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斯科的美国生活- 第8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不说,每个人的亲和力是不一样的,放在自己手里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张黎一边威胁一边和善的态度下,宝宝乖巧的不行,看着对方带孩子那副游刃有余的样子,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能力有些缺失,又或者是自己这个爸爸在宝宝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威慑力。

    把房门关起来,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之后,才由衷的打开了自己的电脑,准备过一会儿自己真正感到轻松的时间。

    翻阅了一下自己的电脑邮箱,里面依旧如往常一样装满了满满当当的工作邮件,说实话,尽管自己一直都是采取着放手不去干涉的态度,但是毕竟自己的名下有着那么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不管是出自于尊重也好,又或者是真的想要得到自己的指点也罢,对于公司的安排和下一步的计划都会通过邮件告知自己,让自己可以了解到公司的任何动态。

    可能也正是因为对方的这种态度和采用的方式,让双方的合作一直都是比较融洽的,甚至没有产生过任何的隔阂。因为长期塑造出来的信任感,让李斯科其实对于这些邮件并不是太过于关注,简单的游览一番了解相应的事情之后,就直接关闭了邮件。

    现在每家公司的发展都已经十分顺畅的踏入到了正常的轨道上面,几乎没有自己任何的指点和帮助,也能够发展的如火如荼,再加上之前已经占据了足够多的优势,让这些企业在接下来行业竞争的道路上走得十分的稳固。

    所以现在自己尽可能会采用一种不去干涉的态度来去引导着公司,而是任由对方发挥自己的才能,等到年底的时候,通过总结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策是否是正确的,从而吸取到那些失败的经验,让整个公司变得更加成熟一些,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也能够有更高的抵抗能力。

    简单的处理完这些邮件之后,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支持的程度逐一作出批复,然后才关掉了这些工作的内容,转而看向一些比较私人性质的邮件。说

    说起来其实邮件这个东西在国外就是大家保持联系的最佳方式,而且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推行,就仿佛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微信一样,每天打开手机也会按照工作内容和私人进行逐一的回复。

    跟往常一样,剩下的私人邮件除了是一些熟悉的朋友向自己发来的问候之外,各种各样,从其他途径得到自己联系方式,发出想要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的邀请函。

    为一个世界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其实李斯科的联系方式以及邮箱地址在很多人眼中都不是什么太过于秘密的事情,只不过是普通的观众没有那么容易得知罢了。

    自从自己从事这个行业以来,自己的邮箱就始终保持着比较充沛的状态,甚至每天都要接到数以万计的邮件,大多数自己匆匆一览之后就丢到了垃圾站进行回收,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重要部门的邀请,自己虽然没有答复,但是也需要采取一个态度去回应,这是最起码的尊重。

    一般情况下向自己邀请的,除了是一些作家座谈会以及大学的演讲之外,这就是各种各样的粉丝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表达仰慕的心情。写出那么多经典作品的刺客在很多粉丝和书迷的眼中是当之无愧的文豪级别的人物,人们一旦对你倾注了太多的喜爱的话,会不自觉的关心着你,所有的一举一动也会想尽办法,希望这种心情能够传递到你的身上。

    类似的还有自己的一些公共聊天账号,比如说推特之类的,每天后台的私信几乎都是处于根本统计不清楚的数量。这也充分说明了自己在文学圈子里的地位,以及目前在人们心中的层次。对于这种喜爱,可能有些人觉得10分的厚重,有些人不以为意,但最起码里斯科是保持着十分荣幸的态度。

    好不容易把这些邮件给筛选清楚,一般情况下像他这种层次的人大多都有专门负责这些事情的助理助理的工作就是接收和游览这种类似的邀请,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给挑选出来,那些没什么太多意义的则是筛选出去,作为最终决策人的自己,只需要在最后接收答案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李斯科来说,找一个专门的人去处理这些事情,似乎显得有些太过于浪费,而且自己本身生活中也不是太过于忙碌,也把这件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乐趣之一。

    简单的分类了一圈之后,也组织好了相应的模板措辞,一一回绝了那些邀请自己参加各种各样座谈会的组织,向对方表达了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动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荣幸,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合适的机会,达成类似的合作。

    唯一让自己觉得有些意外的是来自于兰登书屋发送的一条邮件,对于自己来说,这种类似的邮件还是比较陌生的,一般情况下自己有专属的文学经纪人,跟这家出版社交涉的基本上都是鲁博的责任,自己也很少能够接到对方的邮件,大多数都是一些节日的问候之类的事情。

    而这次内容让自己比较意外的是,兰登书屋绕过了自己的经纪人,向自己专门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得到自己下一部作品的签约权利,甚至在条款上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看样子对于自己的邀请还是比较迫切的。

2260 决定和想法

是对方的这种手段在文学界还是比较陌生和少见的,因为大家都倾向于利益,是利益交情是交情,像出版社这种场所是不太可能会直接跟作家本人发生太多或者是太过于繁琐的联系。经纪人的出现就是给作家解决这些不必要的外在打扰,让作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斯科对于对方的这份邀请还是觉得比较意外的,不过他并没有及时处理这件事情,而是第一时间选择拿起手机跟自己的经纪人鲁伯,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一番,了解一下事情的具体内容以及原由,再决定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

    再加上自己本身跟兰登书合作的一向是比较顺畅的,从自己出道以来就备受对方的尊重和推崇,每一次新书的时候都会给自己一个十分优惠的价格,同时分成也成年度不同的进行上涨,从来没有发生过拖欠或者是延迟结算稿酬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在创作方面也给予了自己很大的自由,不会太过于干涉或者是引导。

    同时为了打响自己的名气以及号召力,更是公关了相当多的文学奖项,帮助自己筹备,或者是获得这些奖项,让自己在业界越来越有名气和号召力,自己能够走到现在的地位,跟对方的一直以来的支持是分割不开关系的,不管出自哪方面的问题考虑,还是希望双方之间不要有任何的矛盾或者是误解,让之后的合作关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结束了跟鲁伯的叙旧之后也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缘由,当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李斯科反倒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了,甚至觉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情的出现和发生。

    事情的来源十分的简单,原本李斯科这几年保持着高度发展的速度,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作品面试,最近几年虽然显得没有那么的着急,但是有了之前那部飘的作品,也能够说明确实是下了比较大功夫的。

    但是随着飘的上市之后,接下来李斯科的文学之路似乎受到了暂时的停止,连续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任何新作品的出现和消息,一度让兰登书屋觉得对方是不是已经隐退了,更是让连续上扬的市值不断的进行着亏损,甚至让原本负责沟通和发布李斯科作品的编辑都受到了连带的责任,被董事会认为工作不是那么的尽职。

    其实原因就是因为李斯科现在已经达到了功成名就的目的,再加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有了孩子之后,整个人似乎变得懒惰了很多,在文学方面也不像之前那样太过于热衷了,甚至开始享受起这种没有任何生活压力的日子。

    这段时间兰登书屋的业绩开始出现了直线下滑,再加上现在全国的图书市场,也遇到了一些阴影,让原本的繁荣慢慢变得落寞了起来,甚至年报一度出现了亏损的迹象,这对于整个出版社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正是处于这种环境下,所以兰登书屋花重金开始邀请,之前在自己出版社取得不错销售成绩的作家们,在这段时间频繁发书,希望用作家的名气来让自己的账目变得更加华丽一些,同时给予投资者更多的信心,来挽救这种越来越颓废的趋势。

    当然李斯科也是在对方出版社头号邀请的行列之中,当出版社的相关人员跟鲁伯取得相应联系的时候,鲁伯一直以来抱有的观念就是拒绝对方的邀请,因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新传媒集团慢慢已经涉足到了出版领域,希望李斯科能够把出版的作品放在自己家旗下的公司进行操作,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斯科这段时间确实没有什么创作的心情。

    甚至这些邀请根本没有送到李斯柯的面前,在鲁伯那边就得到了相应的拒绝,面对这种连续拒绝的场面,兰登书屋也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所以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决定绕过这个难以攻克的经纪人的阻碍,直接跟作家本人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李斯科伸出的援助之手,在出版社比较艰难的时刻得到相应的支援。

    李斯科之所以觉得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确实没少在兰东叔身上占便宜,除了在最开始的那部作品分成不是让自己那么满意之后,一旦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之后,接下来立刻提升了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连续多次都给予了自己相当优惠的条件,虽然说自己确实是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是如果没有对方的帮助,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发展的也不会如此的顺畅,更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那么多的成就。

    到了对方的恩惠,在对方遇到难处的时候,自己反而没有第一时间的站出来进行帮助,这本身就不符合自己的道德理念,更是让自己觉得有一些尴尬。最重要的是自己一边享受着对方比较广泛的渠道,一边又在私下里悄悄发展着属于自己的出版社,业务本身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虽然在资本家的眼中认为任何获取利润的手段都不是罪恶的,但是对于有底线的自己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为。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斯科在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才会显得有些杂念横生,不过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觉得做事情还是有来有往比较好,自己即便是想要跟兰德叔叔分手,也需要在一个合适的场所,在双方都满意和认可的情况下,彻底结束合作的进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未免有点显得落井下石。

    到达自己现在的层次和地位,可能对于财富的看重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更多在意的还是自己的羽毛,有的时候名气和大家对你的观感也是你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大依仗,他也不太希望自己背负这种落井下石和见利忘义的名声。

    仔细思索之后还是决定接住对方的邀请,重新开一本新的作品来挽救一下眼下的这种趋势,在这本书彻底发布了之后,趁着对方恢复好转的时间跟对方提出了分手,如此也算是有始有终,双方互不亏欠。

2261 华文作品

其实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李斯科一向是比较果断的,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没有必要继续在这件事情上面拖延,直截了当地开始着手才是最主要的工作。

    而且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很难能够说得清楚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同时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损害,而且这些事情也向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一旦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如何自己都会坦然的去接受和面对。

    虽然已经决定了在兰登书屋遇到困境的时候,提出相应的援助,同时也帮助对方走出这种窘迫的困境,但是自己该选择一本什么样的书籍来打开局面,同时能够有效的起到帮助的作用,就成为了自己现在遇到的难题和困境。

    如果换成是别的作家,可能10分头痛是自己该怎么写出一本优秀的作品,但是放在李斯科这里,是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类,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窘迫的,比起别人来,自己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同时自己脑海中能够记起的作品也是10分丰富的。

    考虑到自己之前,几乎尝试了很多种选择,一开始选择了一些比较畅销的题目,同时也把老中少三个书迷的层次和群体全部被攻克了,在上一次的时候,自己还曾经尝试了一项比较难以触碰的严肃爱情文学方面,甚至塑造了一个十分令人怀念的社会背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物与当时社会的夹杂,反而让作品更加的有戏剧性一些,同时也获取了十分不错的成绩,甚至一度可以把这本作品当做是宏伟巨作来看的。

    那么有了上一本的前车之鉴下一本如果作品选择的太过于平庸,可能会对自己的舆论引起很大的反击,甚至一度会打破自己身上那层不败的光环,这对自己来说并不是太过于好的事情。

    虽然说有人认为自己的身上拥有光环是一个十分疲惫的选择,一旦自己在什么时候遇到失利的情况引起来的反噬,可能让人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甚至会遭受到全社会的背弃,但是在李斯科的眼中,这肯定不是自己会遇到的情况,因为自己有了脑海中这些文学剧作作为依仗,永远不会遇到失败的可能。

    说实话,因为前世是华国人的原因,而且华文的巨作在国际上并不是太过于占据优势,所以对于下一本书,其实李斯科曾经考虑过是否出一本全华文的作品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馈自己上辈子的祖国,任何一个华国人骨子里对于国家的热爱可是根本不用怀疑的,即便自己现在有了白色的外皮,但是相信自己的内心就是红色。

    曾经前世看过一个类似的视频,上面随机抽选了各个国家的人进行路边的采访,主要采访的问题就是当你的国家遇到了战乱的时候,你是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