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知道,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对于李莫言来说,几乎是她嘴里能说出的最高评价了。
别的方面,无论是唱功还是舞蹈就不是李莫言所能置喙的了,所以她干脆就没有提及。
按照约定,她陪着韩雪看完了这个节目然后准时回房休息,而后者也老老实实没有再作什么妖。
只是跟李莫言分开之后,韩雪打开手机在网络上搜索起了这个名叫薇薇安的女团偶像的资料。
因为参加过《歌手》之后对方现在的人气爆棚,所以她轻而易举地就查到了一大堆有用没用的。
韩雪首先是找到了更多高清照片,但是修图痕迹不重的那种,从各个角度遮住她下半张脸,然后一再地审视那双眼睛。
没错,是她。
确认了这一点之后,她又开始看基本资料,对于一个人气偶像来说这很容易搜到:
“薇薇安,当红女团GIVE ME FIVE成员之一,主唱、颜值担当。原名顾采薇,1993年11月10日出生于之江省越州市……”
“2012年毕业于之江省临安高级中学,后考入蓉城音乐学院,同年加入食铁兽娱乐成为练习生……”
韩雪看着这些嘴角越发上扬,不过为了把这件事彻底坐实,她又找了个成立时间最早的薇薇安个人粉丝站点,名叫“薇爱一生”的加了进去。
这群也不是随便进的,为此她买下了一大堆偶像周边才被管理员放行,然后装作新入坑的萌新样子在群里面问道:
“想补姐姐以前的行程,请问哪里能查到吗?”
为了看起来像是个追星的中学生,后面还带了一个可爱的颜文字表情,把韩雪自己给恶心到了。
“妈耶,感觉老娘牺牲好大,为了查林一这个家伙金屋藏了什么娇,居然还要自己扮嫩喊别人姐姐。”
好在她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这个粉丝群还挺活跃的,很快有人注意到这个出手阔绰的新人,然后很贴心的丢出了她想要的东西。
“薇薇安出道以来的所有行程拿走不谢,之后的行程想追的可以关注群里通知哦。”
嗯,韩雪是真的不谢,拿到这份行程表之后立马就退出账号下线了,一句废话都没有多说。
她从头看下来,发现GIVE ME FIVE女团去年8月份出道之后有一段时间几乎没什么活动。
直到薇薇安上了那个“五千年一遇美少女”的热搜之后,慢慢开始有了人气,行程才密集起来。
下一个重要转折点应该是《歌手》第二季的录制,是奠定她如今人气的关键,不过那对韩雪来说并不重要。
她已经找到了。
去年圣诞节,薇薇安和队友一起作为表演嘉宾出席了一次晚会活动,而地点正好是:
京城。
韩雪此时在心里面已经把林一跟她的关系钉死了,然后毫不迟疑地换了林一的名字搜索起来。
她第一次的时候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心中诧异之下自己用的是“林一”两个字,而不是他的真名。
差点忘记了这家伙叫什么。
韩雪换了搜索条件之后,然后越过了一大堆某个同名男歌手的信息,找到了林一的熊厂百科。
是的,林一居然也有百科了。
不知道是哪位给他弄的,基本汇集了林一历次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过的个人信息。
这个介绍比起当红偶像薇薇安的就寒酸多了,划个一两下就能拉到底了,其中就包括如下信息:
“高中毕业于之江省临安高级中学,现就读于京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妥了,对上了。
韩雪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名侦探,抽丝剥茧跨过对方设置的重重迷雾,终于发现了被掩埋的真相。
她虽然决定暂时不告诉李莫言,但是这么大一个消息憋在心里不能分享也太难受了,想了想干脆拿出手机发了一条消息过去:
“林一,我发现你的秘密了!”
第451章 专车上路
韩雪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林一的回复,然后只好无聊地拿两个人的名字一起搜索起来。
顾采薇这个名字现在的公众认知度已经很高了,特别是在偶像文化比较流行的青少年中间。
而林一虽然上过不少新闻,但还只是在创业圈里面有点名气而已。
理论上来说,这两个圈子的交集很小,同时会关注两个方面的人即便不是完全没有,但也非常有限。
不过韩雪还是在网上一些偏僻的角落看到有人指出过这个问题:
“好巧哦,刚刚发现万里出行的创始人跟今年爆火的顾采薇毕业于同一所高中诶!”
不过无一例外的是,同时提到这两个人的消息全都毫无热度,基本上连回复都是寥寥。
这个结果如果是普通网友看到不会有什么奇怪,因为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毕业于同一个高中能说明什么?
有本地的还得留言一句:“临中本来就是最好的高中,各行各业都人才辈出,厉害厉害。”
但是韩雪现在先入为主地去观察,就觉得这个消息一点讨论量都没有,无论是在哪个论坛发出来都石沉大海,肯定是被人为干预了。
她猜的是对的。
彭宇琛对于自家女团成员特别是顾采薇的舆情监控是24小时不间断的,如果有异常会随时发出警报。
韩雪查到的消息是彭宇琛特意留下的,毕竟都是公开信息很难遮掩,如果删得太明目张胆的话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但是如果有提到“他们俩还是同班同学”这个消息的,一律都会被彭宇琛想办法给屏蔽掉。
总之,彭宇琛是花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在掩盖这两个人的关系上的。
那么韩雪在这边破着案并且发出了威胁之后,收到消息并未回复的林一在干嘛呢?
他在睡觉。
直到第二天一早,林一醒来之后才看到韩雪发来的这则消息,然后随手就丢在了一边并没当回事。
因为韩雪这个女人的性格比较难捉摸,他觉得保不齐是失眠睡不着,所以拿自己逗闷子也说不定。
鉴于韩雪因为师姐的事情而对自己有着某种看法,林一是尽量不在她面前讨嫌的。
总之没打算搭理。
韩雪果然也没有再拿这句话骚扰他,两人在公司里面相见的时候,林一没发现任何异常,于是也不再放在心上。
嗯,除了她刚才的眼神好像有点诡异。
……
林一跟刘简妮大老远地跑了一趟美国,回来之后万里出行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处理呢,头一件就是他们离开之前就安排下去的专车业务。
在美国的时候,师姐就专程打电话过来报喜:
“专车业务已经被上面放行通过了,监管部门提了一个要求,就是里程单价至少要比出租车高30%,跟现有的出租车之间错位竞争。”
这个要求的实质是,万里出行以及其他打车软件新推出的专车业务,只能服务于高端客群。
因为价位如果确定得跟出租车差不多的话,又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注册,那出租车的牌照岂不是一文不值了?
无论是出租车公司,还是出租车司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发生。
这其实是一个利益调和的需要,林一早有心理准备并且也能够接受,万里出行的专车业务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准备的。
既然能拿到这个许可,他有一些藏在心底的想法就没和其他几人分享了。
那就是即使政策不允许的话,他也不打算再等待,直接强行上马也要力推专车业务的。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大不了就是交罚款嘛,嘟嘟打车当初不也是顶着罚款在鹏城运营的,先斩后奏这种事程惟搞得我就搞不得?
林一敢这么做也来自于他心里的确信,他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就是比别人多走一两步有什么不对?
不管怎么说,上面同意了总归是个好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林一也不想冒这种无谓的风险。
“专车定位高端业务这没问题,Uber早期的成功就足以证明这个服务是存在市场需求的,而且国内的大城市也有足够的潜在客户。”
Uber这个词根来源于德语,最初设想的运营工具是“优雅的德系车”,但在旧金山上线的时候还是因地制宜地用了那里更常见的林肯城市汽车。
使用高档轿车,而且还有帮开车门这样的附加服务,那么客户自然也不是普通中产,一般都是家境殷实的上层中产或者干脆就是富人。
Uber早期能够受到那么大的追捧,除了湾区的极客们对于用手机打车这个点子特别欢迎之外,它的乘客也是非富即贵。
一群有身份有地位的客户在使用了Uber之后成了忠实粉丝,然后用各种方式襄助了这家公司的起飞。
这条业务线后来发展成UberBlack,起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提供服务的大多是黑色的商务车。
就像很多美国公司的习惯一样,Uber的业务也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推广,业务线从高端到低端这样子覆盖。
这些事儿他们早就研究过,李莫言现在说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
“在跟监管部门的沟通过程中,我已经牵头组建了公司的专车事业部,按照之前的计划,第一步打算在京申羊鹏四大一线城市启动。”
“我们在四个城市的团队已经跟若干租车公司谈好,由他们提供空置的高档车,通过万里出行APP接收订单,起步价和里程价格全都显著高过出租车。”
“司机的话一部分由租车公司提供,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聘用,与万里出行均不存在劳动关系。”
“运营团队这边已经随时可以上线,我们初步选定了8月1日这个时间,到时会有一整套推广措施。”
“大体上来说,就是对使用频率高的用户发放一些专车试用红包,让他们体验一下更舒适的车型和更细致的专车服务,如果经济能力足够的话以后就可以转化为专车客户。”
林一问王恺:“产品这一端准备得怎么样?”
王恺肯定地回答:“早就准备好了,就在原有的万里出行APP里新增一个功能,在发出订单之前增加了选择出租车或专车的可勾选按钮。”
“在上线之后的那一周呢,配合推广活动这个专车按钮会进行着重显示,不过不会帮用户默认勾选。”
这些按部就班的安排林一没有什么补充,他只是跟师姐提醒了一点:
“出租车司机那边吩咐运营团队做好安抚,即使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他们未必能理解,如果司机闹起来的话要先准备好预案。”
这番叮嘱说完之后,万里出行终于在8月1日对外宣布启动专车服务,为行业内第一家。
第452章 开辟第二战场
林一回国之后立马跟团队把专车业务推上了线,他们在忙活的时候其他家自然也没有闲着。
8月4日,曾经先后拜访过万里、嘟嘟和快嘟三家,但是丢出的野蛮收购提案惨遭拒绝的Uber终于搞出了动静,在华发布了“人民Uber”服务。
看得出来,这名字是很努力地想要接地气了。
这个业务的实质是“UberX”这条产品线在国内的落地,定位是低于Uber赖以起家的UberBlack豪华车业务。
而Uber之所以搞出了这项业务也不是因为卡兰尼克开心地赚着富人的钱还不忘搂一把穷鬼。
Uber走红之后,在美国出现了一家跟它业务相像但是定位不同,采取差异化竞争的打车软件公司名叫Lyft,主打经济实用型客户。
这在年轻人中间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们普遍经济能力更弱。
另外即使能够承担,追求自由新潮的年轻人也不太适应那种从老派庄严的黑色豪华车上下来的感觉,用人话说大概是“装逼太多容易没朋友”。
总之Lyft的快速发展引起了Uber的警觉,这才很有针对性地拿出了UberX这款产品来对位竞争。
Uber此前在华主要的司乘客群是外企五百强的高管,甚至被他们当成一种有趣的社交方式。
现在把UberX本地化之后,才算是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毕竟能消费得起豪华车的还是少数。
Uber当然也不是光宣布了一声,他们拿出了大手笔的推广方案,不过跟国内同行的传统保守相比,他们的营销手法被称为“脑洞大开”。
比如说,Uber会搞出几起用直升机接送客的案例,给自家的软件增加科技感和未来感,让年轻人觉得很酷。
再比如说,Uber也会邀请国内的大牌明星担任司机,拉几单客人出无数张摆拍,实质还是个品牌代言。
虽然说林一觉得很无聊,因为普通乘客是既用不着直升机出行,也没机会让明星给自己开车,不过这些手法至少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再加上Uber自带的美国光环,大城市的潮人们还是很吃这种调性的,所以Uber的品牌宣传效果很不错。
不是说二三线城市不潮,不过那里的粉丝们还要再等一等,因为Uber目前还只在一线城市展业。
总之呢,卡兰尼克慷慨地挥舞着大把的美钞,向国内打车市场的所有同行们高调地宣告:
老子来了。
关注Uber的当然不只是万里出行一家,嘟嘟打车和快嘟打车显然也都时刻观察着它的动向。
这次专车业务的政策沟通其实是三家联手的,不过让林一意外的是继万里出行之后第二个出手的居然不是嘟嘟,而是快嘟。
快嘟打车之前在补贴大战当中落后,出租车市场已经是处于劣势,早就期待第二战场。
这次专车业务放开可是一个大好机会,铆足了劲儿准备奋起直追的。
虽然快嘟没有Uber那样的光环,但就动作大小来看,在专车市场的投入只会在Uber之上,反而是林一更加警惕的对象。
这时候程惟在干啥呢?
林一很快搞清楚了,因为柳清加入嘟嘟之后的职务是COO,她同时担任了嘟嘟的专车业务负责人。
也就是说,她在嘟嘟的位置是跟万里出行的李莫言看齐的,而不是刘简妮。
但是柳清同时又干着CFO的活,林一跟刘简妮离开美国的时候在旧金山机场碰到程惟跟柳清,他们显然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行程。
够忙的。
这也意味着