万平方米的房产,创造了历届房交会之最。
开展之前,杭城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看到了参展的房地产商们,报上来的参展计划和房源,都觉得松了口气,认为这次,有这么大体量的房源一次性推出,肯定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抑制杭城的房价,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等到房交会开幕,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很快就出现了另一个历届房交会之最,那就是这次来参加展会的市民数量,也达到了历史的新纪录,在房交会现场,市民排队抢购房号交定金,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和前几次房交会不同,也让刘立杆感觉到似曾相识又胆战心惊的是,大量的普通市民,参与了炒房号,那些踩三轮车的“踏儿哥”、开出租的司机、菜市场里卖鱼卖肉的,还有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参与到了抢房号的队伍。
刘立杆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恍惚了,觉得自己在人群里,看到了义林妈和雯雯、倩倩。
在展会现场,一个房号,最高被加价十万,也有人买,“疯了,疯了”,连参展的房地产商,互相之间都这么叫着,觉得这一次不是自己疯了,而是买房的疯了。
在这里抢购房号的人群里,很快,有人发现了那些房产中介公司的身影,他们正在十几、几十个地大量囤积房号,准备接下去转卖给到他们公司的购房者。
刘立杆把参展的房地产商们,叫到边上酒店的大堂吧里,通报了这个事情,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要是这些中介,拿在手里的房号,最后出不了手,他们损失的是一万块钱一个房号,开发商这么多房子,可就砸在手里了,必须采取行动。
但在怎么行动上,大家马上出现分歧,刘立杆提议限购,一个人只能买一个号,很多的人马上反对,他们说,那些温州佬儿、绍兴佬儿和台州佬儿,来了都是买好几个的,要是限购,就限制了他们,他们可是每次都按时交房款的。
讨论了半天,最后大家只接受了一个,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一个号的决议。
散会之后,刘立杆看着这些人的背影,骂道,他妈的一群乌合之众。
躬逢盛会的孟平,在一旁哈哈大笑,他说,杆子,别天真了,就是这一个身份证,只能买一个房号,能坚持到今天晚上闭馆,就不错了。
果然,孟平一语成谶,大家回去后,这个决议执行了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又开始随便卖了,下面的人问刘立杆,刘总,我们要不要坚持啊。
刘立杆骂道,算算,人家怎么做,我们怎么做。
孟平和张晨大笑,孟平叫道,来喽,开闸放水喽!
房交会进行到了第二天,刘立杆和孟平,都坐在张晨的办公室里,刘立杆去了一天,第二天连房交会的现场都不敢去,他说,去了就是找死,在现场,找他要房号的人太多了,要知道,这可是转身就可以赚钱的生意。
现场那么长的队伍排着,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怎么敢让人插队,怎么敢开后门,要是被发现了,被打成肉糜都是有可能的。
他也不敢在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待着,有人在现场找不到他,就会找到他办公室去,他连电话都不敢接,接了基本就是要房号的,这次所有得房源,可是被房管局要求,事先全部在现场公布的,要是一下子就少了几个,一下子就少了几个,被现场排队的人发现了——
那我全公司的人都会被打成肉糜。刘立杆说。
“关键是,贵妻会变成肉糜。”孟平说,张晨大笑。
说贵妻,贵妻就到,谭淑珍从门外匆匆地进来,一进来就说,怎么办,今天其他公司,全部在涨价了,我们涨不涨?
本来,他们锦绣大地的三巨头,已经商量好的,既然是杭城最大的政治,他们就响应号召,这次房交会期间,房子不涨价。
“涨了多少?”刘立杆问。
“三百到八百。”谭淑珍说。
“全部涨了?”
“对,无一例外,除了我们。”
“那我们怎么办?”刘立杆问谭淑珍。
谭淑珍瞪了他一眼,骂道:“我匆匆赶过来,就是来问你啊,你还问我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当然是开闸放水。”孟平骂道,“你们以为你们是慈善机构,就是三百一个平方,这样一来,你们的损失,都要以亿计算吧?”
谭淑珍点了点头。
刘立杆想了想,他说:“市长也好,几个局长也好,给我打电话,只是要求我不要捂盘,没说过不许涨价吧?我们跟着涨,没有违反最大的政治吧?”
“没有没有,马上涨。”孟平叫道。
没等刘立杆开口,谭淑珍已经打电话了,和电话那头,他们销售部的总经理小吕说:
“我们也马上调价,天空之城调五百,老城区调八百。”
第1253章 来的是老定
这一届杭城房交会的火爆,再次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这一次的关注,和以往不同,是带着更多的质疑,杭城的平均房价,已经领跑北京一千八百多元一个平方,领跑上海一千一百多元一个平方。
特别是杭城房交会上,千军万马在炒房号的现象,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当年海南和广西的北海,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的情景,已经有媒体预言,杭城的房地产泡沫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即将破灭。
国内知名的《财经》杂志,发表了《杭城楼市“虚火”》一文,更是引爆了全国的关注。
媒体的质疑,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警觉和重视,指示相关部门尽速对此进行调查,很快,就组成了一个国办牵头,由国家计委、人民银行、建设部、国土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奔赴杭城,对杭城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
杭城市政府,已经从原来的延安路和定安路之间的老办公区,搬到了环城北路,原来的那片老房子,卖给了马来西亚的一家公司,用来开发购物中心。
李勇的办公室,在市府办公楼的十六楼,新办公楼离西湖不近,但因为从这里到西湖,所有的房子都限高,市政府的大楼,已经是最高的建筑了,从李勇办公室的窗户看出去,朝左,能看到杭城大厦、武林广场和刘立杆的杭城中心。
朝右,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西湖。
有人敲门,李勇说进来,门打开了,是他的秘书,秘书和李勇说,李市长,有人找……
秘书的话还没有说完,从他的身后,已经出现了一个人影,叫了一声:“李勇!”
李勇眼睛一亮,叫道:“老定!”
老定年纪并不老,和李勇一样大,人瘦瘦高高的,额头很宽,颧骨很高,李勇老是说他有仙风道骨,老定的这个外号,还是李勇给他取的,因为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时,很快就会出现沉思状,李勇说,他这是入定了,老是入定,就叫老定。
老定是李勇在国办的同事,可以说是下级,但李勇喜欢说是战友,是搭档,李勇当副处长的时候,他是科长,李勇当处长的时候,他是副处,李勇离开国办去青岛,老定继续留在那里,现在已经是秘书局的副局长。
这次由国办牵头,带领调查组,来调查杭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就是老定带的队,从上面往下派调查组,有很多形式,一种当然是因为下面出了什么问题,或突发的重大事件,上面组织调查组,是带着查处的意味来的,那就有点风声鹤唳,下面人人自危。
像老定他们这次来,不是认为杭城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媒体和学者又众说纷纭,有说杭城已经出现房地产泡沫,泡沫即将破灭的。
更有人直言,说杭城的土地供应量连年大幅增长,但杭城的房屋竣工量却没有增长多少,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说明土地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或到了没有能力开发的公司手里,最可怕的,是杭城的房地产商们在做局,他们干脆从捂盘,发展到捂地了。
但也有浙江几所大学的教授,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认为,杭城的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是正常的市场需求,也是几种因素叠加的原因,这是杭城市政府这几年城市经营,提出“住在杭城”的结果,杭城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后花园,很多的上海人,也跑到杭城买房。
至于杭城市政府,这几年致力于改变杭城的居住和营商环境的努力,有目共睹,这一点,可以从世界银行公布的《对中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杭城市综合总分第一,并和上海同被列为投资环境最佳城市,就可以看出来。
同时,看杭城的房地产市场,不能放在杭城一地看,而要放到浙江本身,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其他地方的很多购房需求,都涌入杭城得到释放,这是其他城市少见的情况。
什么“温州炒房团”、“义乌炒房团”、“台州炒房团”、“绍兴炒房团”等等,几路大军逐鹿杭城,不是说明杭城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反而恰好可以说明,杭城的房地产市场,是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在支撑的。
同时,杭城也是这几年扩容的速度比较快的副省级城市,不仅新开发了滨江区,还并入了萧山和余杭两个区,城市的扩容,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商品房需求,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媒体和学者们的众说纷纭,引起了中央领导的警觉和重视,这种警觉和重视,不是他们认为说,杭城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前些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造成的损失太大,而后遗症又延宕太久。
可以说,从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整个海南的发展就停滞了,被冰冻一般,到现在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而杭城又非海城可比,浙江更非海南可比,浙江在全国的经济份量和所占比重,举足轻重,浙江要是出了问题,就会波及整个长三角,波及全国,而从杭城房地产市场现在的状况,又确实出现了一些当年海南的影子,所有,中央及时派出了调查组。
而这个调查组,不是带着查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