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9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此,大家才醒悟过来,那个被大家都快遗忘的海南,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海南的历史,从这天开始将被改写。
  与此同时,谭淑珍他们还在洽谈的项目,对方都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命令停止继续洽谈。
  谭淑珍他们,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但这一次,市场似乎滞后了,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直到又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春节前后,果然如韩先生预料的,大批的房地产公司和购房者一起,都醒悟了过来,他们开始涌入了海南,海南的房价开始迅速进入了上升通道,开始暴涨。
  等到了二0一一年一月十七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三亚市二0一0年房价同比上涨433,位列全国城市房价涨幅第一;海城市房价同比上涨355,位列全国第二。
  实际的情况,比统计局的数字更加夸张,以0九年春节和一0年春节,同一个楼盘的房价比较,三亚湾的“海居国际度假屋”,从两万八千元,涨到了七万五千元,小东海鹿回头半岛的“半山半岛”,从一万八千元,涨到了四万九千元。
  至于一0年新开盘的三亚湾凤凰岛的“凤凰岛国际养生度假中心”,更是涨到了十三万一个平方。


第1557章 一到了二月
  正当他们在海南大采买的同时,谭淑珍回过头去,仔细地想了想韩先生的那些话,她觉得韩先生说的,房价会越调控越涨的逻辑是通的,现在有地方房价哪怕是有下跌,那也是暂时的现象。
  同时,谭淑珍从心里瞧不起那些国企和央企,她觉得同样的一个项目,这些公子哥的开发成本,一定会比他们高,这也注定自己每个城市的存量房,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多的利润。
  谭淑珍分别打电话给他们各个分公司的老总,和他们说,调整原来加速出清手里房子的计划,在往下扎根的同时,手里现有的项目慢慢卖,其他公司都在加速加量推房的时候,谭淑珍说,我们能捂就捂,捂住的都是钱。
  杭城和上海的项目,就更不着急了,他们杭城,还有“天空之城”那么一个巨无霸的项目,即使现在还有三分之一的房子没有订出去,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挥一挥衣袖,留下的不仅是一片云彩,还有一条尾巴。
  既然调控是项庄舞剑,是在打假球,谭淑珍觉得,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韩先生还有一点说对了,每一次的调控结束之后,房价确实没有下跌,反倒会有一波报复性的上涨,而任何的调控,总是会有一个结束的时间节点,不然也承受不了滞涨的风险。
  让谭淑珍感动的是,应莺和老万他们,听说谭淑珍和老谭,把自己的股权抵押出去了,他们几个分公司总经理商量了之后,由应莺主动来和谭淑珍说,他们的股权也可以抵押,争取给公司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能力去收购新的项目和土地。
  谭淑珍觉得,有这样的一批同事在,自己公司,就没有什么度不过去的难关。
  谭淑珍他们海南的业务正常开展之后,张晨要先回去,谭淑珍也准备先回去一趟,应莺他们股权质押的事情,她已经和蔡小姐联系好,海南这里的事情,就交给老谭和老谢,让他们继续买买买。
  张晨和谭淑珍回到杭城的时候,小虎和老乔同一天到了,蔡小姐同意用应莺他们的那部分股权,继续给谭淑珍他们放十五亿元,小虎和老乔过来,就是来办手续的。
  这让谭淑珍的底气更足了。
  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谭淑珍他们锦绣中国发出了公告,公告他们在海南,已经拥有了四千三百多亩的土地储备。
  这个消息,迅速刺激了市场,引起很大的反响,他们锦绣中国的股价,攀升到了三十六块多港币。
  送走了小虎和老乔,回到张晨的办公室,张晨笑着问谭淑珍,谭淑珍,你现在心里还慌吗?
  谭淑珍笑着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她和张晨认真地说:“张晨,谢谢你!我想请你吃饭。”
  “谢我什么?”张晨笑道。
  “谢谢你不管什么时候,都会陪着我。”谭淑珍说,“真的,要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还有一个人可以赖的话,肯定是你了。”
  谭淑珍说着叹了口气。
  张晨大笑,他说,别说了,谭淑珍,再说下去,我们就真暧昧了。
  谭淑珍也笑了,骂道,张晨,我那个时候,怎么不从金莉莉手里,把你抢过来?
  “没有用,谭淑珍。”张晨说,“即使那样,我也过不了杆子那一关。”
  “哎呀,我是说在我和他之前,后来,后来我当然知道没有用了。”谭淑珍说着又笑起来,“我请你吃日料吧。”
  “滚,那你不如杀了我。”张晨骂道,骂完,他想到了,盯着谭淑珍狐疑地说:“谭淑珍,你是不是每次都开空头支票啊,要请我吃饭就说吃日料,结果最后面都是我请你?”
  谭淑珍大笑,不了不了,她说,我这次是诚心的,不吃日料,我请你去隔壁杭城中心吃潮州菜。
  “这还差不多。”张晨说。
  到了二月,眼看着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徐巧芯挺着大肚子,进来张晨的办公室里,和他谈春节前出货的事宜,还有新的一些订单,需要安排预付款的事。
  张晨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拿了起来,是赵志刚,赵志刚和他说,老板,裘书记找你。
  “裘书记,哪个裘书记?”张晨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个人,问。
  “就是,就是高沙村这里的,还有郑主任。”赵志刚说。
  张晨想起来了,这是高沙村的村书记和村委会郑主任,张晨几年没有和他们见过面了,以往逢年过节的拜访,也都是由赵志刚出面的,怪不得张晨一下子想不起来。
  张晨赶紧说,好好,赵志刚,你让裘书记接个电话。
  赵志刚把电话递给他们两个,两个人互相看看,都有推脱的意思,郑主任说,你接,你接,我普通话都说不清爽。
  裘书记“啧”了一声,拿过电话,笑道:“你好啊,张老板。”
  “你好你好,裘书记。”张晨也笑道,“我不知道你们两位今天会去工厂,要是知道,我今天应该去厂里等你们的。”
  “哈哈,张老板客气。”裘书记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不,马上要过年了,我和老郑,想起来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见面,就想来看看张老板什么时候有空,我们请张老板吃饭。”
  “确实是很长时间没见了,裘书记,要请也是我请。”张晨说,“对了,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晚上,六点半,我请裘书记和郑主任在土香园吃饭怎么样?”
  裘书记说好好,那我们今天晚上见。
  挂断电话,徐巧芯继续和张晨说着刚刚被中断的话题,张晨嗯嗯地不停点头,徐巧芯停了下来,看着他问:
  “老大,我刚刚在说什么,你听清了吗?”
  张晨醒悟过来,愣了一会,他说,你再说一遍。
  “老大,你心情不好?”徐巧芯问。
  张晨摇了摇头:“没有什么。”
  徐巧芯说算了,老大,出货的事我自己安排好了,不烦你了。预付款,只要客户有打到的,我就安排给工厂,没有到的,让他们再等等,我这里也催催,可以吗?
  张晨说可以。
  徐巧芯点点头站了起来,走出门去。
  张晨怔怔地坐在那里,徐巧芯说的没错,他的心情确实很不好,何止是不好,而是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这个时候的这个电话,让张晨觉的非同寻常,而且似曾相识,当初三堡的书记和主任,找自己的时候,不也是这个架势,结果自己去了,他们和自己谈的,就是工厂拆迁的事,然道这裘书记和郑主任也是?
  张晨想想,又觉得不可能,下沙要是拆迁,会牵涉到多少企业和大学,自己工厂边上的那大学城,可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建成的,怎么可能说拆就拆,拆了以后,这么多的大学搬到哪里去,还有那么多的企业也是,其中很多可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这两年,杭城确实是把前几年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各种的开发区、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陆陆续续都快拆光了,拆了都变成了房地产开发。
  杭城原来的几个大企业,像杭钢杭氧杭玻杭齿等等,也都被迁移出去了,迁移了之后,腾出来的土地,也还是开发房地产。
  整个杭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整座城市,最热的就是房地产,似乎是房地产养活着整座城市,事实好像也是,杭城已经成为了全国,最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之一。
  但即使这样,张晨觉得下沙要拆迁还是不太可能,毕竟它是整个杭城最大的开发区,而且下沙的对面,就是原来的萧山区块,还在搞江东开发区,整个萧山,当时可是靠工业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三名的,不可能说把整个工业的根子都铲除了,这才出来一个江东开发区。
  张晨拿起电话,打给了瞿天琳,问她,有没有人来通知她,下沙要拆迁了?
  “没有啊。”瞿天琳说,“我中午还和管委会的人在一起吃饭,我这里不是地方不够,想扩大生产吗,他们在帮我协调,看看能不能把边上那家台湾老板的工厂,由管委会收回来,再卖给我,那家厂都停了两年了,张晨,你从哪里听说下沙要拆了?”
  “没有,我就是自己想的。”张晨笑道。
  “瞎想,要是拆迁,管委会会不知道?他们还帮助折腾什么,那不是变成瞎折腾了呀。”瞿天琳说。
  张晨说对对,天琳姐说的有道理。
  挂断瞿天琳的电话,张晨还是觉得有些担心,他又打给了汉高祖刘邦,瞿天琳是内资企业,很多事,很多时候,地方政府还真的会干出那种欺上瞒下的事情,瞒的,就是内资企业,对外资,他们就不敢了,汉高祖刘邦是百分之百的外资企业,风吹草动,他会先知。
  汉高祖刘邦听说了这事,也说不可能,他说郭台铭下面的工厂,也还在扩大规模,新的工厂,明年才开工,怎么会要拆迁。
  张晨这才松了口气。
  五点多钟的时候,张晨正准备出去,谭淑珍提着菜来了,在门口碰到张晨,问,你去哪里?
  张晨退回了办公室,把事情和她说了,谭淑珍说,我这里也没有听说过下沙要拆,下沙要拆,那可不是小事。
  谭淑珍想了一下说,不管是什么事,马上就知道了,我陪你去。
  张晨说好。
  谭淑珍走到门口,叫了一声小莉,小莉跑了过来,谭淑珍把手里的菜给她,和她说,我和张总要出去,晚饭你们自己做。
  小莉为难了:“我们自己不会做啊。”
  “不会做就生吃。”谭淑珍骂道,“真把我们当你们的爸妈了?”
  小莉嘻嘻笑着,她说:“知道了知道了,妈。”
  谭淑珍伸手去打她,小莉提着菜逃走了。


第1558章 就是这码事
  裘书记和郑主任也到了,大家坐下来寒暄之后,裘书记开口告诉张晨和谭淑珍,他们今天来,并不是没事,而是有大事,张晨猜得没错,还就是拆迁的事。
  张晨和谭淑珍都吃了一惊,谭淑珍说,这事怎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
  裘书记说:“这不是刚刚定下来嘛,我们这块,也划入了东部决战的计划当中了,我们就想,应该早点和张总打个招呼,真要动起来,那是今年九、十月份的事,还有大半年,我们主要考虑,张总这么大的企业,总要给充足的时间才能够搬迁。”
  “张总你放心,在赔偿这块,我们会给你争取到最好的条件的。”郑主任说。
  “不可能吧。”谭淑珍说,“下沙要搬迁,就是几年也搬不完,而且后遗症会一大堆,谁会来沾这个事?”
  “下沙?下沙怎么会搬迁?”裘书记说,“不是下沙,是我们高沙村,整个要撤村改居,整个村的土地,都要被收储了。”
  “就是你们村要村改居,也影响不到我们这里啊,我们这块,就是土地收储中心拿过去,再拍出来,如果扣除了赔偿款,也没有多少油水,他们想干嘛?”谭淑珍问。
  “规划,主要是规划。”裘书记说,“这个没有办法改,你们也知道,那边隔一条马路,就是下沙开发区,这边隔一条马路,就是高教园区,虽然都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你们这里,就还是属于我们高沙村,高沙村整体撤村改居的范围,是省里批下来的,就包括你们。”
  谭淑珍明白了,规划,规划还真是一道很难逾越的线,别说是隔一条马路,就是一个巴掌宽的距离也含糊不了,整个高沙村撤村改居的目的,就是要把整个村的土地性质都变了,当然不能缺这一块。
  还有一点,是张晨和谭淑珍不知道,裘书记和郑主任也没有说的,那就是,张晨他们的这块地,是整个高沙村最靠近外面,也是最靠近下沙开发区的,在讨论村民的安居点时,大家把目光放在了这里,这里以后,会变成由十六幢十八层楼房组成的小区,叫做高沙新村。
  要是村民的安居点,不放在整个村最好最方便的位置,到时候村民会反弹,工作比较难做。
  而整个计划,真的是半年以后的计划,现在还属于保密阶段,之所以要找张晨谈,一是确实想给张晨搬迁的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区里到镇里都知道,张晨这里不简单,背景也不简单,两任现在调往北京的杭城市市长,张晨是和他们直接可以通电话的。
  大家预计,到时候拆迁阻力最大,最得罪人的,可能就是他这里。
  因此,连镇里都没人愿意来做这个难人,而是把找张晨的任务,推到了村里,书记镇长和裘书记郑主任说,神是你们请来的,送也当然要你们送。
  吊毛,不就是知道不好惹,不敢去惹吗?裘书记和郑主任,在背后骂着书记和镇长,但任务已经压给了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张晨一听这个事,头都大了,这些年来,他搬了几次工厂,每搬一次,就感觉脱了一层皮,搬到了下沙之后,把规模扩到了这么大,总觉得这一下应该安全,不需要再来回地折腾了,没想到最后,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