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老师好奇,问:“不需要伴奏?难道你要清唱!能清唱的人都很会唱。”
段敬琛嘴角勾了一下,这里不会有他需要的伴奏。
深呼吸,他的歌声,在空荡的客厅里,伴随着沙哑的磁性,响起:
当胜利的旗帜飘扬;
人民的信条放逐星空;
高唱启明的光芒;
从此走向文明时代;
当胜利的旗帜飘扬;
人民的信条放逐星空;
高唱启明的光芒;
从此走向文明时代;
飞跃银河;
走向星际的灿烂辉煌;
头顶的星空;
宇宙星辰作证;
索拓索拓;
有银河最美的苍穹;
生命至上;
自由 忠诚 的战士;
我们的英雄,坚强如钢;
在场的所有人被他刚毅而坚决如铁的歌声震撼,头顶的星空仿佛是他的全部,他的胸怀,他的天下。
他歌唱着,灵魂得到了洗礼。
CC老师沉浸其中,不自觉的问:“段段,这是什么歌?”
段敬琛眼中隐隐有水波颤动,声音略带沙哑,道:“文明时代。”
这是索拓星系的联邦共和歌,几乎每个索拓公民都会唱。
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要把这首歌印刻在脑子里。
它和信条同样重要。
段敬琛不会唱歌,这是他唯一会的一首歌。
直到苹果居四个主人相续睡去,导演组摄影师们也纷纷撤出了苹果居。
这里恢复了平静,有虫鸟的悦耳声音,和风声。
而段敬琛高昂而洗涤灵魂的歌唱,进入了每个人的梦。
他唱:
当胜利的旗帜飘扬;
人民的信条放逐星空;
高唱启明的光芒;
从此走向文明时代;
文明时代,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是否有一天,这里也有那样的辉煌?
——
段敬琛军队作息,醒来的早,先在锅里下了点米做粥,然后外出沿着村庄道路跑步。
早上的村庄不比城市安静,村民们早早起来做饭收拾,山上望去炊烟袅袅,景色入眼安逸别致。
段敬琛路上遇见一位夹着公文包的大姐,出于习性他觉得这人并不是普通的村民,多看了几眼。
大姐神色匆忙的拐进一家农户,消失在小院门口。
回到苹果居大家还在睡,客厅的电话吵醒了睡熟的人。
神秘客人打来神秘电话。
CC老师见段敬琛进屋,迷迷糊糊的交代他先接电话。
段敬琛接起电话,对方客气的说了句你好。
这不是原声,段敬琛一耳听出这声音是经过处理的,条件反射的抬起右手手腕,又慢慢放了下去。
“您是哪位?”
“您好,我是今天要来苹果居做客的客人,听说你们打算盛情宴请我,我打电话来点菜。”
段敬琛老老实实的记录下她点的菜,挂了电话。
一早,四个人坐在院中的凉亭下,欣赏着山山水水,享受着早餐。
段敬琛将来客的点餐要求和尤老师说了一下,尤老师一听,道:“都是本地有名的菜,看来咱今天这位客人是个本地人。”
这时,苹果居的门口,有人喊了一句:“有人在吗?”
“是不是客人来了?我去看看。”
CC老师问道,起身向院门走去。
刘恣意和段敬琛、尤老师依次放下碗筷跟上去。
毕竟是苹果居的客人,礼貌应该出去迎接。
然而来人正是早上段敬琛跑步时看到的那位大姐。
大姐的一身打扮已经换了,没有夹着公文包,也不再是风尘仆仆风风火火的模样。
她手里提着一个篓,篓里还有三只咯咯咯不停在叫的母鸡。
“你们好,我是来给你们送东西的,这是你们苹果居购买的三只母鸡。”
“母鸡?”CC老师纳闷,“我们没有购买母鸡呀。”
大姐笑笑:“是不是你们忘了?确实有购买,货到付款,30元一只。”
尤老师道:“听见没,客人还没来呢,昨天一下午的劳动成果就要没了。”
大姐把手中的鸡递给刘恣意,刘恣意没接。
两位老师还没说话,她也不敢接呀,有些为难。
大姐说:“这鸡很肥,肉好吃,还能下蛋。”
CC老师观察仔细,发现篓里确实有两个蛋,看看尤老师,道:“要不买下吧,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留下下蛋挺好的,咱也做长远计划?”
尤老师拎过篓看看,笑道:“也行,客人来晚上咱就吃鸡肉吧。”
“还是尤老师会吃!”大姐嘴快道。
尤老师问:“大姐你认识我?”
大姐表情有微微的变化,道:“当然认识,我可看过您不少电视剧。”
提起尤老师的电视剧,这位大姐开始滔滔不绝,是真粉丝。
“诶呦,还真说出来不少,好多我自己都记不起来了。”尤老师被拍了马屁就晕头转向,收了鸡立马准备给人拿钱。
就在大姐要接过钱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段敬琛拦住了尤老师的手腕。
“等等……”
尤老师不解:“怎么了段段?”
“不是。”段敬琛回答完尤老师,看向这位大姐,问:“您是这村上的干部?”
大姐一惊:“你怎么……”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一说就暴露了。
可段敬琛接下来的话让她不得不承认。
“我早上见过您,您身着普通家常服,夹着公文包,形色匆匆的走进一家农舍。”
大姐道:“对呀,我就是这村上的人,这才肯卖你们鸡呀。”
“不,您不是这村上的人,这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村民的衣服衣袖处都带有民族元素,我早上晨跑路过的每一个人,唯独您没有,说明您不是这个村子的原主居民。”
“您夹着的公文包有政府单位标志,又风尘仆仆行色匆匆,我注意到您,便在晨跑时留意了村委会的公告栏,上面驻村干部的照片被人特意摘掉了,只留下名字和撕痕。”
第95章
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我虽然没有切实证据证明,但可以肯定您就是这个村上的驻村干部,村民遇到了麻烦,您赶去解决。”
大姐不再装,笑道:“好吧,被你识破了,但你既然没有切实的证据,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您现在不仅是这个村的驻村干部,还是我们这一期的客人,节目组不会无缘无故邀请您做我们的客人。”
“这你都能猜到?”大姐震惊了。
段敬琛点点头:“不难,您早上在与我擦肩而过的时候,和我的摄像师傅不经意间点了头,你们行为交流告诉我,你们是认识的。”
“而在我跑到村委会的时候,驻村干部栏的照片位置上有撕痕,是刚刚被撕去,结合您早上打电话点的本地菜,我可以推断出您的身份。”
“合着你就是我们今天的客人?”尤老师收回钱,小心翼翼的放回兜里。
这是辛苦的血汗钱,可不敢不小心。
大姐见身份已经被点破,也不逗他们了,大方承认。
“是,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客人,我叫舒玉芬,是这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四年前我国进行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我被派到这里进行扶贫工作,带大家致富。而咱们这期综艺就是想通过你们的镜头,带大家看看现在的农村有哪些千变万化。开头和你们开了一个小玩笑,抱歉了。”
CC老师和尤老师依次跟大姐握手,道:“您别这么说,您是英雄,带领一方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应该敬您才是。”
“你们这个小伙子眼力好,观察力好,分析能力好,这么快就戳穿了我,我还没逗到钱呢!”
尤老师道:“是,这孩子没什么毛病,唯一的毛病就是厉害!”
舒玉芬大姐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期的客人,而今天的客人不止她一位。
早上十点,在村第一书记舒玉芬大姐的带领下,苹果居四位主人走进了村庄,开始了解这个村子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姐说,这里位于中部以西,高山雄厚,黄土刚烈,人稠地薄,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区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1990年这里整个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7%。
而她们丰收村也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村。
四年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指引下,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这里吹响。
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誓要将这片黄土之地的命运,彻底的改变。
几年来,一大批民生工程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全县百姓对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自从舒玉芬来到丰收村,对村里哪家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改善住房、产业发展等需要帮扶的点点滴滴,她最清楚。
丰收村在她的帮扶下,已成功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她讲到:“在本县,像我这样艰苦奋斗在脱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还有130名。”
一行人在村委会简单了解村上脱贫工作后后,舒玉芬带领大家来到了一片农场。
入春以来,天气渐暖,与往年不同的是,丰收村农业扶贫产业园依旧忙的热火朝天。
舒玉芬告诉他们:“早些年丰收村几乎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里黄土种地难,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老人孩子留守家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年轻人留在村里。
“上面给出了用扶贫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方案,现在村上有了产业园、加工厂,工资待遇并不比外地差,扶贫产业园成为本县产业扶贫的模式之一。”
“三年前,本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发展建设农业产业,使得全县6个原来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庄走上了致富路,丰收村就是其中的一个村。”
进入扶贫产业基地,舒玉芬给大家介绍了苹果居今天的另一位客人,李国功。
李国功是扶贫产业引进村后,第一个勇于尝试的村民。
舒玉芬驻村后对全村350户进行了逐一调查走访,发现对于以农为主的丰收村,想脱贫致富,首先要在土地上做提高土地收益的文章。
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舒玉芬与唐人集团试验研究院达成产销协议,协助大家种植苹果,发展“小订单”红色苹果种植模式,保证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此外,他引进一家合作社和商贸公司落户到丰收村协助扶贫。
可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村民们却没有人敢相信,敢去尝试。
舒玉芬多次召开全村大会,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
没人敢去尝试,大家宁愿在外打工,至少有保障。
“为了给村上拿下唐人集团合作的项目,我没日没夜的做方案,跑农户,跑合作商,一个月之内瘦了20斤。”
“就差最后一步了,村上却没人肯支持我。”
她说着想起那段日子,不禁红了眼眶。
那时候她经常委屈到一个人大半夜坐在黄土地里哭,想到村民们不理解她就难过。
村民们不知道为了带领她们走出贫困,她付出了多少。
本该在城市里安安稳稳的工作上班,照顾家庭的她,舍小家为大家,主动选择下派,就因为曾经来过这里,看过这里的贫困。
可这里远远比想象中更难以实现脱贫。
环境差,土地种地难,人们思想顽固,就算她跑断腿给她们找机会,她们都不肯接受。
一个人委屈完,天一亮她擦干眼泪又赔上笑脸,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
就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是李国功找到了她。
李国功是丰收村为数不多的没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他承包了很多田地。
他说,他愿意相信舒玉芬,想和她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李国功带着大家参观他治理的产业园。
经过苹果园时,看到很多村民在果树下乘凉休息,大家脸上笑容洋溢。
舒玉芬说现在机械化让大家轻松不少,机械在干活,大家就在苹果树下说笑。
等丰收后苹果送进包装厂,大家还会积极的在各大平台售卖,自己开直播,找资源,可热闹了。
一众人很好奇,问李国功,没有人敢相信舒玉芬的时候,为什么他愿意相信。
李国功道:“就是想试试,我没啥文化,但我知道好日子不仅仅是自己的钱袋子充盈。舒书记和我说的共同富裕,我也很向往。她告诉我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第96章
当年的穷苦生活,真正的脱离了人民群众
从产业园出来,舒玉芬和李国功商量好带大家到村小学去看看。
路程穿过整个村庄,她们给大家讲到了村上的基础建设。
西部地区黄土沙漠,最缺的就是水,丰收村也不例外。
饮水工程是最大的难题。
李国功说,千百来年,我们山里的人为了一口水,历经千难万险。
以前这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井水,吃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挑一担两桶水,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
如果家里没有劳动力在,一家子吃口水都困难。
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是这里祖祖辈辈人的梦想。
“淘米的水,积攒下来洗脸,洗脸的水,积攒下来洗衣服,洗衣服的水积攒下来喂牲口,世代都这样。人都吃水难,种地只能靠老天赏雨,雨水好就有饭吃,雨水没,这一年就……”
李国功说到最后说不下去了。
后来条件好了些,政府在村口给打了井,但供不应求,人们还是摆脱不了去挑水喝的噩梦。
国家脱贫攻坚战,让丰收村告别了挑水和水井的时代,甘甜的自来水源源流入百姓家,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根本致贫原因。
除去饮水,路、电、通讯是贫困地区对外连接的枢纽,丰收村实施街巷硬化、土路整修,通油路、水泥路覆盖率100%。
针对农村电网电压不达标、架构不合理、不通动力电等问题,实施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供电可靠率100%。
通讯方面,实现了移动通讯无死角,网络建设从无到有,实现了全覆盖。
CC老师有感而发:“安得广厦千万间,古人荡气回肠的千年祈愿,在国家脱贫攻坚中如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