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如此热情的粉丝,陈俊自然热情接待了。
  陈俊先是查体,然后又安排了X线片检查,拿到报告之后,可以明显看到,孩子真的是骨骼发育出现了问题,脊柱出现了侧弯!
  脊柱出现问题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容易导致驼背、猫腰、高低肩、长短腿、骨骼发育不对称等,导致坐姿、站姿、走路姿势异于常人。
  “陈医生,那我儿子病情严重吗?能矫正吗?”孩子妈妈非常揪心,问道。
  孩子父亲则心疼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内心很愧疚,因为之前,他觉得儿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还经常训斥他,并打他,现在想来,真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不对!孩子有病,自己不关怀不理解不说,还欺负他!唉,简直是愧为人父啊!
  幸亏,这个年轻的陈医生发现了问题!
  平时,他很反感他老婆看抖音,觉得浪费时间,现在却是要感谢抖音,及时发现了孩子的隐藏疾病。
  陈俊就道:“发现得早,还来得及矫正。要是晚的话,变成严重的畸形,恐怕就要做手术了!”
  脊柱截骨修复术,陈俊是做过的,只是,脊柱截骨修复术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大,恢复慢,此外,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截骨之后,身高会变矮!
  原本脊柱那么长的,你截掉一段或几段之后,能不“缩水”吗?
  陈俊给孩子父母讲解病情,同时也顺便科普一些脊柱不直方面的知识。
  脊柱不直可以表现为很多方面,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侧凸和后凸。
  无论是侧凸还是后凸,都是脊柱异常的表现,都要引起重视。因为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在背部的正中间,对人体来说,它是名符其实的“顶梁柱”,就像房子的立柱,起着支撑、负重的重要作用,如果这根顶梁柱歪了,整个人当然就会歪。
  在国术里面,脊柱就是人体内的“龙”!
  青少年时期,轻度的脊柱侧凸或后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但不代表对以后没影响。
  脊柱不好并发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更多,不仅会导致脑部、颈部、背部、腰部异常,甚至还会出现内脏和生殖器官方面的问题。较重的脊柱侧凸或后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更严重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另外,脊柱侧凸还会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影响,容易造成不自信等情况。
  像他们孩子这种脊柱侧弯,也就是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脊柱侧弯则是以脊柱的某一段持久地偏离身体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凸出呈现“C”形或“S”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而脊柱后凸,即通常所讲的“罗锅”,是除了脊柱侧弯外,另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
  由于对方的孩子是轻度侧凸,才二十多度,而且孩子年龄小,身体柔韧性好,骨骼发育还在进行之中,所以,陈俊建议,采用支具+运动治疗!
  支具治疗,就是根据孩子的身材定做一个支具,每天需要佩戴16至23小时,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更换合适的支具,直至骨骼福成熟。在支具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按时调整或更换支具,如支具无效,侧凸角度超过40度-50度,就要做手术了!
  运动治疗就是通过加强肌肉锻炼,使凸侧肌力更加有力,针对性的加强凸侧肌肉的收缩,纠正侧凸。常用的运动矫正方法包括游泳和吊单杠,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较好,但是对先天性的骨骼畸形患者收效甚微。
  当然,这名患儿并非先天性,而是因为后天原因造成的。
  除了运动和支具,平时也要让孩子积极地摄取均衡的营养,营养吸收地好,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保障维生素摄取的同时,多食用蛋奶,保障钙元素的摄入,切实在源头上杜绝一部分脊柱侧弯情况的发生。
  孩子父母连声感谢,然后去领了支具之后就高高兴兴回家去了。不管怎样,康复有望。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对父母在路上对孩子表示,以后一定督促他,关心他,争取让他早日康复,然后让孩子自己也要努力,加油!
  生活很美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医生,我儿子最近一年中是反复出现咽痛,呼吸不畅,睡觉还打鼾,您赶紧帮忙看看呗!”一对夫妇抱着六岁大的小男孩进来找陈俊。
  “来,我检查一下!”陈俊初始时,只以为是腺样体肥大,因为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呼吸道,很多儿童鼾症都是这个原因。
  另外,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张嘴呼吸,嘴唇会变厚,外翻,牙齿也会变龅牙,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越长越丑,也就是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不是天生的丑,而是你爸妈小时候没带你去医院看。
  但是陈俊检查之后,发现小孩的腺样体很正常,正不正常他稍微一摸就知道。然后,陈俊不由皱眉,暗暗兑换了透视眼异能,本来,内镜也能解决,但有时候先用透视眼知道病情,可以排除或避免使用内镜,这样能让孩子少受点苦!
  陈俊这一看,立马吓了一大跳!只见,一只黑黄黑黄的丑陋虫子正趴在孩子的气管里!
  陈俊是农村的孩子,立马就认了出来,这是一只蚂蟥!
  我去!蚂蟥可是会吸血的啊!怎么搞到孩子的气管里去了?
  而且,照孩子父母所说,这个病情已经有将近一年了,也就是说,这只蚂蟥在患儿的气管内已经蛰伏吸血一年了!估计,当时吸进去的时候,那蚂蟥很小的,还是幼崽,现在都长成成虫了!
  孩子父母见到陈俊的脸色一变,不由也紧张了,连忙问道:“医生,我儿子什么毛病?病情严重吗?”
  陈俊就道:“我怀疑他气管内进了异物,需要做个支气管镜检查来确证,如果确证,也能顺便取出来。别慌,很简单的一个操作!”
  见到孩子害怕,孩子父母也紧张,陈俊就安慰一下。在陈俊的鼓励下,孩子也变得勇敢起来。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小小男子汉!陈俊表扬了他的勇气,然后就开始准备了!
  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确诊的金标准,支气管镜检查既可以明确诊断,同时也是异物取出的有效治疗手段。
  这种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可能对一般的住院医来说,还颇有难度,但是对陈俊这种全能医学天才来说,真的不要太简单,跟家常便饭似的。
  当然了,这个操作是侵入性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陈俊也按照流程稍微阐明一下风险。同时也不免再次安慰,表示很快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陈俊真的很快的,他选用的是硬质支气管镜,采用全麻方式,几乎只用了一分钟就将那条恶心的蚂蟥给钳取出来了!
  边上辅助的护士都惊呆了!
  事后,孩子的父母也惊呆了!他们总听陈俊说孩子的气管进了异物,还以为是什么坚果、塑料纸之类的,万万没料到,居然还是一个活物,还是一条恶心的蚂蟥,长达六七厘米,这么大,一直在吸他们儿子的血!
  那条蚂蟥夹出来之后,放在不锈钢盘子里,居然还在蠕动!我去,简直恶心坏了!想想近一年来,蚂蟥都在他们儿子的气管里,两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将这该死的虫子碎尸万段!
  蚂蟥,也就是水蛭,基本上农村的孩子都知道,超级恶心。小时候去田里面插秧,最怕的就是这种鬼东西!吸在小腿上,扒都扒不掉!而且是软体的,很滑腻,胆小的通常不敢用手摸,被吸住了,只能连蹦带跳地鬼叫,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将它搞掉。
  孩子父母回想起来,大约是去年的春天,带孩子去爬山,碰到了一处山泉水,很清澈,一家人就在那里玩,然后孩子还用手捧起山泉水喝了一口,说真甜!想来,应该是那时候被幼小的蚂蟥侵入的。
  然后,也是去年的夏天,他们还带孩子去郊外的一个水库游过泳,也有可能是在水库里“感染”的。
  想想,孩子父母后怕不已,孩子妈妈说道:“幸亏这蚂蟥没有爬到身体深处,要是进入了心脏或其它重要器官,那简直是见了鬼了。”
  陈俊就安慰他们,说道:“一般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蚂蟥不同于一般的寄生虫,在人体在误食活体蚂蟥后,它最大的可能不会直接到达我们的胃或者钻到其它器官,而是可能会附着在我们的气管上。因为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必经之路,有着充足的氧气和养分,这样蚂蟥就有可能一直在气管内存活。”
  当然了,陈俊免不了要提醒孩子父母,以后一定要注意这样的情况,外面的生水不要随便喝。游泳也最好是在正规泳池内。野外的话,不仅会有各种寄生虫、蛇,而且还会发生溺亡的危险。每年,有很多孩子就是遇水溺亡,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大好的花骨朵夭折,不得不令人惋惜。


第508章、怎么可能有毒?你看我来……扑~
  其实,人体气管内取出蚂蟥,也有不少新闻报道过,比如2019年4月的时候,有媒体曾报道,一名成年男子气管内取出了一只足有6厘米长的蚂蟥,而且存活了一个月之久。
  那名男子当时在甘蔗地里干活,没有带水,口渴得厉害,便喝了旁边沟渠的水,结果便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同时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医生推断,蚂蟥应该就是当时进入患者咽部的。至于那么大的蚂蟥,是如何进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估计这男子太粗心了吧。
  还有一点就是,可能当时蚂蟥好久没吸到血了,所以缩小成一小团了,而进入男子气管后,天天好吃好喝,鲜血管够,每天都撑得胀胀的,然后就长胖了,当然,蚂蟥吸血之后,本身体型也是会增大的。但不排除营养太好的原因。
  那一个多月,估计对这蚂蟥来说,应该是天堂般的日子吧!
  大约前年的时候,又有媒体曾报道,说是一名女士感觉喉咙和鼻腔有异物,鼻子反复流血长达一个多月,严重的时候还会咳出鲜血,一度怀疑是发生了癌转移!
  当时吓得半死,觉得命不久矣!每次咳嗽,简直咳得想死的心都有!
  然后,在一次做检查前,那名女士又开始猛烈咳嗽,咳得面红耳赤,天崩地裂……紧接着,奇迹一般的一幕出现了!
  一团黑黑的东西“嗖”的一下被咳出来,掉在地上还在爬动,众人凑近了一看,我去,竟然是一条长达四厘米的蚂蟥!胖滚滚的,难道是吃太肥了,吸力不够?导致被“撵”了出来?
  后来经过医生询问,推断,可能与该女士曾饮用山泉水,以及在山泉里泡澡有关。
  这样的病例,其实并不在少数,所谓病从口入,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问题,而除了生水,有些食物也千万不能吃。
  比如福寿螺。据研究,一只福寿螺体内可藏寄生虫能多达六千多条。陈俊提醒广大粉丝们,食用福寿螺务必经过一百度甚至以上(高压锅)的高温彻底煮透。
  又如黄鳝,没熟千万别吃,颚口线虫会钻进眼睛!在显微镜下,不管是家养的还是野生黄鳝,都有颚口线虫,当人吃了带颚口线虫幼虫的鱼类,它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人体内乱窜,进入眼睛可致失明,进入大脑可能致命!
  不过,只要达到沸水温度,煮熟煮透,颚口线虫就会死亡!老祖宗发明的各种烹饪方式,能有效保证食物的安全。
  生吃,茹毛饮血,早就被淘汰了的!
  再如吃小龙虾,也一定要谨慎,因为小龙虾极有可能带肺吸虫幼虫。尤其是小龙虾的虾头,极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一般不要食用。采用腌、醉等方式,不能彻底灭杀寄生虫。
  此外,淡水鱼生鱼片有肝吸虫,吃后肝脏能长上万条虫。以前陈俊就曾碰见过。所以淡水鱼别生吃。而深海鱼类相对好些,但是也要经过超低温冷冻24小时之后才可生食。
  有人吃三分熟牛排,长出一米多长的绦虫。牛带绦虫是人体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成虫为乳白色,扁平状,陈俊提醒粉丝们,为了确保安全,牛排还是吃八九分熟为好。如果对口感要求很高,在保证采购和加工过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分熟。
  而羊肉未涮熟就吃的话,可能感染弓形虫。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而且感染率很高。人的传染来源主要就是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如涮牛羊肉的温度不够,时间过短,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未消毒感染牛羊的奶等。
  还有荸荠,也是很容易附带寄生虫的食物。寄生虫主要聚集在荸荠皮上,如果用嘴啃皮,就很容易中招。所以,吃荸荠的话,一定要充分浸泡后洗净,用沸水烫,再削皮为宜。若是煮熟或做菜吃,就更令人放心了。
  陈俊提醒广大粉丝们,一定要远离寄生虫,不要给自己找麻烦。那种小东西,真进入体内了,绝对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大家可以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杜绝病从口入。不要吃生食,尤其是不能吃生的肉食,鱼、肉、虾、蟹等等,将切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和刀具分开。
  ……
  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一场春雨后,山林里很多野蘑菇都长了出来。王阿姨周末和小姐妹们一起去爬山,就在山林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带回家。她知道,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有毒。所以只要有颜色的,她都不要。她采摘的是那种纯白色的。心说,纯白色总不至于有毒吧?君不见猴头菇、杏鲍菇、金针菇等等都是白色的吗?
  然后,她就带回去做汤了,野蘑菇炖小鸡,再加点山药、枸杞,炖好之后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就想竖起大拇指,来一声“妙~~~啊~”或者“奶思~”!
  因为这道菜先做好端出来的,王阿姨还在厨房里忙活别的菜,她有个十三岁的儿子,她儿子见如此香,就忍不住先吃,结果吃了之后,就感觉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