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的不是这件事会死多少人,而是他这个通州将军的威望和名声会因此而受损,甚至还会影响圣上对他的印象!
而这一切都是拜李行所赐,他如何不仇恨李行?
“我已经命人将蜂鸣关胡华那一标人全部拿下,接下来会挨个审问。”
李锋冷冷道。
“那蜂鸣关校尉刘远呢?”
坐在对面的李行看着李锋,开口问道。
砰!
李锋突然一掌重重地拍在身前的桌上,愤怒地指着李行:
“李行,你有什么资格质问本将军?我还要问你,你凭什么在蜂鸣关内直接动手杀掉蜂鸣关副尉?”
“哦?”
张会闻言也是一愣,没想到还有这种事。
“李锋!现在找你来,谈的是你通州边军冒充蒙元骑兵,劫掠天乾百姓,杀良冒功之事!我倒是要问问你是怎么带的兵?你通州边军是要造反吗?!!”
不等李行开口,一旁的崔昊胜先一掌直接将身前的木桌拍得粉碎,然后暴怒地质问道。
随着他的怒喝,一股磅礴的气机一闪而逝,惊人的气象吓得李锋身后那十几名高手几乎下意识地握住自己的兵器,几乎就要忍不住出手。
在场众人中,唯有李行淡定自若地坐在座椅上。
李锋脸色铁青,他堂堂三品将军被这样质问,简直颜面全无:
“崔昊胜,就算我通州边军中有人出了问题,也应该由我这个通州将军来处置,什么时候轮到一个江湖人直接动手杀人了?这件事就算到了圣上那里,我也一样是这样说!”
眼看李锋要先揪着李行擅自杀人的事不放,主位上的张会开口了:
“李锋,圣上命我为此次收复幽州大军的三军主帅,你通州边军也在三军之列,我有资格管此事吗?”
“将军自然是有资格的。”
李锋不得不抱拳行礼。
“冒充蒙元骑兵劫掠天乾百姓,杀良冒功,出了这种丑事,蜂鸣关的那个副尉本就该死!若是今天去查案的人是我,我也会直接杀掉对方!李行是我授命调查此案的特使,也算是替我出了口气。”
张会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以三军主帅,镇军大将军的身份直接压过去,让李锋难以再就此事发作。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就是通州边军理亏,李锋就算想发作,也找不到太好的理由。
他只能暂时放过李行。
“蜂鸣关校尉刘远,还有那个叫胡华的标长,把他们俩都带过来。”
张会直接命令道。
李锋只好让人去带人过来。
很快,刘远和胡华被带进了军帐中。
看到胡华的第一眼,胡二就激动了起来,恨不得立刻冲上去砍死对方!
“跪下!”
主位上,张会怒喝一声。
刘远和胡华闻言身体一颤,立刻跪了下去。
“冒充蒙元骑兵劫掠后方,杀良冒功,这是谁的主意?”
张会开口问道。
“启禀将军,末将完全不知情啊!都是下面那帮畜生背着我干的!”
刘远闻言,第一时间就开口喊道。
随后他身旁的胡华则身体颤抖着四肢伏地,带着哭腔说道:
“将军,此事是蜂鸣关副尉张竖率先提起,然后指使我等干的。”
“副尉张竖指使,那刘远知情吗?”
张会问道。
胡华飞快地看了身旁的刘远一眼,开口道:“张竖不敢让校尉大人知道,一直都瞒着他。”
“胡华!”
张会突然大喝道,“最后若是查出来你敢撒谎,本将一定让你受极刑而死!我再问你一遍,此事刘远知情吗?”
胡华身体一颤,但还是咬牙道:
“将军,卑职不敢撒谎,刘校尉确实不知情,若将军不信,可以挨个审问参与此事的所有人。”
座位上,李行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军帐之外的黑夜。
此时已接近破晓时分,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他摸了摸放在一旁的青禾剑。
……
第二百零一章 谁有不平事
眼看胡华一口咬定刘远并不知情,崔昊胜忍不住开口质问道:
“胡华!可是刘远以你家人性命要挟,所以你才不敢开口指认他?”
跪在地上的刘远闻言身体一颤,就要开口反驳,但却被一股浩然剑气直接压在地上动弹不得,口不能言。
他惊骇不已,只能看向李锋那边,以眼神求助。
李锋没有开口,只是同样用冰冷的目光看向胡华。
胡华似乎感觉到了李锋的注视,身体一颤,转头看向崔昊胜,咬牙道:“刘校尉确实和此事无关!”
崔昊胜看了对面的李锋一眼,然后转头看向张会:
“张将军,按我天乾军律,凡军伍中出现杀良冒功者,除主犯外,其直属上司当与其同罪!胡华乃一标之长,刘远既是他的直属上司,请将军下令先斩刘远!”
被崔昊胜剑气压制住的刘远闻言,立刻拼命挣扎起来,喉咙里发出嘶吼声。
李锋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张将军,胡华在蜂鸣关的直属上司就是副尉张竖,而张竖已死。至于刘远身为蜂鸣关校尉,对下属监管不力,致使如此恶行发生,应当重罚,但罪不致死,可免去一应职务,编入登先营戴罪立功。”
刘远闻言瞪大眼睛,满脸不甘。
好不容易当上校尉,原本前程大好,却被一夕之间打回原形,而且还要进入登先营。
登先营要负责每次大战攻城登先,伤亡率极高!
里面有大半都是在军中犯了重罪之人,或者干脆就是死囚犯,进入其中几乎是九死一生。
但他也知道这次能保命就已经不错了,而且即便进入登先营,只要李锋帮他安排一个后勤的职位,保命的机会还是有的,终于不再挣扎。
崔昊胜自然也知道刘远和李锋之间的那层关系,只要李锋愿意保对方,就算进入登先营也不是必死,所以他当即就反驳道:
“按照军律,刘远本就该直接问斩,哪有什么罪不致死!”
“崔昊胜,各军军律各有偏差,如何处置应该由主将定夺,什么时候轮到你来决定谁该死?谁不该死?”
反正已经和对方撕破了脸,所以李锋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好了!”
眼看两人又要争吵起来,张会率先开口制止。
“刘远暂时编入我麾下的登先营,等此次战事结束后,再重归通州边军。”
他迅速做出了决断。
之前他答应过崔昊胜和李行,刘远必须死。但李锋这边明显也已经退让到了底线,不宜太过逼迫。
所以他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断。
刘远进入他麾下的登先营,崔昊胜和李行就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猫腻。
只要蒙元和天乾之间的这场大战能打起来,刘远绝对九死一生!
至于李锋这边,毕竟没有当场斩了刘远,而且登先营也是他提出来的,想必不会再有异议。
果然,李锋沉吟了片刻后,点头应下:
“我没有异议,就依将军所言。”
崔昊胜张了张嘴,虽然很想直接斩了刘远,但他也知道张会的处理已经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了,只能选择默认。
……
军帐外,一帮武星们也在附近守着。
他们担心李行会一时冲动,所以跟来看看情况。
以他们的武功,军帐中的对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看来这件事应该算是圆满解决了。”
董正扬开口道。
“确实,当初动手杀死高虎和胡大的那帮骑兵全部会被问斩,李行也算替他们报仇了。”
“只要战事开启,刘远也大概率是个死字。”
“想不到李行居然真的能破掉这个案子,我还以为他最后会选择蛮干。”
“幸好他没蛮干啊,不然破梦任务就难办了。”
“……”
一帮武星们都觉得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结局很完美。
……
军帐内,李锋和崔昊胜都点头认可了张会的处置方案,只剩下李行还没点头。
“李先生,可还有什么异议?”
张会开口问道。
李行今晚从头到尾都很沉默,此时闻言也只是摇了摇头,这让张会和崔昊胜都松了口气,甚至连对面的李锋也觉得轻松许多。
他还真怕这个脑子不正常的剑仙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既然如此,那诸位就请回吧……”
“且慢!”
就当张会打算结束这场军帐议事时,李行突然开口打断了他。
在场众人都是心中一惊,就连军帐外的董正扬等人也下意识紧张起来。
“李先生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张会皱眉看向李行。
李行伸手指向坐在角落里的胡二和柳柔:
“将军,我没有意见了,但他们才是此案真正的受害者,为何不问问他们的意见?”
别说其余人,就连胡二和柳柔听到这话都愣了一下。
他们二人身份低微,如果不是李行坚持,他们俩今晚连进入这军帐内旁听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开口发言了。
军帐内除了李行,根本就没人注意过他们,自然也不会想到询问他们的意见。
哪怕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张会深深地看了李行一眼,点点头:“好,那就依先生所言,问一问吧。”
于是李行转头看向胡二:
“胡兄弟,对于今晚这个处置结果,你心中可有不平?”
胡二看向跪在地上的刘远。
他知道这件事必然和刘远这个蜂鸣关校尉也有关系,真要说起来,胡华等人是杀死高虎和胡大的直接凶手,刘远绝对算是罪魁祸首!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当然希望刘远能够和胡华等人一样被问斩,而不是编入什么登先营。
谁知道这场仗什么时候会打起来?要是最后打不起来,对方岂不是就能逍遥法外了?
但从昨天到现在,他已经看到了李行帮他主持公道的不易,看到了想要杀死刘远的艰难。
对于李行,他心中充满感激,实在不愿意再让这位剑仙因为自己的事而为难,或是和军中这些大人物们硬顶。
于是胡二低下头:“李剑仙,您能帮我报此大仇,我已经感激不尽,心中没有不平。”
李行面无表情,又转头看向柳柔:
“柳姑娘,虽然现在还未彻底查明,但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蜂鸣关骑卒必然不止一次地去张家村劫掠过你们,也杀过不少村民。对于今晚这个处置结果,你心中可有不平?”
柳柔今晚咬了咬牙,她今晚之所以要求跟来,除了想要看到高虎等人大仇得报,其实也想要看看到底是谁在幕后指使那些人假冒蒙元骑兵劫掠张家村,还杀死那么多村民。
她在张家村确实过得不算好,但这么多年来村里也有很多人帮过她,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扶了她一把。
而那些人中,也有人死于蒙元骑兵的刀下。现在看来,更有可能是死在了蜂鸣关那些骑兵手里。
如果那个叫刘远的才是幕后指使的人,而那个名义上应该保卫所有通州百姓的通州将军却在极力包庇对方。
柳柔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她觉得世道不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当李行问她时,她还是咬着嘴唇摇了摇头:
“我没有不平。”
她不傻,所以同样不愿意让那个替高虎报了仇的剑仙为难。
“呵!”
李锋实在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他不明白李行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会想到去问胡二和柳柔那样的小人物。
那样蝼蚁一般的存在,有什么资格发表意见?
他们就算有意见有如何?
“李将军为何发笑?”
李行却突然转头看向李锋。
李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开口道:“若是没事了,本将还要回去处理军务,恕不奉陪。”
“慢着。”
“你还想干什么?”
李锋眯起眼睛,手放在了腰间的佩刀上。
“李兄。”
崔昊胜连忙叫住李行,生怕他会冲动。
李行对他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看向李锋:
“听说李将军也喜欢诗词,我想送首诗给将军。”
“哦?”
李锋愣了一下。
他一个边军大将喜欢诗词纯粹就是故作文雅,这件事还被许多人私下嘲笑过,想不到此时李行会突然提起这个。
“好,想不到李剑仙不仅剑术高绝,竟还会作诗,那我就拭目以待。”
李锋冷笑着说道,想看看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行点点头,看向崔昊胜:“崔兄,可否为我代笔?”
让儒家一脉的第一高手代笔写诗,这架子不可谓不大。
不过只要李行不冲动乱来,崔昊胜别说帮忙代笔,帮忙磨墨都行!
“好,来人,去拿纸笔!”
很快就有人取来了纸笔。
外面的一帮武星们都懵圈了,不知道李行要干什么。
军帐内,崔昊胜铺开宣纸,拿起毛笔,转头看向李行:
“李兄,可以开始了。”
李行笑着点头,然后看向对面的李锋,声音从军帐中远远地传了出去:
“十年磨一剑!”
听到这第一句,崔昊胜就眼神一亮。
他本就是练剑之人,所以对于‘十年磨一剑’这样的诗句特别有感触。
于是他笔走龙蛇,快速在宣纸上写下第一句诗,而第二句已经从李行口中念出:
“霜刃未曾试!”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军帐内外,所有听到这句话诗的人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压抑和跃跃欲试。
十年都不曾出剑,一朝出剑会为了何事?
又该是何等的风采?
坐在李行对面的李锋心生不妙,下意识握紧腰间的佩刀。
不等崔昊胜写完第二句,李行已经大声念出了诗的后两句: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念到最后一句,李行声若雷霆,在中军大营中炸响!
军帐内,崔昊胜身体一震,停止写诗,猛地抬头看向身旁的李行。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此情此景,这样的诗词从李行口中说出,代表了太多的意味!
他想干什么?
这个念头在所有人心中闪过。
“胡二,柳柔,我再问你们一遍,心中可有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