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以后,撒旦佣兵团的众人经过分析发现,占领矿场的匪徒竟然也是雇佣兵,而且还是他们的大仇人“钢铁圣母”,佣兵界最强大的大型佣兵团。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撒旦的人决定跟钢铁圣母决一死战,而大富豪艾拉蒙顿竟然也决定帮忙。
作为大富豪,艾拉蒙顿非常擅长驾驶直升机,于是他从军火贩子手中买来了一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并且亲自担任驾驶员去帮助撒旦佣兵团复仇。
于是,激烈的大战开始了。
接下来整整40分钟,全部都是激烈的战斗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毫无尿点。
最终,自然还是好莱乌大片的标准式结局,正派战胜了反派,正义战胜了邪恶。
故事结束,观众走出了电影院。
可当他们回过神来以后,却又发现似乎缺了点什么。
第546章 差别
不错,看过《血屠》的观众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
不可否认,《血屠》的战斗场面真的非常精彩,著名导演马特奥·施密特的强大实力名不虚传。
可仔细一想,这部电影的情节跟以往的那些雇佣兵电影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虽然正派和反派决战的原因变了,但故事发展却是一模一样。
都是先用一个理由引发正派和反派之间的矛盾,然后正派去和反派决斗,而因为种种原因第一次没有战胜反派,接着痛定思痛,再次发动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得不说,这种故事情节虽然初看觉得还不错,但看多了真的是觉得毫无新意,lo爆了。
另外《血屠》的战斗场面虽然精彩,不管是爆破特效还是热血爆棚的格斗场面都让人无可挑剔,但仔细想想,这些战斗场面是不是太长了一点呢?
两个小时的电影,战斗场面竟然占据了一个半小时还要多,并且有趣的是,战斗时候的台词是什么玩意?
在这一个半小时的战斗场面中,演员们偶然说的话都是“嗨”、“看招”、“去死吧”、“我是最强的”、“你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之类无意义的话,根本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没有丝毫帮助。
最最搞笑的是,男主角克丽斯特·马伦的表演是什么鬼?
在好多镜头里,克丽斯特·马伦的表情跟肢体语言都有着明显的不协调。
而且克丽斯特·马伦的身高竟然哈能在一米七和一米八之间来回切换,这简直即使莫名其妙。
于是,一些网友开始在网上发表自己看过《血屠》之后的感受,评论着电影的缺点和不足。
不过因为《血屠》营销做得很好,电影票销售又很火爆的原因,导致电影的缺点还没有真实的暴露出来,网友们的评论暂时也都被压了下去。
再加上豆瓣等网站上《血屠》的评分高达90,评论也大多数都是力挺和夸赞,所以不明真相的观众们依然前赴后继去抢夺《血屠》的电影票。
当然,一切聪明的网友还是能够发现一点猫腻的。
《血屠》才上映了一天,怎么可能有6万多人去给电影评分。
呵呵,这恐怕星耀娱乐又在给《血屠》做“运营”了。
真狗改不了吃屎,貌似星耀的电影每一次都会雇佣大量的“五毛党”。
与《血屠》相比,《红海行动》则是略显冷清了。
看过《红海行动》的观众此刻还没有从电影所带来的震撼中恢复过来。
《红海行动》讲得是这么一个故事。
索马里海域外,夏国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员被海盗杀害,其他人沦为俘虏。
飞狼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
返航途中,非洲北部国政局动荡,恐怖组织连同叛军攻入首府,当地侨民面临危险。海军战舰接到上级命令改变航向,前往执行撤侨任务,飞狼突击队八人,整装待发。
时间紧迫,在“撤侨遇袭可反击,相反则必须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冲突”的大原则下,海军战舰及飞狼突击队在恶劣的环境下,经过激烈的遭遇战之后,营救了被恐怖分子追击的夏国领事馆人员。
然而事情尚未完结,就在掩护华侨撤离之际,蛟龙突击队收到夏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
众人深感责任重大,义无反顾地再度展开营救行动,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飞狼突击队终于完成了任务。
《红海行动》的动作和特效精彩吗?
当然精彩,梦工厂工作室的特效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红海行动》的场面震撼吗?
当然震撼,军舰、飞机、坦克、装甲车、导弹、各种各样的枪械……,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难以忘记。
《红海行动》的故事精彩吗?
当然精彩,奉献、牺牲、勇敢、爱国、战友情谊……,这些都压得观众喘不过气来。
看完了《红海行动》之后,夏国的观众才知道为了祖国的稳定,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还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这就是看过《红海行动》的观众心中所想。
虽然这句话在网上被人说烂了也用烂了,有人甚至听到这句话就开始莫名的厌烦。
但是看过《红海行动》之后,大家才明白真的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
一时间,“爱国”、“自豪”两个词出现在看过《红海行动》的观众心中,久久无法散去。
作为同时上映的两部电影,《红海行动》和《血屠》不免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首先比故事情节,《红海行动》和《血屠》应该算是半斤八两,两者的文戏时间都非常短暂。
但跟《血屠》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红海行动》说的是在主旋律色彩下,真实又残酷的战争渲染,逼真而又符合实际的军事战争重演。
这部电影里面没有英雄,只有一个个真实的“人”,会哭,会怕、会伤,也会死。
战斗场面也没有一个人通关的无敌打斗,而是巷战、偷袭、突击、压制,各种战术有条不紊,呈现了夏队强大的战斗力。不过《红海行动》军械武器展示效果倒是极佳,电影中各种武器都逼真无比,完全看不出道具的影子。
另外,《红海行动》的尺度超大,鲜血飞溅式的血肉横飞,而且还给你看特写!这直看得一些胆小的观众毛骨悚然。
就像最后那一段,飞狼特战队员的手被打断,竟然能看到断腕处清晰的骨头渣子,特战队员的脸被手雷炸掉半个,那焦糊的烂肉和碎掉的眼球看得人直打哆嗦。
《血屠》的战斗场景也很激烈,雇佣兵们动不动就被炸弹轰飞,时不时就挨几个枪子,但人家挨炸挨枪子之后,虽然衣服破点、狼狈点,了不起身上多点血液和泥土。
哪像《红海行动》这样,主角挨一发枪子之后身上就是一个大血窟窿,直接死掉,被爆炸波也会缺胳膊少腿,伤口能把人吓个半死。
真不知道李洛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拍摄这种画面,他就不怕廣电那边不给他过审吗?
还是像网上传言的的那样,《红海行动》其实是海军文艺部在负责发行?
再说特效方面,《红海行动》虽然很棒,但跟《血屠》比起来也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
梦工厂工作室的特效制造虽然厉害,但好莱乌也丝毫不差,只要在特效方面舍得花钱,两者的水平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差距。
最后是演员方面,李洛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很棒,一众小鲜肉的表演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但是《血屠》中一众好莱乌“硬汉”的表演也让人无可挑剔。
所以按说两部电影的真是差距并不大,但惊人的是,看过两部电影的观众反应却截然不同。
《血屠》看完之后是激情过后的索然无味,心中毫无波澜。
而《红海行动》的种种画面则始终在心中浮现,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点,在第二天网上的评论中清晰的体现了出来。
第547章 好评如潮
第一天的票房,《血屠》拿下了23亿的骄人成绩。
但《红海行动》却差了不少,只拿下了14亿,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纵观李洛拍摄的电影,已经多久没有出现首日票房低于2亿的情况了。
不过比较意外的是,网络上《血屠》的影评基本上没有,反而《红海行动》的影评多的很。
除了豆瓣等网站的网友评论外,基本上凡是主流的影评人也都给《红海行动》写了影评,而且评价还都非常的正面。
影评人邹黎明:
“千万别喝饮料,否则全程憋尿!
这是我看完《红海行动》之后给大家的‘忠告’。
别人的电影无尿点,李洛导演的这部电影连气点都快没了,紧张部分你都不知道从那里呼吸,绝对全程高能!
我喜欢《红海行动》里不过分张扬却恰到好处的主旋律,敌我双方普遍在线的智商,九死一生般惊险的营救行动,没有令人尴尬的“不死英雄主义“(比如同期上映的某部好莱乌大片),以及有着契合度极高的团队协作。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完成任务打怪救人,并且两个多小时从头打到尾“一气呵成”,但电影节奏全程紧凑无拖沓不尴尬,隐约带有几分好莱乌商业电影的味道。
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刚看了夏事网的新闻才知道,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的原型就是去年我国在柯维亚撤侨行动!
怪不得这部电影很有战争纪录片的真实感,其惨烈的场景特写尺度绝对达到了r级,“反战”意味也很明显。
我本来很惊讶这部电影竟然能过审,还放在了国庆档上映,不过当我最后一看出品方似乎秒懂了。
夏国人民军队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出品!”
影评人赵三驴:
“今天和女朋友去看了《红海行动》,感觉非常好。
强烈推荐各位朋友去看。
首先说一句,该片有不少血腥镜头,因此不推荐带年纪比较小的小朋友去观看。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希望稍微大一些的朋友们都能去观看一下,认识到一个道理:真实的战争就是这么血腥残酷。前线士兵在战区每天的行动都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伤害,被血腥暴力摧残精神,因此对军人的最大支持就是慎用武力。
整个影片时长超过俩小时,讲述了一群海军特种部队成员在非洲执行反海盗任务,后来被派去内陆地区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在战火中,他们从训练有素的特种战士转变成百战老兵。整个影片就是打打打,炸炸炸,各种大场面一个接一个,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片电影。
但是,我是说但是!
但是这部小众的军事战争片,却让我感觉到无比的自豪,让我感觉到身为一个夏国人是多么的幸福。
有着强大的祖国守护,有着无畏牺牲的人民军队保卫,这才让我们有了如今幸福和平的美好生活。
个人认为,《红海行动》所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部精的彩军事动作片电影,这也是对我国人民军队的一次正面宣传。”
影评人马峰:
“电影很精彩,营救小队陷入孤立境地,面对如丧尸一般不怕死也打不完的敌人,誓死突围,过程惨重,有人死亡有人归来,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对战争尺度的描写是那样的粗暴直接,一个炮弹下去,人都是“平面”的,散落的到处都是,还t给你看特写,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无完人”。
如果不是海政艺术中心在后面背锅,李洛导演是绝对不敢这么拍摄。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算是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尺度最大的一部,很直白的传递给观众,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不管你的武器多么牛逼,战术多么高超,但在战争中,该死人还是会死人。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认为《红海行动》更像是一部主旋律的军事宣传片。”
影评人三个核桃:
“《红海行动》文戏很少,除了必要的推动故事发展的对话之外,其他的索性全不要,因为李洛导演自己肯定也知道,一旦观众进入状态,就很难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会造成情绪上的割裂,索性从头打到尾……”
影评人王二麻子:“电影很精彩,但这部电影既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那飞狼突击队就肯定存在,根据鄙人多番查找终于发现,飞狼突击队就是我国海军一支特战部队。
飞狼突击队隶属军区海军特种大队,组建自海军陆战队驻某旅,为加强中队规模属于特种兵,团级编制,也是……”
影评人猪刚鬣:“……”
网上的评论很多,从各个方面对《红海行动》做了精彩的剖析和评价,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有讨论就有热度,大量的影评被网友们转载,也使得《红海行动》的热度再次提高。
所以第二天《红海行动》的票房提高到了18个亿。
虽然还比不上《血屠但已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不过最终把《红海行动》的热度推上巅峰的,却是一群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团体——军迷!
军迷是一群没有去当兵,但又对着军队的一切非常感兴趣的人,小到军服军靴,大到飞机导弹,就没有这群人不讨论的。
而《红海行动》的上映自然也免不得被这群军迷拿来讨论。
各种各样的特种战术先不说,影片里飞狼突击队使用的武器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电影开始时特战队员执行救援任务都是使用的国产武器装备,这个很多军迷和网友都熟悉,所以暂且不提,但后面去敌后营救人质时,为了更好地在战区获得子弹等装备补给,就使用了全西方制式枪械,这个就有吸引力多了。
因为加上李洛舍得花钱,所以曼哈顿将军直接给弄来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这下子可让军迷们过足了瘾。
若是在平时,哪里能够看到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啊,而且看样子,这些武器装备还都跟真的差不多,比其他国产电影中那枪管都弯了的道具枪强多了。
于是在微博上,有一个话题热度持续升高,那就是每一个特战队员使用的武器。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